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临严峻的考验环境问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7452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面临严峻的考验环境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类面临严峻的考验环境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类面临严峻的考验环境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类面临严峻的考验环境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类面临严峻的考验环境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面临严峻的考验环境问题.docx

《人类面临严峻的考验环境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面临严峻的考验环境问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类面临严峻的考验环境问题.docx

人类面临严峻的考验环境问题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人类面临的严峻考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深刻认识环境问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2、了解20世纪30年代以来,发生的所谓的“八大公害”事件

3、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宣传和发动周围群众珍惜和保护环境

重、难点:

环境污染的根源及危害程度

教学方法:

1、学生阅读、收集、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列举我国名胜古迹及身边优美的环境

2、列举周围的污染源级带来的危害

二、学生阅读、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2、20世纪30年代以来,发生的所谓的“八大公害”事件

3、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回答)

5、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6、请列举出为保护环境你能做的10件事

三、重点讲解:

1、环境问题:

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危害。

2、20世纪30年代以来,发生的所谓的“八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

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

(1)、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

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2)、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

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

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

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

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4)、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

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

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

(5)、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日本四日市

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

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

1961年哮喘病发作,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杀。

1972年该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6)、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

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7)、水俣病事件:

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

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

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8)、痛痛病事件:

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加剧、固体废弃物成灾等。

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原因:

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污染物;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的废弃物

(2)危害:

人类身体健康、生存、经济发展

5、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不仅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和人民认真贯彻执行,付诸实施,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四、小结:

定义——存在的问题——问题原因、危害——解决问题的途径

五、作业:

调查了解你所居住的城市、社区或乡村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了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建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警惕地球持续升温——温室效应

教学目标:

1、深刻认识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及缓解措施

2、了解温室效应会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3、通过学温室效应,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温室效应的危害,并积极行动起来“关注地球升温,缓解温室效应”

重、难点:

1、温室气体的来源、危害

2、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重点讲解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大气控制着地球、太阳及太空间的能量交换。

假若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令人舒适的15度,而是寒冷的-18度。

大气层是地球保持温暖、生命得以生存和繁衍的关键条件,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温度会因温室效应的增强而不断上升,引起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二、阅读、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温室气体的来源?

3、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哪些?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有哪些?

5、请你写几条以“关注地球升温,缓解温室效应”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三、重点讲解:

1、温室效应的产生:

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向地面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吸收了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2、温室气体的来源:

(1)气体:

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烃等。

(2)二氧化碳来源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氟氯烃来源于制冷剂、清洗剂、喷雾剂及发泡剂等,甲烷源于发酵与腐化的过程及物质的不完全燃烧,臭氧是汽车、发电厂、炼油厂所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及碳氢化合物,经光化学作用而产生的。

3、温室效应的危害:

全球气温的升高,全球变暖,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及居住环境。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1)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少开汽车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另一方面需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是他们能更多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缓解温室效应。

四、小结:

五、作业:

1、制订一份家庭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计划。

2、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报刊等,了解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对策。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科学家在南极的发现——臭氧层空洞

教学目标:

1、了解臭氧层的形成及作用

2、了解南极地区产生“臭氧层空洞”的原因

3、让学生认识到臭氧层遭破坏后的危害

4、让学生掌握我们应该如何积极行动起来保护臭氧层

重、难点:

1、臭氧层的形成及作用

2、我们应该如何积极行动起来保护臭氧层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收集、讲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在碧蓝的天空下,尽情享受阳光沐浴的时候,你可曾想过:

是臭氧层像一把大伞,遮挡着紫外线,保护着人类的健康。

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把大伞变薄了,破损了,甚至有了大洞——人类被置于强紫外线之下,生存和繁衍面临着巨大威胁。

二、学生阅读、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为什么南极会形成“臭氧层空洞”?

那是个真实的洞吗?

(2)我们使用的哪些产品含有破坏臭氧层的成分?

(3)我们的哪些生产活动还会破坏臭氧层?

(4)保护臭氧层,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三、重点讲解:

1、臭氧层空洞的发现:

1985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等人在南极观测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层浓度迅速降低,与周围相比犹如一个“洞”,直径上千千米。

1994年,人们首次观察到了至今为止最大的臭氧空洞,它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欧洲,有24O0万千万千米。

臭氧(03)是氧气(O2)的一种异构体,在大气中的含量仅占一亿分之一,其浓度因海拔高度而异。

臭氧层可以说是地球的保护层,它主要围绕在地球外部离地面20—25公里高度的地方,起到吸收太阳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部分UV-B(UV-B是紫外线的一段波长,为280—315nm)的作用。

同时,由于紫外线是平流层的热能来源,臭氧分子是平流层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臭氧层在平流层的垂直分布对平流层的温度结构和大气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发挥着调节气候的重要功能。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可是仅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2、破坏臭氧层的元凶:

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所致。

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

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被破坏后,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降低,使得人类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道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皮肤癌,大多数病例与过量紫外线辐射有关。

臭氧层的臭氧每损耗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2%。

另外,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诱发各种眼科疾病,如白内障、角膜肿瘤等。

其次,它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实验表明,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叶片变小,减少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同时,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影响到部分农作物种子的质量,使农作物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

一项对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臭氧层厚度减少25%,大豆将会减产20%-25%。

