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5648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海大学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海大学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海大学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海大学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海大学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海大学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docx

《河海大学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海大学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海大学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docx

河海大学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

《水资源利用》

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2016.01.20

 

5.2用水次序……………………………………………………………………21

 

1、自然地理及经济发展状况

1.1自然概况

评价地区(某县)位于苏北西部,洪泽湖南岸。

总面积2492.8km2,耕地面积113.3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0.99万亩,旱地面积42.32万亩。

全县水面积428.8km2,陆地水面积133.3km2。

该县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气爽天高,冬季干燥寒冷,气象灾害频繁,洪涝汗渍热带风暴齐全。

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68.34万人,农业入口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90.1%。

2000年工业总产值6.0亿元,比1995年增长219.0%,年递增26.1%。

1.2水系概况

该县境内河流、湖泊属淮河水系,境内河流有淮河和入江水道,淮河全长64.95km2,水面积80多km2;入江水道全长20.5km2,水面积约7.0km2。

境内有湖泊8面,总湖泊面积约197.3km2。

现有中型水库5座,总库容20160万m3,兴利库容12168万m3,小型水库120座,总库容13681万m3,兴利库容7022万m3。

1.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区

由于水资源供需条件在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划分若干个计算单元。

本设计以县境为界,采取以流域水系分区。

全县共分7个计算单元,即:

仇集大涧片、沿淮河南岸片、沿洪泽湖片、沿入江水道片、铜龙河片、古城大涧片和河西片。

各片面积分类情况见表1。

表1该县各片面积分类表单位:

km2

片名

总面积

陆地面积

其中

山区

平原

水面

仇集大涧

187.6

187.6

111

73.8

2.8

沿淮南岸

282.9

246.9

136.6

105.1

5.2

沿洪泽湖

717.4

663.1

68.3

541.

53.8

沿入江道

241.2

234.1

1.7

216.2

16.2

铜龙河

164.8

164.8

32.5

111

21.3

古城大涧

263.5

263.5

76.8

163.3

23.4

河西

635.4

437.3

426.7

10.6

合计

2492.8

2197.3

426.9

1637.1

133.3

2、水资源总量评价

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总是要根据一定的雨情、水情或旱情来进行分析计算。

目前有两种方法,一种为系列法,即按照雨情、水情或旱情的历史系列逐年来分析计算;另一种方法为代表年法,即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仅分析计算有代表性的雨情、水情或旱情的几个年份,不必逐年分析计算。

为简化分析计算工作量,本次设计采用代表年法进行计算,且以降雨量系列来选择代表年。

2.1汛期雨量及年降雨量的统计

本次设计选用该县水文站、该县气象站和三河闸水文站1957年至1990年的34年雨量资料系列。

统计三站逐年的降雨量和汛期雨量,取三站逐年年降雨量的算术平均值进行频率分析计算。

频率分析、适线时要求采用矩法,且取Cs=2Cv,统计结果见表2。

表2三站逐年的降雨量与汛期雨量平均值计算表(单位:

mm)

 

计算机优化适线得到年雨量的频率分析、参数估计,见表3

表3三站综合逐年降雨量系列频率计算

 

图1年降雨量频率适线图

其中,偏态系数Cs=0.42,Cs/Cv=2,样本均值Ex=987.8mm

2.2各种保证率代表年的选择

用代表年来分析区域水资源的供需情况,要求所选代表年必须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区域不同来水情况下的水资源供需情况。

同时,代表年选择过程应该把握好年总水量和年水量分配两个环节。

根据规范,本次设计需要分析四种年型:

现状水平年、平水年(P=50%)、中等干旱年(P=75%)、特殊干旱年(P=95%)。

根据上一节分析计算的年降雨量频率曲线,查算出三种不同保证率的年雨量,结果见表4。

表4不同保证率下年雨量统计表

频率

年雨量(mm)

平水年(P=50%)

974.4

中等干旱年(P=75%)

841.5

特殊干旱年(P=95%)

671.1

再从实际系列中挑选出年雨量比较接近的年份,选择对工程偏不利的年份作为代表年。

在年雨量接近的情况下,雨量过分集中(汛期雨量偏大)的年份对水资源的存蓄及供给不利,可考虑作为代表年,经比较分析后,结果见表5。

表5不同来水保证率下代表年选择结果表

频率

代表年

降雨量均值(mm)

