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582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docx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docx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

一.问答题

利用图形阐述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举例加以说

明。

答:

厂商的销售收入=商品的价格×销售量,即TR=P·Q。

若令厂商的销售量等于

需求量,则厂商的销售收入又可以改写为TR=P·Q

d。

由此可以分析在不同的需求的价

格弹性的条件下,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影响,进而探讨相应的销售收入的变化。

图2-1所示。

在图(a)中有一条平坦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即e

d>1。

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显示,较小的价格下降比例导致了较大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

则有:

降价前的销售收入TR

1=P1·Q1(相当于矩形OP1AQ1的面积)大于降价后的

销售收入TR

2=P2·Q2(相当于矩形OP2BQ2的面积),即TR1>TR2。

也就是说,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PPDP

AP1AP1A

P1B

P2DP2BP2B

D

OOO

Q1Q2Q1Q2Q1Q2

(a)ed>1(b)ed<1(c)ed=1

图2-1

在图(c)中的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按中点公式计

算)。

由图可见,降价前、后的销售收入没有发生变化,即TR

1=TR2,它们分别相当

于两块面积相等的矩形面积(即矩形OP1AQ1和矩形OP2BQ2面积相等)。

也就是说,

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变化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无影响。

举例时可将P1、P2、Q1、Q2换成相应数字,并计算出矩形面积比较即可。

2.利用图形说明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答:

(1)蛛网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

①商品本期的需求量决定于本期的价格,

即Qd

t=f(Pt1);②商品本期的供给量决定于上一期的价格,Q

s

t=f(Pt1);③商品市场的

均衡条件为本期的供求数量相等,即Q

d

t=Q

s

t;④供求函数都是线性的,即供求曲线都

是直线型的。

(2)蛛网模型共涉及三种情况,尽管对这三种情况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是不相同

的,但是,对这三种情况分析的过程是相似的,或者说,它们的价格机制的作用过程是

相似的。

在图2-2的三张分图(a)、(b)和(c)表示的三种情况中,其分析的过程都是:

初始状态E出发(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分别为P

e和Qe),当外部冲击使得第

一期的产品下降为Q

1时,于是,根据Q

dd

1=f(P1)而得到的反需求函数P1=f

1(Q

1)可知,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

1;再根据Q

s

2=f(P1),生产者决定在第二期提供的产量为Q2。

当第二期的产量为Q

2时,于是根据Q

d

2=f(P2)而得到的反需求函数

d

P2=f

1(Q

2)可知,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

2;再根据Q

s

3=f(P2),生产者决定在第三期提供的产量为

Q

3,,即在三张分图中都先后经过点a、b、c,,,如此循环,最后就可以得到三种情

况各不相同的结论。

PPDPDS

DSabSab

P1abP1

PeEPeEPeE

P2c

c

P2c

OOO

Q1Q3QeQ2QQ3Q1QeQ2QQ1QeQ2

(a)收敛形蛛网(b)发散形蛛网(c)封闭性蛛网

图2-2

(3)蛛网模型的结论是:

相对于价格轴而言的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分别大于、

小于和等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被分别称为蛛网稳定的条件、蛛网不稳定的条件和

蛛网等幅波动的条件,相对应地,分别有收敛形蛛网、发散形蛛网和封闭形蛛网。

利用图2-3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核心思想。

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市场)咖啡的价格、企业的供给

(相对边际效用的比例)茶叶的价格、糖的价格等(边际成本等于价格)

S

公众相对效用D企业生产函数

决定的偏好或$把投入和产出

无差异曲线$联系起来

(生产要素市场)劳动的工

生产要素的供给资、土地的地租、机器的租金等引致需求

(负效用、闲暇的偏好、S(边际产品的比例)

持有的财产)D

图2-3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答:

(1)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

市场

机制亦可称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图2-3说明,在完全竞

争市场条件下的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各自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行为,如何通过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以及单个市场的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在此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一步说明在所有单个市场的供求都相等的完全竞争市场经济

的一般均衡条件下所实现的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为克服资本主义现实经济中的“市场

失灵”所制定和执行的微观经济政策。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

置。

通常用英国古典经济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原理,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为了让初学者对微观经济学有一个直观的轮廓,现简要介绍一下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

论体系:

观察应该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论研究消费者追求

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生产论、

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

进而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

运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

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

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

其中,从经济资源配置的效果讲,完全竞争市场

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比较接近垄断市场。

此,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2-3汇总上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产品市场的内容的研究。

