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5540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7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2年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2年六年级〔下〕人教版

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

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究竟什么是负数?

它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认识负数〔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谈话中了解学生的认知根底,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结合情境,理解意义1.初步感知负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

下面是中央气象台2022年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2022年1月21日20时—2022年1月22日20时〕。

教师:

请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

预设:

①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19℃,最低气温是零下27℃;海口最热,最高气温是23℃……②-12℃表示零下十二摄氏度〔读作负十二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数字前加“-〞……

〔2〕-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预设:

①-3℃表示零下三度,3℃表示零上三度;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③先找0℃,往下数三格表示-3℃,往上数三格表示3℃。

〔3〕0℃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

①0℃表示天气很冷;②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③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小结: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4〕请在温度计上表示-18℃,比一比-3℃和-18℃哪个温度低?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气温引入负数,初步了解负数的读写方法,体会0的特殊性,并通过提问“-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用正数、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认识正负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

教师:

研究完气温,再来看看存折上的数。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

说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预设:

①2022.00表示存入2022元;②500.00和-500.00的意义恰好相反,一个是存入500元,一个是支出500元。

〔2〕教师:

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

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预设:

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进200吨、运出150吨……

〔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

教师:

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

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

4.7、,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4.7、

3

-等,这些数是负数。

那么0是什么数呢?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

的分界线。

〔4〕根本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请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设计意图】在具体生活实例中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认识正数、负数,初步

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

同时在出示的负数中有-7、-5.2、-负分数和负小数。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让学生感知负数中有负整数、

教师: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好多时候要用到正数、负数,让我们一起接着看一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响。

〔2〕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月球外表白天的平均温度和夜间的平均温度相差多少度?

2.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4

〔1〕仔细读题,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有什么不明白的?

〔介绍:

海平面就是海的平均高度;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独立完成,集体反响。

〔3〕你知道你所在城市的海拔高度吗?

说说它的具体含义。

3.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1〕仔细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请表示出悉尼、伦敦的时间。

北京时间用什么表示?

〔3〕以北京时间为标准,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时间记为-2时,你知道它此时的时间吗?

〔4〕你还知道此时其他时区的时间吗?

试着表示出来。

4.课件出示练习题。

某食品厂生产的120克袋装方便面外包装印有“〔120±5〕克〞的字样。

小明购置一袋这样的方便面,称一下发现117克,请问厂家有没有欺骗行为?

为什么?

〔1〕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120±5〞表示什么意思?

〔3〕如果120克记作0克,117克可以记作多少克?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信息,让学生学习用正数、负数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丰富了对正数、负数意义的理解。

〔四〕了解历史,课堂总结

5

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你知道吗?

〞内容。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开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看了介绍,你对负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负数的开展史,让学生体会负数开展的历程和中国在负数开展上做出的奉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

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只要同学们做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6

《直线上的负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过程,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填一填。

①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②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③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1〕独立完成,集体反响。

〔2〕像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回忆复习正负数的意义,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新情境,探究新知1.认识直线上的负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3。

7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

你准备怎么画?

预设:

①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②0表示起点,向东走2米,表示为+2米,向西走2米,表示为-2米。

〔3〕独立画图,交流反响。

①你是怎么画的?

②比较大家的画法有什么不同?

〔单位长度不一样。

〕③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什么数?

④课件演示画法,教师小结:

在一条直线上表示行走的距离和方向,需要先确定起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再用正负数表示相应点。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直线上的负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方法,初步认识直线上的负数,培养独立思考习惯与实践操作力。

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1〕在直线上表示负数

①请学生独立在直线上表示出1.5和-1.5。

②集体交流:

说说你是如何表示的?

预设:

①-1.5m表示向西走1.5m;②-1.5在-1和-2之间。

〔2〕如果你想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该如何运动?