平水年(P=50%)

1972年

978.6

中等干旱年(P=75%)

1988年

839.5

特殊干旱年(P=95%)

1989年

713.5

2.3水资源总量分析

该县不同代表年的水资源总量包括该代表年产生的当地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三部分。

2.3.1、当地地表水资源

根据实际情况,本次设计选取本县和邻近范围内的12个雨量站各代表年的逐日雨量资料和该气象站的蒸发量资料进行计算。

针对不同的下垫面,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对于水面:

R水=P-E水(1-1)

对于旱地,采用《江苏省暴雨洪水图集》中的模型公式:

(1-2)

式中,P为片面雨量,水面、水田为日雨量,旱地为次降雨量(mm);

Pa为前期影响雨量,由公式

逐日计算而得,其中平原圩区:

K=0.93;Im=95mm;山丘区:

K=0.90;Im=75mm。

CP、Ci为模型参数,平原圩区:

CP=20、Ci=105;山丘区:

CP=10、Ci=72。

E水为水面蒸发量(mm)。

当地地表水资源总量即为水面径流量和旱地径流量之和。

为减少计算工作量,本设计中该县各片不同代表年当地地表径流量可直接采用已给资料的计算结果。

其中,6-9月为汛期,汛期按旬计算,即需将汛期候的径流相加转成相应旬的径流量。

其余月份的计算时段单位则为月。

铜龙河当地地表径流量计算结果见表6。

表6铜龙河当地地表径流量计算表单位:

万m3

月份

现状年

P=50%

P=75%

P=95%

1月

16.13

0

0

0

2月

335.59

0

80.94

8.27

3月

135.81

0

0

3.95

4月

0

182.77

0

0

5月

32.9

0

468.65

0

6月上

0

37.24

132.72

0

6月中

20.75

262.76

47.99

17.81

6月下

197.6

546.66

162.46

29.68

7月上

102.06

1239.06

0

0

7月中

225.17

1212.84

75.26

291.55

7月下

13.39

779.43

191.08

0

8月上

706.52

0

0

37.18

8月中

17.42

0.06

6

447.79

8月下

0

36.41

212.6

0

9月上

272.09

104.26

136.55

237.89

9月中

0

118.24

9.08

0

9月下

352.12

43.85

0

0

10月

0

0

192.58

0

11月

637.17

55.71

118.47

13.67

12月

0

0

0

0.82

3064.72

4619.29

1834.38

1088.61

2.3.2、过境水

a、根据淮阴市水利区划综合平衡后,不计引江水量,分配给该县的淮河、洪泽湖和入江水道50%、75%和95%代表年的水资源量分别为19.2893、20.1091和5.5188亿m3。

据推算分配给现状年该县的水量为18.2501亿m3。

b、境外汇流量

该县县南部的仇集大涧发源于安徽省嘉山县的分水岭水库,经仇集乡流入七里湖,境外集水面积185km2。

经推算,仇集大涧片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年汇流量分别为5341.0、4073.7、1779.7万m3,其现状水平年境外汇流量为4219.9万m3。

仇集大涧片仅考虑境外汇流量。

各片年过境水量分配见表2。

由于缺少过境水量月分配资料,各片不同代表年过境水量的年内分配参照各片相应代表年的当地地表径流量年内分配比例进行划分。

式中,

为某代表年i过境水量(i代表平水年、一般干旱年或特别枯水年,下同),(万m3);

为某代表年i第j个月过境水量(万m3);

为某代表年i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万m3);

为某代表年i第j个月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万m3)。

2.3.3地下水

该县地下水储蓄量约26.09亿m3,本次分析的评价量以补给量为算。

补给量包括天然补给量、开采补给量和人工补给量三部分。

为避免水资源总量的重复计算,补给量只计算天然降雨入渗补给量。

大气降雨入渗补给量按下式计算:

Wf=0.1*P*a*F(1-4)

式中:

Wf――大气降雨入渗补给量,万m3/年;

P――年降雨量,mm;

a――年降雨入渗系数,本设计山丘区为0.05,平原区为0.1;

