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6691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3

一、考点导航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二、知识网络

文字

源远流长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特点包容性

独特性

精髓博大精深区域性

民族性

中华民族精神

三、考点疏理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见下表)

发展时期

殷周

时期

春秋战

国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

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泛吸收外域文化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明。

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

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①作用: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①意义: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记录了中华文字的字体发展演变,传承了中华民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5.中华文化的衰微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6.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注意】

在近代中国·中国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相勾结,使中固沦为半殖民地丰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强之路。

事实证明:

农民战争不可能赢得反列强、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注定要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也不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才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1)作用: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

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3)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

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注意】

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作为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它源于社会,折射人类共同情感又承戴独特民族传统。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

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注意】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它们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从此,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创造出众多让世界发生巨变的成果。

3、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具体表现: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4.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我国的雕刎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例如:

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是古代的汉族、鲜卑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例如: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为三大英雄史诗。

【注意】

民族文化深深地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面貌,通过一定的物质展现,可以表现在建筑、民族文学、舞蹈、习俗、信仰、衣着等方方面面。

5.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义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

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儿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

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典例解析

【例1】(09江苏卷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

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及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故③的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的说法错误;①②的说法正确的反映了题意。

【例2】(09福建卷32)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

“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闽、台文化之间的“五缘”形象的反映了闽台之间同根同族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也反映了闽台文化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丰硕成果,故①②的说法正确;③④的说法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点,不符合题意。

【例3】(09天津卷1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

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

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属于较易题。

从题干的主题看,因为藏族人民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流传千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各民族文化又属于中华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党和政府需要抢救并整理,保护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在材料中并未得到体现。

而由于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很大,所以③是不准确的。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D)

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

2、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作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之所以要作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B)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体现了中华文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是人类进入文化时代的标志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C)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现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应有开放的世界眼光,积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汇百家、兼收博取,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自己。

这样做有利于(A)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④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的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

这一切说明(C)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6.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

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奥秘。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

这说明(B)

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④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文化部于2008年2月19日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这一做法有利于(A)

①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②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原封不动地承袭文化④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最优秀文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xx年5月,广东四城市参与火炬传递.广州传递体现“云山珠水”的特点,深圳传递体现“经济特区”的特色,惠州传递体现“城中湖,湖中城”的特点,汕头传递线路体现滨海城市的特色。

据此回答8——9题。

8、广东四城市火炬传递的特点不同,这种差异反映出:

(D)

A.中华文化的独特性B.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化的民族性D.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9、广东四城市火炬传递中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A)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B.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D.各民族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

10、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B)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

当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在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的黑暗中消逝的时候,东方的中国却呈现出科技文化蓬勃发展的壮丽景象。

材料二: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其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的发生,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

(1)这二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答案】共同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

(2)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什么状况?

有何作用?

【答案】①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在当时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状况。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作用: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劳动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2、华夏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创造了象征着东方灿烂文化的中国瓷器。

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精湛绝妙的工艺、光致茂美的质感、异彩纷呈的品类而名震寰宇,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艺术宝库,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中国瓷器由商代原始瓷发展到东汉成熟的青瓷,至唐、宋、元、明、清各代,历经了原料配制由粗到精、坯胎由不透明到半透明、釉色由单色到多色、烧成温度由低到高、工艺技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断进步。

装饰艺术由“素瓷”到“彩瓷”、单彩到多彩、釉下彩瓷到釉上彩瓷的长期演变,为现代瓷器艺术百花竞艳的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国无宁日、经济衰败、民不聊生,虽有不少有志之士与爱国的陶工及匠师们结合起来,为陶瓷的发展而拼搏努力,但整体上说,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不断深入生活,探索创新,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浓郁的艺术瓷以及经济适用、朴素大方的日用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发展新时期,展现出包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特征,许多新工艺、新材料、新形式、新品种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1)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答案】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20世纪前半叶为什么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

【答案】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使陶瓷实业濒临于人亡艺绝的境地。

(3)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瓷器艺术为什么能够蓬勃发展?

对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有什么启示?

【答案】

原因:

①国家对采取“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鼓励包括陶瓷艺术在内的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

②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探索创新;

③中国陶瓷艺术具有包容性,注重实用性;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繁荣;

⑤对传统陶瓷技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⑥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启示: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保证;

②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新;

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

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要求】

了解: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理解: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运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弘扬民族精神。

【知识梳理】

(一)知识结构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是什么?

我们的民族精神

必要性:

重要性:

为什么?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怎样做?

 

(二)重点、难点知识剖析

1、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1)区别

①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②民族文化:

民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活的,以血缘或密切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具有共同语言、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而所谓民族文化,就是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③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共同性。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所起的重大作用: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之间的联系

4.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并不矛盾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具体民族精神,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要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之明成果二者并不矛盾。

7.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典型题解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争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A.伟大的民族精神B.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C.爱国主义精神D.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

C项和D项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C项是民族精神的核心,B说的是文化,因此B、C、D项都不能说明题干的意思,只有A项最符合题意,故应选A项。

答案:

A

2.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重要的优良品格。

这种精神是属于()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掌握程度,即对勤劳勇敢这一特点的理解程度。

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重要的优良品格属于勤劳勇敢精神。

故选C。

答案:

C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B.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情感

C.充足实际,做好本职工作

D.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分析: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其主题。

答案:

A

二、双项选择题

4.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在五千年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下列有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

C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D共同心理素质的全部内容

分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因此选A。

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具有的特点,不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因此排除B。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因此选C。

D说法绝对,应排除。

答案:

AC

5.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

A.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B.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

D.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分析:

用排除法解答,C、D两种说法都错误。

A、B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正确案为AB。

答案:

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