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教学教研117137页.docx
《9教学教研11713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教学教研117137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教学教研117137页
浅谈初中分层次教学的几点做法
庆云四中初一语文组杨俊双
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是使初中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
尤其是像我们学校生源来源复杂,学生基础各异的情况。
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探索。
一、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备课、授课、练习、辅导、评价,以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它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
实施分层次教学来推进教学,正视学生的“最近的发展区”,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农村学生,因材施教。
二、学生分层次。
我们按学生的入学成绩,摸底考试情况、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精心分层次、编小组,动态地把学生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给每个学生按照成绩编号,1、2号成绩最好,3、4号中间,5、6号较差。
并在每个学生期末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平时以及期末测试成绩进行组别调整。
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层次、分小组过程中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尊重每个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备课分层次。
在备课时,我们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层次性,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对学习有困难的待发展生要求掌握最基础的内容,对学有余力的优等生要求他们在巩固所学基础上运用知识。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实行动态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授课分层次。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受教者,也应该是受益者。
学生受不到益,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个性特征,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分层次授课是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同步导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针。
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他们自主学习;对中等生和待发展的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引领他们学习。
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五、作业分层次。
为了让各层次的学生获得最多的信息,得到最佳的训练,我们在布置作业进行练习时,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把握练习起点,减小作业的坡度,注意知识的衔接过渡,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作业题的设置按基础题、变式题、综合题等组成阶梯式题目,要求各层次的学生完成各自的必做题,鼓励下一层次的学生做上一层次的题。
鼓励优生组的学生阅读课外资料,做些课外习题,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另外,我们允许学生作业“开天窗”,不会的题可以不做。
六、辅导分层次。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辅导分层次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地、有的放矢地指导;在课外成立各层次的活动小组,互助互学,检查各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对优生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其个性发展;对待发展生尽量多地面批作业,解决双基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在我们学校,我们主要加强个别化辅导,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这样来普遍提高待发展生的全面素质,减轻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负担。
个别辅导一般采用三定:
即定时、定人、定内容。
当学生遇到问题解决以后,改补课为预习新课,为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七、评价分层次。
我们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待发展生,采用鼓励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论,既提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对优等生采取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其不断超越自己。
期末学业考试评价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构成,实行“阶梯合格法”,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设定不同于以往的合格标准,给他们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合格标准不再是唯一的“60分”。
总之,初中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能满足初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需要,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信心、竞争意识。
对生源较差,基础起点不高,水平参差不齐的初中学校来说,不失为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较好的教学模式。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方法策略
庆云四中九年级语文组勾桂凤
写作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写作教学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现在我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点做法和各位老师交流,不妥之处请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我认为,写作教学首先要求学生积累,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确保作文有不竭的活水之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素材,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成。
因此,教师应该常常要求学生专题积累一些典型材料。
那怎样积累呢?
第一、积累生活。
平时要留心生活,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天光,云影,碟飞,莺舞,人际关系,社会风貌等等,还有你面对的自然,人生的感悟,这些都是积累。
要不厌其烦的告诉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有鲜活的素材.放大周回家时,母亲的问寒问暖,回来时母亲的叮咛,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都是母爱的诠释;学校中老师的辅导,为你整整衣服,同学为你打来热水都是写作的素材,别认为这些都是他们应该做的,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捕捉生活的小浪花.你会发现,作文其实不难,把你的发现再加一些写作的技巧,写一篇作文一节课就会完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去理解,去提炼生活,何愁做不到积累?