F――计算区面积,km2。

该县各片各代表年型年降雨量情况见表3。

表7该县各片不同代表年过境水量表单位:

万m3

片名

现状水平年

平水年

枯水年

特殊干旱年

仇集大涧

4219.9

5341

4073.7

1779.7

沿淮南岸

18681

19745

20584

5650

沿洪泽湖

91311

96510

100610

27613

沿入江道

23601

24945

26006

7137

铜龙河

古城大涧

河西

48908

51693

53891

14788

合计

186720.9

198234

205164.7

56967.7

表8该县各片代表年型的年降雨量统计表单位:

mm

片名

现状水平年

平水年

枯水年

特殊干旱年

仇集大涧

922.3

989.3

898.1

624.5

沿淮河南岸

976.7

985.2

805.4

603.7

沿洪泽湖

951.9

1033.4

790.7

607.8

沿入江水道

907.5

1089.4

757.7

627.4

铜龙河

960.2

1033.5

814.1

641.6

古城大涧

970.1

1015.6

955.8

679.5

河西

1035.5

981.9

783.3

636.3

由表7可知,铜龙河过境水量为0。

铜龙河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结果见表9。

表9铜龙河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成果表(万m³)

现状年

P=50%

P=75%

P=95%

山区

156.03

167.94

132.29

104.26

平原

1065.82

1147.19

903.65

712.18

合计

1221.85

1315.13

1035.94

816.44

该县各片不同代表年水资源总量为相应当地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水量之和。

铜龙河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见表10。

表10铜龙河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表(单位:

万m³)

现状年

P=50%

P=75%

P=95%

地表水资源量

3064.72

4619.29

1834.38

1088.61

过境水资源量

0

0

0

0

地下水资源量

1221.85

1315.13

1035.94

816.44

水资源总量

4286.57

5934.42

2870.32

1905.05

铜龙河片各保证率下当地地表水、过境水、总地表水的过程图如下

(由于铜龙河过境水资源量为0,所以图示中省去这一项)

 

图2平水年地表水资源情况图

 

图3枯水年地表水资源情况图

 

图4特枯水年地表水资源情况图

 

图5平水年地表水资源情况图

 

图6枯水年地表水资源情况图

 

图7特枯水年地表水资源情况图

3、供水工程调查分析

3.1蓄水工程

该县蓄水工程包括中小型水库和塘坝。

各片蓄水工程兴利库容表见表11。

表11该县各片蓄水工程兴利库容表单位:

万m3

片名

水库

塘坝

合计

仇集大涧

532

133

665

沿淮河南岸

456

277

733

沿洪泽湖

7975

2418

10393

沿入江水道

895

1589

2484

铜龙河

3936

1615

5551

古城大涧

4753

668

5421

河西

643

1161

1804

合计

19190

7861

27051

3.2提水工程

全县共装机295处690台,总容量43410.6千瓦,直接从河湖提水能力达130.14m3/秒。

据统计,1990年全县从境外累计提水23583.3万m3。

各片提水工程供水情况见表12。

表12该县提水工程供水情况调查表单位:

m3/秒;万m3

片名

提水能力

流量

水量

90年提水量

仇集大涧

0.52

1639.9

22.5

沿淮河南岸

24.2

76317.1

1666.8

沿洪泽湖

32.42

102239.7

9830

沿入江水道

17.6

55503.4

5960

铜龙河

古城大涧

河西

55.4

174709.4

6104

合计

130.14

410409.5

23583.3

3.3水井工程

据统计,全县可用井68眼,1990年开采量为506.0万m3,其中工业用水231.5万m3,生活用水274.5万m3,各片水井工程供水情况见表13。

表13该县水井工程供水情况调查表单位:

万m3

片名

供水能力

1990年实际开采量

合计

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

仇集大涧

37.2

21.4

沿淮河南岸

243.4

111.2

沿洪泽湖

755.7

223.0

沿入江水道

204.7

56.1

铜龙河

155.7

45.6

古城大涧

46.6

5.1

河西

250

43.6

合计

1693.3

506.0

231.5

274.5

 

