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全套施工图纸.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6282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工程全套施工图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市政工程全套施工图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市政工程全套施工图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市政工程全套施工图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市政工程全套施工图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工程全套施工图纸.docx

《市政工程全套施工图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工程全套施工图纸.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工程全套施工图纸.docx

市政工程全套施工图纸

道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一、项目概况

1.1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常州市武进区提出了建设智慧武进、低碳武进、幸福武进的宏伟目标。

同时,武进区荣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家“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称号,成为全国唯一的综合绿色建筑产业基地,是培育绿色建筑的上、中及下游产业的空间集聚地。

示范区位于武进中心城区西南部,美丽的西太湖(滆湖)东岸线,总面积约15.6平方公里。

区内交通便捷(常合高速、常泰高速、外环高架和规划中的城际铁路均可直达本区域),水网纵横,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本底。

其中启动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330公顷以产业、研发、行政功能为主,南部160公顷主要为产业备用地。

东龙路(虹西路-延政西大道)位于武进区东部,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北起虹西路(K0+874.055),南至延政西大道(K2+435.363),全长1561.308m。

项目位置如下图所示:

 

1.2设计依据

1、《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2、《常州市南部新城(武进城区)次区域规划(2011-2030)》

3、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本项目地形图及测量资料

5、《东龙路延伸段(长虹中路-延政西大道)-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

2014-5-19)》

6、建设部建质[2004]16号文颁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3工程设计范围与内容

东龙路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

本次设计范围北起虹西路,设计起点桩号为K0+874.055,南至延政西大道,终点桩号为K2+435.363,全长1561.308m。

道路标准段红线宽30m,交叉口渠化宽度33m、36m。

本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桥涵、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联合通讯、结构工程。

东龙路施工图共分为六册,本册为第一册:

道路,版本号:

A版,具体图纸分册情况如下:

★第一册道路工程第四册给水、燃气工程

第二册桥梁工程第五册电力、联合通讯工程

第三册雨污水工程第六册管线综合工程

二、沿线地理自然概况

2.1自然地理与环境

2.1.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形起伏较小,南高北低,沿线自然地面黄海高程一般在3.09~4.23m之间(除干枯河塘及大寨河河道),最大高差为1.14m。

地貌单元上属长江三角洲冲、沉积地貌单元。

本次最大勘察深度25.0m范围内的土层均为第四纪全新世(Q4)及晚更新世(Q3)冲沉积层。

2.1.2场地水文气象条件

1.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冲、沉积平原,地形平坦,河网稠密,沟塘众多,地下水埋藏较浅。

2.常州在气候上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东南偏东风为全年主导风向,雨水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度,年平均降雨量达1071.5mm,雨季平均127.5天。

每年6月份~9月份为高温多雨时期,降雨量占全年的40%。

冬季降雨量占全年的11%,是降雨量最少的季节。

冬季因气温低,土壤冻结现象时有发生,冻结最大深度为12.0cm。

3.贯穿本路段的明河塘与周边地表水系沟通,水资源丰富,属于长江下游太湖水网区。

上层滞水水位常年内绝大部分时间高于河水位。

地表水系与本区的上层滞水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大气降水、上层滞水是对地表水的主要补充。

4.拟建路基范围内存在地表水明河塘河水,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从大的区域上可划分为上层滞水与浅层承压水。

2.2岩土体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和评述

2.2.1岩土体工程地质层的划分

勘察深度范围内,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按岩土体成因类型、时代、埋藏分布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异同性,把岩土体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

2.2.2岩土体工程地质层的评述

根据钻探资料,构成沿线路基土的主要为第四纪全新世(Q4)的素填土、中液限粘质土和晚更新世(Q3)的中液限粘质土、细砂土及中液限粉质土。

据各土层的土性特征,自上而下共划分为6个单元层,其中①单元层分为2个亚层,分别描述如下:

①1素填土:

松散,厚度较薄,主要由杂色的建筑垃圾及中液限粘质土组成,该层层厚0.30~0.50m,层底标高3.47~4.63m,属于中偏高压缩性土。

天然含水量W平均为30.7%。

该层物理力学性质差,需挖除。

①2中液限粘质土(粉质粘土):

灰~灰黑色,软~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该层层厚0.40~1.60m,平均层厚0.83m,层底标高1.87~3.87m,α1~2=0.425MPa-1,属于中偏高压缩性土。

天然含水量W平均为31.3%;天然孔隙比e0平均值为0.862;液限WL平均值为34.9%;塑限WP平均值为21.7%;塑性指数Ip平均值为13.2;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0.73。

以上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Q4)。

②中液限粘质土(粘土):

灰黄色,可塑,切面有光泽,可见少量黑褐色的铁、锰质染斑,韧性、干强度高,沿线路基区内均有分布(除明河塘位置)。

层厚3.50~4.70m,平均4.06m,层底标高-1.63~-0.07m。

压缩系数α1-2=0.211MPa-1,属于中压缩性土。

天然含水量W平均为28.0%;天然孔隙比e0平均值为0.767;液限WL平均值为38.7%;塑限WP平均值为21.6%;塑性指数Ip平均值为17.2;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0.38。

③中液限粘质土(粉质粘土夹粉土):

灰色,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夹粉土薄层,粉土稍密,呈水平层理,沿线路基区内均有分布。

层厚4.10~8.50m,平均层厚6.22m,层底标高-9.33~-4.75m。

α1-2=0.254MPa-1,属于中压缩性土。

天然含水量W平均为31.0%;天然孔隙比e0平均值为0.834;液限WL平均值为34.7%;塑限WP平均值为22.0%;塑性指数Ip平均值为12.7;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0.71。

④细砂土(粉砂):

青灰色,中密,饱和,级配一般,主要组成物为长石及云母碎片,沿线路基区内均有分布。

层厚5.40~8.40m,平均层厚6.67m,层底标高-15.57~-12.59m。

α1-2=0.165MPa-1,属于中压缩性土。

天然含水量W平均为33.2%;天然孔隙比e0平均值为0.908。

⑤中液限粘质土(粉质粘土):

灰色,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沿线路基区内均有分布。

层厚4.60~6.10m,平均5.45m,层底标高-20.43~-18.09m。

α1-2=0.288MPa-1,属于中压缩性土。

⑥中液限粉质土(粉土):

灰黄~灰色,中密,很湿,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韧性低,主要组成物为云母碎屑及长石。

本层未揭穿,揭露最大层厚2.60m,α1-2=0.200MPa-1,属于中压缩性土。

以上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

2.3岩土工程技术参数

各土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压缩模量Es详见下表。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表2.1

土名

CJJ37-90

对应土名

(JTGD63-2007)

含水量

天然

孔隙比

塑性

指数

液性

指数

地基承载力

基本容许值

压缩

模量

W

(%)

e0

(-)

WL

(%)

WP

(%)

Ip

(-)

IL

(-)

[

]

(kPa)

Es

(MPa)

①1

素填土

素填土

30.7

0.962

①2

中液限粘质土

粉质粘土

31.3

0.862

34.9

21.7

13.2

0.73

100

4.0

中液限粘质土

粘土

28.0

0.767

38.7

21.6

17.2

0.38

200

8.0

中液限粘质土

粉质粘土夹粉土

31.0

0.834

34.7

22.0

12.7

0.71

170

7.0

细砂土

粉砂

33.2

0.908

210

11

中液限粘质土

粉质粘土

30.9

0.824

35.3

21.8

13.6

0.67

160

7.0

中液限粉质土

粉土

31.0

0.876

31.0

22.1

8.9

1.00

160

9.0

三、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3.1技术标准

道路技术指标一览表表3.1

指标名称

单位

技术指标

采用指标

道路等级

/

城市次干路

设计年限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为15年

路面结构设计基准期为15年

机动车道数

/

双向两车道

设计速度

km/h

40

道路红线宽度

m

33

圆曲线

半径

设超高最小半径(一般值)

