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昊演员的成长过程不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6967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昊演员的成长过程不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郑昊演员的成长过程不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郑昊演员的成长过程不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昊演员的成长过程不同.docx

《郑昊演员的成长过程不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昊演员的成长过程不同.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昊演员的成长过程不同.docx

郑昊演员的成长过程不同

郑昊:

演员的成长过程不同

  提起郑昊,无论是媒体还是普通观众,都忘不了《我的父亲母亲》里他和章子怡的戏。

    40年前,一部《霓虹灯下的哨兵》红遍全国。

它传颂了老一代哨兵“拒腐蚀永不沾”,保持艰苦奋斗政治本色的精神。

这部老电影教育了几代官兵的成长,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其中赵大大、老班长、春妮的熟悉形象至今叫人难忘。

  如今,一部《霓虹灯下的新哨兵》即将上映。

这部反映上海武警官兵的影片要表现上海这座现代化都市的新一代“哨兵”。

  曾在《我的父亲母亲》《张思德》《革命到底》等影片中有出色表现的青年演员郑昊在其中饰演武警某部的老班长张毅。

  

  成为真正的武警战士

  

  郑昊说,拿到剧本的时候,他就在想:

怎么才算是把《霓虹灯下的新哨兵》里的张毅塑造好了呢?

后来他想出了衡量标准――所谓的演技之类自然不用说,要是他和普通的武警战士们站成一排还不被人认出来,那就算演好了。

为此,在剧组的安排下,郑昊在开拍前提前两周来到上海,深入到基层武警官兵中间,和他们同吃同住同训练。

两周之后,郑昊和周围的武警战士们成为了朋友,另外和他们站在一块时也基本能“融为一体”。

  这两周的体验生活确实让郑昊对上海的这些“新哨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比如,从年龄方面讲,这些“新哨兵”们大多是真真正正的“80后”,有的甚至还出生在“1990年”,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在家也是父母的心肝宝贝;这些“新哨兵”们不光有来自农村的,也有北京、西安、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其中还不乏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新哨兵”们是武警战士,但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年轻人――生活中他们也有自己崇拜的影星,也上网,也会K歌,也喜欢用名牌……不同的是,在上海这座时尚的国际大都市里,相对于其它地区的武警战士来讲,他们面临的诱惑更多――包括金钱、包括美色,也包括随时而来的糖衣炮弹。

这些更深一层的理解让张毅这个角色在郑昊心里立刻丰满了起来。

  有了生活体验之后,郑昊演起老班长张毅自然是游刃有余。

和其他演员相比,从军艺到空政话剧团,郑昊有着十年的军龄。

虽然已脱下军装,但军营生活在他身上刻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使他举手投足间都带着足足的“兵味”。

戏中他的队列动作姿势可以与现役武警士兵媲美,而他也自告奋勇地成为整个剧组的“军事顾问”――谁的队列动作不标准,谁的军装着装不整齐他都会一一纠正;队列条令倒背如流,如果拍摄时有误,他会第一个跳出来指出。

这种性格使郑昊自然成为演员们心中的“大哥大”。

郑昊说,他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因为只有生活中成为“老班长”,戏里的“老班长”才会塑造得自然、生动。

  

  说起《霓虹灯下的新哨兵》的拍摄,还有件事叫郑昊备感自豪――那就是他和他的战友们在南京路上享受了比好莱坞大片《碟中谍3》还要高的待遇。

  戏里有不少场景就发生在当下的南京路。

由于南京路上游人太多,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围观,拍摄只能在晚上10点以后开始。

而南京路的霓虹灯正常是每天晚上十点关灯,如果没有霓虹灯,拍摄这场戏就失去意义。

但是要把整个南京路的霓虹灯延长一分钟,意味着方方面面的协调,意味着人力、物力、电力、财力的损耗――而协调的难度几乎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在南京路拍摄的电影履历表里像这样的情况唯有一例:

就是当年好莱坞电影《碟中谍3》要拍摄南京路,为了让霓虹灯延长点亮的时间,为此制片方支付了600万元人民币。

  但是当剧组方面和南京路的管委会联系时,没想到管委会一下就答应了:

拍摄我们南京路上新哨兵的戏我们支持,为我们的武警战士,南京路的灯免费为你们开到凌晨两点!