4、用水调查分析

按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细则》,需水部门分为生活、生产及生态环境三大类。

考虑到实际情况,本次设计仅考虑生活(包括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三个用水部门。

在各用水部门中,工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用水受外界来水、降雨和旱情的影响较小,因此,同一水平年不同来水情况下(不同代表年来水)以上部门需水量可假定不变。

农业灌溉用水与自然界的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同一水平年,来水丰枯不同,其农业需水量亦不同。

本部分需要计算不同来水情况下农业需水量,各片生活、工业和农业需水量之和即为各片总需水量。

4.1生活用水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包括三部分:

家庭生活用水、社会生活用水和其它用水。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为某水平年城镇或农村生活用水量(万m3);

为某水平年人口(万人);

为拟定的某水平年人均综合用水定额(m3/人.年)。

求出该县年总用水量之后,各片生活用水量分配可参考各片行政面积占该县县行政面积的比例进行分割。

由于缺少资料,同时由于生活用水各月相差不大,可取各月相等,即按照下式计算各月生活需水量。

汛期各旬生活需水量为月需水量的1/3。

式中,

为预测的某水平年城镇或农村生活用水量(万m3);

为预测的某水平年第j月城市或农村生活用水量(万m3)。

为便于计算,本次直接综合三部分的用水定额。

1990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50l/(人·日),城镇居民人口按照非农业人计算。

农村家庭生活设施水平较低,用水定额取50l/(人·日);牲畜按分类定额计算,用水608.99万m3。

计算结果如下

表14该县各片生活用水量(万m3)

 

4.2工业用水

该县工业需水计算方法采用定额法进行计算,即根据工业总产值和用水定额求出全县的工业需水。

假设县内各片工业分布基本均匀,故各片工业用水量分配可参考各片行政面积占该县行政面积的比例进行分割。

定额法考虑工业产值和万元产值用水量情况,该县县工业需水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

分别为工业年用水量和某片工业年需水量(万m3);

为万元产值用水量(m3/万元);

为工业产值(亿元);

为某片行政面积(km2);

为该县县行政面积(km2)。

根据登记调查,1990年该县工业用水量为716.6万m3,万元产值需水定额为162.5m3/万元;考虑今后工业结构调整,采用200m3/万元。

由于缺少资料,本设计中各片工业需水的年内分配系数采用各月相等的办法进行。

汛期工业需水平均分配到各旬。

计算结果:

 

4.3农业灌溉用水

灌溉用水量是指作物生长期内天然降水不能满足需要而必须由水利工程提供的水量。

本次设计中,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水稻和旱作物两种类型的灌溉制度,再根据灌溉面积,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其需水量。

水稻的生长期可分为秧田期、泡田期和大田期,因其各具特点,故按三个时期进行分析。

1、水稻的灌溉制度

水稻的生长期可分为秧田期、泡田期和大田期,因其各具特点,故按三个时期进行分析。

(1)秧田期(取5月份31天)

秧田期计算采用下列公式近似估算

M秧=0.667(S1+E需1-P1)/10

式中,M秧为秧田期灌水定额(m3/亩);

S1为秧田期渗漏量,取值为2mm/日;

E需1为秧田期田间需水量(mm),取值为300~420mm;

P1为秧田期降雨量(mm)。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5铜龙河片秧田期灌水定额计算表(单位m3/亩)

 

(2)泡田期(取五月下旬11天)

泡田期定额由下列公式估算

M泡=0.667a+0.667(S2+E需2-P2)

式中,M泡为泡田期灌水定额(m3/亩);

a为插秧时所需水层深度,取值为50mm;

S2为泡田期渗漏量,取值为2mm/日;

E需2为泡田期田间需水量(mm),取3.3mm/天;

P2为泡田期降雨量(mm)。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6水稻泡田期灌水定额(m3/亩)

 

(3)大田期(取6、7、8、9四个月)

大田期计算按照水量平衡方程逐日进行计算。

h2=h1+P+m-E-C

式中,h1、h2分别为时段初、末的水层深度(mm);

P为时段内降雨量(mm);

C为时段内排水深(mm);

m为时段内灌水深(mm);

E为时段内田间耗水量(mm)。

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表17现状年大田期灌溉水量计算表

 

