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7452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docx

《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docx

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

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

一、一般规定

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1,-2)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②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

③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④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1.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

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

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1.3基础浇制前,应复核基坑位置、侧面限界、基础型号、外形尺寸、基坑深度、模型板位置等。

1.4接触网基础在路基上施工时,应保证路基的完整和稳定。

1.5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②在厚大无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③温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合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h。

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

杯型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型。

④基础回填土,每回填0.3m厚的土层夯实一次。

⑤按设计规定装设横卧板和底板,横卧板应密贴支柱,不得有空隙及夹土。

1.6杯型基础连续浇筑,一次成型。

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先浇筑完一个,再以该基础基准,检查、校核相对应的另一基坑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浇筑。

1.7承力索、接触线应采用恒张力架线,架线张力偏差不得大于8%。

接触网架设后应采用超拉或其他措施克服新线蠕变引起的初伸长。

1.8接触线平直度应符合有关规定,并保证良好受流。

1.9上部安装时,所有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严禁使用活口扳手。

1.10先安装绝缘锚段关节的工作支部分的整体吊弦,后进行非工作支部分的调整。

非工作支部分的调整时,在悬挂点两边采用临时铁线悬吊,再将定位装置调整到位。

中性段锚段的绝缘子串安装应从硬锚端向补偿端进行。

1.11接触网送电开通前,采用2500V兆欧表,进行各供电臂的绝缘电阻测试试验和导通试验。

送电开通的前一天,应按调度命令进行绝缘测试。

1.12接触网检测、试验合格后试运行期间,可由建设单位组织热滑试验,热滑试验受流应良好。

二、基础

主控项目

2.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

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应符合现行铁道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的规定。

2.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每50m3混凝土或每个小站一组混凝土试块(每组三块),大于50Om3的车站每1003混凝土一组试块,,拉线基础每一车站、区间一组混凝土试块;监理单位见证样检测数量不少于一组。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做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湿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试验报告。

2.3基础、拉线基础位置、杯型基础内杯底距基础面的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同一组软、硬横跨两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软横跨施工偏差不应大于3°,硬横跨施工偏差不应大于2°。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测量检查。

2.4同一组软、硬横跨的杯型基础底面及硬横跨实心基础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mm。

同组梗横跨两杯型基杯底中心间距允许偏差为±50mm。

硬横跨两实心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为±20mm且每个杯型基础、实心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观察、水准仪、钢卷尺测量检查,监理单位平行检验。

一般项目

2.5相邻两跨之比不宜大于1.15:

1,桥梁、隧道口、站场咽喉等困难地段不宜大于1.25:

1。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抽查不少于30%。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检查。

2.6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mm,低于相邻轨面200~600mm;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顶面应高于站台面100mm,允许偏差±30mm。

拉线基础高出路肩面10Omm,施工偏差±20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检查。

2.7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抽查不少于30%。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2.8基础外型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8的规定。

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不小于100mm。

      表2.8基础外型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螺栓外露长度

±20

2

螺栓互相间距(法兰式混凝土支柱)

±2(±1)

3

螺栓中心位置(法兰式混凝土支柱)

±2(±1)

4

螺栓埋深

(+20,0)

5

混凝土保护层

±10

6

基础横断面尺寸

±20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检查。

2.9腕臂柱杯型基础垂直于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3°。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检查。

2.10腕臂柱杯型基础杯底(含法兰式支柱基础)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100,0)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钢卷尺测量检查。

2.11腕臂柱杯型基础杯底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100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水准仪,钢卷尺测量检查。

2.12杯型基础外型尺寸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表2.12杯型基础外型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值(mm)

1

杯口直径

(+50,0)

2

杯深

(+50,0)

3

顶面标高

(+50,0)

4

杯壁厚度

±20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检查。

三、定位器及定位装置

主控项目

3.1金具、零配件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231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3)和《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TB/T2075)

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外观质量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规格应相符,零件配套齐全;

②表面光滑,无裂纹、伤痕、砂眼、气泡等缺陷;

③线夹与线索接触面应平滑、平整;并应与线索截面规格相符;

④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属零件,均采取防腐措施。

凡经热镀的零件,锌层均匀,无锌层剥落、漏镀、锈蚀现象;

⑤螺杆与螺母的配合良好,并具有防缓措施。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外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

检验方法:

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并对主要受力件作机械性能检验。

3.2定位器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偏移量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应一致,其最大偏角不得大于18°。

