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检查基本操作复习资料docx.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6517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检查基本操作复习资料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医检查基本操作复习资料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医检查基本操作复习资料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医检查基本操作复习资料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医检查基本操作复习资料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检查基本操作复习资料docx.docx

《中医检查基本操作复习资料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检查基本操作复习资料docx.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检查基本操作复习资料docx.docx

中医检查基本操作复习资料docx

中更检查:

基木操作

〈1〉望诊的内容、方法:

(1)内容:

全身望诊(神、色、形、态)、局部望诊(头而、五官、駅体、四肢、二阴、皮肤)、望舌、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

(2)方法:

1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或R光灯下。

2充分暴霜受检部位。

3熟悉各部位纽织和内在脏腑经络的联系。

4四诊合参,综合判断。

<2)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1)方

法:

家长抱小儿面光,医生左手拇指、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推擦数

次,力度适中,使指纹显露(适于三岁以内小儿)。

(2)临床意义:

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1正常:

指纹隐显于食指掌侧前缘,掌指横纹附近,其色浅红略紫,粗细适中。

2异常…A纹位:

a小儿指纹由风关一命关一气关,为病邪加重。

b指纹直达指端为“透关射甲”,属预后不良,病属凶险。

B纹色:

a鲜红一外感表证、寒证。

b紫红一里热证。

c青色一疼痛、惊风。

d紫黑一血络瘀闭、病危。

e晃口一脾虚、疳积。

〈3〉望神的内容:

(1)反映在冃光、色泽、神情、体态,其重点在观察两冃。

(2)分类…1得神(有

神):

精气充盛,体健神旺,属健康或病轻。

2少神(神气不足):

精气不足,机能减退,属虚证或恢复期病人。

3失神(无

神):

A梢亏神衰一精气大伤,机能衰退,属慢性病、久病、重病。

B邪盛神乱->急性,属邪实病人。

4假神:

病属危重。

5神乱:

A焦虑恐惧->虚证、脏躁。

B狂躁不安一阳证、狂病。

C淡漠痴呆一阴证、癫病。

D猝然昏倒一痫病。

〈4〉望色内容及临床意义:

(1)常

色:

正常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常色又分为主色、客色。

1主色:

人生来就冇。

2客色:

随季节、气候而有的正常变化。

⑵病

色:

为晦暗、暴露,病色又分为善色、恶色。

1善色:

为面色光明润泽。

2恶色:

为面色枯槁晦暗。

(3)五色主病…1赤色:

属热证。

2白色:

属虚证、寒证、失血证。

3黄色:

属脾虚、湿证。

4青色:

属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5黑色:

属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5〉五轮的内容:

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

(1)瞳仁:

属肾,为水轮。

(2)黑睛:

属肝,为风轮。

(3)两眦:

属心,为血轮。

(4)白睛:

属肺,为气轮。

(5)眼睑:

属脾,为肉轮。

〈6〉望头面的内容:

(1)小儿凶门…1正常:

小儿前冈门在12〜18个月闭合,后囱门在2〜4个月闭合。

2异常:

A凶填(隆起)一温病火邪上攻,颅内水液停聚、脑水肿。

B凶陷(凹陷)一吐泻伤津,气血不足,或先天肾精亏损、脑髓失充。

C解颅(迟闭)->肾气不足或发育不良、佝偻病;兼五迟、五软。

a五迟:

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

b五软:

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

(2)头形改变:

头颅增大(智力低下),头颅狭小(智力低下),方颅(佝偻病),头摇不口主。

(3)头发异常:

和肾气、精血有关;发黄为精血不足,片状脱发为斑秃,青壮年头发稀疏为肾虚或血热化燥,青年口发为肾虚或

劳神伤血。

<7)望咽喉的正常和异常表现:

(1)正常:

其色淡红润泽,不痛不肿,呼吸通畅,发音正常,食物下咽顺利无阻。

(2)杲常…1红肿:

A乳蛾一咽部喉核肿痛,黄白脓点易拭去,为肺胃火毒熏蒸,或虚火上炎,气血瘀滞。

B喉痈->红肿高突,吞咽困难。

2成脓。

3溃烂。

4伪膜:

白喉,其伪膜坚韧,不易拭去,重剥出血,易复牛.,为外感疫邪。

⑻望颈项的内容:

(1)外形…1瘻

病:

颈前喉结处,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可随吞咽上下移动,为川:

郁气结痰凝或水土失调所致。

2瘵

历:

颈侧颌下,累累如串珠,为肺肾阴虚或风火时毒引起。

(2)动态…1项

强:

为风寒侵袭太阳经脉或温病火邪上攻。

2项

软:

佝偻病或脏腑粘:

气衰竭。

3颈脉搏动:

肝阳上亢或血虚重证。

4颈脉怒张:

心血瘀阻或水气凌心。

<9>望皮肤的主要内容:

(1)色泽形态:

1丹

毒:

患部皮肤嫌红热肿,边缘清楚,发于上部为风热化火,发于下部为湿热化火或外伤染毒;发于头面为抱头火丹

:

发于小腿足部为流火;发于全身,游走不定为赤游丹。

2黄

疸:

A阳黄一其色鲜黄如橘皮,为湿热蕴结。

B阴黄一其色晦暗如烟熏,为寒湿郁阻。

C急黄->其色鲜黄如金,为湿热疫毒。

3皮肤干枯:

为津液己伤或营血亏虚。

4肌肤卬错:

为血瘀口久或肌肤失养。

5肌肤肿胀:

为水肿,阳水先由头面先肿,继而全身;阴水山下肢先肿,继而全身。

(2)皮肤病证:

1斑

疹:

A斑一其色红,点大成片,不高于皮肤表面,抚Z不碍手,压Z不褪色,消退后无脱屑。

E疹其色红,形小如粟,高于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消退后有脱屑,为邪热郁肺,内窜营分所致,疹为太阴风热。

2水

疱:

A白

痔一有晶瘩、枯痔(湿温病)。

B水

痘〜为外感时邪或内蕴湿热。

C热气疮->为外感风热或肺胃蕴热。

疮一为湿热蕴结,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3疮

疡:

A痈一为湿热火毒蕴结,气血壅滞。

B疽->为气血亏虚,阴寒凝滞。

C疔一为疫毒、疔毒或火毒之邪。

D师一为外感火热毒邪或湿热蕴结。

(10)望舌的方法:

患者呈坐位或仰卧位,医生站于患者右侧或正前方,在光线充足的自然光线或II光灯下,让患者张口,将舌自然伸出口外,

舌尖略向下,舌面展平,舌体放松,但伸舌吋间不宜过长,观察顺序由舌尖、舌中、舌边、舌根,再看其舌质的舌色、舌形

、舌态及舌下络脉;在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等。

〈11〉舌诊的注意事项:

(1)光线的彫响。

(2)饮食为药物的影响…1使舌苔厚薄、润燥改变。

2染苔:

A牛奶、豆浆可使舌苔变白、变厚。

B花生、瓜了可使舌面附着黄白色渣滓,与腐腻苔相混。

C酸梅与吸烟能形成灰苔或黑苔。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1牙齿残缺:

同侧舌苔偏厚。

2镶

牙:

形成齿痕。

<12)用刮舌与揩舌方法鉴别启根苔、无根苔、染苔,并演示刮舌与揩舌的方法:

(1)刮舌:

用消毒的压舌板,以压舌板的边缘,用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从舌根到舌尖刮三至五次;若刮Z不去或刮后超有污质

多为有根苔;若刮之即去,舌体明镜光滑多为无根苔。

(2)揩舌:

用消毒的纱布卷在右手食指上,蘸少许清洁水,在舌面上从舌根到舌尖刮三至五次,若纱布上沾有颜色即为染苔,反

之则否。

(13)剥落苔与黄腻苔的临床意义:

(1)剥落苔…1镜面舌:

胃阴枯蝎、胃气人伤或胃气将绝,属阴虚重证。

2地图舌:

属气阴两伤。

3类剥苔:

属久病,气血不续。

4花剥苔:

属胃之气阴两伤。

(2)黄腻苔:

属湿热、痰热、食积化腐。

<14)如何诊舌下络脉,其内容及临床意义:

(1)方法:

让病人张口,舌体向上靱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频,勿过用力,使舌体自然放松,让舌下脉络充分显露。

(2)顺序:

先看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长短、粗细、颜色、冇无怒张或弯曲等异常改变;在看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等有无

异常。

(3)正常:

其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联机的五分Z三,呈暗红色,络脉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等,排列有序,且大多

数为单支。

(4)异常:

1舌下络脉短细,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偏淡,气血不足,脉络不充。

2舌下络脉粗胀、青紫、红绛、紫绦、紫黑等,或舌下细小络脉成暗红或紫色网络,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状结

