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7532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101315:

2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 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设想汽车在将来的能源领域发挥一种全新的作用。

他们将停车场称为“搁置的资产”——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

汽车可以成为一座微型发电站,如果把停车场的所有汽车接入电网,就能产生许多兆瓦的电——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

如果把全世界所有停车场里停放的汽车都接入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能源专家们知道,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依赖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因此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从太阳能和风能,到汽车和地下室的氢燃料电池,还有以玉米和其它植物为燃料的微涡轮机。

目前还没有一个能源网络能够容纳这样的大杂烩。

现在的输电线大多是单向的:

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

美国纵横交错的输电线有30多万公里,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

去年东部地区的停电事件表明,这一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需求都很困难。

如果能源网络能像因特网一样更分散、更灵活,那就可以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网络受高负荷、风暴和恐怖袭击破坏的可能性也会变小。

人们的想法是创建一种灵活的电网,可以双向输送——既输出能源又接受无数家庭输送回来的能源。

有了混合型能源网,讨论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就毫无必要了。

而且混合型能源网本身就成了氢燃料的最大优点。

几乎每一种能源都可以用来产生氢,氢又可以转化成电不仅输送到家庭和工厂,也可以让汽车运转。

在混合型能源网中,人类将第一次有可能用任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根据这种观点,汽车在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发电站。

未来的汽车里加的将不是汽油,而是氢。

你可以在加气站加气,也可以利用家里的氢储备,你外出上班时太阳能电池和风车就可以把氢储存起来。

如果你需要的能源较少,而得到的能源多于自己的需要,你随时都可以把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

只要在用电高峰期、在价钱最高的时候通过能源网把电输送回去,你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

白天在你上班的时候,你也可以把汽车接入能源网,这又能给你带来一笔额外收入。

从理论上讲,混合能源网可以为电力行业带来一连串的革新。

它可以引起人们对氢燃料汽车的兴趣,并为发电设备开辟消费市场。

当然,这一切要成为现实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

电力行业需要制定一大堆标准和规范,这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许多聪明的工程师正为此而努力。

更大的难题是让公用事业接受变革。

在许多国家,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

尽管如此,电力行业已经出现了变革的迹象。

日本由于担心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过于严重,于1993年实行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

现在约17万个日本家庭向电网送电。

一个名叫五百川的1997年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装置,当时花了约3.3万美元,其中政府利贴了约1万美元。

此后,他每年通过向电力公司卖电获得收入约460美元,足以抵消家里的电费。

美国、新西兰和德国等地都出现了这种趋势。

当然,开放能源网对印度等电力供不应求的国家最有好处。

由于常常停电,印度的糖生产商已经开始用甘蔗发电了。

1.下列对“混合能源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并将它们容纳在一个共同的能源网络中。

   B.将停车场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使它成为一座小型发电站。

   C.一种可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受高负荷、风暴及恐怖袭击破坏可能性变小的能源网络。

   D.一种既能输出能源又能接受家庭、工厂、城市输送回来的能源双向输送的灵活电网。

[来源:

学优高考网]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混合能源网还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创意,尽管现在的电网应付目前的能源要求绰绰有余,但是混合能源网的具体实施还缺乏基础和条件。

   B.许多国家的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电力行业又面临重新制定很多标准和规范的障碍,他们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带来的变革。

   C.现在的输电线都是单向的:

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

因而这种单向的能源输出网络很难利用停车场这种“搁置的资产”。

       

D.目前,在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将汽车发电变为现实,开始利用汽车中添加的新型燃料——氢来发电,有效地缓解了能源紧缺的压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混合能源网几乎能使任何一种能源由氢向电转化,这就使得人们所关注的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的问题再也没有讨论的意义。

   B.世界经济对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的依赖使人们去设想建立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的混合能源网。

   C.尽管目前电力行业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的变革,但日本、美国、新西兰、瑞典、德国及印度等国都已经出现了开放能源网的迹象。

D.混合能源网能使停车场的的汽车成为不用汽油而加氢的一种发电站,从而使停车场不再被人们称为“搁置的资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

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

太祖曰:

“汝亦欲富贵乎?

