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6078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4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惊骇(hài)   调和(tiáo)   矫揉造作(jiǎo)

B.诓骗(kuāng)   中伤(zhòng)   歇斯底里(xiē)

C.濡养(rú)   坍塌(tān)   间不容发(jiàn)

D.桑梓(zǐ)   筵席(yán)   自吹自擂(1éi)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谁见过顽石发芽?

谁见过石头拔节?

昆明石林如此巧夺天工的自然奇观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B.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意味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C.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等现象,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D.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官,六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zhì)   轮廓(kuó)   语无伦次(1ún)   珊珊来迟(shānshān)

B.怀恋(1iàn)  矜持(jīn)   毛骨悚然(sǒng)  心有灵犀(xī)

C.案牍(dǔ)    修葺(qì)    忍俊不禁(jīn)   以身作责(zé)

D.取缔(dì)    憎恶(zèng)  沉鱼落燕(yān)   鲜为人知(xān)

二、基础知识综合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4.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

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

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这条 ①  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

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 ② 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载(zǎi)  载(zài)    B.载(zài)   载(zài)

C.载(zài)  载(zǎi)    D.载(zǎi)   载(zǎi)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①勾 ②沿   B.①勾 ②延

C.①沟 ②沿   D.①沟 ②延

5.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

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______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

6.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甲)句号    (乙)句号

B.(甲)句号    (乙)分号

C.(甲)冒号    (乙)句号

D.(甲)冒号    (乙)分号

7.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

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路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

下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

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

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

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束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

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乙)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丙)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9.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向同学们征集图文资料。

阅读同学们的来稿,完成下列小题。

(1)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碑林是中国书法的宝库。

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四幅西安碑林书法图片。

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皇甫诞碑》           《怀素千字文》选帖

《争座位帖》             《熹平石经》选帖

A.《皇甫诞碑》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

B.《怀素千字文》的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

C.《争座位帖》的字体属于行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

D.《熹平石经》的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

(2)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从路线示意图上看,丝绸之路是一条迷人的曲线,扣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

B.每当想到张骞、郑和、马可•波罗等奔波于丝绸之路的先贤,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

C.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虽然经过千百年岁月,却依然像璀璨的珍珠,弥足珍贵。

D.“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奏响和平、繁荣、文明的新乐章。

(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驼铃 ① ,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  ② ;

波涛 ③ ,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  ④ 。

A.①滚滚   ②欧亚   ③悠悠   ④乾坤    B.①滚滚   ②乾坤   ③悠悠   ④欧亚

C.①悠悠   ②欧亚   ③滚滚   ④乾坤    D.①悠悠   ②乾坤   ③滚滚   ④欧亚

三、现代文阅读

暮雨乡愁

张清华

一个人在外面呆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

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

涅卡河边的那些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寒碜;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

这些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

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乱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呱呱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

天空中开始飘起蒙蒙细雨——更准确地说是那种“像雾像雨又像风”的东西,一切都是湿漉漉的。

景物深沉而斑驳起来,天空愈加阴郁低沉,湿云仿佛是贴地而行,而归宿的乌鸦,则互相追逐、鼓噪着,用大片的蔽空的乌黑翅翼,加深着暮色中苍凉的气息。

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

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

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

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

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我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

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但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息,代代相接。

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故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

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

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

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

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

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

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

就如那日与友人所谈起的思乡话题,开始时都不免有些许的激动,各个争相夸耀自己的城市和那一方的风物人情。

可一想到终究要回到那些烦心的勾心斗角与倾轧之中,回到那种种莫名其妙的关心与掣肘、还有那少不了专横和欺瞒的压抑之中时,那心便直凉得寒气四溢。

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著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

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啊,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离你越来越远。

(选自作者散文集《海德堡笔记》,有删改)

10.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1.“乡愁”在本文中有多层内涵,请简要概括。

12.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

13.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离你越来越远”的理解。

厄尔尼诺现象

在南太平洋的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爪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与赤道流(暖流)相遇,形成了世办上著名的渔场。

这里的鱼产量曾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的1/5左右。

但是近几十年来,约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渔业大幅度减产,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

厄尔尼诺出现时,不仅秘鲁沿岸的气候突然变化,其他许多地方的气候也一反常态:

该热的地方不热,该冷的地方不冷;该下雨的地方赤日炎炎,焦土便地,一向少雨的地方却大雨滂沱,洪涝成灾。

这是什么原因?

原来厄尔尼诺来临是,海洋温度会变得异常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打破了大气环流中热量、水流等动态平衡分布,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厄尔尼诺出没无常,很难找到它的规律。

20世纪以来,它出现了17次,每次都使全球许多地方的气候来了个改变。

如1972年厄尔尼诺出现时,热带和亚热带许多地方就经历了一场百年少有的寒流,1976年我国东北收回成命反常的低温气候,造成粮食减产。

1982年、1983年,厄尔尼诺再次来临,这次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东太平洋海水升温最高达6°C—9°C,对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灾害频频发生,如印度出现特大干旱,秘鲁发生雪崩。

这一次,厄尔尼诺在全世界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20世纪90年代,厄尔尼诺更是频频光顾,造成全球气候。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呢?