积累生活最好的方法是写日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应随时动笔写日记,写自己的积累”;其次是从阅读中积累。
广泛阅读能扩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
阅读的多少是积累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利用自习开设阅读课,阅读好的文章,并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小到一个词,大到句子篇章都可做读书笔记,然后对读书笔记做梳理。
当然读书笔记做好了,这只是粗活,要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还需学生有意识的去记忆,所以我上早读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学生拿出读书笔记去读,读得次数多了,无形之中学生积累的词汇句子片段也就多了,再写作文时,学生就有话可写,(当然得每天去强调学生读,不然有的学生就忘了。
)甚至有的学生写作文时拿着读书笔记找能用的句子,这时我就告诉学生,读书笔记的东西不是你的,要平时多读。
(当然写作文时不让学生看读书笔记。
)水到渠成,再上早读时,学生就会自觉的去读读书笔记。
多阅读能拓宽我们的视野,为我们积累拓展了渠道。
心有多大积累就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
读名著能领略“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古训,读散文能领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豪情。
走进自然,领略了自然的四季变化,花开花落。
第二、积累文本。
课本中有许多地方可以借鉴,从拼音字词文学知识到课文的构思立意。
比如构思,局部而言,就有开头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点题的方法等。
就整体而言,有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
就语言方面有语言的通俗凝练,语言的生动活泼等。
《故乡》通过对比反映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背影》通过特定的瞬间构思全文,《武陵春》通过通俗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哀愁。
这些都需要我们积累,作文时才能变通。
积累是一项长期繁琐的任务,也需要我们老师的耐心指导,方能“积少成多,学生能焉’’。
古人说得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两句话用在作文中,就是要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两个方面。
丰富的素材存在于浩如烟海的书刊之中,鲜活的素材更存在于五彩缤纷的生活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阅读,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生动的素材。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了解邻里,参观企业,认识社会,感知社会生活,开拓视野,确保作文拥有不竭的活水之源。
除了积累,我们的写作教学还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作文教学如何进行,学生写作水平如何提高是多少年来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探索的老问题。
教学中我们往往侧重在作文的整体训练中下功夫,而忽视了写作训练在具体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往往是学课文和写作的脱离。
一篇好的文章,就象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每一处都有它的闪光点。
教学一篇课文后,我们可让学生学它的整体结构,也可学它的精巧的一笔。
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把它和作文训练联系起来,每学完一篇课文后,都会有一份写作上的收获。
因此写作训练渗透到具体课文教学过程中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仔细想想,我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实际是无意识地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即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渗透写作教学,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的联系起来,以读代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下面谈一谈课文教学中写作训练的渗透:
首先抓住中学生模仿心理的特点,给他们以范文,让他们有章可循
中学生具有模仿性。
模仿是中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必要途径。
无论从穿衣吃饭、唱歌跳舞到写字作画,无不如此。
所以学生在学习写作及训练时,也需要例子和范文。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
”确实,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有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
把教材中适合学生模仿的文章挑选出来作为学生写作的例子,学生就像画画有了模本,练书法有了字帖,自然会得心应手。
那么,如何把课文作为例子,渗透进写作教学呢?
我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
(一)仿写:
1.仿写课文的结构:
有些课文的结构很有特色,对学生写作时谋篇布局、安排结构,很有借鉴意义。
例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一课后,要求学生以“盼秋、绘秋、赞秋”为总体结构,写一篇题目为《秋》的文章,指导学生如课文一样先概括秋的景物,采用横式结构的方法,把各幅图景组合成篇,最后以赞美作结。
学习了《那树》后可模仿那树的远期近期现在,写写那草那人。
2.仿写课文的写作方法:
学完鲁迅的《故乡》一课后,要求学生运用对比的手法,抓住对比点来写一个人或一个地方。
一个同学的作文题目是《他变了》,写班上一个以前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而慢慢地改变了性情、习惯,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他前后的判若两人。
文章最后还谴责家长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并呼吁老师、同学多关心这位同学;另一位同学写的是《我的家乡》,写从爷爷那儿了解到的以及自己原来看到的家乡以前的情况:
路窄、环境不好,人们的素质差。
而现在的家乡路宽了,环境好了,人更加文明了,她也更爱自己的家乡。
3.仿写课文的语言。
有些文章语言优美,描述生动,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的文章,其语言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例如《谈生命》这一课中语言生动形象,诠释着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可引导学生练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从百草园的三味书屋》一课,对全篇文章进行仿写并不合适,但可以精读捕鸟一节,这一节中由于动词的的准确运用,把捕鸟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
根据这一精彩片段,我让学生选择一组连贯的动作,并运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来准确描写。
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写出了种花、投篮、做饭等动词运用准确生动的精彩片段,既省时又高效。
当然课文中凡是语言好的文章,我都要求学生背诵,如初三下册的《谈生命》《那树》余光中的乡愁,席慕容的乡愁。
虽然中下游的学生背不过,但有硬性的要求,起码读的很熟。
(二)续写。
可以补写情节,如想象孔乙己是怎么死的,将他死时的情景写出来;假设孔乙己穿越时空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还可以改编课文情节,想象假如于勒叔叔衣锦还乡,他的哥嫂又会怎样迎接这个“亲兄弟”呢?
朱自清在文章的结尾以人喻春、赞美春天“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请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感受为课文试写一个结尾;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扩写。
有时一句词就可让学生把它扩写成一段文章。
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这些集文采精华于一处的词句,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保持原文的意境气氛,扩定成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这样的写作基础训练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文字上的,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见缝插针。
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定会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扎扎实实地运用现学的写作知识进行训练,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相互迁移,省时省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这种训练缺乏系统性,当要系统地训练各种文体及写作方法时,还需要正规的作文课来完成。
写作教学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慢慢的摸索,需要教师慢慢的探索,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教学之路,只有这样我们的写作教学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探索数学教学的高效之路
庆云四中初三数学组王红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实施,教育的重点已经越来越注重它的应用与价值,同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角色的蜕变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
课堂已经成为学生的主阵地,教师的主阵地不得不转移到了课下。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多年的教师,经历了并执教过满堂灌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随着改革的步伐,一路走来,觉得教育改革已势在必行,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将如何进行备课与教学才能最高效呢?
