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潍坊市一模鲁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7043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潍坊市一模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潍坊市一模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潍坊市一模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潍坊市一模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潍坊市一模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潍坊市一模鲁教版.docx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潍坊市一模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潍坊市一模鲁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潍坊市一模鲁教版.docx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潍坊市一模鲁教版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地理3月模拟考试(潍坊市一模)

高三地理

2014.0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l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是地球公转局部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1~2题。

1.图示时刻后

A.晨昏线ab将向东偏移

B.c地昼长将短于a地

C.b地开始出现极夜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2.此时刻三个月后,d地所在区域

A.受西风带控制B.出现世界气温最高值

C.河流处于汛期D.草木枯黄,野生动物少

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

“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回答3~4题。

3.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

C.夏季风D.人类活动

4.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

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与上图甲处地形成因相同的是

6.该区域

A.河流干流自南向北流B.河谷仅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C.河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D.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读某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

A.欧洲北部B.非洲南部

C.南美洲东部D.我国西部

8.关于该山地自然带,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比北坡海拔低

B.北坡是向阳坡,垂直自然带谱更完整

C.南坡是迎风坡,雪线较低

D.南坡比较干燥,森林带缺失

读某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市不同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A.中心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少于郊区

B.中心区人口数量已低于郊区

C.中心区经济发展水平已落后于郊区

D.远郊区人口总量减少

10.近几年,该市近郊区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①近郊区成为新商业中心②工业区外迁,部分人口迁往近郊区③近郊区城市化发展④远郊区较近郊区建筑密度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下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

回答11~12题。

11.甲类工业区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优势条件分别是

A.电子工业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B.服装加工工业员工通勤便利

C.机械制造工业铁路、公路交通便捷

D.瓶装饮料工业靠近消费市场

12.图中M、N两地分别适宜建设

A.印染厂钢铁厂

B.污水处理厂印刷厂

C.疗养院仓储式超市

D.高级住宅区商业中心

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乳畜生产,以规模化、设施化为显著特点。

下图所示国家采用的是粗放的放牧饲养方式,但在国际乳制品贸易竞争中占上风。

读该国部分区域及其甲乙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回答l3~14题。

13.造成该岛甲乙两城市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为

A.纬度位置B.洋流C.大气环流D.山地坡向

14.在国际乳制品贸易格局中,图示国家占上风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成本低,价格竞争力强B.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

C.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D.交通便捷,市场反应快

对外贴牌加工是指企业按照外商订单组织生产,产品贴印外商商标,交由外商销售。

下图示意某企业的发展历程,回答15~16题。

15.该企业贴牌发展的10年中,为经营模式转型积累了

A.产品销路B.产品出口量

C.资金和技术D.劳动力

16.2011年,该公司

A.以自主品牌生产为主

B.以对外贴牌加工为主

C.以工业分散为主

D.转型为劳动力导向性工业

潍坊市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于2013年底完成初建并投入运营,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

下图为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

回答l7~18题。

17.潍坊市推行该系统主要是为了

①缓解交通拥挤②吸引外来游客③倡导低碳出行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④⑤D.②④⑤

18.关于图中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沿干道分布

B.大型租赁店均沿主干道分布

C.小型租赁店均沿次干道分布

D.公交站口附近不适合布局租赁点

阴山北麓为农牧交错地带,自南向北地势逐渐低平,地貌依次从中山、低山丘陵、缓坡丘陵到波状高原,具有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大风日数多等特点,风蚀作用强烈。

回答l9~20题。

19.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地带风蚀作用最强烈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地带防御风蚀可采取的措施是

A.在丘陵地带深翻土地,保水保墒

B.在波状高原发展季节放牧业,淘汰部分过冬牲畜

C.在丘陵顶部清除原有灌草,改种防风效果好的松树

D.在波状高原建设基本农田,实现粮食稳产高产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

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回答21~22题。

21.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22.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①煤—电—钢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电—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

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

回答23~25题。

23.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进人市场快

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

D.基础设施完善

24.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环境改变较小B.协作条件较好

C.接近原料产地D.地租更加便宜

25.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高三地理

2014.0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个大题,满分50分)

26.(10分)读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

图1为某区域局部图,图2是该区域内某流域重要水库分布图,图3为该流域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示意图。

(1)分析图示区域多时令河、时令湖的原因。

(2分)

(2)据图分析农场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效益。

(3分)

(3)为发展农业,该流域修建了大量水库,据图归纳水库的分布特点。

(2分)

(4)说明过度灌溉对该流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分)

27.(9分)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某国是世界矿业大国和矿产出口大国,也是中国矿企参与固际矿产合作的重要目标国,2011年该国对华矿产品出口居首位。

图l为该回人口、矿产、河流分布示意图,图2为该国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分析该区域降水量“东多西少”的原因。

(3分)

(2)说明该国人口分布特征。

‘(2分)

(3)评价该国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

(4分)

28.(11分)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其中乙为丹麦。

在过去的25年中,因为风电发展,丹麦经济增长75%,但能源消耗总量却基本没有变化,成为当之无愧的“风电王国”。

(1)说出甲国小麦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

(2)据图表资料描述丹麦的气候特征,并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角度分析其原因。

(4分)

(3)简述丹麦成为“风电王国”的原因。

(4分)

29.(10分)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空间分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产业转移渐成常态。

东部地区已发展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

图1为我国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图2为A经济圈某农庄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材料二B经济圈内某省2008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地区

总人口(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粮食产量(万吨)

城市人口数量(万人)

数量

比例

数值

百分比

金省

7624.50

l

25532.9l

l

3125.04

4056.22

南部

2959.80

0.39

15931.09

0.63

463.53

1996.99

中部

1621.93

0.2l

4625.59

0.18

810.16

790.81

北部

3042.77

0.40

4976.23

0.19

1851.35

1268.42

(1)据图l,概括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3分)

(2)据图2,列举四项该农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分)

(3)从材料二中看出,与中部和北部地区相比,该省南部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

(3分)

30.(10分)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l为黄河干流径流量和含沙量变化示意图,图2为黄河流域图。

(1)黄河各河段的径流量存在明显差异,完成下表。

(4分)

河段

水量变化

水量变化原因

兰州—河口镇

减少

降水少,蒸发旺盛,无支流汇人;灌溉和其他用水增加

河口镇—郑州

增加

郑州—利津

减少

(2)黄河径流量与含沙量均增加的河段有哪些?

(2分)

(3)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甲附近铁路运输的不利条件,提出治理措施。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