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的缘故。

这时,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于是发生海水增温、海水抬高的现象。

14.划线部分主要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15.厄尔尼诺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16.这篇文章采取的说明顺序是属逻辑顺序,具体就是___________。

17.第二自然段“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文章结构上起_________作用。

18.请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9.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0.第四自然段中带点的“大约”“至少”能否删去?

为什么?

21.厄尔尼诺频频光顾造成严重影响,试举出近年来你耳闻目睹的一二个事例。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2.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标注读音。

(1)老骥伏枥         

(2)遂率子孙荷担三夫

2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神龟虽寿 虽我之死

B.可得永年 年且九十

C.壮心不已 惧其不已也

D.盈缩之期 跳往助之

24.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25.两人都是垂暮之年,一位用诗行明志,一位用行动书写传奇。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胸怀宽广老骥伏枥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愚公移山功在千秋

五、句子默写

26.草木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

《晚春》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栾家濑①

(唐)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②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注释)①濑:

沙石上流过的水。

②浅浅:

同“溅溅”。

27.品析“泻”字的妙处。

28.全诗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什么写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名著阅读

29.阅读下面文段,技要求回答问题

A.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南开大学是天津得到美国教会支持的一所大学。

他在班上成绩优异,在南开的三年都靠奖学金维持。

接着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全国爆发起义,产生了争取民主和社会改革的运动,最后是一九一九年的学生运动。

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在天津关了一年监牢。

B.由于修筑川汉铁路而兴起了反对外国投资的运动。

立宪成为广大人民的要求。

皇帝的答复只是下旨设立一个咨政院。

在我的学堂里,同学们越来越激动。

为了发泄排满情绪,他们反对留辫子。

我的一个朋友和我剪去了我们的辫子,但是,其他一些相约剪辫子的人,后来却不守信用。

于是我的朋友和我就出其不意强剪他们的辫子,总共有十几个人成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品。

就这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我从讥笑假洋鬼子的假辫子发展到主张全部取消辫子了。

政治思想是怎样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啊!

(1)A段中的“他”是指①    ,B段中的“他”是指②    。

(2)联系原著简答,A段中的“他”从监狱获释又有怎样的经历?

B段中的“他”来到长沙求学后为什么会有剪自己和他人辫子的举动?

(3)从这两段选文中,你发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特点?

八、综合性学习

30.综合性学习。

柴静的《穹顶之下》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空气污染尤其是雾霾现象的关注,认真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的试题。

材料一: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

雾霾在中国被定义为一种天气现象。

雾霾是很多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包括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

它们均匀的浮游在空中,把大量的可见光都散射跟折射掉,留给我们一个能见度很低的世界,但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能肉眼看到的颗粒物最少也都是它的20倍,我们看不到单个细微颗粒物的存在,但它让我们失去了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彩。

构成雾霾的细微颗粒物包含15种致癌物,所有这样致癌物都附着在叫做黑碳的物质上,它只有0.2微米,但是它呈锁链结构。

两克黑碳铺开能有整个篮球场那么大,所以它可以吸附很多的致癌物和重金属。

 (摘自柴静《穹顶之下》有删改)

材料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薄雾浓云愁永昼”、“晓雾忽无还忽有”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

在中国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

从古至今也流传着许多有关雾与天气的谚语,比方说“十雾九晴”、“大雾消散,三日晴天”、“大雾不过晌”。

雾让重庆褪去了平日斑斓的色彩,又起到了微妙的调光和柔化的效果,还原出本真的宁静和婉约,仿佛一幅意境悠远、气韵绵长的水墨山水画卷。

材料三:

雾的主要成分为水。

“当能见度小于10公里,且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以上时,即可判识为雾。

”雾还有一种充满诗意的形象解读:

“云是飘在天上的雾,雾是落在地上的云。

”然而“雾都”重庆现状是这样的:

灰黄天空笼罩山城,从早到晚阴沉昏暗,没有云雾缭绕的洁白,不似气蒸云梦的仙境。

其实,二战时的军工开发和建国后的军工建设,导致大量的细微颗粒物漂浮在重庆上空,山谷的地形又使得其难以扩散。

细微颗粒物在空中的相对比例自1937年以来一直远超8%。

⑴依据材料一《穹顶之下》的相关信息,给“雾霾”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夜上海、秋北平、雾重庆”一直是人们神往的美景。

但柴静告诉我们,浪漫的“雾重庆”在实质上却是可恶的“雾霾重庆”。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找出重庆的阴沉天气不是“雾”而是“雾霾”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了更好的普及雾霾知识,根治空气污染,倡导绿色低碳的健康生活。

重庆一中准备邀请柴静在艺术楼组织一次关注雾霾的知识讲座,请你为此撰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柴静在《穹顶之下》中认为钢铁生产导致的空气污染最为严重。

为了调研重庆钢铁的生产现状,同时缓解初三的紧张,你所在的班级准备本周六早上去长寿重庆钢铁集团实地考察。

但是班上的魏成同学却想认真学习,备战中考,不愿意去也完全没有留意本次的活动。

你该如何规劝并邀请他一同前往长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3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们都是追梦人。

追梦,让我们成长;追梦,让我们坚强;追梦,让我们成熟;追梦,让我们……

请以追梦,让我们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⑤卷面整洁,字迹清楚,全文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基础知识综合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对比阅读

1、

五、句子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