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1单元04 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780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 1单元04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化 1单元04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化 1单元04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化 1单元04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化 1单元04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 1单元04 3.docx

《文化 1单元04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 1单元04 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 1单元04 3.docx

文化1单元043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

?

?

学校10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五、单选题

1.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

他在演讲中建议设立一个“漫画诺贝尔奖”,奖励来自日本和外国的漫画创作者,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日本的漫画通俗文化,以“抓住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年轻人的心”。

这一材料启示我们

A.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C.要坚决抵制外国文化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和传播

D.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2.我国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之所以成为名副其已“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因为

①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②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③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④奉行“全盘西化”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下列重大活动中,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B.2012年6月16日,我国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

C.2012年9月30日,中国海监船前往钓鱼岛开展巡航工作

D.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4.“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语录》作为当时中国最流行的书,被人们奉为从事一切活动的标准,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带来了强大的影响。

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力量,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③《毛主席语录》属于腐朽的思想文化④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5.影片《功夫熊猫》风靡全球。

电影中的诸多中国元素——熊猫、功夫、庙会、山水,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然而,这也让国人反思:

为什么本土文化不能自己展示给世界?

对此,我们应该

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大力引进西方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③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培养文化产业的人才④坚持经济效益为先的原则发展文化产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这表现在

A.政治决定文化、经济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C.文化决定政治和经济

D.只要经济政治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

湖北花鼓戏,俗称花鼓子,是湖北三大地方剧种(汉剧、楚剧、花鼓戏)之一,流行于仙桃、天门、潜江、荆门等地。

大型现代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是荆门市艺术剧院创作的一台以“三农”问题为题材的地方戏曲。

该剧运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音乐手段,大胆而严谨的无伴奏演唱方式,把江汉平原源远流长、清新优美的花鼓戏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向观众描绘了一幅江汉平原农村的生活画卷,而且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世纪之交我国现代农村的社会变革历程。

回答下列各题:

7.为了宣传推广《十二月等郎》,让先进文化走近百姓、服务群众,实现精品意义的最大化,荆门市开展了《十二月等郎》“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等一系列演出活动,带动了全市群众文化的繁荣。

这说明

A.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

B.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

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精品文化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8.大型现代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的创作与演出:

①正确处理了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③弘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立足实践、锐意创新推动了文化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举行。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山东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体育盛会。

济南全运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82亿元,城市基础建设和环境美化成效显著。

同时,“全运经济”成为济南经济新亮点,加快了旅游、金融、商贸

、通讯、文化和体育产业等服务业发展。

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③政府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0.许多在海外定居几十年的华人,过春节还是会举行庆祝活动,还是喜欢喝乌龙茶,吃饭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

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保守、独立和封闭的特点

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心理是绝对稳定不变的

11.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个机会让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

这说明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C.终生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D.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12.网络世界是各种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的“万花筒”。

我们应该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把腐朽的文化拒绝在“视窗”之外。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网络文化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应当兼收并蓄

B.网络文化是多元的,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C.网络世界充满矛盾,应当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D.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应当明辨是非

13.“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创造的产品就是文化B.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D.人们可以通过物质透视文化

14.下面漫画《孟母四迁》给我们的启示中不正确的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孟母的做法不利于孟子的全面发展

C.高中生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D.国家应加强对网络和文化市场的管理

15.梁祝故事在我国的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江苏等十多个省、市广为流传。

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时,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因此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

材料表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市场经济阻碍文化发展

C.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D.举办邮票首发式就能拉动经济发展

16.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表明

①社会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了社会发展

③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④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荀子曰: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

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③乡音难改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文化民生”带来的新变化。

之所以要实现文化惠民,是基于

A.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向上的

D.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根本途径

19.有人用“吃的是薯片、用的是芯片、看的是大片、穿的是名牌”形容在观念多元化、资讯大爆炸时代背景下成长的青少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0.2013年7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总体要求下,新闻出版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6635.3亿元,较上年增长14.2%;增加值4617.0亿元,较上年增长14.8%。

这表明

A.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D.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21.“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①文化生产力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积极地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以下说法中与之相一致的是

A.优秀文化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B.优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C.优秀文化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生活的精神纽带

D.优秀文化具有多样性,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23.2011年,文化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6月4日,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女单决赛中,夺得冠军

②6月7日,全国930万考生参加高考

③长江中下游五省遭遇罕见干旱

④6月6日,全国各地举办赛龙舟、品粽香等端午节庆祝活动

⑤中方呼吁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利比亚危机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4.2011年7月29新华网载文指出,文化资源的开发具有紧迫性,并面临诸多不安全因素。

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将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5.2006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各地农村党组织普遍开展“保持先进性。

建设新农村”实践活动。

湖北武汉市江夏区开展“外出不忘党员身份,经营不忘遵纪守法,致富不忘父老乡亲”活动,广大外出务工党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向村民传授在外地学到的实用技术。

江苏泰州市开展以“党员示范户”“十星文明户”等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大党员争做“文明乡风倡导人”。

开展上述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熏陶人们的思想感情

②启发人们的思想觉悟

③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④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6.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D.①④     

评卷人

得分

六、综合题

27.(13分)

2011年春节“黄金周”假期刚刚过去,网上对各地游人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

大陆两个旅行团在台湾嘉义县阿里山为了抢搭小火车发生了肢体冲突的行为;有些景点的个别游客不负责人的将果皮等垃圾随手抛在脚下;有的游客不排队;有的游客在城市的雕塑上站着拍照;有的游客对一些禁止标志视而不见;还有游客在建筑上乱写乱画,向花坛吐痰,甚至在公共场所大小便……。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休闲乐趣,一些人的不文明行为却与春节的喜庆和谐气氛不相符,也和公民基本道德及社会公德不符。

