学年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鲁教版选修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8770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6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鲁教版选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学年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鲁教版选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学年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鲁教版选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学年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鲁教版选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学年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鲁教版选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鲁教版选修5.docx

《学年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鲁教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鲁教版选修5.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鲁教版选修5.docx

学年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鲁教版选修5

课时跟踪检测

(一)初识自然灾害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不属于自然力量的释放带给人类恩惠的是(  )

A.爪哇岛上的农民喜欢到火山附近进行农业耕作活动

B.唐山大地震后,我国政府在废墟上又建设起一座美丽的新城市

C.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就了黄河三角洲

D.每年发生的台风给陆地上带来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解析:

选B 灾后重建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不属于自然力量的释放带给人类的恩惠。

2.下列对待自然灾害的态度可取的是(  )

A.大自然的报复是可怕的,人类应屈服于它

B.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尽可能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C.只要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就能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D.这是天意,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解析:

选B 自然灾害具有双重性,应该辩证地对待它,既不能屈服于它认为无能为力,也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但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尽可能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结合灾害、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回答3~4题。

3.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酸雨危害生物体 B.马航MH370客机失联

C.墨西哥湾石油泄漏D.印度洋地震、海啸

4.下列可以正确表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灾害关系的是(  )

解析:

3.D 4.C 第3题,酸雨是人为原因引起的;B、C两项为人为灾害;印度洋地震、海啸既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又有承灾体,所以属于自然灾害。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了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三者之间的关系。

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属并列关系。

阅读下表,回答5~6题。

发生时间

灾害地点及灾情摘要

1920年

中国华北大旱,灾民2000万,死亡达50万人

1937年

印度加尔各答飓风,死亡30万人

2008年

5月12日

中国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数逾8万人

5.表中既属缓发型灾害,又属气象灾害的是(  )

A.大旱      B.飓风

C.地震D.大旱和飓风

6.表中灾害发生时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少,这说明(  )

A.人类的抗灾能力越来越强

B.自然灾害的强度越来越小

C.人类已能控制灾害的发生、发展

D.人口的密度越来越小

解析:

5.A 6.A 本题组主要考查了自然灾害分类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5题,地震属于地质灾害,而飓风属于突发型灾害。

第6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抗灾能力越来越强,灾害发生时死亡人数越来越少。

7.对于西藏墨竹工卡县大面积山体滑坡灾害分类正确的是(  )

A.属于气象灾害B.属于缓发型灾害

C.属于原生灾害D.属于轻度灾害

解析:

选C 工卡县山体滑坡按成因、表现特征、发展过程、损失程度应分别属于地质灾害、突发型灾害、原生灾害、重大灾害。

二、综合题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6年6月15日是皮纳图博火山喷发的第二十五个周年纪念日。

当时火山喷出的灰、沙、石、蒸气等直冲云霄。

两周内,伤亡700余人,20多万人逃离家园,损失达50亿比索。

四处飞扬的火山灰使30万公顷农田绝收、7千多公顷森林毁于一旦。

火山灰甚至远落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以及中国海南省和福建省等地。

材料二 火山喷发的图片。

(1)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为什么?

(2)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哪些属性?

为什么?

解析:

(1)题,由自然灾害的概念可判断出皮纳图博火山属于自然灾害。

(2)题,火山喷发是岩石圈的变异活动,同时又对人员造成伤亡,所以体现了它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答案:

(1)属于。

因为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是岩石圈的变异活动引起的,并对人员造成了危害。

(2)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是岩石圈的变异活动,反映了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

该火山喷发给人员造成了危害,反映了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

9.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

(2)推断这种变化可能产生的气象灾害,并简述其危害。

解析:

图中西南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呈减少趋势。

这种变化容易形成高温干旱灾害,对农作物生长、工业用电造成影响,还会导致缺水、森林火险等问题。

答案:

(1)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总体上减少。

(2)高温干旱。

供电紧张,造成部分工业企业停产、减产;危害农作物生长,农作物减产;蒸发量增加,可用水源减少;森林火险等级偏高。

课时跟踪检测

(二)剖析自然灾害

一、选择题

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据此回答1~3题。

1.水旱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区主要在东部沿海平原,这说明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  )

A.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B.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C.成因机制的规律性D.变突和渐变的双重性