m

150

1000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m

300

平曲线最小长度

m

110

圆曲线最小长度

m

35

竖曲线

半径

凸型

极限值

m

400

/

一般值

m

600

2100

凹型

极限值

m

450

/

一般值

m

700

2500

最大纵坡

%

6

1.30

最小纵坡

%

0.3

0.30

最小坡长

m

110

110

最大坡长

m

/

170

每条机动车道宽度

m

≥3.5

3.5

净空高度

m

机动车道4.5

非机动车道2.5

人行道2.5

非机动车道宽度

m

≥2.5m

3.25

人行道最小宽度

m

≥2m

4.5

道路荷载

BZZ-100

BZZ-100

高程系统

1956黄海高程

平面坐标系统

常州市地方坐标系统

常州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3.2设计采用的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程》(CJJ169-2012)

5、《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D50-2006)

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1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04)

1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16、《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T/T90-2012)

17、《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T/T135-2009)

18、《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

以上规范和标准应以实施的最新版本为准

3.3工程设计概要

3.3.1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遵循规划线位。

道路线形控制点参数如下表:

控制点坐标表表3.2

IP1

JD2

IP2

桩号

K0+874.055

K1+875.450

K2+435.363

X=(m)

3512088.406

3511107.896

3510555.451

Y=(m)

492755.273

492551.826

Y=492460.849

交叉口

虹西路交叉口

横溪路交叉口

延政西大道交叉口

转角

/

左偏2°10'09.3"

/

R=(m)

/

1000

/

L=(m)

/

37.861

/

T1=(m)

/

18.933

/

T2=(m)

/

18.933

/

E=

/

0.179

/

本项目沿线有5个道路平面交叉口,其中主干路1条,次干路1条。

其中虹西路、延政西大道为现状道路,杉木路、高家路、横溪路为规划道路。

具体相交道路如下:

相交道路一览表表3.3

序号

平交名称

中心桩号

被交道

路等级

被交道路交叉口宽度

交叉类型

1

虹西路平交

K0+874.055

城市次干路

68m

十字形平交

2

杉木路平交

K1+314.045

城市支路

27m

十字形平交

3

高家路平交

K1+593.728

城市次干路

29m

十字形平交

4

横溪路平交

K1+891.593

城市支路

30m

十字形平交

5

延政西大道平交

K2+435.363

城市主干路

53m

十字形平交

3.3.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根据道路等级、性质和设计速度,在适应地形及周围环境的原则下,对纵坡的大小和坡长、前后纵坡的协调情况,竖曲线半径与平面线形相组合等进行综合研究,设计成纵坡缓和、平顺、圆滑、视觉延续,并与地形相协调。

通过对沿线及所属区域的详细踏勘及城市总体规划、道路规划、既有路等相关设施的资料收集,在本项目的纵断面设计中,主要设计控制因素有:

1、与相交道路路口的竖向协调关系。

2、与周围地形协调,尽量减少道路填挖方量。

3、填方路基高度应满足路基最小高度要求。

4、满足管线覆土及埋设要求,尽量减少管线开挖施工对路基影响。

5、纵断面线形与平面线形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的需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

6、满足河道功能需求,桥梁桥下净空。

本项目全线设置11个变坡点,最小纵坡0.3%,最大纵坡1.30%,最小坡长110m,最低设计标高4.2m。

3.3.3横断面设计

道路标准横断面形式采用双向四车道两块板型式,道路红线宽度为30m。

道路一般横断面布置为(K1+00~K1+196、K1+434~K1+486、K1+702~K1+756、K2+206~K2+435.363):

4.5m(人行道)+21m(混行车道+4.5m(人行道)=30m;

交叉口渠化断面一(K0+874.055~K1+007、K1+196~K1+239、K1+335~K1+434、K1+758~K1+868、K1+916~K2+026):

4.5m(人行道)+27(混行车道)+4.5m(人行道)=36m;

交叉口渠化断面二(K1+486~K1+566、K1+622~K1+702):