”永忠曰:

“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

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

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

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

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

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

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

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

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

黎明,蜀人始觉。

上下夹攻,大破之。

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

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

俟和至,乃受降。

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

“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

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

          被:

遭受。

    

B.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

            薄:

迫近。

C.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数:

屡次。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次:

驻扎。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迎接他。

  C.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D.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7.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

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

①雨脚:

雨线。

8.请赏析颔联“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5分)

9.诗中写到“谁似田家知此乐”,结合全诗看所乐的内容是什么?

请具体回答。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              。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我腾跃而上,          ,             ,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

(3)元嘉草草,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几何爷爷”的立体人生

吴志菲

1931年,苏步青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生院,亲友、同学、老师纷纷来挽留他:

“中国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回去后吃苦不说,学术上的辉煌前程也要被断送。

”苏步青却坚定的说:

“我的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能袖手旁观。

”苏步青毅然回国,投身于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创办。

正当浙大数学系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时,抗日战争爆发了。

为了浙大师生的安全,为了浙大学子能在战乱中继续学习,不致荒废学业,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举校西迁。

苏步青一家住在遵义湄潭朝贺寺的一间破庙里,过着拮据的生活。

由于生活条件恶劣,苏步青的一个儿子出世不久,因营养不良而夭折。

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教授,上课也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经常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衣服上讲台,当他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对着他的背指指点点说:

“看,苏先生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样样俱全,还有螺旋曲线!

”为了生存,苏步青上街买了锄头、粪桶等工具,在朝贺寺前开出半亩荒地,种上蔬菜、红苕。

每天下班,忙着浇水、施肥、灭虫,俨然一位菜农。

由于他的精心管理,蔬菜长势良好,弥补了家庭粮食之不足。

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

“一谈到菜根香,我就想起了抗战时期随浙江大学‘流亡’到遵义附近的湄潭的情景来。

那时一家八口在破庙安身,生活困难,吃地瓜蘸盐巴过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苏步青是世界级大数学家,一生专攻几何。

他从国外回来后首创微分几何这门学科,填补了我国高校学科的一个空白,随后几十年他在这个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使这门学科走在了世界前沿,苏步青也因为“苏氏定理”“苏氏曲线”“苏氏锥面”等成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苏步青,70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

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

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志的学生匆匆来到苏步青家里,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可他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

“你怎么不早点来?

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

”熊全志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终于过关了。

熊全志后来到美国成了著名教授,40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他不无深情地说:

“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把我给骂醒了,否则我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

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

他的板书一笔一画,整齐美观,讲课娓娓动听,饶有风趣,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枯燥的数字,一从他嘴里道出就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1978年暑假的一天,苏步青当年创立的科学研讨班在停了十多年后在复旦大学开始恢复活动。

可是一连几天暴雨不停,大水猛涨,复旦校园内齐膝的积水茫茫一片,到会的青年师生都为此发愁。

有人说“这回苏老不会来了。

有人说:

“他即使来恐怕也不会准时了。

”正在大伙七嘴八舌、观望焦虑之时,一位老人高挽裤管,脚穿凉鞋,撑着一把雨伞出现在大家面前,四座唏嘘不已。

76岁的苏老抹去额头的雨水,向大家问了个好,看了看表正好8点,与开会时间不差分毫。

几何寓真情,人生一卷诗。

数学家苏步青,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一生与诗结缘。

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到,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力求效力于振兴中华民族的事业,是苏先生漫长人生历程中的一个精神支柱。

在抗日战争的八年离乱中,苏步青僻处西南小城,但他时时感慨的是:

“画角声声催铁血,烽烟处处缺金瓯。

”他念念不忘的是“万里家乡隔战尘,江南烟雨梦归频。

”苏步青是感情极为丰富之人,重亲情,重友谊,对周遭世界充满爱心。

在他的诗词中,夫妻之爱,兄弟之情,朋友之谊,渲染出一片温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在浙大教学期间,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不仅穿着补丁衣服,还擅长于田间劳作,表现出他对朴素生活的追求。

