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工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8681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工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昆工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昆工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昆工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昆工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工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docx

《昆工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工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工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docx

昆工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

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院别冶金化工学院

课程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

授课对象2013级材料成型班

主讲教师张三

职称讲师

课程学时48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课程)

教案编写时间:

2014-2-20

课程名称

金属学与热处理

考核方式

考试

总学时:

48学时

讲课:

42学时

上机:

0学时

实验:

6学时

其他:

0学时

学时

48

课程类别

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

技术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授课对象

2013级材料成型班,2013级焊接及自动化班

教材:

孟延军关昕.《金属学及热处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资料:

[1]徐钧恒.《材料科学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侯增寿.《金属学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王晓敏.《工程材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4]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刘宗昌.《金属固态相变教程》.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教学目的、要求:

《金属学与热处理》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冶金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以材料的成分、晶体类型、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主线,重点介绍材料的本质,提出有关的理论和描述,说明材料结构是如何与其成分、加工工艺、性能以及行为相联系的。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的基本知识。

通过对基础科学和知识的综合和运用,初步具备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方法和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难点

1.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2.晶体缺陷

3.二元相图

4.铁碳相图及其应用

5.塑性变形

6.再结晶

7.钢的热处理原理

8.合金钢

1.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

2.晶体缺陷

3.二元相图

4.铁碳相图的分析与应用

5.塑性变形机理

6.再结晶机制

7.钢的热处理原理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课次)

第1次课2学时

授课题目: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性能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的概念,建立材料力学性能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2.掌握力学性能的几个常用指标。

3.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4.了解材料的工艺性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材料的力学性能;

难点:

1.力学性能与选材;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1.教学内容(2学时)

一、金属材料的性能

§1-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强度:

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以屈服强度σs和抗拉强度σb最为常用。

二、塑性: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常用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ф)作为材料的塑性指标。

三、硬度:

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工程上常用的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四、韧性:

冲击韧度是指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金属材料韧性的好坏用冲击韧度值衡量。

五、刚度:

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常用弹性模量E表示。

§1-2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一、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二、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

§1-3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2.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归纳类比法、教学模型、电化教学等传统教学方法。

3.辅助手段

黑板板书与教具。

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采取课堂练习和课堂提问的形式完成

作业布置:

思考题:

1-1、1-2、1-11

主要参考资料:

[1]徐钧恒.《材料科学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侯增寿.《金属学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王晓敏.《工程材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4]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注:

各栏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课次)

第2次课2学时

授课题目:

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特点,建立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2.建立原子结构的特征。

3.建立晶胞的概念,以便想像原子的排列;在不同晶向和晶面上所存在的长程规则性。

4.熟悉常见晶体中原子的规则排列形式。

5.掌握晶向、晶面指数的标定方法。

若给出具体的晶向、晶面时会在三维空间图上画出其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典型金属晶体结构;

难点:

1.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1.教学内容(2学时)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2-1金属

一、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

二、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晶格与晶胞)

§2-2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晶体的特性

二、三种典型金属晶体结构

2.1体心立方晶格属于这种晶格的金属有:

α-Fe,Cr,W,Mo,V,Nb等。

2.2面心立方晶格属于这种晶格的金属有:

α-Fe,Cr,W,Mo,V,Nb等。

2.3密排六方晶格属于这种晶格的金属有:

Mg,Zn,Cd(镉),Be等。

§2-3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概念、已知截距求晶面指数,已知晶面指数画出晶面位置)

2.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归纳类比法、教学模型、电化教学等传统教学方法。

3.辅助手段

黑板板书与教具。

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采取课堂练习和课堂提问的形式完成

作业布置:

思考题:

2-1、2-2、2-4

主要参考资料:

[1]徐钧恒.《材料科学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侯增寿.《金属学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王晓敏.《工程材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4]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注:

各栏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课次)

第3次课2学时

授课题目:

§2-3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晶体缺陷的基本类型、基本特征、基本性质。

注意位错线,位错线移动方向、晶体滑移方向与外加切应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的分类及其与性能的关系

难点:

实际金属晶体缺陷形成的原因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1.教学内容

§2-2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纯金属的显微组织

二、单晶体和多晶体

单晶体:

晶体内部晶格方位完全一致

多晶体:

晶体内部包含很多小晶体,每个小晶体内部晶格方位完全一致,

而各个小晶体之间彼此的晶格方位都不相同。

晶粒:

组成金属晶体的小晶体,因其外型呈不规格的颗粒状故称晶粒。

三、晶体的各向异性

§2-3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点缺陷晶格空位:

晶格中的原子脱离晶格结点,形成空位。

间隙原子:

从晶格结点上脱离的原子转移到晶格间隙。

晶格中晶格空位,间隙原子的存在,会改变其周围原子的平衡,造成晶格畸变。

二、线缺陷位错是晶体中普遍存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缺陷。

位错包括刃型位错,螺型位错及混合位错。

位错线周围的原子不同程度地偏离了平衡位置,使周围的晶格发生了畸变。

三、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2.教学方法

采取对上节所学知识回顾,师生互动,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3.辅助手段

黑板板书与教具配合

作业布置:

思考题:

2-5、2-6

主要参考资料:

[1]徐钧恒.《材料科学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侯增寿.《金属学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王晓敏.《工程材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4]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注:

各栏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课次)

第4次课2学时

授课题目:

金属结晶的现象和条件

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结晶相变的热力学、动力学、能量及结构条件。

2.了解过冷度在结晶过程中的意义;过冷度、临界过冷度之间的区别。

3.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成因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结晶的基本过程;2.结晶条件;

难点:

1.结晶条件;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1.教学内容

第三章纯金属的结晶

§3-1金属结晶的现象

一、结晶过程的宏观现象金属由液体凝固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过冷度金属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ΔT=Tm-Tn

二、金属结晶的微观现象分两个步骤:

①晶核的形成②晶核的长大

§3-2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结晶的推动力就是液相与固相的自由能差ΔF,ΔF越大结晶越容易。

而过冷度ΔT越大,ΔF越大。

§3-3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相起伏的存在,相起伏的尺寸对形核率的影响

2.教学方法

①采取对上节所学知识回顾,师生互动,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3.辅助手段

黑板板书与教具配合

作业布置:

作业: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

主要参考资料:

[1]徐钧恒.《材料科学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侯增寿.《金属学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王晓敏.《工程材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4]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注:

各栏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课次)

第5次课2学时

授课题目:

金属结晶的过程,铸锭组织与缺陷

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晶体的长大条件与长大机制。

2.明确温度梯度对晶体形貌的影响

3.晶粒大小控制因素

4.掌握铸锭组织的三区及形成原因、性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晶粒大小的影响因素铸锭组织的三区及形成原因、性能

难点:

温度梯度对晶体形貌的影响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1.教学内容

§2-4金属结晶的过程

一、结晶过程形核与长大的过程

二、结晶过程的实质近程有序转变为远程有序

§2-5晶核的长大

一、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

二、晶体长大机制

三、固液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温度梯度

四、晶体生长的界面形状

五、长大速度

六、晶粒大小的控制

§2-6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1、表层细晶粒层

2、柱状晶粒层

3、中心等轴晶粒区

2.教学方法

采取对上节所学知识回顾,师生互动,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3.辅助手段

黑板板书与教具配合

作业布置:

1、控制晶粒度的措施有哪些?

2、铸锭三晶区的组织特点是什么?

主要参考资料:

[1]徐钧恒.《材料科学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侯增寿.《金属学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王晓敏.《工程材料学》.哈尔滨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