4.5m(人行道)+24(混行车道)+4.5m(人行道)=33m;

其余为交叉口段和渐变段。

道路路面采用抛物线型路拱,混行车道横坡为外倾2%,人行道横坡为内倾1.5%。

四、路基工程

4.1设计原则及依据

路基设计严格遵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的有关规定办理,在设计前对沿线工程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在充分收集现场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路基填料、路基压实度设计要求。

4.2路基填料

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的土。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路基土应分层填筑,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路基填方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

路基填方材料,应经野外取土试验,符合下表的规定时方可使用。

路基填方材料最小强度和最大料径表表4.1

路床顶以下深度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cm)

填方

0~30cm

8.0

10

30~80cm

5.0

10

80~150cm

4.0

15

150cm以下

3.0

15

零填或挖方

0~30cm

8.0

10

30~80cm

5.0

10

4.3路基处理设计

4.3.1一般路段路基处理

本工程段为新建城市道路,路基填筑前应采取路基底清表处理。

一般路段路基坡脚线范围内清表土按30cm厚计量(挖方超过30cm的路段不计清表量)。

清表应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植物根茎等不适合做路基的土质全部清除。

清表土在条件符合绿化种植土的要求下,用作道路绿化填土使用。

填方路基处理:

若清表后路基填筑高度h<1.52m,需将原地面超挖至(道路路面设计标高H-1.52m),再对原地面掺灰6%翻挖30cm,再分层填筑厚度80cm6%石灰土。

若清表后路基填筑高度h≥1.52m,对原地面掺灰6%翻挖30cm,再分层填筑6%石灰土。

挖方路基处理:

需将原地面超挖至(道路路面设计标高h-1.52m),对原地面掺灰6%翻挖30cm,再分层填筑厚度80cm6%石灰土。

4.3.2河塘路段路基处理

道路沿线所经河塘,先设置围堰,将水抽干,清除淤泥至设计清淤泥底标高。

河塘边坡陡坎1:

1.5坡度挖成阶梯状,每层阶梯高为134cm,宽为200cm。

根据前期会议精神,清淤后先铺筑50cm石灰土(含灰3%),其上铺筑一层钢塑土工格栅,然后分层压实回填6%石灰土至原地面。

4.4路基碾压

1、路基压实度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主干道标准控制,均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检验要根据不同种类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检查控制填土含水量,正确选择和使用压实机械。

压实度不低于下表所列数值。

压实度标准一览表表表4.2

填挖类型

路床顶以下深度

车行道最低压实度(重型)

人行道最低压实度(重型)

填方

0~80cm

95%

92%

80cm~150cm

93%

91%

>150cm

92%

90%

零填或挖方

0~30cm

95%

92%

30~80cm

93%

----

4.5路基容许工后变形

路基容许工后变形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路基容许工后变形表4.4

道路等级

桥台与路堤相邻处

涵洞、通道处

一般路段

快速路、主干路

≤0.1m

≤0.2m

≤0.3m

注:

当路基中有其它管线及构造物时,应按管线等构造物的沉降要求进行设计,并与相邻路基良好过渡;

4.6路基边坡防护及支挡

一般填方路段,边坡为单一坡度,坡率1:

1.5,边坡采用喷播植草防护。

挖方路段:

若挖方高度小于5m,采用喷播植草防护,边坡为单一坡度,坡率1:

1.5,坡底设置排水土沟;若挖方高度大于5m,采用三维网生态植草护坡,边坡采用二级,一级边坡坡率1:

1.5,二级边坡坡率1:

1.75,一级边坡和二级边坡之间设置2m宽碎落台,一级边坡底设置排水土沟。

喷播植草防护施工流程:

1)边坡处理:

将路堤边坡夯实平整,确保坡面平顺。

2)喷播:

进行液压喷播,即将草籽(按每平方25克左右喷播)和促使其生长的附着剂、木纤维、肥料、生长素、保湿剂及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形成均匀混合液,通过液压喷播机均匀喷洒与坡面上。

