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6588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人民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阐讲】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为什么却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社会动荡,但文化空前繁荣,主要是因为:

(1)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大变革,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这种社会变革使得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当时列国纷争,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仅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发展,而且也使得当时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去钳制思想,思想的空前活跃,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各国统治者为了在争霸中获胜,纷纷重用有才学之人,一大批有识之士被网罗在诸侯门下,他们为各国的争霸斗争和社会改革出谋划策,这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大国争霸,社会动荡,也使民族融合加快,由于战争,导致了民族大迁徙,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了,各族之间的地域界线逐渐被打破,有利于各民族交流,丰富了华夏文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2、分析秦用“法”、西汉先用“道”后用“儒”的原因。

说明其反映了什么历史原理。

秦用“法”的原因:

从历史上看:

秦曾用法家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六国的基础;法家韩非的思想对秦始皇影响深远。

从现实来看,秦统一后面临着中央集权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加强对人民的统治等迫切任务,法家思想适应了这种需要,因而倍受推崇。

汉先用“道”的原因:

主观上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欲图长治久安;客观上由于长期战争,汉初经济贫困,景象残破。

后用“儒”的原因: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主义国家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

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反映的历史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韩非思想、董仲舒学就、黄宗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以及他们各自思想主张对时代所产生的影响。

(1)战国时期:

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实现国家的统一以发展封建经济。

他们不仅需要巩固对奴隶制的胜利,严刑镇压人民反抗,也需要建立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实行法治以及主张严刑镇压人民的反抗的主张集中反映了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的上述要求和社会现实,顺应了历史向统一发展的趋势。

(2)秦以法治国,排斥儒学,结果“法治”过度而亡。

汉初批判地继承发展了秦治国的思想,一方面“削藩”解决王国问题,一方面休养生息,推行“仁政”,加强了集权,繁荣了经济。

封建制至西汉基本稳定,激进的法家思想已不适应巩固封建制的需要。

董仲舒正是适应西汉统治者的建议集权统治巩固封建制的需要,提出了新儒家思想,主张“大一统。

(3)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明朝统治者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宦官专权,君主专制主义统治日益腐朽,渐趋衰落。

同时,明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

这些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也必然会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这就出现了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反封建和要求民主的思想。

(4)影响:

韩非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主张,有利于封建制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秦统一后被秦始皇采纳,成为秦治国的主导思想;而且建立起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一直沿袭两千多年。

董仲舒的主张适应西汉统治的需要,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后期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是对维系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的正统思想——孔孟之道提出了挑战,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5.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对理学如何评价?

(1)同:

都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2)异:

前者认为“理”是通过“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而后者认为“心即理”,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不用学习只要通过内心反省就可以体会“理”。

(3)评价:

局限性: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积极作用: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6、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情况。

魏晋时,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说即玄学。

玄学以精神性的“无”,作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以无为本”,认为世间万事万物这些实际存在的“有”,都产生于“无”。

体现在政治上,便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为而处。

从“无为”出发,为维护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辩解,认为“名教即自然”,封建的尊卑、上下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不能否定。

晋朝人葛洪是最早把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的人,他把神仙信仰与儒家思想捏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

佛教也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

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

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

许多佛教徒竭力调和佛、儒两家,“内(儒)外(佛)兼修”,解释戒杀为仁,戒盗为义。

儒家注重用世,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

佛教则解释为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事,而是降魔,统一了出家和入世的关系。

7.明清之际,黄宗羲曾提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

如何看待这一主张。

后人对此有下列两种看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思想是当时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思想领域中产生的新因素;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一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

同意第一种观点的理由

(1)从思想主张本身看:

黄宗羲从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角度对封建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并且将君主专制置于人民的对立面,提出由公众判断天下是非。

这些都是前人未曾明确提出的,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

(2)从社会、经济根源看:

明清之际,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并且日益走向腐朽没落;八股取士、文字狱等严重限制和束缚了进步思想、学术的发展;同时,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得到缓慢发展。

这说明历史发展已经提出了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课题。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恰恰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并成为这一潮流的产物。

(3)从影响看: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对后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形成,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这也说明了他这一思想与后来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一致性。

同意第二种观点的理由

(1)从思想主张本身看,黄宗羲虽然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因此,他的这一思想与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思想是一致的,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

(2)从社会、经济根源看:

明清之际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并且日益走向腐朽没落,八股取士、文字狱等严重限制和阻碍了进步思想、学术的发展。

这激起了黄宗羲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和斗争。

但这与他以前的进步知识分子改造时弊的政治抱负一脉相承。

同时,当时的商品经济虽然得到空前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因而其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并未具备新的经济基础。

(3)从影响看: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虽经后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挖掘、发挥,并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绝不能把它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从而任意拔高。

【经典例题】

(2004年高考上海卷,28)(6分)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

图意为孔子的书籍)。

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

“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

“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

“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

问题:

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答案〗

(1)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2)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

(3)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

【能力训练】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3.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

①以德治国  ②依法治国  ③轻徭薄赋  ④“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5.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B.生产力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社会大变革

6.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

“臣愚以为诸不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

C.皇帝要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8.下图所反映的指导思想与我国孟子的“民本”思想的相似点是

A.反对封建制度B.突出现实社会中“人”的重要作用

C.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D.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

9.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

10.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有

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②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③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④对后世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1.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12.以下与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最接近的观点是

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3.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限制君主的暴政②大一统思想

③天人感应说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B.发扬光大儒家思想

C.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D.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15.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民本思想B.限制王权思想

C.阴阳五行思想D.君权神授思想

16.魏晋隋唐之际,中国思想领域出现了三教并行的局面。

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C.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

17.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科技进步

C.封建制度衰落D.理学的演变

18.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19.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关于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后世民众起了思想启蒙作用B.直接导致了清初的政治改革

C.对君主专制制度造成强烈冲击D.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名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

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 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

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

指出其时代特点。

(6分)。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

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8分)

(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6分)

28.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地位和思想内容所经历哪些变化?

并说明原因。

29.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1)"孔孟之道"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有何进步意义?

(2)汉武帝时,为什么会"独尊儒术"?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征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同时,为什么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1分)

(4)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传统儒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B3.C4.D5.B6.D7.B8.B9.A10.A11.B12.C13.B14.C15.D16.C17.A18.A19.A20.B

二、非选择题

26.

(1)①趋势:

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②原因:

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2)努力:

①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②秦朝的焚书坑儒;③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太一统”。

(3)评价:

①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②但造成的影响不同:

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且扩大了儒学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7.

(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

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

西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

(2)韩非子主张法治。

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

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

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28.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

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儒家主张仁政,反对苛政,为当时诸家学派之一。

秦灭六国,以法为教,徭役繁重,刑罚严酷。

儒家学派为统治者不容,秦始皇焚书坑儒。

西汉武帝改变无为政策,推行大一统。

董仲舒为适应政治需要。

改造儒家学说,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为汉武帝采纳。

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29.

(1)核心内容:

"仁""仁政";强调"礼",维护统治秩序;主张以德治民。

背景:

春秋时期,阶级矛盾尖锐;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作用: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政治统一需要思想的统一来维护。

新儒学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兼采百家。

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尊孔复古逆流;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建立民主政治,反对封建专制独裁,将矛头指向封建统治思想儒家学说。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