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明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6402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明版.docx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明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明版.docx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明版

公共管理学

序号

核心考点

1

公共管理学相关概念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2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组织概述

公共组织含义

公共组织结构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公共组织一般结构

公共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

组织冲突和协调

公共组织环境

公共组织环境

3

政府间关系

政府间关系概述

政府间关系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和改革

改革

4

政府作用

现代市场上的政府角色

政府角色的分类

转型时期的政府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

政府失败论

政府角色定位的缺陷与思考

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强化

5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共政策的内容

内容

公共政策系统及运行

公共政策运行系统

公共政策过程

6

绩效管理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

绩效评估类型和意义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改革与发展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程序

公共绩效评估程序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改革与发展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改革

7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

相关概念

国家公务员制度

我国公务员制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公共人力资源开发

8

公共经济管理

公共部门经济管理的理论

公共预算管理

公共财政管理

预算过程公共收入和支出管理

我国财政管理的完善

我国财政管理的完善

9

第三部门管理

西方第三部门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部门公民社会

西方第三部门的作用和经验

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与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

10

战略管理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兴起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兴起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学科兴起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学科兴起

11

公共管理伦理

公共伦理概述

公共伦理的功能

公共责任与官员问责

公共责任官员问责制

公共伦理建设

公共伦理建设

12

政府工具

政府工具研究

政府工具研究途径

政府治理新工具

政府治理新工具政府管理创新

新治理工具与政府管理创新

新治理工具与政府管理创新

导论:

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1、公共行政:

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部门:

是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已经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生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4、公共物品:

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5、治理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

有最小国家的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自组织网络等六种不同的用法。

6、善治是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口号,它主要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

7、公共管理学:

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8、行政国家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和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动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9、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而且所有的大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但是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方面是与私人管理存在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一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加复杂和严格。

(5)与私人部门管理相比,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征。

10、简述B途径和P途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和商学院逐渐成长起来,几乎同时出现了二种不同的公共管理途径:

一种是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简称“P途径”,另一种是商学院的---商业途径简称“B途径”。

B途径强调将工具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的管理研究中,并仍然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P途径来自公共政策学院,它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

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的孕育和发展,公共管理的B途径与P途径逐渐融合,形成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1991年第一次美国的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在雪城大学召开,可以说是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记。

11、简述对公共管理学的三种不同理解

(1)将公共管理学等同于公共行政学,这种用法常见于日常公共部门管理活动中,也来自于坚持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或途径的学者。

(2)把公共管理学当作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关于公共行政的项目设计、组织结构化、政策和管理计划,经由预算系统的资源培植、财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评估和审计的应用方法论方面的总的看法。

(3)将公共管理学看作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政策分析的一种新途径、新范式或新的学科框架。

1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第一,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不仅仅研究政府机关特别是行政官僚,而且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盈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

第二,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第三,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

第四,公共管理学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所没有设计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等。

第五,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

第六,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政府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理论范式,反过来指导这种实践模式。

1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一、管理途径:

传统管理途径;新公共管理途径

二、政治途径

三、法律途径

四、经济途径:

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或新制度学派。

14、公共管理学的方法

一是系统分析:

政体分析、环境分析、结构分析、层次分析、相关分析。

二是比较分析

三是实验分析

四是案例分析

15、将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归入公共部门中的原因

首先,第三部门主要是一些从事公益事业的组织,其生产或活动的基本目的是公益性,即为公共利益服务,这与政府机构即“纯粹的”公共部门的目标是一致的

其次,第三部门市场化程度较低或非市场化,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有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因此它与政府组织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被当做政府组织用来实现其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

再次,第三部门为社会提供的产品也往往是一种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这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时一致的,至少基本是一致的

最后,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16、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

(1)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

a.政企不分,政资不分

b.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c.权力过于集中

d.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2)转型期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p34