  郑昊说,这个时候剧组上下都真真正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武警战士的荣耀。

  

  和章子怡合作:

只是一个好的起点

  

  拍完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已经快10年了,但只要提起郑昊,无论是媒体还是普通观众,都忘不了《我的父亲母亲》里他和章子怡的戏。

  郑昊说,《我的父亲母亲》虽然取得了成功,但那只是一个好的起点。

  记得在《我的父亲母亲》筹拍时,郑昊接到剧组的一个电话,叫他去面试。

第一次面试时,张导和郑昊交谈了大约10分钟,然后告诉他回去等消息。

  几天后,郑昊又接到剧组电话,通知他和章子怡试戏。

试完戏后,张艺谋就让他走了。

当时郑昊心想自己肯定没戏了。

结果刚走到大门口,张艺谋就亲自打来电话叫郑昊再回去一下……如此这般,郑昊才最终被敲定。

郑昊说,大门口的那个电话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富有戏剧性的时刻了。

  和郑昊不同,对于章子怡来说《我的父亲母亲》其实是和张艺谋的第三次合作――只是前两次都没有成功。

第一次是在1997年,张艺谋拍摄一个洗发水广告,找到章子怡。

然而,后来广告意外搁浅,两人的合作没有开始就停止了。

8个月之后,张艺谋筹拍《马上去北京》,再次找到章子怡,希望她出演女主角。

然而,这次合作再次搁浅。

  章子怡再见到张艺谋时,是在《一个都不能少》的片场。

这让章子怡有点莫名其妙。

她风尘仆仆地赶去,人还没坐下来,张艺谋就开始向她说戏了……

  

  影片开拍前,郑昊和章子怡就被剧组送到河北的坝上农村去体验生活。

两人在那里学挑水,学织布,学烧火做饭,也和老乡们一起干农活。

因为蚊子多,章子怡的手、腿上总是被蚊虫咬出一个个红疙瘩。

  郑昊说,刚开始的时候,章子怡尽可能找当地那些年轻姑娘们聊天,希望从她们身上找到自己所需要表现的质朴。

但很快她就发现这根本不可能――这些年轻姑娘们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些生活圈子不超过10公里的女孩了,她们有着许多的新思想,完全与质朴沾不上边。

于是章子怡就从农村大婶们身上去找感觉,陪着她们一起干活、聊天。

  这是章子怡第一次演电影,劲头之足连跟她一起的郑昊都觉得不解,她身上似乎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在农村,她捞到什么干什么,整天都没有闲下来的时候,给农民做饭、喂猪、拔土豆。

最初显得怪模怪样的,那些乡下的大叔大婶见了,捂着嘴笑。

章子怡却一点都不气馁,越干劲头越大。

  那一个月,章子怡吃了不少苦,脸晒黑了,人累瘦了。

可就是凭着她那股不怕苦不怕累、干任何事都要干好的倔犟劲,还真将农民的日常起居劳作给学到位了。

只要看一看《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招娣,绝对不相信章子怡只有一个月的农村生活经历,因为她的一言一行实在太“农村化”了。

  无论是郑昊还是章子怡,再谈起这段经历都觉得那真是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日子。

  拍完那部戏后,郑昊被分配到空政话剧团。

因为团里不准新人拍戏,郑昊一口气演了三年的话剧,之后才正式涉足影视剧。

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年很多观众觉得郑昊“怎么突然不见了”的原因。

  如今的章子怡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巨星。

而郑昊还在一部接一部地演着,像《张思德》《革命到底》《冈拉梅朵》和眼下的《霓虹灯下的新哨兵》。

这些戏有的颇具反响,有的推出后默默无闻。

郑昊说,他并没有感到心理不平衡――因为男演员和女演员的成长过程不同。

女演员可以因为漂亮的外貌和其他许多因素一夜成名。

在他看来,男演员的魅力就应该像姜文那样,把生活的经验和领悟提炼到角色中去。

男演员除了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也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这两点他自感都很欠缺,

  所以郑昊总说:

我不急,我还需要更多的磨炼。

  本文图片由“八一厂”栗石毅先生拍摄

  责任编辑/苏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