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基础知识回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7365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8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基础知识回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基础知识回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基础知识回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基础知识回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基础知识回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基础知识回扣.docx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基础知识回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基础知识回扣.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基础知识回扣.docx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基础知识回扣

高一上学期地理基础知识回扣

策划:

王纪廷编辑:

冯玉国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1-2节 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目标定位] 

1.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知道主要天体的显著特征,并能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并能解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原因。

3.能说出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并能结合实际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一、宇宙的两大特征

1.物质性:

宇宙是由①______、星云、②______、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运动性: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③__________、相互绕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

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

(1)八大行星分类

(2)运动特征     

     

(3)结构特征:

与其他⑱______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条件:

安全的⑲__________、稳定的⑳__________。

(2)自身条件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的

________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1)能量来源

(2)动力来源:

促进地球上

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见上图)

2.主要影响

(1)扰动地球上空的

________,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

______”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

______”现象。

(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

______、水旱灾害等。

【反思归纳】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

 

第3节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目标定位] 

1.掌握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明确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地球自转的意义,熟练掌握光照图的类型并依此进行地方时的计算、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变化的判读。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1.方向:

自西向东

2.周期:

一个恒星日,时间长度为③____________,旋转360°。

3.速度

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如图)

(1)昼夜现象

a.昼夜半球

b.昼夜界线:

AB线所在大圆为⑧________(圈),AOB为⑨____线。

(2)昼夜交替

a.成因:

地球的⑩______。

b.周期:

1个⑪________。

2.产生时差

(1)原因: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⑫____。

(2)地方时

(3)时区与区时

a.时区:

全球划分为⑯____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⑰______。

b.区时:

每个时区⑱__________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4)日期界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转原因:

地球自转产生

____________。

(2)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

____偏,南半球向

____偏,赤道上不偏转。

【问题思考】

1.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何处?

一艘在大海上行驶的帆船,船上何处的线速度最大?

 

2.晨昏线有什么特征?

它是怎样运动的?

 

3.如果在长江口南北两岸选一处建一个河港,你认为建在哪里比较合理,为什么?

 

【反思归纳一】

1.晨昏线(圈)的特点: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____;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________;是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介于66°34′和90°之间。

2.晨昏线与地方时的关系:

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____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______时;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

 

【反思归纳二】

1.求地方时依据: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________,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________。

2.地方时计算

(1)同时发生: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________×4分钟

(2)移动情况: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________×4分钟+行程时间

3.区时计算

(1)同时发生: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________

(2)移动情况: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__________+行程时间

4.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条是自然变更的________。

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目标定位] 

1.理解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3.学会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理解并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季节的关系。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1)方向:

①__________。

(在右图中用箭头标出)

(2)周期:

一恒星年:

②________________。

(3)速度:

近日点A点,最③________;远日点B点,最④________。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⑧____________之间往返运动。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规律

a.⑨______日

b.⑩______日

c.春、秋分日:

⑪______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3.四季的更替

(1)原因:

一年中,地球上各地⑫________________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

(2)天文四季:

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⑬________、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⑭____、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节是⑮__________的过渡季节。

(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

春季:

3、4、5月;夏季:

6、7、8月;秋季:

9、10、11月;冬季:

12、1、2月。

4.五带的划分

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个热量带。

五带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减少的规律。

【反思归纳1】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________________,纬度越高,白昼________;另一半球(冬半年)____________,纬度越高,白昼则__________。

(2)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差______,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______。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______,夜________,北极圈内出现______;而南半球则昼______,夜______,南极圈内出现______。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

(3)赤道上全年__________,春、秋分日全球__________。

【反思归纳2】 

日出、日落方位与日影朝向的变化规律:

在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________升起,________落下。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____,日落时日影朝____。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______方升起,________方落下。

日出时日影朝向________,日落时日影朝向________。

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______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____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各地(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______方升起,______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______,日落时日影朝向______。

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______;从冬至日至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______,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第5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目标定位]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特点。

2.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地壳、地幔、地核的界线及主要特点。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

地震波①__________的变化。

a.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横波

较②____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B表示纵波

较③____

④______________

b.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

代码

名称

深度

波速

A波

B波

C

⑤________

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传播速度⑥____________

D

古登堡界面

地下2900千米处

⑦________

传播速度突然⑧____

(2)C以上为⑨______,C、D之间为⑩______,D以内为⑪______(由E⑫______和F⑬______组成)。

(3)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⑭______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2.地球的外部圈层(见右图)

(1)A⑮________: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

⑯________。

(2)B⑰________: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⑱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3)C⑲____________: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⑳________的底部、

______的全部和

________的上部。

【反思归纳1】 

列表比较地球内部圈层

【反思归纳2】 列表比较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

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气体及其中的悬浮物,即__________、水汽和固体杂质

厚度2000~3000千米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连续但不规则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环境

分布于岩石圈上部、大气圈底部和______中;最______的圈层

             

 

专题1 光照图的判读

[目标定位] 

1.光照图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各种光照图的判读技巧是高考备考的重点内容。

2.按照呈现形式的不同,光照图可分为半球光照图、全球光照图、局部光照图等。

通过光照图的判读,掌握对地方时计算、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夜长短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晨昏线的判断等的方法和技巧。

            