我认为应注重一下几点:
一、注重数学教学的应用性与价值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因为只有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圆一章中的圆周角的教学中,课本中的引例是一个海洋馆,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见过海洋馆,把它作为引例只能给学生增加更多的迷惑,不利于本节的教学。
如果把它改成一个学生熟悉的足球射门选择合适的位置问题,问题就会简单化了。
二、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内在的能动性,以及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的创新能力与意识。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参与的发挥个性特征的过程。
”不应该是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规律,充分尊重学生能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维成果,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三、教学模式的不单调性。
有道是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模式可能都有它精彩的地方,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的能动性,将是适合这堂课的最好的教学模式,而不能千篇一律,不同课型,不同课题大可不必完全套用统一的形式。
比如概念课与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独立解决的课,就不能上成一样的课型。
四、用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最好的标本,脱离教材的备课教学往往会脱离教学的主方向,只能是生师之间无目的交往,教材是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把学科知识内容固定下来的,尽管它在形式上市单调的,但在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候,要避免只停留在对教材文本表面的结论和表述的理解上,要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价值,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潜入知识的深层去发现和再发现。
如在数学学科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把握好教材中省略了的思维过程,要能立足于教材,要会拓展与延伸教材。
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全面、深刻、准确地解读分析和把握好教材。
五、放手学生
只有放手,老师与学生的能力才能上去。
“有能力的孩子不受累是不可能的,孩子吃苦受累,说明他承担了社会责任,说明了他有人生价值。
老师们要舍得放手,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承担责任,去实现人生。
当然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不是老师简单的给出课题,然后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讨论、交流,而应是教师要考虑什么时候要学生探索?
怎样去探索?
问题怎么提?
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应做怎样的适时引导或点拨等等。
要让学生明确在课堂上要进行什么活动,讨论什么问题,得出怎样的结果。
如考虑到时间紧张应在开始阶段将进度放慢一点,待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后面的进度和节奏就应加快,这就要老师既能“放”的出去,又能“收”的回来。
总之,教师在新形势下,不能再走老路子,一个优秀的教师善于把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在自己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
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模式探索(试行稿)
庆云四中中学英语组王爱彬
一、单词处理:
提前学习,采取先分散集中的原则。
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清理工作,确保每一位学生过关。
采取“筛”的方法:
学生将所学单词全部看一遍,把不会读的单词用铅笔圈出并向对应号码的学生请教,请教后仍不会的报告给3号,3号学生整理后写在老师指定的黑板上由老师领读;请教后或由老师领读后学会单词读音后请组长或2号学生检验,检验通过后再以“筛”的方式背写单词,不要逐词去写,写过后老师进行全班学生的检验,组内学生互阅,学生将写错的单词用红笔在单词表上做上相应的标记并在练习本写至少三遍;老师可根据教学需求适当进行单词拓展的讲解。
二、听说课(两课时)
第一课
1.课堂自测(主要是对单词的检验)或学生组内朗读单词,不要超过3分钟。
2.创景示标,引入课题。
设置主题或适当的对话提示,要求学生与搭档编排并表演对话,培养学生的编、演、说的能力;或以图片、实物、视频及做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
目标的设置要准确、具体、简洁,最好不要超过三个,如understand,master,grasp...,也可以上鼓励性语言。
不要超过4分钟。
3.听(8分钟)
(1)完成课本的设置的活动,一般是活动一和活动二。
(2)老师根本文本内容设置三至五道学生知道稍加注意就能听见出来的习题,目的是让学生感知以一下文本内容及感受纯正的语音语调,如果对话篇较长可对其进行设当的筛选。
听力可分为听前、听中、听后。
听前,可采取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图表,并根据所观察的内容进行讨论,目的上让学生在听前对所听话题有提前的准备;听中,让学生先读题目,后集中精力进行听力训练;听后,让学生在读一遍听力材料明确文中的关键信息点。
4.读(10分钟)
(1)学生自读对话内容,理解对话深层含义,在自读的过程中把不会翻译的语句坐上标记(如也有不懂的语言点、机构结构及语法现象也要做上标记,为下节课做好预习)并把教材中所设计相应的活动完成。