为了

更完整地研究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论又将考察的范围从产品市场扩展至生产要

素市场。

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的理论,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出发,推导出生产要

素的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的理论,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推导出

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

据此,进一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

问题。

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2-3中下半部分所涉及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内容的研

究。

在以上讨论了单个商品市场和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及其作用之后,一般

均衡理论讨论了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其结论是:

在完全竞

争经济中,存在着一组价格(P1,P2,,Pn),使得经济中所有的n个P2同时实现供求相

等的均衡状态。

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其核心思想即“看不见的手”原理的证明。

在上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又进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

福利

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命题是:

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也就是说,在帕累托

最优的经济效率的意义上,进一步肯定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

市场失灵产

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外部经济、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

配置的无效率,经济学家又探讨和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二.计算题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

求出

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利用

(1)、

(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利用

(1)、

(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

(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

Q

d=Qs,有:

50-5P=-10+5P得均衡价P

格P

e=6将Pe=6代入需求函数10Q

s=-10+5P

Q

d=50-5P,得:

Q

e=5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6E

Pe=6,Qe=20。

如图2—4所示。

(2)需求函数Q

d=60-5P和供给函2Qd=-50-5P

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1002050Q

有:

60-5P=-10+5P图2-4

得均衡价格P

e=7

将P

e=7代入Qe=60-5×7=25d=60-5P,得:

Q

d=60-5P,得:

Q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

如图2—5所示。

PPQ

s=-10+5P

12Q

d=60-5P10

Q

s=-10+5PQs=-5+5P

6E1

E2E2

6E1

2

2Q

d=50-5PQd=50-5P

-10020305060Q-10020Q

图2-5图2-6

d=50-5P和供给函数Qs=-5+5P,代入均衡条件Qd=Q

s

(3)将需求函数Q

有:

50-5P=-5+5P得均衡价格P

e=5.5

将P

e=5.5代入Q

d=50-5P,得:

Qd=50-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

如图2—6所示。

(4)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

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它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

方法。

(1)题图2—4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

它是在给定

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

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

给函数Q

s=-10+5P和需求函数Q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

均衡价格

Pe=6,且当Pe=6时,有Q

d=Qs=Q

e=20;同时,均衡数量Qe=20,且当Qe=20时,

有P

d=Ps=P

e=6。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

(2)题图2—5和(3)题

图2—6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

i(i=1,2)都得到了体现。

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条件发生变化时,原由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

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2)题图2—5中,由均衡点E

1变动到均衡点E2,就是一

种比较静态分析。

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

比较新、

旧两个均衡点E

1和E2可以看到:

由于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

由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20增加为25。

同理,(3)题图2—6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

(5)由

(1)和

(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

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

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

一般地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与均衡价格呈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呈同方

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向变动。

2.假定表2—1表示需求函数Q

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

表2—1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

(元)

12345

需求量4003002001000

求出价格2元和价格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

点弹性。

它与

(2)的结果相同吗?

P

1

P

2

Q

Q

1

2

Q

2

解:

(1)根据中点公式ed=-P·2

,有:

24

200

2

300100

2

ed=2

=1.5

P

d

(2)当P=2时,Q=500-100×25AQ

d=500-100P

dQp

=300,根据ed=-Q

dP

有:

2Fa

22

ed=-(-100)×300=3

GB

根据图2—7,在a点即P=2时0300500Q

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

图2-7

GB2002

ed=OG=300=3

可见,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2时的

需求函数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

(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

2

ed=3

3.假定表2-2是供给函数Qs=-3+2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表2-2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

(元)

23456

供给量13579

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出P=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

点弹性。

它与

(2)的结果相同吗?

P

1

P

2

35

Q

Q

1

2

Q

2

4

2

3

2

7

解:

(1)根据中点公式ed=-P·2,有:

ed=2

=1.6

dQp

4

(2)当P=4时,Q

d

=-3+2×4=5,所以,ed=-dPQ

=2×5

=1.6

AB8

(3)根据图2—8,在a点即P=4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

ed=OB=5

=1.6

可见,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4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

(2)中根据定义公

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d=1.6

P

Q

s=-3+2PP

4aA

e

abc

ABQ

-305OGBCD

图2-8图2-9

图2—9中有三条线形的需求曲线AB、AC和AD。

比较a、b、c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比较a、f、e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解:

(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推知:

分别处于三条不同的线性

需求线上的a、b、c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

因为在这三点之上,都有:

ed=FO/AF<0。

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知:

分别处于三条不同的线性需求线上的a、

f、e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

因为:

a

在a点有:

ed=GB/OG

f

在f点有:

ed=GC/OG

e

在e点有:

ed=GD/OG

在以上三式中,由于GB

af

d

e

d。

2

假定某消费者关于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Q与收入M之间的函数关系为M=100Q

求:

当收入M=2500时的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1

1M21MdQ

2

解:

由已知条件M=100Q

,可得Q=100

则有:

dM

=2100100

进一步,可得:

1

1M21

em=100

2100

1

100

100

M

(100

2

M

/100

1

=2

2

由此可见,当收入M=aQ(其中a>0为常数)时,则无论收入M为多少,相应的

1

需求的收入点弹性恒等于2

N

假定需求函数Q=MP,其中M表示收入,P表示商品价格,N(其中N>0)为常

数。

求: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N

解:

由已知条件Q=MP

,可得:

dQp

P

ed=-Q

dP

N1

-N

MP

=-M·(—N)·P=N

·

dQM

M

ed=Q

dM

N-N

MP

=P=1

·

N

由此可见,对于幂指函数需求函数Q(P)=MP

而言,其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总等

N

于幂函数的绝对值N。

而对于线性需求函数Q(M)=MP

而言,其需求的收入点弹

性总是等于1。

假定某商品市场上有100个消费,其中,6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1/3的商品,且每

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3;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2/3的商品,且每个消

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6。

求:

按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多少?

解:

令在该市场上被100个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总量为Q,相应的市场价格为P。

根据题意,该市场1/3的商品被60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

性都是3,于是,单个消费者i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

dQ

i

p

dPQ

edi=-i

=3

dQiQi

即dP

=—3·P

(i=1,2,,60)

(1)

60

Q

i

Q

=3

(2)且

i1

同理,再根据题意,该市场2/3的商品被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

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6,于是,单个消费者j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

dQ

j

p

dPQ

edj=-j

=6

dQjQj

即dP

=—6·P

(i=1,2,,60)(3)

60

Q

j

Q

j1=3

且(4)

此外,该市场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可以写为:

6040

dQp

d(

Q

i

i1j1

Q

j

P

ed=-Q

dP

=-dPQ

60

dQ

i

60

dQ

j

P

dP

j1

dP

)Q

=—(i+(5)

1

(1)式、(3)式代入(5)式,得:

ed=-

6040

Q

i

3

P

i1j1

6

Q

j

P

P

Q

=—

6040

36

Qi

PiPj

12

Q

j

P

Q

(6)

再将

(2)式、(4)式代入(5)式,得:

ed=-

3

P

Q

3

6

P

2Q

3

P

Q

Q

P

14

P

Q

5

所以,按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5。

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3,需求的收入弹性eM=2.2。

求: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Q

Q

P

解:

(1)根据ed=—P

,有:

Q

Q

e

d

P

P

3.(2%)2.6%

即商品价格下降2%使得需求数量增加2.6%。

Q

em

Q

M

(2)根据M

,有:

Q

Q

e

m

M

M

4.5%11%

即消费者收入提高5%使得需求数量增加11%。

假定在某市场上A、B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的产品的竞争者:

该市场对A厂商

的需求曲线为PA200QA,对B厂商的需求曲线为

PB3000.5Q;两厂商目前

B

的销售量分别为QA=50,

Q=100。

求:

B

(1)A、B两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A和

e

dB

各是多少?

(2)如果B厂商降价后,使得B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Q`B=160,同时使竞争对手

A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Q`A=40。

那么A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eAB是多少?

(3)如果B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那么,你认为B厂商的降价是一个正确的

选择吗?

解:

(1)对于A厂商:

PA200QA=200—50=150,

且A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

Q=200—

A

P=200—50=150,

A

于是,A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dQ

A

P

A

150

e

dA

dPQ

=—A

A

=—(—1)×5

=3

对于B厂商:

PB3000.5QB=300—0.5×100=250,

且B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

Q=600—2

B

P

B

于是,B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e=

dB

dQ

B

dP

B

P

B

Q

B

=—(—2)×

250

100

5

(2)令B厂商降价前后的价格分别为PB和P`

B,A厂商相应的需求量分别为QA和

Q`A,根据题意有:

P=300—0.5

B

Q=300—0.5×100=250

B

P`B=300—0.5Q`B=300—0.5×160=220

Q=50

A

Q`A=40

于是,A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为:

Q

A

P

B

1025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