一、半球光照图

通过地球球心的平面将地球切成两半,其中任一半球的光照图都属于半球光照图。

半球光照图最外圆为通过地球球心的大圆,如果大圆为经线圈,则为侧视光照图;如果大圆为赤道,则为极地俯视光照图;如果大圆既不是经线圈也不是赤道,则为斜视光照图。

例1

 (2009·福建文综)读下图,完成

(1)~(3)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20°NB.0°~20°S

C.20°N~23°26′ND.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反思归纳】 

在光照图上,挖掘图中的隐含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

光照图上的隐含信息如下表所示:

直射点

信息

①太阳直射经线的确定:

是距离太阳光线最近的经线,也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②太阳直射纬度的确定:

可利用晨昏线与相切纬度来计算:

直射纬度=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信息

①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______,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______;②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时间:

切点所在经线通过的赤道地区位于昼半球,即经线平分昼弧,则该经线时间为________;切点所在经线通过的赤道地区位于夜半球,即经线平分夜弧,则该经线时间为______________;切点所在纬线圈为极夜时,切点所在经线时间为__________,切点所在纬线圈为极昼时,切点所在经线时间为__________

太阳高

度信息

①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②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③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______;④任一时刻,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圆心向四周______

二、全球光照图

全球光照图是指能完整表示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状况的投影图。

此类图一般将极点、极圈和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因而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

全球光照图由于缺乏立体感,图上的晨昏线与昼夜分布不像半球光照图那样清晰,所以判读难度较大。

判读全球光照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和极夜的分布情况,以及赤道上日出、日落的时间。

例2

 读“某季节某日地球上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表”,完成下列要求。

纬线

23°26′S

66°34′N

90°N

正午太阳高度

43°08′

46°52′

23°26′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180°经线时,请在下图中画出该日此刻夜半球(用阴影表示)的范围。

(图中虚线为南北极圈)

(3)该日,当太阳直射西十区的中央经线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局部光照图

局部光照图实质上是半球光照图或全球光照图的一部分,有的为半球或全球光照图的1/2、1/4,甚至1/12。

例3

 下图中O为南极点,MA为晨昏线,M为晨昏线与纬线(70°)相切的点,且与经线OB相交,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的范围,读图回答

(1)~

(2)题。

(1)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A是昏线B.M点的经度是180°

C.太阳直射30°ED.太阳直射23°26′S

(2)由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

A.A点的地转偏向力大于M点

B.O点正值观察极光的好时机

C.该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D.该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

 

第二章大气运动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目标定位] 

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够解释相关大气现象。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学会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3.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且会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力及风向等。

4.学会判读等压线与等压面图。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热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主要包括③______和反射。

3.受热过程

(1)大部分A④_____________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被加热,并以B⑤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⑥______________。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⑦______________,造成高低纬度间的⑧______________。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⑬________________。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图示

受力

状况

只受图中

F⑭_________的影响

受图中F1⑰__________与F2⑱______________的共同影响

受图中F1⑳__________、F2

______________和F3

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

风向

垂直于⑮____________指向⑯________

与等压线⑲__________(高空风)

与等压线

__________(近地面风)

 

探究点1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读“亚洲东部某日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

百帕)”,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甲地此时吹什么风?

试在图中绘出甲点的风向。

 

 

(2)图中甲、乙两处风力较大的是哪一个?

说明理由。

 

【反思归纳】

1.近地面等压线图中某点风向的确定:

在等压线图中,画出过该点并垂直于________的虚线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的方向。

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____(北半球)或向____(南半球)偏转__________,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2.风力大小的比较

(1)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__,风力____;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风力____。

(2)在不同等压线图上,要看等压线的疏密、比例尺的大小和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___

_____。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

[目标定位] 

1.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形成特点及其差别。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

随⑪____________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⑫__________,冬季⑬__________。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原因:

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

(1)北半球:

⑮________分布。

冬季:

亚欧大陆存在⑯____________;太平洋存在阿留申低压;夏季:

亚欧大陆为亚洲低压;太平洋为夏威夷高压。

(2)南半球:

⑰________分布。

原因:

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小。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典型分布区

赤道低气压带

⑱__________气候

⑲____________、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⑳____________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__________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__________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

____________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

____________、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探究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下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甲中1、2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乙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探究点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

(2)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

____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其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此时D点盛行___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过半年,该地又盛行________风,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 常见天气系统

[目标定位] 

1.掌握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2.掌握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3.掌握锋面气旋的特点,并能在等压线图上准确判读。

4.学会分析气压场图,结合实际分析天气变化剧烈。

一、锋与天气

1.锋面特征

(1)锋面自地面向高空b①________一侧倾斜,其上侧一定是a②________。

(2)锋面两侧③______、湿度、④______差异很大。

(3)锋面附近⑤______变化剧烈。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1)冷锋

过境前:

暖气团控制,气温较⑥____,气压较⑦____。

过境时:

常出现阴天、⑧______、⑨________、降温等天气现象。

过境后:

冷气团控制,气温⑩______,气压⑪______,天气转好。

(2)暖锋

过境前:

⑫________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过境时:

多云和降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

暖气团控制,气温⑬________,气压⑭______,天气⑮________。

(3)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天气系统

(北半球)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气压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水平气流

(低空)

由四周流向中心

由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气流

⑯________

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⑰________天气

我国典型

的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⑱______

长江流域7、8月份的“⑲______”;冬季的寒潮;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2.高压脊:

从⑳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脊。

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

______________天气。

3.低压槽:

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峡谷。

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

____________天气。

 

【反思归纳1】

1.副高控制下天气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旋中风向判定

北半球气旋各个部位所吹的风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