再次,它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直接引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幼体鱼类以及整个水生食物链的破坏。

可见,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有较大的影响。

4、列举在日常生活中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或生产中使用这些物质的物品:

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包括家电、运输制冷、工商制冷)、泡沫(大量存在于沙发、一次性发泡餐盒、汽车内饰发泡件、保温喷涂)、灭火剂、气雾剂(摩丝、杀虫剂、外用药喷雾剂)、清洗剂、膨胀

摩丝等。

5、保护臭氧层行动:

选用无氟冰箱,不使用含氟的发用摩丝、定型发胶、领洁净、空气清新剂等物品;

爱护臭氧层的消费者购买带有"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

爱护臭氧层的家庭合理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在废弃电器之前,除去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

四、小结:

(略)

相关链接;

近20年,中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共计10万吨生产量和11万吨消费量,约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一半,完成了联合国《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阶段性履约任务。

1995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9月16日作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要求《蒙特利尔议定书》所有缔约方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

至2010年6月,已有196个国家签署了这一议定书。

  2010年9月16日是第16个“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今年的主题是“臭氧层保护:

治理与合规处于最佳水平”。

五作业:

通过上网、查阅报刊等,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

1、目前世界上臭氧层空洞最严重的地区是南北极和青藏高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关于臭氧层空洞的成因,科学家还有哪些说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还天空一片蔚蓝——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及大气污染的定义

2、了解大气污染源与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3、知道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

4、掌握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我们目前能做什么

5、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大气污染状况,养成环境危机意识,形成正确的国情观,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6、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大气污染问题,通过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的讲解,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观念。

重、难点: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2、我们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能做什么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收集、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自然界清新、洁净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

但是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大量燃烧煤炭、石油所产生的化学物质以废气和烟尘等形式排放到大气中,超过了大气环境的容许量,给人类的生活、生产和身体健康带来有害影响。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

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这些大气污染是怎么产生的?

又需要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来解决呢?

二、学生阅读、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大气及大气污染的定义?

2、大气污染源与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什么?

3、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有哪些?

4、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我们目前能做什么?

三、重点讲解:

1、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约有6亿多吨。

污染源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生活污染源:

如家庭、商业服务部门等燃煤排放的烟尘和废气。

交通污染源:

如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等排放的废气。

工业污染源:

如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氮肥厂、烧碱厂及其它各类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粉尘。

2、主要大气污染物有两大类:

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氯气等)

颗粒态污染物(如烟、雾、粉尘)

3、大气污染会对人类和其它生物造成危害。

本世纪以来,不断发生的公害,使人们认识到保护大气不受污染的重要性。

如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大雾乃为烧煤所产生的烟尘和烟雾散发不出去,造成千万人呼吸道感染,4天中死亡达4000多人。

1991年日本四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所排放的工业废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浓度超过标准5~6倍,致使全市哮喘病发作。

4、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订了防治大气污染的法规。

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应该珍惜它。

在不断发展生产的同时学会保护大气不受污染,保护地球环境,以使我们生活的大气永远洁净,天空永远蔚蓝。

四、小结。

五、作业:

拓展阅读:

bbb:

//aaaCHINAJNJPWaaa中国节能减排历史上的今天

.

.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让生命之水变得清澈——水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

1、认识水体污染和水体污染源的定义

2、了解水污染的严重后果

3、理解并掌握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4、培养学生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珍爱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的情感

重、难点: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

阅读教材、讨论分析、重点讲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所有生命繁衍生长都离不开它。

虽然地球上2/3的面积都是水,但可供陆地上生命利用的水量还不到地球总水量的0.3%。

我国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是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随着工农业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造成的水资源恶化、水资源污染及严重浪费,使中国的淡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

我们要立刻行动起来,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二、学生阅读、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水体污染和水体污染源?

2、是谁污染了我们的水体?

3、水污染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4、水污染的主要保护措施有哪些?

三、重点讲解:

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2、水体污染源包括:

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渗出水;矿山污水等。

3、水体污染的危害:

十九世纪以前水污染中最可怕的是生物污染,它发生最早,延续时间最长,对人类的危害 最大。

主要指病原性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霍乱、伤寒、脊髓灰质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等,通过水传播而发生的传染病暴发,瘟疫流行曾夺走了千百万人的生命,此外,由于吃了受污染的水或食物而致使人体内寄生虫之病患也十分常见。

 本世纪中叶,水体受到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化学污染。

这时期的化学污染主要是无机污染,如重金属及氰化物、氟化物、砷化物、亚硝酸盐等无机物,它们会使人中毒、患病,如前述骨痛病、水误病。

也有有机污染,主要是焦化工业带来的苯、酚类,农田中施用的农药、家中使用的杀虫剂(DDT、 666等)这些有机物性能稳定, 不易破坏,还能蓄积在动物及人体内脏。

不过总的说来,这几十年内,无机污染是主要的危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进人八、九十年代,人类对付生物污染和无机化学污染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有了比较有效的对策,这二类污染逐渐得到控制,危害渐趋缓和。

4、要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要从多方面着手综合考虑,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其对策措施有:

减少耗水量;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产业结构调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发新水源;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四、小结。

五、作业:

展开想象,绘制一幅保护水资源公益宣传画。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