定位器倾斜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保证定位线夹处导线工作面与轨面连线平行。

定位器的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1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抽查不少于30%;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

观察、钢尺、坡度尺、异径塞尺测量检查。

3.3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定位管应水平,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

定位管在支持器外露应在50~80m范围内,定位线夹处的导线工作面应与轨面平行。

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能分别随温度变化可自由移动,不卡滞,接触线非工作文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0mm,螺栓紧固力矩值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抽查不少于30%;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力矩扳手测量检查。

3.4复线上、下行两定位管间的绝缘距离不应小于20O0mm,困难时不应小于160O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抽查不少于30%;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

测量检查。

一般项目

3.5定位器各部螺栓紧固牢靠,螺纹外露部分涂防腐油防腐(不锈钢除外),软定位器回头统一顺直。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抽查不少于30%。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用力矩扳手测量。

3.6固定定位器的定位管应水平,稍有上抬,定位管的斜拉线顺直,定位管外露部分大于1O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抽查不少于30%。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检查。

3.7腕臂顺线路偏移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0mm;定位管应与腕臂在同一垂面内,一般情况下应呈水平状。

正定位抬头、反定位低头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抽查不少于30%。

检验方法:

观察、测杆、坡度尺测量检查。

四、承力索、接触线架设

主控项目

4.1线材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承力索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铜、铜合金及铜包钢绞线不得有腐蚀、断股、交叉、叠、硬弯、松散等缺陷;如有缺陷应按规定进行处理。

接触线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铜接触线》(TB/T2810)、《铜合金接触线》(TB/T2821)的规定。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

检验方法:

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4.2承力索、接触线的线材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抽查不少于30%;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4.3承力索、接触线应按设计锚段长度对号架设。

承力索、接触线不得有接头。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4.4正线接触悬挂工作支改变方向时,该线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4°,困难情况不宜大于6°。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检查。

4.5站场正线及重要线的接触线应在下方,侧线及次要线的接触线应在上方。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4.6承力索在楔型线夹内的回头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300~500mm。

回头和本线的绑扎长度为100mm允许偏差±10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检查。

4.7张力补偿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绳应无磨支柱和拉线现象,坠舵完整无损。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抽查不少于30%。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五、接触悬挂

主控项目

5.1接触悬挂空气绝缘不得小于表5.1的规定。

       表5.1空气绝缘间隙值(mm)

序号

有关情况

正常值

困难值

1

绝缘锚段关节两悬挂点间隙

一般情况(适用于任何高程)

450

吸流变压器处

300

2

同回路自藕变压器供电线到电体距接触悬挂或供

电线带电体间隙

500

450

3

25kV带电体距固定接地体间隙

300

240

4

25kV带电体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间隙

350

5

受电弓振动至极限位置和导线被抬起的最高位置距接地体的瞬时间隙

200

160

6

隔离开关引线,电连接接线(包括跨另一支接触悬挂时)及自藕变压器供电线,供电线跳线距接地体间隙

330

7

在对向风吹,风速为13m/s时,25kV带电体与自藕变压器中线或保护线的间隙

250

8

绝缘元件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间隙(适用于任何高程)

瓷及钢化玻璃绝缘子

100

75

复合绝缘子

50

9

25kV带电体距跨线建筑物底部的静态间隙

500

300

注:

1.污秽地区的绝缘泄漏距离增大时,表5.1中所列的空气绝缘间隙值可不增大;

2.在高程大于10OOm的地区,表5.1中所列空气绝缘间隙值应进行修正;

3.在既有的低净空隧道、跨线桥等建筑物范围内,采用正常间隙确有困难时,方可采用表5.1中的困难值,并应相应采取防雷措施,但重雷区及海岸线10km以内的区段的空气绝缘间隙,应采用正常值。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尺量检查。

5.2接触线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0mm。

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宜大于6000mm,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定位点两侧第一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等高,相对该定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偏差为±10mm,但不得出现“V”字形;

②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大于2‰,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

③两相邻悬挂点等高相对差不得大于20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测杆量检查。

5.3同一跨内相邻吊弦处的导高差应符合设计预留弛度的要求,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抽查不少于30%;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检查。

5.4接触线拉出值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30mm。

在任何情况下其导线偏移值(相对于受电弓中心)不宜大于400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测杆量或冷滑车测量,监理单位平行检验。

5.5电分段锚段关节内两接触线间接触悬挂其他各带电部分的绝缘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允许偏差,±50mm,四跨关节中心柱、五跨关节两中心转换柱跨中间两接触线应等高,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