首先,转轨国家的市场体制不是自发形成与演化的,而是要靠政府自身的力量建立起来的

其次,政府必须进行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新政府管理体制

最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的好坏、质量的高低,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

(3)入世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p35

一是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阻碍了市场化的进程

二入时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三是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转型期我国政府管理创新p37

温家宝对今后一段时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管理创新作出的系统说明:

第一,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第二,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关键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第三,推进政府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协调

第四,推进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

第五,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要求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第一章:

公共组织理论

1、组织: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2、公共组织:

广义就是管理社会公共事物、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

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3、管理层次:

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

公共组织划分层次的目的在于区分工作任务和职权的轻重。

4、管理幅度:

指一名上级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

管理幅度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程度的重要标志,一项工作越复杂,管理幅度一般也越宽。

5、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指组织运行的外部环境,即宏观环境,同时也是包括存在于组织之外的中介环境。

6、公共组织环境就是指公共组织身外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队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

7、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人员  2.组织的目标

3.职能范围  4.机构设置

5.职位设置  6.权力与职权

7.权责划分  8.规章制度

9.团体意识  10.组织设计

11.支持硬件  12.技术和信息

8、简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管理层次:

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

公共组织划分层次的目的在于区分工作任务和职权的轻重

管理幅度:

指一名上级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

管理幅度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程度的重要标志,一项工作越复杂,管理幅度一般也越宽。

关系: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现反比例关系。

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

 

尖形结构:

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的组织结构,其形态类似底宽上窄的金字塔,因此这种形态被称为“尖形结构”,尖形结构中管理层次分明,上级对下级控制严格、影响力强。

其优点是权力集中,分工明确,便于统一行动,但因层次多,信息传递途径长,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使高层决策被走样执行。

此外,上级对下级的严格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工作缺乏灵活性,容易走向僵化。

扁形结构:

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其形态扁平,因此被称为扁形结构。

这种结构管理层次少,信息传递迅速,不易失真,决策执行时间短,下级执行人员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决策执行面广,也较灵活。

不过由于上级对下级控制不强,相对较松散,集体行动难度大。

9、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

1.直线结构

直线结构的特点是单一垂直领导,其结构简单,领导隶属关系明确,结构中每一层级的个人或组织只有一个直接领导,不与相邻个人或组织及其领导发生任何命令与服从关系。

2.职能结构

职能结构是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上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的结构。

3.直线-职能结构

直线-职能结构是在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各级部门之间既有垂直领导关系,又有水平领导关系。

这种结构加强了对水平层次领导部门的协调领导,有助于克服政出多门,同时,每个下级部门在只有一个明确上级领导的基础上,接受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监督,有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4.矩阵结构

矩阵结构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

与直线-职能结构不同的是,矩阵结构中垂直领导与水平领导是并重的。

矩阵结构既保持了组织成员构成的稳定性,又有助于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综合优势,组织效率相对较高。

旁系组织:

是从科层结构的正式成员中抽出一部分人,按自由联合的方式组成某一特定的常设机构,来解决特定问题。

与矩阵结构不同的是旁系组织在完成任务时并不与自己的本职工作完全脱离。

10、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

1.纵向结构

也称为层次结构,它反映行政组织内若干层次中特别是上下层次之间的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我国的行政组织可以可分为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两大类。

中央即指中央人民政府一级,地方政府分为三种类型:

(1)两级制

(2)三级制

(3)四级制

2.横向结构

又称为分部结构,它反映的是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和各行政组织或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来往关系。

横向结构中各部门都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和相应的权责划分,各部门之间是一种平行关系。

行政组织的活动的复杂性也决定了仅仅按职能方式划分部门是不够的,还应结合其他方式来进行分部,主要有

(1)按区域划分

(2)按服务对象划分(3)按行业和产品类型划分

11、简述组织权力的来源

权利的来源可分为纵向权利来源于横向的权利来源。

纵向权利体现了组织层级制的特征,因而权利来源因所处职位高低而不同。

组织的高层管理者a.正式的职位

b.所控制的资源

c.对决策前提和信息的控制

d.居于组织的中心位置

组织的中层领导:

组织设计时对他们的定位。

组织的低层成员:

一是与个人的资源有关

二是与职位资源有关

12、组织权力的运行

a.自上而下的权力运行的目的是控制下属

b.自下而上的权力运行的目的是控制上级

c.横向权力运行的目的是控制处在左右的同级成员或部门

13、简述组织授权

组织授权分为外部授权和内部授权。

外部授权指组织间的授权,如中央对地方的授权

内部授权指上级把权力委派给下属,让下属更加自主地完成任务。

14、简述组织冲突

当一个组织认为其他组织的行为对自己组织构成阻碍时,组织冲突便产生了。

冲突主要有三种形式:

(1)目标与顾客的冲突。

(2)功能与领域的冲突

(3)目标的冲突

15、简述组织协调

组织协调是组织运作的重要环节。

也是组织管理者的基本任务之一。

组织协调可分为水平协调合垂直协调两类。

(1)水平协调。

水平协调是指组织间水平方向上的合作。

(2)垂直协调。

垂直协调不同于水平协调,它依靠组织的等级权威来完成协调,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冲突进行的协调。

(3)组织合作模型

组织合作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实行小团体控制;发展具有高参与性的组织文化;竞争以时间为基础,是效率的竞争;成立自我管理的团队等。

组织合作模型可以有效克服冲突导致的精力分散和资源浪费,增强组织成员俄团结。

16、简述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

(1)人一般生来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想逃避工作

(2)对大多数人必须动用惩罚措施进行强迫、控制、指挥与威胁,以鞭策他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3)人一般愿意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相对而言没有进取心,把安全看得重于一切

Y理论:

(1)工作与休息实质上消耗的体力与脑力是一样的,一般人并非天生不喜欢工作

(2)外界控制与惩罚并非是导致向组织目标努力的唯一手段,人只要做出承诺去完成一件事,他就会自我控制、自我指挥

(3)对任务所作的的承诺和完成任务后所得的回报成正比例关系,这将产生献身于组织目标的努力

(4)人一般都明白,在恰当条件下,不仅仅是接受责任,而且要寻求责任;逃避责任、丧失进取心、强调安全感通常是后天经验的结果,并非是人天生的本性

(5)在多数情况下,解决组织问题需要员工相对较高水平的想象力、发明和创造力

(6)现代工业生活条件下,一般人的智力潜能只是部分得到了利用

17、公共行政人员行为

a.第一种是“成人发展模型”。

b.第二种是“文化行为模型”。

c.第三种是“政治行为模型”

18、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2012年真题)

1.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文化环境

4.技术环境

19、公共组织生命周期

公共组织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主要有四个:

(1)产生(创业)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规模较小,组织机构处于非规范化的状态,科层结构也不健全

(2)集体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规模迅速扩大,组织形成了有利的管理层并提出明确的目标方向

(3)规范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科曾结构国家完善,组织管理具有一整套规范化的程序

(4)精细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层结构应有可能达到极限,管理者开始尝试改变结构以提高组织效率,组织内部进一步细化

20、组织变革过程

组织变革不是一个自我适应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

组织变革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对危机的感知

(2)变革方向的确定

(3)变革

21、组织变革趋势

目前,关于组织变革趋势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着眼于经济时代组织特征及内部个体作用的变化。

典型的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

二是着眼于组织结构的变化。

如“无缝组织”论以及“网络组织”论、“虚拟组织”论等。

三是着眼于组织功能的变化。

诸如“政府再造论”

22、试述公共组织的类型

一是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

可分为六种:

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和基金会

二是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

(1)强制型公共组织。

主要指政府部门。

强制型公共组织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物实行强制性管理。

(2)半强制性公共组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是“有限管理”即在市场失灵的一定范围内实施管理。