3)覆盖:

喷播植草施工完成之后,在边坡表面覆盖无纺布,以保持坡面水分并减少降雨对种子的冲刷,促使种子生长。

若温度太高,则无需覆盖,以免病虫害的发生。

4)挖沟排水:

覆盖无纺布后在播植区域顶部挖排水沟防止大雨冲淋草地。

养护管理

5)苗期注意浇水,确保种子发芽、生长所需的水分;

6)适时揭开无纺布,保证草苗生长正常;

7)适当施肥,一般使用进口复合肥,为草坪生长提供所需养分;

8)定时针对性地喷洒农药,定期清除杂草,保证草坪健康生长;

9)成坪后的草坪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一片葱绿、无病虫害。

三维网生态植草喷播草籽施工方案:

先整平边坡,在坡顶及坡脚处分别开挖宽20cm、深30cm的沟槽,将土工网铺设于沟内,用方木桩固定并用C15素砼灌实,再从坡顶自上而下铺设土工网,其纵横向搭接长度20cm,沿纵向每间隔100cm用U型钢钉固定(搭接部位必须固定),其斜向间距为100cm,待土工网铺设完毕再喷播草籽。

4.7路基排水

本段道路为新建城市道路,道路所在区域尚未开发完成,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道路排水采用路基两侧挖梯形排水土沟,不予铺砌,雨水引入道路雨水管道。

道路中分带设置碎石盲沟,详见设计图纸。

五、路面工程

5.1路面结构

本工程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标准轴载为BZZ-100,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

根据交通量预测,计算确定本路段机动车道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

根据交通量估算、路面结构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拟定路面结构如下。

1、混行车道路面结构

4cm排水性沥青混凝土(PAC-13)

乳化沥青粘层油

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掺抗车辙剂)

满铺玻纤格栅

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不计厚度)

40cm水泥稳定碎石3.5MPa(含水泥4%)

20cm水泥稳定碎石2.0MPa(含水泥2%)

结构层总厚度为72cm。

交叉口、小区出入口,采用混车行道路面结构

2、桥梁面层结构

4cm排水性沥青混凝土(PAC-13)

乳化沥青粘层油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桥面防水层

10cm砼铺装

3、人行道路面结构

6cm舒布洛克砖道板

3cm1:

2水泥砂浆

10cmC20混凝土

10cm级配碎石

结构层总厚度为29cm。

沿人行道设置方便残疾人的盲道及无障碍坡道。

导向块材为带凸条形指示前进方向的触感材料,停步块材为带圆点形指示前进方向障碍的触感材料。

人行道砖应符合下列指标要求:

抗压强度不小于Cc40,抗折强度不小于Cf4.0;防滑等级为R3,防滑指标BPN≥65。

4、控制指标

1)混行车道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沥青混凝土面层压实度≥97%;基层压实度≥98%;底基层压实度≥95%。

 

机动车道路面材料设计参数及施工控制弯沉值表5.1

材料名称

设计模量(Mpa)

15C劈裂强度(Mpa)

路面厚度

(cm)

层底拉应力

(Mpa)

容许拉应力

(Mpa)

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0C

15C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PAC-13)

900

1200

0.8

4

-0.083

0.28

18.9

粗粒式沥青砼AC-25C

1000

1200

0.8

8

-0.088

0.28

19.9

水泥稳定碎石

1500

3600

0.45

40

0.055

0.27

22.6

水泥稳定碎石

1500

3600

0.45

20

0.156

0.27

103.7

土方路基

30

147.9

2)路缘石施工和质量要求

①缘石A和树池石采用花岗岩材质,其余缘石、平石采用C30混凝土预制。

路缘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表面平整,与路线线形一致。

②路缘石应安砌稳固,顶面平整,缝宽均匀,勾缝密实,线条直顺,曲线圆滑美观。

③槽底基础和后背填料必须夯打密实。

④路缘石铺设实测项目如下表所示:

路缘石铺设实测项目表5.2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