测杆量检查。

5.6电不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支柱处,两接触线间垂直,水平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mm,四跨关节申心柱、五跨关节两中心转换柱跨中间两接触线应等高,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

测杆量检查。

5.7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线跨中预留弛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

测杆量检查。

5.8双线电气化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距离,正常情况下不应小于2000mm,困难时不应小于1600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尺量检查。

一般项目

5.9非绝缘锚段关节两承力索接触线水平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30mm垂直方向抬升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检查。

5.10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的绝缘串距悬挂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承力索接触线绝缘子串应对齐,允许偏差为±50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检查。

六、补偿装置

主控项目

6.1承力索、接触线在补偿器处的张力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坠陀串的质量允许偏差为±1%。

同一锚段两坠陀串质量的相对偏差不大于1%。

限制架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传动灵活,砣串无卡滞现象。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

观察、称量检查。

一般项目

6.2张力补偿器的调整应符合设计安装曲线,坠舵距地面偏差不大于±200mm,在任何情况下距地面不得小于2O0mm。

坠砣完整、码放整齐、表面光洁,连接螺栓紧固牢靠,螺栓外露部分涂防腐油。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尺量,观察检查。

七、线岔

主控项目

7.1线岔运达现场应对其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况》(TB/T2075)及其它有关规定。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书,外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

检验方法:

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7.2交叉线岔道岔定位柱位置及拉出值应保证两接触线交叉点位于设计规定的范围内,拉出值不应大于40Omm。

非支抬升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尺量、测量、线坠测量检查。

7.3岔区腕臂顺线路偏移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0mm,两支承力索垂直间隙不应小于6O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检查。

7.4在直侧股线间距80Omm处,两接触线应位于受电弓的同一侧,线岔始触区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测杆量、观察检查。

八、空气间隙绝缘段关节式电分相装置

主控项目

8.1绝缘锚段关节带电部分的空气绝缘间隙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50,0)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测量检查。

8.2五跨绝缘锚段关节转换跨内两接触线等高处,接触线高度比正常高度应高出4Omm,允许偏差为±10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测量检查。

8.3自动过分相装置的地面传感器的纵向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1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检查。

一般项目

8.4自动过分相装置分段处的绝缘子串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承力索、接触线两绝缘子串中心应对齐,允许偏差为±30mm。

分相中性区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0,0)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检查。

九、试验、动态检测及送电开通

主控项目

9.1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前,应对影响安全运营的路内、外电力线路,建筑物及树木进行全面检查。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力线跨越接触网时,距接触网的垂直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

2跨越接触网的立交桥及构筑物防护栅网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接地良好;

3接触网距树木间的最小距离,水平不应小于3.5m,垂直不应小于3.0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检查。

9.2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前,应对接触网进行检测,确认支持装置、定位装置、锚段关节及线岔等部位均应在受电弓动态包络线范围以外。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采用动态包络线检查尺测试及观察检查;监理单位见证。

9.3接触网全部竣工后,在开通前应进行冷滑试验检测。

冷滑试验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以lON弓网静态压力、20km/h速度,第二次以70N弓网静态压力、30~40km/h速度,第三次以不小于70N弓网静态压力,80km/h速度,分别对接触线高度及抬升量、拉出值、冲击加速度进行检测。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冷滑车检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9.4受电弓在正常情况下距接地体瞬时间隙不应小于2OOm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160m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尺量、冷滑车检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9.5吊弦线夹、定位线夹、接触线接头线夹、中心锚结线夹、电连接线夹、分段绝缘器、分相绝缘器、线岔等无碰弓现象和不允许的硬点。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观察、冷滑车检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9.6开通前应以开通速度进行接触网动态检测,当受电弓静态抬升力为70±10N且单弓运行时,接触网的动态特性应符合表9.6的规定。

       表9.6接触网动态特性参数

行车

速度

(km/h)

冲击加速度(G)

弓网动态接触压力(N)

受电弓上下晃动量

(mm)

受电弓左

右摆动量

(mm)

垂直

水平

最大

最小

标准

偏差

V=200

<60

<30

200

40

21

≤160

直线段

曲线段

≤250

≤300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利用在线运行机车结合热滑试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9.7开通区段接触网绝缘良好。

接触网送电后,各供电臂始、终端确有电。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各供电臂;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用250OV兆欧表测试,用35kV高压验电器验电或在分区所控制盘观察,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