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假山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6176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假山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木假山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木假山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木假山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木假山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木假山记.docx

《木假山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假山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木假山记.docx

木假山记

木假山记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可以翻译重点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人才得不到重视和珍惜的不满之情。

3.理解文章借助木假山的形象所寄托的寓意。

4.赏析以小见大、以物喻人、托物写人的写作方法自主学习案

【知识积累】

一、解释加点字。

1.或孽而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拱而夭___________

3.幸而得不破折不腐___________

4.则为人之所材___________

5.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___________

6.而其激射啮食之余___________

7.而荒江之濆___________

8.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___________

9.何可胜数___________

10.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___________

11.魁岸踞肆___________

12.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___________

13.而岌然决无阿附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加点的虚词。

14.何可胜数___________

15.不为好事者所见___________

16.而后得至乎此___________

17.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___________

18.则非徒爱其似山___________

19.强之以为山___________

三、翻译句子

20.幸而得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人论世】

苏洵(公元1006年至1066年)字明允,四川眉山人。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1066年5月21日),年五十八岁。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乃悉焚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

欧阳修上其所著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

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

历迁陈州项目城令。

与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而卒。

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称他的文章“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推理,引物托喻,侈能使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

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

《木假山记》可以说是“远能见之近”“小能使之著”的典型。

这篇文章从议论始,以议论终,这是宋人以论为记的特点,本文尤其典型。

【典评感悟】

1.苏洵之文,以奇崛出名。

这篇《木假山记》,不但记下了天下奇物木假山,还自况言志,倾吐了胸中的一段奇思。

借木假山而谈一个人要有独立人格,要有独创的人生价值,这正是老苏此记不落常套的奇崛之思。

王锡臣(《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古代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全篇层折虽多,却是一气。

虽一气中亦可分两段也。

上段以幸与不幸,归本“数”字;下段以可“感”可“敬”,紧接“理”字。

清林云铭

3.即木假山看出许多幸与不幸来,有感慨,有态度,文凡六转入山,末又一转,有百尺竿头之意。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

研习探究案

【文脉梳理】

1.完成下面这张表

木——假山——人(托物言志)

幸运

最大的不幸

假山

所感

所敬

人——

 

【多维探究】

2.比较第一、二两段文字的异同,说说为什么第二段很多内容在第一段已经写过却没有重复之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何爱这木假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木假山记”为题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精读】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

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   殇:

未成年就死去

 B,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材:

木材

 C.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   或:

有的

 D.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远:

远离

6.文章先写树木的不幸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1)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练提升案

【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苍劲颈椎树茎曲径通幽泾渭分明

B.陂池皱纹陡坡披沙拣金凤冠霞帔

C、裨益啤酒睥睨纵横捭阖沁人心脾

D.伉俪坑洞炕席引吭高歌沆瀣一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蛰伏搪塞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销声匿迹

B.遴选萎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鞭辟人理

C、怂恿份量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根深蒂固

D.誊写孪生人无远虑,必有近扰韬光养晦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对本次事故的发生地点,英国国防部讳莫如深,只是表示事故发生时“不懈”号潜艇正位于冰层下数百英尺的深处。

B.他每每以大笔人墨,挥毫如行云流水,字显山高水长之态,墨蓄月白风清之境,让人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

C.据清代方志记载,武汉莲溪寺后山曾经古树林立,现在只有这棵古珊瑚朴树存活下来,可以说是硕果仅存了。

 

D.一曲《辽阔的家园》让人们感受到了蒙古民族的豪迈,而《草原夜色美》《敖包相会》等经典歌曲更是娓娓动听,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源危机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开发生物能源,成为各国缓解液态燃料的重要途径。

B.通过中国人3年的刻苦攻关,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了“嫦娥一号”人造月球卫星,有望年内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

C.近年来,国内外因高管舞弊引发的财务造假案层出不穷,同时有向第三方公信机构蔓延之势,使得造假案情越来越复杂。

D.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给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高考对接】

唐宋古文运动

①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

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

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

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②唐初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

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

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尝试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他们的学生和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

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

③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

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

宋初,王禹偁、柳开又开始提倡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但二人孤军作战,没有形成有力的运动。

宋代的古文复兴,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

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

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的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

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

欧阳修说:

“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答吴充秀才书》)苏轼说“吾所为文必与道俱”(《朱子语类》引)。

这一点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

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

王禹偁说“近世为古文之主者,韩史部而已”(《答张扶书》)。

他们学韩的共同点,是学韩文“文从字顺”,平易近人的作风,而不学他追求奇古奥僻的偏向。

④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的新散文传统的精神。

明人朱右把欧、曾、王、三苏六家与韩、柳合称为“八先生”,茅坤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唐宋八大家”为名的古文选本。

明代宋濂、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阳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响。

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节选自钱仲联《唐宋古文运动》)

5.下列有关“古文运动”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古文运动倡导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的文体,其实是一场古文复兴运动。

