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知识概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7194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知识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史必修三知识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史必修三知识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史必修三知识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史必修三知识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知识概要.docx

《历史必修三知识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知识概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三知识概要.docx

历史必修三知识概要

世界精神文明的发展演进历程综述(古代、近代、现代)

一、人类社会思想发展史:

思想的光明与黑暗的分水岭标准是是否遵循人性或人文精神。

(一)中国主流思想的发展史

1.公元前770年——1840年: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发展。

(1)西周时期:

礼乐等级思想、宗法观念、大一统思想的渊源。

(2)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①儒家,提供了中国文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春晚孔子开创:

性相近、习相远;仁(民本)、德、礼、敬鬼神而远之——战国孟子发展:

性本善、仁政(民本)——战国荀子发展:

性本恶;仁义、王道、以德服人、礼法并施;天行有常,知天命而用之。

②道家,提供了中国文化的哲学思辨精神。

春晚老子创立:

道是万物本源(客观唯心主义);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清静无为,清心寡欲——战国庄子发展:

世界史“我”的主观产物(主观唯心主义)、齐物和逍遥思想;天与人不相胜。

③法家,为中国文化提供了变革精神、法制思想。

集大成者韩非子:

法术势相结合、以法治国(本质是专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反对是古非今,主张“顺应时代变法革新”。

④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君主专制)、尚力(发展生产)。

3.秦朝时期:

法家独尊,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4.西汉初年:

道家黄老学说:

无为思想占主流指导下的休养生息。

(积极无为)

5.西汉汉武帝——东汉末年:

董仲舒新儒学(代表作《春秋繁露》和《天人三策》,来源于春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确立独尊地位,成为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主流。

(1)针对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来维护政治统一;

(2)针对君主专制:

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用来加强君权;

(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

君主施政以德为主,以刑辅德,提倡“三纲五常”用来维护统治秩序;

(4)针对土地兼并,发扬仁政:

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6.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儒家学说正统地位遭到挑战,出现危机。

7.北宋——明末清初:

宋明理学(处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巩固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统治地位。

(1)北宋二程开创:

天理(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人伦(三纲五常)就是天理;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2)南宋朱熹集大成,走向成熟:

天理(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格物致知”(外求天理)的目的是明道的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南宋陆九渊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源,“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内心反省获得天理。

8.明末清初:

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1)理学的发展:

王阳明心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2)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他们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追求民主解放。

①明朝晚期:

李贽的离经叛道和自称异端(对王阳明新学的继承与反动)——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万物皆生于两”的唯物思想;孔子和儒家经典并非神圣;批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男女平等,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是圣人。

②明末清初: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的早期民主启蒙进步思想。

A.黄宗羲:

理在气中的唯物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限制君权,保障人民权利;设“学校”(决是非于学校)进行监察和咨询的民主政治思想;“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学贵践履“的学术思想。

B.顾炎武:

“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情怀,区别亡国与亡天下;“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民主政治思想。

C.王夫之:

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变化有规律的唯物思想;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引起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辩证法思想;“循天下之公”,评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和趋时更新的政治思想;自然界和社会不断变化,社会不断发展,后胜于今,社会要趋时更新社会历史观。

2.1840——1949年:

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

(1)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中从创立拜上帝教、鞭挞孔子(儒学)到回归孔子(儒学)——1859年《资政新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2)1840——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

地主阶级:

学习西方器物阶段。

①爱国知识分子(林则徐《四洲志》和魏源《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主要指军事科技)以制夷思想;

②洋务派(奕、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思想。

(3)资产阶级:

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①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早期思想:

君主立宪制(或君民共主),商战,创办新式学堂。

②康梁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新式学堂。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思想:

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A.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也要注意五权分立思想,司法、立法、行政、考试和监察权):

Ⅰ.旧三民主义:

1905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章程》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阐述为“民族(前提)、民权(根本和核心)、民生(补充和发展)”三大主义——不彻底反封建,不明确反帝。

Ⅱ.新三民主义: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核心反帝)。

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谋求改善个人和农民的生活。

④资产阶级立宪派:

君主立宪思想,张謇(1913年,既反对革命又反对封建)

⑤资产阶级激进派:

爱国知识分子,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4.无产阶级:

马克思思想传播——城市中心革命思想,学习苏俄革命道路(失败)——毛泽东思想萌芽、基本形成、成熟和发展。

(1)1918——1921年:

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

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918—1919.5.4,李大钊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

②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1919.5.4——1921年,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从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李大钊重视理论体系研究;陈独秀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战斗色彩。

(2)城市中心和苏俄式革命思想:

中共一大,中共二大。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成熟发展。

①1921—1927年(中共创建——国民革命失败):

毛泽东思想萌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②1927—1935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思想形成,《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治为什么能够存在》。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③1935—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最高领袖地位,毛泽东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走向成熟时期。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是成熟的标志。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论联合政府》;1943年,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中,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毛泽东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新中国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

A.《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提出“两个务必”,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的党建思想。

B.《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1949年——现在:

现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史:

(1)1956——1966年: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①《论十大关系》主要讨论经济问题,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是中国探索符合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②中共八大:

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1975——1995年: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①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1975—1978年)

A.1978年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邓小平理论奠定思想基础。

B.1978年底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

②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开始形成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点。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决定改革开放;决定拨乱反正。

③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时期:

1982——1987年,中共十二大和中共十三大。

A.中国十二大(1982年、北京)——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B.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了系统概括。

④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走向成熟时期:

1992——1997年,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A.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回答了姓资姓社问题,提出“两个不等于”;发展才是硬道理。

B.中共十四大(1992年北京)——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主要内容是: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①2003.7,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②2003.10,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③2007.6,胡锦涛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④2007.10,中共十七大,进一步阐述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社会和谐是基本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

(二)西方思想发展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公元前5——4世纪,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萌芽--古希腊的人文思想:

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智者学派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一切,也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德合一”,重视人的理性,是人文精神的升华。

(1)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

哲学诞生,古代西方精神开始觉醒,泰勒斯“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万物的本源是水)

(2)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萌芽和奠基

①智者学派:

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形成。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了神,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②苏格拉底:

从向外探索转入向内探索。

“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教育是获得美德的途径;“认识你自己”。

(自知己之无知)

(3)公元前4世纪: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理想主义精神奠基。

①柏拉图:

理念是世界的本源,是世界的绝对真实;《理想国》核心思想:

“贤人治国、武士卫国、农工生产。

②亚里士多德:

把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发展到顶峰,留下来宝贵的经验。

承认感性是认识的起源,没有感性就没有认识;创立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开辟了“从具体到一般”的研究途径,使政治科学与现实结合的更加密切,成为独立的学科;使哲学成为独立的科学,为许多学科奠基。

③斯多亚学派:

自然法律理论和理想主义色彩,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A.创始人芝诺,法学家西塞罗,哲学家塞内卡。

B.基本思想主张:

Ⅰ.哲学思想:

逻各斯(logos)是贯穿万物的永不腐朽的理性;世界从逻各斯中产生就必然带有理性;自然界的规律体现在人身上,所有人都具有理性,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

Ⅱ.伦理政治学:

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

2.5世纪——1500年:

西方人文精神遭遇重大挫折--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神学思想的黑暗统治时期。

3.14——17世纪,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即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迷信和神学的专制统治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一个思想体系,是人文精神的复苏、发展;宗教改革蔑视权威,信仰自由使人文主义平民化。

(1)14——15世纪:

文艺复兴在文学领域的兴起和“文学三杰”:

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

《神曲》,率先对教会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为意大利的近代诗歌奠定了基础。

②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③宣传平等的薄伽丘:

《十日谈》(和《神曲》并称为“人曲”)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15——16世纪:

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艺术和“美术三杰”:

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

①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把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中;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开创了现实主义艺术的新时代。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②拉斐尔:

《草地上的圣母》、《西斯廷圣母》和《雅典学院》。

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抒发作者的情感,是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

③米开朗琪罗(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雕刻家。

代表作:

《大卫》和《摩西》。

表现人体的健美和力量,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3)16世纪早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政治思想(不要求掌握,了解即可)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也译作《君王论》)。

主张大利统一和实行君主专制;君权之上,反对君

权神授,宗教和教会应服从世俗权力;政治与道德无关,为了达到目的可不择手段。

(4)16世纪以后:

文艺复兴过占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其他领域

①文学领域: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②自然科学领域:

(不作要求,了解即可)天文学革命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否定了地球中心说;开普勒三大定律,发现了行星沿椭圆形轨

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证明了太阳中心说的正确性;布鲁诺提出来宇宙无限论。

4.17——18世纪西方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

高扬“理性”和“天赋人权”两面旗帜,用“自由平等”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出来,“启蒙”之火引领着“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

否定外在权威,“理性”是判断一切的唯一标准。

17世纪兴起于英国(霍布斯—洛克)——18世纪高潮于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扩展到德国等国家(康德是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

(1)17世纪:

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霍布斯—洛克。

①霍布斯与《利维坦》:

社会契约论和君权民授论。

②洛克:

社会契约论、君主立宪和分权与制衡理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属议会和君主)。

(2)18世纪:

启蒙运动高潮在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①伏尔泰——启蒙运动领袖: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和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法律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孟德斯鸠和《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法律不能违背人性,是理性的体现。

③卢梭和《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社会契约论和人民革命权。

(3)扩展到德国,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集启蒙运动之大成: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独立思考的理性;人不是工具;人民主权,自由和平等是天赋权力;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内。

二、人类科技发展进程:

(一)中国科技发展演变进程:

1.约公元前——1840年:

中国古代传统、古典科技。

(1)四大发明的完成:

①中国古代书写材料演进:

龟甲、牛骨——青铜、玉器——竹木简牍,丝帛(次要、开始)——竹木简牍、丝帛(证据:

帛书,马王堆汉墓,十万字);汉朝——竹木简牍、新兴纸。

②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展演进:

西汉,中国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西汉时期的纸)。

——东汉,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便于书写。

——魏晋南北朝,纸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唐宋时期:

产地迅速增多,竹纸、皮纸成为主要品种,规模扩大。

③印刷术的发明演进: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雕版印刷术(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宋代:

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北宋至明末清初:

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④火药的发明演进:

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代,出现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孙思邈《丹经》,硫磺伏火法;——唐末,火药应用于军事;五代至宋朝:

火药广泛应用。

南宋,管状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⑤指南针的发明演进:

战国时期: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司南;战国至宋朝:

指南车——指南鱼——地螺;北宋时期:

罗盘针、指南针引用于航海

(2)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伟大成就

①春秋时期:

九九乘法口诀(九九乘法表),末期出现度量衡;

②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了算筹作为计算工具,出现了算筹计算法;

③西汉时期:

《周髀算经》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的特例:

勾三股四弦五,比西方早了五百年;

④东汉时期: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中国是最早

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算筹法。

⑤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

刘徽,提出运用极限理论(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

祖冲之,确定π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圆周率代表作《缀术》

⑥元明清时期:

算盘的发展。

汉朝史籍中已提到“珠算”,北周有人注释;元末明初:

出现现代样式的算盘;明清时期:

随着商业的繁荣,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

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

(3)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天文学体系,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①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

②夏朝:

;《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

③商朝:

甲骨文中有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载(最早)殷历一年分为12个月(闰月);干支纪日法(天干、地支),沿用至今,历时最长的纪日历法。

④春秋时期: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的哈雷彗;十九年七闰;历法形成固定系统。

⑤战国时期:

《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失传);历法有了“月令”,节气;后人据此编成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⑥西汉:

汉武帝时,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首(秦以十月为岁首)

⑦东汉:

张衡发明了浑仪(望远镜发明前最先进的观测工具;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发明测量地震方向的地动仪,比欧洲早了1700多年。

⑧唐代:

僧一行(僧人)创造了“黄道游仪”,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世界首次);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世界最早);制成了水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天文钟和机械史上的“创举”);制定了《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⑨宋朝:

沈括,“十二气历”,以立春为岁首(元旦),将四季、二十四节气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著有《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⑩元朝:

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测定的黄赤交角极其精确(纬度测量);编订《授时历》(“敬授民时”之意),与现行公历相差无几,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年。

(4)中国古代农学的成就

①西汉时期:

氾胜之著《氾胜之书》是已知最早的农书,总结了当时北方,特别是关中平原的农业生产技术。

记述了选种、播种、收获和储种的技术,提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类泽”,“早锄早获”的主张,代田法,区种法。

②东汉:

《四民月令》,农事活动安排和农业生产技术。

③魏晋时期:

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培育优良品种。

④元朝:

王祯,《农书》生产工具的改革,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作,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详细记载了冶金、水排(东汉杜诗)、木活字、转轮排字盘等在世界上领先的科技创新。

⑤明朝:

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学体系,徐光启被称为“中国近代实验科学先驱”。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历代传统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引入了《泰西水法》内容,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进行农业科技实践。

“救荒”篇表明了作者关心民间的疾苦

2.中国现代科技发展:

(1)科学规划: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两弹一星”战略决策;1956年远景规划;1963年,第二个科学

技术规划;邓小平1978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1995年,“科教兴

国”战略的提出。

(2)成就:

①两弹一星:

A.原子能利用: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和平利用核能,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

B.导弹:

20世纪60年代初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自主近程导弹成功。

C.第一颗卫星:

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世界第五个,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D.杰出贡献科学家: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导弹之父钱学森。

E.载人航天:

1992年,决策;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成功升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1年11月“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并随后与神舟飞船对接成功。

②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1964年发现杂交优势;1973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增产20%;2001,获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③计算机技术:

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计算机;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