节为血瘀。

<15>望舌质、舌苔的临床意义:

(1)舌质…1舌

色:

A淡红舌一正常,属病轻。

B淡白舌一气血两虚、阳虚(寒证)。

C红

舌〜属热证。

D绛

舌一属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E紫

舌一气血不畅。

2舌

形:

A老、嫩->老舌为实证,嫩舌为虚证。

B胖、瘦一舌胖人为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舌瘦薄为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C点

刺一为脏腑热极,血分热盛。

D裂

纹一为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浸。

E齿

痕一为脾虚、湿盛。

3舌

态:

A痿

软一属气血两虚、伤阴。

B强

硬一为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中风先兆)。

C歪

斜一中风、中风先兆、暗瘵。

D颤

动〜肝风内动(热盛、阳亢、阴亏、血虚)。

E吐

弄一属心脾冇热。

F短

缩属病垂。

4舌下络脉。

(2)舌苔…1苔

质:

A厚

薄〜反映邪正盛衰及邪气深浅。

B润

燥一反映体内津液盈亏输布。

C腐

腻一腐为食积胃肠,痰浊内蕴;腻为湿浊、痰饮、食积。

D剥

落一主胃气呢乏,胃阴枯涸或气血两虚。

E偏

全一偏为邪聚脏腑、邪气停聚;全为邪气散漫,痰湿阻滞。

F真

假一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反映。

2苔

色:

A白

苔一正常,表证、寒证、湿证;特例(热证:

积粉苔、白砂苔)。

B黄

苔〜属里证、热证。

C灰黑苔一属阴寒内盛、里热炽盛。

〈16〉闻诊检査的注意事项:

(1)听声音:

要排除周围环境的噪音干扰,包括声音(谧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蹇)、语言、呼吸、咳嗽、胃肠界常

声音(呕叶、呃逆、暧气、肠鸣)。

(2)嗅气味:

注意区分病体气味与病室气味。

1病体气味:

如有机磷中毒的蒜臭味,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臭等。

2病室气味:

病气充斥病室(病情危重),病室臭气触人(温疫病),病室有血腥气(失血证),病室散冇腐臭气(溃腐疮疡)

病室有尸臭气(脏腑衰败),有尿臊气(水肿病晚期),有烂苹果味(消渴重证)。

〈17〉如何诊脉:

(1)体

位:

让病人呈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与心脏同一水平,手心向上,腕关节下垫一脉枕。

(2)指

法…1布指:

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左手按右手脉,右手按左手脉,先以中指定关脉,再以食指定寸脉,无名指定

尺脉;三指指头平齐呈弓形,以指口按触脉体,布指疏密要和病人身长相适应,小儿川拇指来“一指

定三关”。

2运指:

分为总按、单按、举法(浮取)、按法(沈取)、寻法(中取)。

3调息:

以自己一呼一吸的时间计算病人的脉搏次数。

(3)常

脉:

脉数为一息四至五至,节律一致;脉形为三部有脉,不人不小;脉势为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4)特殊脉:

1斜飞脉一脉体从尺部斜向手背,不属于病脉。

2反关脉一脉体位于寸口背侧,不属于病脉。

(5)常脉的生理变异:

可因地理环境、季节、性别、年龄、形体、情志、劳逸、饮食、解剖而有所差异;妇女脉象比男子濫弱而

略快,妊娠期脉象滑数而冲和,临产脉象可在中指中节或本节触及跳动。

〈18〉按诊的方法:

(1)方

法:

在充足的白然光下或H光灯下进行,诊前需先选择好适当体位,充分暴露按诊的部位,病人呈坐位时,医生面对

病人而坐或站立进行,用左手稍扶病体,右手触摸按压某一局部,多用于皮肤、手足、脑穴的治疗。

病人呈卧位吋,全身放松,两腿自然伸总,两手置于身旁,医牛站于患者右侧,用右手或双手对患者脑、腹等某

些部位进行按诊,也可让患者曲起双膝,使腹肌松弛或作深呼吸以便于切按。

(2)手

法:

可分为触法、摸法、按法、扣法。

(3)按肌肤:

是以手指或手掌触摸某些部位的肌肤,通过诊察其寒热、润燥、滑涩、疼痛、肿胀、皮殄、疮疡等情况,分析对

寒热虚实及气血阴阳盛衰的诊断方法。

(4)按虚里:

虚里即心尖搏动处,位于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

诊虚里时病人呈坐位或仰卧位,医生位于患者

右侧,用右手手掌或指腹平贴于虚里部,并调节力度,诊其有无搏动,搏动部位及范I韦I,搏动的强度和节律、频

率、聚散等,以了解宗气的强弱、疾病的熄实、预后的吉凶,尤其当危重病证,寸口脉不明显时具有重要的诊断

价值。

西更体格检査

〈1〉血压测量方法:

(1)让受检者安静;水银汞柱位于起始标志处()的位置。

(2)受检者取坐位或正卧位,露出右上臂,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高度,血压计也置于心脏同一水平高度。

(3)袖帶适宜系于上臂下缘距肘窝2〜3公分,听诊器体件置于肱动脉上,不可塞进袖带。

(4)缓慢充气,动脉音消失后再充气升高20〜30mmHg,缓慢放气(下降速度2mmHg/s),开始音为收缩压,终末音为舒张压;正常'血压收缩压在90-140mmHg,舒张压在60〜90mmHg,测量两次以上要取平均值。

(5)血压计倾斜45度,关闭血压计。

(2)眼球运动检查:

观察受检者有无眼球运动障碍、斜视、眼球震颤等。

(1)方

法:

医主迸目标物(手指)于受检者前方30〜40公分处,受检者固定头位,嘱受检者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

⑵顺

序:

左f左上左下一•屮一•右f右上-*右下,六个方向顺序进行。

〈3〉瞳孔:

观察受检者眼晴大小、是否対称、等圆、形态等。

(1)直接对光反射:

川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观察反应,正常人受到光线刺激,两侧瞳孔立即缩小,离开光源示恢复正常。

(2)间接对光反射:

用手隔开两眼,用光照射一侧晡孔,观察对侧睦孔反应,正常人一侧瞳孔受刺激,对侧睡孔也立即缩小。

临床意义为昏迷患者可出现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4)调节、辐犊(聚合)反射:

正常双眼内聚瞳孔缩小,动眼神经受损时,反射消失。

(1)调节反射:

受检者注视一米外的目标(手指),迅速将目标移至距病人眼球1()公分处。

(2)辐转(聚合)反射:

受检者注视一米外的目标(手指),缓慢将目标移至距病人眼球10公分处。

〈5〉浅表淋巴结检查:

观察淋巴结部位、大小、数冃、质地,活动度,冇无压痛,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痿管等。

(1)顺

序:

耳前->耳后->乳突区一

枕骨下区一颈后三角一颈前三角一下颌一下骸一锁骨上窝一腋窝一胧骨滑车上缘一腹股沟一胭窝。

(6)甲状腺检查:

观察甲状腺人小、形态、质地、有无压痛、是否对称、有无震颤、血管杂音。

(1)甲状腺肿大分三度:

11度一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

2II度一能看出肿人且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

3III度一肿大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

(2)双手检查法:

1医者站受检者后而。

2检査左叶时,右手食指、中指在「卩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左轻推「卩状腺右叶。

3让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吞咽时甲状腺上卜•移动,左手食、中、无名指进行滑动触摸。

4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3)单手检查法:

医者右手拇指置于环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将甲状腺轻推向右侧,右手食、屮、无名指进行滑动触摸,两侧检杳对比进行。

〈7〉气管检查:

观察有无移位,其临床意义…

(1)向健侧推移:

大量胸腔积液、气胸。

(2)向患侧移动:

肺不张、胸膜粘连。

(8)周围血管证:

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杜氏双重杂音(脉压增人)。

(1)毛细血管搏动征:

观察毛细血管见到红白交替,且•受检者心搏一致的肖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为阳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

全、重症贫血、甲亢等。

(2)水冲脉:

观察受检者有无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可高举受检者上肢,并紧握其手腕掌面,则水冲脉更易触及,多见于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等。

(3)枪击音、杜氏双重杂音:

听诊器体件放在浅表人动脉(肱或股)听到TaTa音,再将体件加压,可听到收缩期与舒张压非连续性双重朵音,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等。

〈9〉肺部触诊:

触觉语颤

(1)方

法:

医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对称处,让受检者用相同强度反复发出“一”的长音,而后由胸部从上

到下,从内到外,比较语颤冇无增强或减弱。

(3)临床意义:

1减弱或消失一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

2增

强一肺栓塞、空洞性肺结核、肺脓肿。

(4)胸膜摩擦感:

急性胸膜炎时,部分掌缘放于受检者胸廓前下侧,位于腋屮线第5至7肋间,病人吸气或呼气时,均能感觉到

皮革样摩擦感。

(10)肺部叩诊:

叩诊顺序应由左至右,由上到下,对比叩诊声音的变化。

(1)肺上界:

自斜方肌前缘中央开始叩诊为清音,逐渐叩向外侧,清音变浊音,即为肺上界外侧终点。

再由斜方肌前缘中央叩向内侧,清音变浊音吋,即为肺上界内侧终点。

同样方法叩诊对侧。

该清音带即肺尖宽度,正常右侧3〜5cm,左侧4~6cim

(2)肺下界:

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笫6肋间隙,腋中线第8肋间隙,肩胛线笫10肋间隙;具临床意义,肺卜•界降低为

肺气肿;上升为肺不张。

(3)肺下界移动度:

正常范围在6至8公分,一燉作肩胛在线,需要时可以作腋中在线。

平静呼吸时,叩出肺下界位置,让受检者作深吸气后摒住呼吸,同时继续往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肺卜•界最低点;受检者恢复平静呼吸时,重复叩出肺卜•界,再嘱咐深呼气并摒住呼吸,再由上往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肺下界最高点。

同样方法叩诊对侧。

O临床意义:

当移动度降低时,可能为肺不张、肺气肿或肺部纤维化。

<11)肺部听诊:

(1)方

法:

受检者取坐位或卧位,顺序从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背部上下、左右、内外对称比较。

〈12〉心脏触诊:

视、触诊内容为检杳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等。

(1)方

法:

医者用右手,以全手掌、手掌尺侧逐渐缩小至食、中、无名指并拢,以指腹触诊。

心尖搏动处:

位于胸骨左缘第5肋间隙,锁骨屮线内().5〜1.()公分处,宜径2.()〜2.5公分。

(2)震

颤:

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之一,用手掌触诊时可感觉到一种细小震动,此震动与猫在安逸时产主的呼吸震颤相

似,又称猫喘,其临床意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或狭窄性瓣膜病变。

〈13〉心脏叩诊:

先叩左界,后叩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⑴顺

序:

1左界一从心尖搏动处最强点外2至3公分开始(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稍外),向上逐一肋间进行,到第2肋

间由外向内,当清音变为浊音时标记。

2右界一先叩出肝上界,在其上肋间开始,通常为第4肋间,从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到第2肋间(用尺测量

而正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再测量左锁骨中线至而正中线的距离)。

(2)手

法:

1患者坐位时一医者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平行。

2患者仰卧时->医者站于受检者右侧,则左手叩诊板指与肋间水平。

右(公分)

肋间

左(公分)

2-

-3

F

2~

3

2宀

-3

F

3.5

〜4.5

3-

-4

5~

6

7〜

9

左锁骨中线距离胸骨中线为8~10cm

〈14〉心脏听诊:

听其心率、心律、心音、有无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1)听诊区:

1二尖瓣区一心尖处,心尖搏动最强点,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

2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隙。

3主动脉瓣区一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收缩期较明显)。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一胸骨左缘笫3肋间隙(舒张期较明显)。

5三尖瓣区一胸骨左缘笫4肋间隙。

⑵顺

序:

1心尖区一肺动脉瓣区一主动脉瓣区一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一三尖瓣区。

2心尖区一主动脉瓣区一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肺动脉瓣区一三尖瓣区。

<15)腹部触诊:

(1)方

法:

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由下而上,先浅后深,或先健侧后患侧进行。

1受检者取仰卧位,头垫一低枕,两手白然放于躯T•两侧,两腿屈膝并稍分开,使腹肌松弛。

2医者站于患者右侧,面对受检者,前怦应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嘱受检者缓慢作腹式呼吸,检查时手要温暖,

以手掌置于腹壁进行检杏,手掌移动时完前离开腹壁。

(2)压痛、反跳痛:

压痛是由浅而深按压时,冇疼痛发生;反跳痛为检查冇压痛时,突然移去手指,病人疼痛加剧,提示炎症已波及腹壁脏层。

其临床意义…

1上腹压痛:

见于肝、胆、胃、十二指肠、胰和横结肠病变,其它部位的病变冇时通过牵涉痛的原理也可在上腹部出现,如

急性阑尾炎、胸膜炎、心肌梗死、月市下部炎症或肋间神经痛。

2脐部压痛:

见于小肠、肠系膜、横结肠或输尿管病变,也可见于各种肠寄生虫病等。

3卜-腹压痛:

常见于膀胱疾病、阑尾炎或女性牛殖器官疾病。

(3)液波震颤:

1受检者呈仰卧位,双膝屈曲使腹舉松弛,医者一手掌而贴于受检者一侧腹壁,另请助手将一伸直手掌尺侧压于

受检者脐部正中线,医者以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若有液体波动冲击感即为液波震颤阳

性。

2腹水检查时,3000〜4000ml以上液体量才能查出。

(4)急性阑尾炎:

1麦氏点压痛和反跳痛,位于右骼前上棘少脐联机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2休温在37.5〜3&5°C,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艘人肌征阳性、闭孔内肌征阳性。

<16)移动性浊音:

当腹腔内有屮等蜃以上腹水时可岀现,超过l()()()ml以上腹水。

(1)方

法:

仰卧位从腹中线往侧面叩诊,腹中部呈鼓音,两侧腹呈浊音,医者手放于浊音处,然后让叉检者侧卧位,从叩诊浊音处开始继续叩击,上侧部为鼓音,下侧部为浊音(侧卧腹水积于下部,肠区上浮)。

<17)肝脏触诊:

(1)方

法:

受检者呈仰卧位,医者位于受检者右侧,让受检者两膝屈曲使腹壁松弛,作较深的腹式呼吸运动,使肝脏上下移

动。

医者左手托住受检者右腰部,拇指放于右季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抬起,限制右卜•胸吸气时扩张,以增加膈肌下移幅度,右手四指并拢,与肋缘垂宜放在右上腹部,随受检者呼气时,手指压向深部,吸气时,手指不离开腹壁,手指向上向前滑动,逐渐向肋缘移动,直至触及肋缘或肝缘;肝下缘如能在剑突下触及,一般在3〜5公分以内,肋下缘下一般触及不到,如触及应测量肋下缘与肝下缘距离。

〈18〉肝脏叩诊:

受检者呈仰卧位(前面)或侧卧位(后面),一般沿右锁骨屮线、右腋屮线和右肩胛线进行。

(1)肝上界:

又称相对浊音界,沿右锁骨屮线第5肋间,背部右肩胛角线第10肋间,侧部腋中线第7肋间等,由上往下叩诊,

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此处即为肝上界。

(2)肝下界:

再向下轻叩1〜2肋间,浊音变为实音处称肝绝对浊音界(右肺下界),继续往下叩,由实音变为鼓音处为肝下界。

(肝上下界距离9〜11cm)

<19)胆囊触诊:

正常胆囊隐藏于肝脏之后,不能触及。

(1)胆囊点:

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

(2)方

法:

医者左手平放在受检者右肋下部,以左手拇指按压在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缘交界处(胆囊点),让受检者缓慢深

吸气,如在吸气过程中因疼痛而停止,则为莫菲氏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

<20)脾脏触诊:

左季肋区,相当于第9〜11肋的深而,不露出肋弓缘,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

(1)方

法:

1医者位于受检者右侧,受检者呈仰卧位,两膝屈曲,医者左手掌置于受检者左腰部笫

7〜10肋处,手指并拢将

脾从后托起。

2医者将右手掌平放于腹部,与肋弓呈垂直方向,以稍微弯曲的手指末端轻压向腹部深处,随受检者腹式呼吸运动,山下向上接近左肋弓。

3脾轻度肿人而仰卧位不易触及,可让受检者改用右侧卧位,受检者右下肢伸肓,左下肢屈競、屈膝,使脾脏较接近腹壁,此时用双手触诊较容易触及。

(2)脾肿大分三度:

1轻度一深吸气吋,脾脏在肋下不超过3公分者。

2中度->自3公分处至脐水平线。

3高度->巨脾,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3)脾肿人的测量:

1轻度肿人一做甲乙线(第一线)测量,即左锁骨屮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垂直距离,以厘米表示。

2明显肿大一加测甲丙线(笫二线)和丁戊线(第三线)。

A甲丙线:

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最远脾尖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B丁戊线:

脾右缘到前正中线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3如脾肿大向右未超过前正中线,测量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一”表示;超过前正中线,以

“+”表示。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