B.古文运动中韩愈柳宗元等人开创了一种有别于骈文的文体,推动了文学前进。

C.古文运动以宗经明道,复兴儒学为号召,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

D.唐古文运动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直至在宋欧阳修等人的继承发扬下才最终取得胜利。

6.下列对唐、宋两个阶段古文运动的比较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唐代古文运动是在韩愈柳宗元的大力推动下形成的;宋代古文运动是在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的。

B.唐宋古文运动都有理论作为指导,都有实践者的推动,都以明道为主张,显示了高度的一致性。

C.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宋代的古文家们不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

D.韩柳身体力行,引起热烈响应;宋代名家迭出,扩大了古文的影响,取得了比唐代更大的文学成就。

7.文章第③段引牛希济《文章论》“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批判对象是什么?

(2分)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唐宋古文运动的实践对文学创新活动有怎样的启示意义?

请作简要评述。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表达】

9.三峰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对你有何启示?

可以立出那些立意?

你还知道那些人具有此精神,试举一二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假山记答案

自主学习案

【知识积累】

一、解释加点字。

1.树木的嫩芽;未成年而死2.指树有两手合围那样粗3.能够4.成材5.急流的水

6.指虫蚁咬食7.水边高地8.伐而为薪9.尽10.气数11.仪态自然地蹲在高处

12.使……折服13.高耸的样子;逢迎依附

二、解释加点的虚词。

14.怎么15.被16.相当于“于”17.有……的方法18.只19.把它做成

三、翻译句子

20.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那么就会被人当做材料,以至于遭受斧头的砍伐。

21.我看到中峰,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二峰倾服似的。

研习探究案

【文脉梳理】

木——假山——人(托物言志)

“或蘖而殇,或拱而夭”“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

幸运

“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而成为了木假山,被“好事者取去”,得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远离险恶的环境。

最大的不幸

不被人们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了木柴,那又是“最幸者之中”的“不幸者”了。

这样的不幸者,相比在生长过程中就遭遇不幸的树木,其不幸程度更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却不被人们发现赏识。

假山

表现作者对木假山的喜爱,是爱木假山的本身

所感

由木假山联想到做人

所敬

从木假山上身上所看到的值得敬重的“意气端重”“服其旁之二峰”“无阿附意”等可贵的品格

人——要有独立人格,要有独创的人生价值

【多维探究】

2.第一段围绕“幸”与“不幸”,叙述木的生长过程和由木到木山的演变过程。

第二段写“予家有三峰”的木假山,正是经历了上述演变过程,经受了多种磨难,成为苏家的珍爱物。

这一段内容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反复,但不是简单重复,字句有所改变、更换或节略,产生一种“回环”的美感。

3.作者爱这木假山不是因为它具有山的外形,不是外在美妙的形态,而是其内在的隐藏着的精神。

那座木假山的中峰,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两峰倾服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侵犯。

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峰的,但那高耸挺立的神态,决然没有丝毫逢迎依附的意思。

4.文章从木假山联想到树木的遭际,又由此而联想到当时的社会情状,“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文章字面上是写树木,其实字字句句都在写人,写树木的遭遇,实是写知识分子的遭遇,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赞美一种蔚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同时,用“木假山记”为题,更利于传阅,利于见诸世面。

【语段精读】

5.B(当做木材)

6.为了引出后面的木假山,衬托出木假山的最幸,为后面的议论抒情作铺垫。

7.

(1)不幸而被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   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

(2)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

演练提升案

【基础训练】

1.B(bèizhòupōpīpèiA劲、径jìng,茎、泾jīng,颈jǐng C啤、脾pí,裨bì,睥pì,捭bǎiD伉、炕kàng,坑kēng,吭háng,沆hàng)

2.A(B鞭辟人里;C分量;D必有近忧)

3.D(娓娓动听:

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不能形容音乐)(A讳莫如深:

紧紧隐瞒事实真相。

B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书法等。

C硕果仅存:

比喻经过种种变迁,留存下来的极稀少可贵的人或物)

4.C(A“缓解”缺宾语;B缺主语,将“通过”去掉,并在“有望……”前加“人造月球卫星”;D主客颠倒,应为“人们对……是陌生和淡薄的”)

【高考对接】

5.B(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非韩愈柳宗元开创)(3分)

6.C(宋代古文家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3分)

7.①主要批判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的现象。

(2分)②照应上文“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2分)有力说明唐代古文运动没有完成应有任务,为下文交代宋代古文运动的产生做伏笔。

(2分)

8.①文学的革新运动必须有明确的理论为指导;(2分)②必须有大量的直接的实践者的推动。

(2分)③文学创作绝不可以辞害意,任何的形式都必须服从于思想和内容的要求。

(2分)

9.三峰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是我们处事应具有的精神:

遇困难、挫折时,我们要像中峰那样魁岸挺直,永不屈服;担任不同的角色,尤其是小角色时,要不卑不亢,理直气壮。

例如:

屈原、在宫廷生活的李白;文天祥、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