(2)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对于学生进过讨论仍不会翻译的句子依据活动能够出现的问题,老师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一定要讲好。
5.说(10分钟):
角色表演
分角色表演前的准备;老师帮助学生创设一定语境,鼓励学生,脱离课本,大胆表演;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表演中的错误并评价学生的表演等级。
6.当堂训练。
(10分钟)当堂训练可设置为文本对话的挖空或将对话改编为短文填空的方式。
如若本节课还有时间,可再安排学生知识点的预习。
学生自学质疑。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找文本中的知识点及疑点(对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有不同要求,如:
1,2号学生知识点要全面、深入并能进行知识点间的联系或归纳,写出自己存在的疑惑;3,4号能从文本中找出并能完成60%的知识概括,写出自己存在的疑惑;5,6号只要能从文本找出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并明确自己的疑点);小组全组探讨,完成问题生成。
1,2号负责小组知识点的讨论,组长归纳整理本组疑点上交课代表,课代表对各小组疑点分类整理并上交老师
第二课时(导学案辅助讲解)
1.课堂自测(主要考查学生单词、首字母、适当形式填空)(5分钟)
2.出示目标,引入课题。
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任务。
(1分钟)
3.短语及句子(10分钟)
(1)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短语、句子并从文中划出。
(2)学生起立背诵,背过后组内学生相互检验,通过后坐下背写
(3)老师全班检验,相应号码(1号负责3,5号;2号负责4,6号)批阅,由组长填写出错记录表
(4)学生自我修改
注:
此环节中如果句子较长或较难可由老师灵活掌握,如要求学生只背写部分句子。
4.知识点:
以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为主。
(2分钟)
(1)学生默读对话,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对话内容,努力弄懂每一句话,经过努力依然不懂得语言点、句子结构、语法现象,把它标记出来。
(15——20分钟)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
采取“兵教兵”的方式,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
讨论仍不会的,老师通过启发、诱导及举例的方式进行讲解,但一定要讲好、讲透。
(8——10分钟)
(3)知识整理内化。
学生对老师所讲解内容进行自查、互查、互解(重点、考点)(6分钟)
5.当堂训练。
(基础题+综合题)(15分钟)
训练题的设置要围绕本节课学习目标,要包括本节课所包含的主要知识点,不宜太难且要有代表性。
三、读写课(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堂自测(主要是对单词的检验)
2.创景示标,引入课题。
3.文本阅读处理:
速读、跳读及细读。
根据各步骤的要求利用好课本每个活动的前提下可设置相应的习题。
4.读,安排学生朗读课文三至五分钟。
5.达标测试为写作,老师给出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仿写或对课文的缩写。
第二课时
1.课堂自测
2.出示目标,引入课题。
3.短语及句子
1)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短语、句子并从文中划出
2)学生起立背诵,背过后组内学生相互检验,通过后坐下背写
3)老师全班检验,相应号码(1号负责3,5号;2号负责4,6号)批阅,由组长填写出错记录表
4)学生自我修改
注:
此环节中如果句子较长或较难可由老师灵活掌控,如要求学生背写部分句子。
4.知识点:
以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及学生展示为主。
(1)学生查看由老师批阅的预习笔记中存在的错误之处并询问组长或帮扶者。
如没有预习笔记则此环节省略。
(2)老师出示疑点或主要知识点(课件),组内讨论后学生到黑板前展示并进行讲解
(3)教师精讲。
老师根据备课中的问题预设及学生现场讲解进行知识点的精讲及专练(穿插巩固)
(4)知识整理内化。
学生根据其他学生及老师的讲解用红色笔再次进行笔记整理并理解知识。
6.达标测试,达标题应至少包括本节课所讲解的主要知识点并有少量提升题,不少于八分钟的练习。
四、复习课
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单词、短语、句子)+重点知识点的梳理+语法的概括归纳。
第一课时
1.出示目标,板书课题(1分钟)
2.出示自学指导。
针对教材内容对单词、短语、句子及语言点提出复习要求。
(1分钟)
3.学生自主复习。
学生按要求完成单词、短语、句子及语言点的相关复习,出错或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并及时向老师询问。
老师以学案的形式发检测题,对学生的自主复习效果进行检测(检测题也包括课本上Unit3的相关活动)。
4.后教。
老师公布答案,组内学生互阅,组长统计错题并反馈给老师;学生组内讨论错题;老师对代表性、典型性题目进行点拨、归纳并板书要点。
(15分钟)
5.学生通过自查、互查的方式内化知识点。
(8分钟)
第二课时
1.出示目标。
(1分钟)
2.自学指导。
老师通过屏幕呈现所教语法项目的典型句子,学生仔细观察并寻找规律,老师指导学生发现规律,提示语法特点。
(8分钟)
3.老师点拨并板书要点:
出示典型性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练习,检查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点拨。
(10分钟)
4.当堂训练。
(25分钟)
六个步骤:
1.回忆复习/巩固检测(以上节课的难点、重点、疑点或出错率高的知识点的复习或检测)。
2.创情导入示标。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4.展示提升。
5.老师精讲,穿插巩固。
6.达标检测。
物理实验教学要着眼能力从实入手
庆云四中初二物理组刘焕恩
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