表18P=50%大田期灌溉水量计算表

 

表19P=75%大田期灌溉水量计算表

 

表20P=95%大田期灌溉水量计算表

 

2、旱作物灌溉制度

据调查,该县现状年没有灌水。

考虑实际情况,本次直接采用淮阴市统一制定的旱作物灌溉定额的1/3,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分配见表21所示。

表21铜龙河片旱作物灌溉制度表单位:

m3/亩

 

表22现状年铜龙片总需水量计算成果表

 

图8现状年铜龙河片各种用水比例

表23平水年铜龙片总需水量计算成果表

 

图9平水年铜龙河片各种用水比例

 

表24枯水年铜龙片总需水量计算成果表

 

图10枯水年铜龙河片各种用水比例

表25特枯水年铜龙片总需水量计算成果表

 

图11特枯水年铜龙河片各种用水比例

5、可供水量及供需平衡

5.1、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是指在不同的频率或保证频率以下,为满足不同水平年的需水要求,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

从可供水量的定义出发,影响可供水量大小的因素有:

来水条件、用水条件、水质条件和工程条件。

其中,“不同频率”反映来水的丰、平、枯情况;工程的弃水和不能为用户所利用的水量不算“工程可提供的水量”,没有通过工程设施,为用户直接利用的水(如降水直接于农田)不算可供水量。

本设计中,选择计算不同代表年的来水,计算可供水量的大小。

对于引、提水工程,可供水量的计算公式为:

(1-11)

式中,

分别为t时段工程的可供水量、来水量、需水量和工程的供水能力(万m3)。

对于蓄水工程,除考虑时段t的来水、需水条件外,则要考虑水库蓄水量的大小,即水库或塘坝的调蓄作用。

5.2、用水次序

可利用水资源包括三部分:

当地地表水可利用水资源量、过境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

本次评价中,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只计算现状水平年的实际开采量,即1990年的实际开采量。

用水次序为:

(1)先用当地地表水资源量,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大于用水量时,多余水由水库和塘坝进行调蓄。

计算时段初水库及塘坝有效库容可假设为相应兴利库容的一半。

(2)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小于需水量时,可由上时段水库及塘坝参与平衡,不足水量由过境水补充。

(3)地下水资源作为备用水源,只有当地表水资源量不足时,才考虑开采地下水,且开采时应注意不要超地下水的可利用量。

5.3、水资源供需平衡

平衡方法:

1、非汛期按月平衡,汛期按旬平衡。

2、片与片之间余缺水量不做进一步调整。

3、余缺程度评价时,采用代表年总余缺水量小于总用水量的10%,作为供需平衡片。

水库复蓄指数,现状年取2,平水年取1.5,枯水年取1.2,特枯年取0.8。

各保证率下可供水量结果见下表:

表26铜龙河片现状年供需平衡分析表单位:

万m³

 

图12现状年供需水量比较

 

图13现状年各种水资源供水量

表27铜龙河片平水年(P=50%)供需平衡分析表单位:

万m³

 

图14P=50%供需水量比较

 

图15P=50%各种水资源供水量

表28铜龙河片枯水年(P=75%)供需平衡分析表单位:

万m³

 

图16P=75%供需水量比较

 

图17P=75%各种水资源供水量

 

表29铜龙河片特枯水年(P=95%)供需平衡分析表单位:

万m³

 

图18P=95%供需水量比较

 

图19P=95%各种水资源供水量

 

现状年缺水率为23.94%,供需不平衡。

导致供需不平衡原因可能有:

①没有过境水,可利用水量小;②汛期降雨不均导致当地地表水资源量分布不均,来水小的时候,需水量却非常大;③农业灌水量需求太大

平水年缺水率为0,供需平衡。

枯水年缺水率为23.13%,特枯年缺水率为53.88%,均为供需不平衡。

导致供需不平衡原因除了上述提及的三点外,还可能是降雨稀少。

供需不平衡解决的方法可能有:

①加大兴利库容,提高蓄水和供水能力;②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节水灌溉,减小需水量;③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

 

6、课设感想

大学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课程设计,即《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很快地结束了。

学习这门课程时,由于知识的概念性较强,再加上自己所投入的精力不足,所以掌握得不是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