2.暴雨洪涝在山区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

A.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B.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C.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D.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

3.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但是我国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和植树造林等措施,减轻了水旱灾害的损失,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的特点是(  )

A.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B.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C.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D.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解析:

1.B 2.C 3.D 水旱灾害在我国的分布具有空间分布的规律性特点;暴雨洪涝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我们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但是可以减轻灾害损失,说明自然灾害具有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2014年2月1日,印度尼西亚减灾署官员证实,北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已喷发,喷出的火山炽热岩屑造成至少11人丧生。

2013年12月底,锡纳朋火山活动活跃,当地政府陆续疏散逾3万名民众。

若火山爆发于高山,则会引发冰雪大量融化,使山谷中的泥石流暴发,造成巨大损失。

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的喷发具有周期性

B.火山的分布具有规律性

C.火山喷发属渐变性的自然灾害

D.火山喷发常形成洼地地形

5.火山喷发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和台风B.风暴潮和泥石流

C.泥石流和地震D.滑坡和寒潮

解析:

4.B 5.C 第4题,火山根据活动特征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只有活火山喷发具有周期性。

火山是地球内能量的释放形式,其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火山喷发物在火山口常形成火山锥。

第5题,火山喷发是一种地质现象,常常诱发地震和滑坡,同时火山喷发使山顶积雪融化也能产生泥石流。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着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和承灾体的易损程度,对灾情的变化有“放大”和“缩小”作用。

据此回答6~7题。

6.同一次灾害中,能缩小灾情的行为是(  )

A.迁入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B.到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地的活火山附近种田居住

C.在洪水的高风险区开垦荒地

D.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

B.台风灾害在人类诞生之前即存在

C.人类社会越发展自然灾害越严重

D.世界人口和经济规模快速增长是人类加重自然灾害的根本原因

解析:

6.D 7.A 第6题,A、B、C三项均是人类进入了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这样能增大灾情,在灾后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可有效地减小灾害的影响。

第7题,在人类诞生前,因无承灾体,因此,无所谓灾害;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使灾害频率和损失增加的同时,也会开展减灾救灾活动,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是造成人地关系失衡的根本原因。

二、综合题

8.读台湾岛地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台湾岛发生最多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2)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台湾地区发生地震的原因及决定灾情大小的因素。

(1)题,台湾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发生地震。

(2)题,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也就是说致灾因子的强度是相同的,那么决定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防灾抗灾的投入,防灾抗灾投入因处在同一行政范围内,差别也不大,因此应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因素分析,从地形图可知,台湾岛的西部是平原地形,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而东部多为山地,平原面积小,人口、城市分布少,经济落后,在同一次灾害中灾情小于西部。

答案:

(1)地震。

(2)西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交通设施密集。

9.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1950~2001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要减轻灾害损失,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图中反映的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回答问题时要明确:

灾害强度越大,灾害的次数越多,经济损失越大;反之,经济损失越小。

若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抗灾能力弱,危害程度重;经济发展水平低,防灾、抗灾能力强,危害程度轻。

若要减轻灾害损失,其措施要从遵循自然规律,及时预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灾害损失越来越重,199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

不断加重的原因可能是:

①重大灾害发生次数增多;②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后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①重大灾害次数减少;②防灾、抗灾能力提高。

(2)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不同和强度不同。

(3)①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人地关系激化;②研究灾害发生规律,及时预报;③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

课时跟踪检测(三)地质灾害

一、选择题

1.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

B.地震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烈度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C.地震、火山喷发和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山区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不当,是泥石流和滑坡日益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解析:

选D 地质灾害都与地质构造有关,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其中的地震震级越大,其释放的能量越大;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并且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加剧其发生。

2.川滇山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该地区泥石流成因类型最有可能是(  )

A.冰川泥石流     B.降雨泥石流

C.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D.暴雨引发泥石流

解析:

选B 我国川滇山地的泥石流类型主要是降雨泥石流。

3.下列关于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

B.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

C.青藏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重灾区

D.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和相对分散的分布特点

解析:

选B 滑坡、泥石流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西南地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的重灾区。

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天津高考)图甲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乙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5题。

4.发生图甲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

5.图乙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甲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

A.aB.b

C.cD.d

解析:

4.B 5.B 第4题,根据图甲可知,上面表示滑坡、下面表示泥石流,这两种地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