〔3〕观察1.5和-1.5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①1.5在0的右面1.5个单位长度,-1.5在0的左面1.5个单位长度,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②它们到0的距离相等,都是1.5个单位长度;③它们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8

—1.5的绝对值是相等的。

〔4〕同桌合作游戏:

你走我说。

举例:

如果小明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

〔5〕引导观察:

在直线上从0往右依次是什么数?

从0往左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

①0右边的数是正数;②0左边的数是负数;③从左往右的数逐渐增大;④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直线的认识,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渗透负数的加减法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做铺垫。

〔三〕稳固深化,拓展应用1.根本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做一做〞。

①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说说怎样在直线上表示这些数?

②从起点到-如何运动?

哪个点与它到0的距离相等?

它们之间相距几个单位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在直线上表示-、-0.5这样的负分数、负小数,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

一个数都可以用直线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让学生对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2〕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9

①独立完成,集体反响。

②如果一个人从“-2〞位置出发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什么位置?

如果从“-2〞出发先向西走1米,再向东走4米,将会到达什么位置?

③同桌合作游戏:

你说我走。

游戏规那么:

一个人说明起点的位置和如何运动,另一个人用笔尖表示人在数轴上运动,标出最后到达的位置,并用一个数表示这个位置。

〔3〕课件出示题目:

体育达标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如下:

李勇45个、张军28个、张强33个、赵刚26个、王亮18个。

如果每分钟做仰卧起坐30个算达标,以达标的个数为标准,记录每个人的成绩。

刚好达标的个数记为0个,超出的个数用正数表示,缺乏的个数用负数表示,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②独立完成,集体反响。

〔4〕课件出示题目:

某次数学测试,老师以80分作为标准,将六名同学的成绩记为+4、+10、-5、0、+7、-4,这六名同学的实际平均成绩是多少?

①你知道这六名同学的实际成绩分别是多少吗?

②独立计算,集体反响。

预设:

方法一:

〔84+90+75+80+87+76〕÷6=82〔分〕;方法二:

80+〔4+10+7-5-4〕÷6=82〔分〕。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负数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0

《折扣与成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折扣〞“成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2.在理解“折扣〞“成数〞含义的根底上,能自主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生活情境重现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引导比照及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成数〞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根底上,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去商场购物的时候遇到过商家做促销活动吗?

一般他们会采用哪些促销手段?

2.刚刚同学们都提到了“打折〞这种情况,没错,像这样降价出售一些商品,引发人们的购置欲望,是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之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了解有关于“折扣〞这件事〔板书课题──折扣〕。

11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为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打下根底,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1.理解“折扣〞

〔1〕〔课件出示促销文字信息〕这里的九折、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反响:

预设:

①举例说明:

一件衣服100元,八五折的话就只要85元。

②九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90%。

〔4〕归纳:

商品打几折,其实就是指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5〕练习:

看折扣写出相应的百分数。

〔〕%〔〕%〔〕%

2.解决与“折扣〞相关的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1第〔1〕小题: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独立完成并进行校对。

②反响:

谁能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重点分析以下问题:

12

问题一:

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是把谁看作单位“1〞?

问题二:

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也就是在求什么?

〔180的85%是多少〕〔2〕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1第〔2〕小题: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廉价了多少钱?

①独立思考并完成,同桌交流解题思路。

②交流反响:

重点比照两种解题方式:

第一种算法:

原价160减去现价〔即原价的90%〕:

160-160×90%。

第二种算法:

现价是原价的90%,也就是现价比原价廉价了〔1-90%〕,160×〔1-90%〕就是廉价的价钱。

想想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3〕练习教材第8页“做一做〞,完成后校对。

〔4〕小结:

通过刚刚的问题解决,你发现原价、现价、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现价=原价×折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折扣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自主权,认真去分析、思考,并在理解的根底上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实现问题解决的多样化,并进行方法优化的引领。

13

3.理解“成数〞

生活中的百分数还有很多,比方说“成数〞。

〔板书课题──成数〕〔1〕学生自学教材,明确成数的含义。

〔2〕反响:

说说什么是成数,可请学生举例说明。

〔3〕练习:

将以下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四成五=〔〕%;七成二=〔〕%。

【设计意图】有了折扣理解的根底,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成数接触较少,但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理解,并通过反响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了解,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有帮助。

4.解决与“成数〞相关的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①学生读题,独立解答问题。

②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思路一:

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也就是今年比去年少25%,今年用电是去年的〔1-25%〕,即350×〔1-25%〕。

思路二:

去年用电数减去今年节约的度数,即350-350×25%。

教师小结:

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

〔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

某市202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

该市202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

①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体校对。

②说说如何解决这类“成数〞的问题。

14

5.小结

〔1〕结合例1及例2说说我们是怎么解决有关“折扣〞和“成数〞的问题的?

〔2〕教师小结:

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折扣〞及“成数〞的含义,把“折扣〞或“成数〞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比照、探讨,参与解题方法的总结,对于开展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语言表达很有帮助。

〔三〕应用练习,稳固认知

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现在请你来算一算,做一做。

1.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题。

〔1〕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2〕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

2.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3题。

书店的图书凭优惠卡可打八折,小明用优惠卡买了一套书,省了9.6元。

这套书原价多少钱?

〔1〕请学生读题思考:

9.6元表示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和八折有什么关系?

引导明确:

9.6元就是打折后比原价减少的钱数,它相当于原价的〔1-80%〕。

15

〔2〕尝试练习,集体校对。

3.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题。

某县前年秋粮产量为2.8万吨,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

去年秋粮产量是多少万吨?

4.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5题。

某汽车出口公司二月份出口汽车1.3万辆,比上月增长3成。

一月份出口汽车多少万辆?

〔1〕读题,找出关键句,想想两道题目中增长的3成,分别是谁的3成?

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

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2〕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置和安排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教师对于练习的辅导也相应有层次性,简单的题由学生自行梳理、分析、解答,易错题和难题进行针对性点拨,对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应用也大有益处。

〔四〕回忆梳理,课堂总结

《税率与利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16

2.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及储蓄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荣耀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理解储蓄的意义。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

将“税率〞与“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储蓄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开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谁能来说说什么叫纳税?

为什么要纳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7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进一步明确纳税的意义。

〔2〕反响: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

什么是应纳税额?

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工程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

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局部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局部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

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局部〕×税率=个人所得税。

〔3〕比照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18

【设计意图】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根底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理解“利率〞的含义。

〔1〕除了税收,人们把有结余又暂时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银行里,这也是支持国家建设的行为。

你对储蓄有哪些了解?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说一说〕

〔2〕自学教材第11页内容,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信息。

①〔实物投影出示存单的凭证〕这里哪个是本金,哪个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这是202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发现什么?

③小结:

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开展的需要确定的。

【设计意图】虽然对于储蓄这件事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在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根底上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很有必要。

4.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到期后,王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到期后王奶奶能取回的钱应该包括哪几局部?

我们可以先算出什么?

试着先算一算王奶奶能拿到多少利息。

②反响交流。

19

预设1:

5000×3%×2=300〔元〕;预设2:

5000×3.75%=187.5〔元〕;预设3:

5000×3.75%×2=375〔元〕。

③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呢?

④想想利息的多少跟哪些因素相关?

该如何计算?

讨论得出如下关系式: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小结:

存期不同,利率也不相同,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存期和年利率的对应。

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在算利息时还要考虑存款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自行计算利息,探讨利息的计算方法,在反响中进行辨析答疑,从而得出利息的正确计算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稳固。

⑥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⑦口答。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

王奶奶到期拿到的钱应该包括利息和本金两局部。

〔2〕尝试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022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4.75%。

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

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解答。

②交流反响。

重点比照两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

8000×4.75%×5=1900〔元〕8000+1900=9900〔元〕方法二:

8000×〔1+4.75%×5〕=9900(元)

说说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3〕教师:

我们是如何计算利息的?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0

【设计意图】将例题及尝试练习略作调整,使得教学更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稳固练习1.根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10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

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

其中800元是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