(3)非强制性公共组织。

这类公共组织不仅数量多,而且同时担负着重要的公共事物管理任务。

这类公共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其中多数是非盈利性组织。

三是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

(1)古典模型

古典模型的特点:

①组织具有四个基础:

目标、过程、顾客、领域

②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四个基础中必须有一个被赋予优先地位

③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标准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④行政上级仅能有限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存在控制范围;

⑤行政权威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数成员机构

⑥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区分

(2)官僚模型

官僚模型的特点:

①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

②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

③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

④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

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

⑥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

(3)第三部门行政模型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的特点:

①公共事物往往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管理,代表多元利益的候选人遍布其中

②在很多方面政府成为代理人政府,许多政府工作通过合同委托给第三部门完成,政府官员在处理这些事务时再也用不上自己的等级权力

③政府不可能轻而易举的监督组织之外的代理商,除非损害了该项目和所服务的公共利益,政府不能随意利用等级命令来取消合同

④行政组织不是孤立地处理公共事务,它们往往与其他公共组织形成一个网络,通过组织互动来实现目标。

23、论述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

行政组织体制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1.首长制和委员制

依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可分为首长制和委员制。

首长制指行政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

它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有力,易于保守秘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能迅速完成任务。

缺点是由于行政决策权的独揽,容易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营私舞弊而无人牵制。

委员制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

它的优点是:

能够集思广益,容纳多方面的意见,处世考察周全,委员相互牵制,有利于权力监督。

缺点是:

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争功诿过的弊端,委员间互相协调不易,力量难以集中,决策迟缓,并且容易泄露决策机密。

2.层级制与职能制

层级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

其优点是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利于统一指挥。

缺点是上级任务繁杂,往往顾此失彼,缺乏专业分工,行政首长权利集中,容易造成独断专行。

职能制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

优点是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缺点是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协调,责任不明,过细的分工还促使部门主管过多,政出多门,使下级部门无所适从。

3.集权制与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利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仅有有限的裁量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

优点是政令统一,可在行政组织系统内实行一致的标准,便于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统筹兼顾。

缺点层级节制过严,下级行为带有被动性,不能因地制宜。

分权制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

优点是各级行政组织可以因地制宜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行政措施紧贴实际,能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缺点机构间协调配合难度大,个别部门的独自行动可能造成整个行政组织的工作混乱,降低行政效率。

24、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

1.政府管理的途径

这一理论将治理等同于政府管理,侧重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理解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共管理改革,包括最小国家的治理,新公共管理和善治等用法。

新公共管理---以经济人为假设,强调顾客导向和结果导向,关注公共部门的微观经济问题

善治-------主要指合法,效率,负责,透明,开放,是规范权力的根本要求。

我国学者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关注治理理论。

认为治理是明确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角色,改革公共部门的管理,建立可预知的法律框架,健全责任制度和规范公共权利。

2.公民社会的途径

在这一途径看来,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公民社会部门自主追求公同利益的过程中创造的秩序。

自治的公民社会是共同利益的自愿结合,通过不受国家支配的公民团体或民间组织,社会的各个部分完全可以自我建设,自我协调,自我联系,自我整合,自我满足,从而形成一个制度化的,不需要借助政府及其资源的公共领域。

3.合作网络的途径

这一途径试图在网络管理的框架内整合上述两种研究途径。

一方面,它继承自组织网络的观点,将治理看作是相互依存状态下的管理,将公民社会看作是治理的主体,并用它来解释公私部门分享权力,合作治理的新型关系,从而确立了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论。

另一方面,它也吸收了政府管理途径的重要观点,承认一个负责、高效、法治的政府对有效治理的重要意义。

网络治理的新特征:

p84

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

合作网络途径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环境中,没有哪个机构拥有充足的资源和知识可以独自解决所有的问题,在解决公共事物时,相互依存的行动者通过交换资源,共享知识,谈判目标采取有效地集体行动

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行为假设

它认为公共行动者再不确定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获得有关公共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