(1)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

(4分)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改善这种现象提出有关建议。

(9分)

28.(22分)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魂与脉,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色所在。

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成经历了千百年的漫长过程,留下了祖辈们不可磨灭的印记。

历史文化街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凝结着他们的汗水,最终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作为后人理应倍加珍惜和敬重。

然而,一些地方打着保护的名号,却干着破坏的事儿。

年初,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通报批评了山东聊城、河北邯郸、湖北随州、云南大理等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的城市。

这些城市名为保护实则破坏,哪些所谓的古城风貌是“成批的历史文化街区被拆迁,统一建仿古建筑,一张设计图纸、一个时间建出来”。

(1)有人说: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不力,责任全在政府”,请结合材料,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11分)

(2)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文化与经济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防止历史文化街区被保护性破坏的理由。

(11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下列表1与表2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当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

(6分)

材料二2013年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瑞士参观访问。

一位瑞士大学生问他,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

总理在追忆自己燕园生涯时说:

“我来这里寻觅的不仅仅是知识,亦是为陶冶一种性情,修养一种学风。

”前总理温家宝说“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2)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说说为什么两位总理都如此重视阅读?

(8分)

30.近年来,各地纷纷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

例如,江苏沛县的汉文化高层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孔子故乡──山东曲阜举行的国际孔子文化节;苏东坡故里──四川眉山的东坡国际文化节;浙江省平湖盛产西瓜,平湖西瓜灯为全国独一无二,堪称中国一绝,因此,该市政府自1991起,每逢仲夏或中秋都将举办趣味盎然、别开生面的平湖西瓜灯文化节。

结合上述材料,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各地举办文化节的原因及积极意义。

(6)

31.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

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踊痛哭

之事。

母曰:

“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

母又曰:

“所以居子也。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

孟子

见之,一一习记。

孟母曰:

“此真可以居子也。

”遂居于此。

上述“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10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故B错误。

对外国文化产品要辩证分析而不能一概抵制,故C错误。

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A

【解析】

3.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文化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A属于经济活动,B属于文化活动,C属于军事活动,D属于政治活动,故答案应选B。

考点:

文化活动

点评:

考生注意理解文化及文化活动的内涵,并能够把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区别开来,难度一般。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C

【解析】题中的②③错误。

政治才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不是文化;绝对不能把《毛主席语录》定性为腐朽的思想文化。

故选C项。

5.B

【解析】

6.B

【解析】略

7.C

8.D

【解析】略

9.B

【解析】略

10.C

【解析】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等突出对文化的感受,应积极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故本题选D项。

AB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知识点。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题难度适中。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知识的整合,如考生不能熟练掌握知识则极易丢分。

12.A

【解析】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表明精神产品需要物质载体。

人们可以通过物质透视文化。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故ABC项错误。

本题选D项。

考点:

精神产品需要物质载体。

点评:

解答材料题首先要审清材料,快速准确获取和解读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其次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14.B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

漫画孟母的做法有利于孟子的全面发展,B的说法是错误的。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讲的是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故A与题干无关。

排除。

B.市场经济促进文化发展,此项错误。

D.举办邮票首发式就能拉动经济发展。

说法太绝对。

文化与经济交融,举办邮票首发式能拉动经济发展。

本题选C项。

考点: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交融知识点。

点评:

凡是选项中带有就是、已经、关键、根本、只有、、、、、才、只要、、、、就等字眼的选项一定要注意本身说法是否正确。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文化的作用,②观点错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一定社会就发展了,题干说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说明社会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故①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C。

考点:

文化的作用

点评: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难度适中。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题干说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说明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应该,孟母三迁、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乡音难改体现的深远持久的特点,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B。

考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评:

该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文化惠民,是因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B正确;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A错误;文化的性质不同,对人的影响不同,C错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不是根本途径,D错误。

考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学生对选项涉及的内容要熟练、准确掌握,难度较大。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A与材料无关,排除。

B符合题意,应选择。

C与材料无关,排除。

D与材料无关,排除。

考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评:

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本题难度不高,考查学生运用书本知识结合材料来展开分析。

20.D

【解析】

试题分析:

题中材料“新闻出版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6635.3亿元,较上年增长14.2%;增加值4617.0亿元,较上年增长14.8%”,体现了文化生产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三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故可以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

本题考查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21.B

【解析】

试题分析:

文化影响经济、政治。

文化生产力影响国家的发展方向。

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我国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故①④项错误。

“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是说文化对综合国力的重要性。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本题选B项。

考点:

文化对综合国力的重要性。

点评:

文化竞争力是当今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正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

本题难度适中。

抓住“启示”一词,然后运用排除法做此题即可。

22.C

【解析】

试题分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指出文化的作用。

也就是优秀文化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生活的精神纽带。

本题未涉及文化的产生、发展、多样性等问题。

故本题选C项。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

文化的作用。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看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在突出优秀文化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生活的精神纽带,而不是优秀文化的产生。

本题难度适中。

23.B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化现象。

①②④ 属于文化现象,③属于自然现象,⑤政治现象。

2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与经济。

文化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将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说明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D符合题意。

25.D

【解析】

26.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中“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体现了①项;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文化实质,故②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本题材料中“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体现了③项;④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27.(13分)

(1)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文化也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了,不意味着文化也会自动发展。

(2分)②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化,日益丰富,但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相对落后。

(1分)③一部分富起来的人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修养较低,这是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

(1分)

 

(2)①党和政府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新人。

引导人们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分。

每句1分)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3分。

每层1分。

②公民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需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3分。

每句1分。

【解析】

28.

(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1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离不开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