B.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苏步青放弃了日本安逸的生活以及辉煌的学术前程,不顾亲友的挽留回到中国,创办了浙江大学数学系。

C.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苏步青的感情也极为丰富,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从他创作的诗词中我们看到了他重亲情、重友谊的品质。

D.由于苏步青的严格要求和严谨教学,他的很多学生成就斐然,成了著名的数学家,熊全志就是其中的一个。

E.本文运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叙述了苏步青人生的几个片段,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丰富人生和独特风采。

(2)苏步青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6分)

(3)本文的标题为“‘几何爷爷’的立体人生”,为什么说苏步青的人生是立体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4)苏步青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请选择你认为最关键的原因进行探究。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着百万豪车,住着千万豪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B.面对“义而致富,仁而致富”,如果颜渊、原宪依然选择栖于陋巷中,箪食瓢饮、安贫乐道,那应该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了。

C.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初生之犊,在无照驾驶、肇事打人之后,又因为轮奸罪再陷囹圄,其“坑爹”行为引起人们对“星二代”的热议。

D.网络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语言,但网上登载的一些文章有的文辞并不精美,有的不通文墨,词不达意。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日本单方面制造的钓鱼岛事态升级,非常容易引发两国大面积军事冲突的结果发生,中方对此保持了高度警惕。

B.“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说,“光盘”行动就是在饭店就餐时倡导人们讲究勤俭节约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就打包带走。

C.在尼克斯与湖人队交锋时,林书豪超常发挥,表现出色,不仅抢走了科比的风头,还让科比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D.高三已进入冲刺阶段,同学们都在刻苦努力,能否取得高考的胜利,取决于同学们冷静沉稳的程度。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就足够了吗?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①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②在中国诗歌里,还要有意境。

③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

④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⑤什么是意境呢?

⑥主观情谊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

A.②④⑤⑥③①  B.②⑤④③⑥①  C.④②⑤①⑥③  D.④⑤③⑥①②

15.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符号)。

(5分)

近日,一些网友发布信息,号召节约粮食。

随后,新浪网发起“光盘行动”:

拒绝浪费,从我做起,晒出自己吃光的盘子,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争做节约达人。

该信息被转发约5000万次。

紧接着,人民网也表示支持“光盘行动”,倡议网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

今天不剩饭,打包离开,从我做起”。

新华网、光明网及其他各大网站也纷纷关注和。

很快,活动参与者在北京实地发放宣传单6万多份,在餐饮企业张贴海报5000余张,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城市志愿者也纷纷发放宣传资料。

16.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制堵”……近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①_____,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

通过流行语,我们多少能看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出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

在今天,②_____,在旧的陋习尚未改掉的同时又滋生了许多新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重视。

但网络上出现的很多所谓“中国式”,都是一部分人和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③_____。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地的山多石少土,而这种石山上竟然长着树,虽不十分高大,却也绿树成荫。

细看树干都从石缝中长出,树根则长长伸出,团团抱住大石,以使树可以牢固地站立,抵御暴风骤雨的侵袭。

它们无法汲取土壤营养,就靠汲取阳光雨露生存。

这些生机勃勃的树居然打破了“植物生长靠泥土”的自然铁律,显然这已不能仅仅用生命的顽强来解释了,在它们身上最让人赞叹的是生存的智慧。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请你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套作。

2015高考模拟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

他跟随廖永安在巢湖迎接太祖,是一行人中年龄最小的。

太祖说:

“你也想取得富贵吗?

”廖永忠说:

“能够侍奉明主,扫除外患和内乱,在史书上留传姓名,这是我的愿望。

”太祖称赞了他。

陈友谅进犯龙江,廖永忠大声呐喊着冲击敌阵,各路人马跟在他后面,大败陈友谅的军队。

他跟随太祖进攻江州,江州城面临长江,江州城守卫防备十分牢固。

廖永忠估计了城墙的高度,在战船的尾部造了一座桥,名叫天桥,让船尾朝前,乘风前进,把船尾的桥附着在城墙上,于是攻克了江州。

晋升为中书省右丞。

廖永忠跟随太祖攻克南昌,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

敌将张定边直接冲向太祖的船,常遇春用箭射他使他逃跑,廖永忠乘坐快船一边追击一边射箭,张定边身受百余箭,陈友谅的士兵死伤很多。

第二天,廖永忠又与俞通海等人用七条船载着芦荻,趁着大风放火,烧毁敌军几百艘大船。

又率领六条船深入敌阵搏杀,再冲杀一圈出来,敌军惊呼他为神人。

廖永忠又在泾江口拦击陈友谅,陈友谅战死。

廖永忠回到京城,太祖用漆牌写了“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个字赐给廖永忠。

廖永忠跟随徐达攻取淮东,张士诚派遣水军迫近海安,太祖命令廖永忠把军队撤回到水寨里抵御他们,徐达于是攻取了淮东各郡。

不久,廖永忠担任征南副将军,率领水军从海路与汤和会合,攻克平定了闽中各郡。

不久,他被任命为征南将军,从海路进攻广东。

廖永忠先送了一封信告知元朝左丞相何真,用利害关系开导他,何真就呈上表章请求归降。

廖永忠到了广州以后,抓住海盗邵宗愚,列举了他的暴行后斩了他。

廖永忠善于安抚百姓,老百姓怀念他的恩德,替他建了一座祠。

第二年九月廖永忠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率领百官在龙江迎接慰劳他。

第二年,廖永忠凭征西副将军的身份跟随汤和率领水军讨伐蜀地。

进军到瞿塘峡,山势险要,水流湍急,蜀军设立了铁锁桥,拦截在关口,战船不能前进。

廖永忠秘密派遣几百人抬着小船翻过山地渡过关口,到了蜀军的上游。

廖永忠估计他们已经到达,就率领精锐的士卒从墨叶渡出发,将部队分为两支攻打蜀军的水寨和陆寨。

天快亮的时候,蜀军才发觉。

上下夹攻,大败蜀军。

第二天,汤和才到达,于是与汤和分道进军,约定在重庆会合。

廖永忠率领水军直捣重庆,部队驻扎在铜锣峡。

蜀主明升请求归降,廖永忠因为汤和还没有到达,没有接受投降。

等汤和到了以后,才接受明升的投降。

太祖写了《平蜀文》表彰他的功劳。

 

8、此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写了天忽然晴了,四山原被雾幔遮住了,现在山都把帘幔卷起,但许多云还没有散去,还故意作态,山上没有散去的云像人披了件衣服似的,诗人把“山”和“云”用人的动作和形态来写,形象生动,这样把山、云和石都写活了。

写出诗人对眼前之景的喜爱之情。

 

9、

(1)早春时节,一场及时雨,雨过天晴,景色美好。

(2)村子周围黄鹂鸣叫,麦垅上紫燕飞舞,生机勃勃。

(3)吹笛骑牛,田家早耕归来,无比快乐。

10、

(1)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2)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观点一: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他的严谨。

①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对熊全志的痛骂。

②对自己要求更严。

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非常守时,冒着大雨准时参加研讨活动。

③正因为他的严谨,才可以在数学专业领域取得斐然的成绩。

观点二: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他的爱国。

①漫长人生历程中以效力于振兴中华民族的事业为精神支柱,是他成功的动力。

②祖国处于军阀混战时,他毅然回国,投身于浙大数学系的创办。

③在抗战时期,条件恶劣,他依然坚持数学教学。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观点明确给2分,能从文中找到明确的有说服力的论据,并从“原因”与成就之间的关系展开,给4分,能结合自己的体验给2分。

17.材料分析:

本段材料赞颂了从石缝里长出的树。

这些树打破了“植物生长靠泥土”的自然铁律,体现出生存的智慧。

材料最后一句话,点明了材料的内涵与倾向,强调了“生存的智慧”。

这种“生存的智慧”,就是当后天生存条件满足不了先天生长所需时,生命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改变自我,适应环境,战胜环境,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据材料,“智慧”的内涵应当侧重于:

面对现实,改变自我,适应环境,战胜环境,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写作时要从树延伸到现实社会与人。

【参考最佳立意】用智慧让生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用智慧开创生活的新天地。

在不可能中开辟生命新的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