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5277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五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张品钰 段炳福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教学目标:

  1.认识”祭、乃、熏”等7个生字,会写”祭、乃、熏”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示儿》。

  3.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感知诗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祭、乃”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示儿》,并能背诵、默写。

  3.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感知诗文大意;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古诗三首》。

板书课题。

  2.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板书诗题,齐读。

  3.你知道诗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吗?

(渗透学法: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过渡:

陆游告诉儿子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分行读古诗,相机正音。

  3.指名读整首诗。

  4.全班齐读整首诗。

  三、再读古诗,感知诗意

  1.陆游告诉儿子什么?

请你再读古诗,用自己的话与同桌说一说。

  2.交流,相机指导关键字词,读出古诗的节奏。

  引导:

你是从哪里读出的?

读一读整行诗(整句诗)。

  适时点拨:

理解”元、但、祭、乃”的意思。

相机学习生字”祭、乃”.

  3.小结:

(指名学生说)死后无牵无挂,但是就挂念国家没有统一。

盼望早日北定中原,祭奠时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全班有节奏地齐读古诗。

  四、再读古诗,感悟诗情

  1.为什么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空,还要叮嘱儿子们家祭无忘告统一?

请同学们再读诗句:

(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悲从何来?

(相机补充背景资料:

在南宋之前有一个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称北宋。

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

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只剩下半壁河山,称为南宋。

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

而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无意于祖国的统一。

  

(2)引读第一句诗:

在陆游出生的第二年,中原就沦陷了。

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爱国志士,他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早年就立下了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的一生都在为抗击金兵、收复失地而奔走呐喊。

如今,阖棺的时候真的到了,但是失地却未收复,国家还未统一,85岁的诗人陆游是何等悲痛啊!

(齐读第一句)

  板书:

悲——国破家亡

  2.感悟第二句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过渡:

让我们在陆游的诗句中,寻找他八十五年人生道路上留下的心声吧。

  20岁的时候,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出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52岁那年,因为竭力主张朝廷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结果却被昏庸腐败的朝廷随便找了个借口罢免了官职,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

病体初愈时,他写下了——(出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67岁的时候,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他魂牵梦绕的是——(出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引读:

1210年的寒冬,这位老人85岁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窗外,是北风凄厉的呼号;屋内,昏暗的烛火下是烛泪在流淌。

面对床前哀戚的儿孙,这位老人一再叮嘱——(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板书:

告——北定中原

  3.弥留之际,陆游悲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国家和民族的统一,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

谁能给我们读读整首诗?

  4.配乐齐读《示儿》。

  五、课堂小结

  1.尝试背诵《示儿》。

  2.抄写《示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熏、亥”等字,会写”熏、杭”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题临安邸》《已亥杂诗》,并能背诵。

  3.合作自学古诗,感知诗文大意,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陆游临终前仍牵挂的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背一背《示儿》。

  二、合作学习《题临安邸》

  过渡:

陆游在临终之前,仍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

(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

南宋爱国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会告诉我们答案。

  1.板书诗题,齐读。

  2.借助注释,弄懂诗题的意思。

  3.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1)同桌合作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2)检查古诗朗读,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古诗。

  4.再读古诗,感知诗意

  

(1)出示写作背景,教师简述。

  写作背景: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同桌合作学习:

根据写作背景及课后注释,看看林升在临安旅店墙壁上写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与同桌说一说。

  交流:

(相机指导读出节奏)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到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的头脑如醉如迷,忘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5.再读古诗,感悟诗情

  1.当时的南宋金兵横行,国破家亡,而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

  

(1)暖风熏得游人醉: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象说话)

  

(2)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乐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统治者,谁和诗人林升一样问问他们——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引导:

为什么这样读?

(全班齐读第一句。

  板书:

几时休?

  2.引读:

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可怜这些权贵却浑然不知,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读到这儿,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将这首诗写在临安旅店的墙壁上的?

(全班齐读)

  三、自学《己亥杂诗》

  1.板书诗题,指导写”亥”.

  2.出示自学提示(分步自学)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这首诗写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用自己的话与同桌说一说。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古诗。

  

(2)交流诗意:

这首诗写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板书:

重抖擞 降人才

  (3)交流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诵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

  1.齐读本课三首古诗。

板书:

忧国忧民

  2.出示阅读材料:

古诗词《春望》(杜甫)《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过零丁洋》(文天祥)

  师小结:

不论处于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陆游、林升、龚自珍、杜甫、文天祥,他们都是国家的脊梁。

屈原、曹植、李商隐、辛弃疾、苏轼、林则徐这些诗人的爱国诗词也堪称经典之作,请同学们课后找来读一读。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自学课本P38页内容。

  2、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观察物体的?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

“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

”(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

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课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

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1-2题。

  五: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反馈检测:

  

(一)、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只能看到4个面。

()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二)、填空

  从正面看是个长方形,从左面看是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个长方形,这是一个()物体。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后反思:

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这些教学内容,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

现在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

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来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来只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

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

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这是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形状,请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前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课后反思:

由于有例1的教学做基础,本课我仅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即完成了新授知识的教学,后面剩余大量时间都是让学生做练习。

效果很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

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结合课本第38---43页,反思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师:

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

练习九4-6。

  课后反思:

  对于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启发想象,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七种摆法,第八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没有让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八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梦想的力量

三更罗中心学校 杨湘娟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②认识6个生字

学习重、难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梦想”。

2、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3、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

你的梦想是什么?

4、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

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让梦想成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板书)完成课题。

5、“读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6、“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现在就请你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畅、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的理解)。

②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文中找了相关句子,(理解瑞恩梦想的层层升级、变大)。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那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生自由读)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4)体会产生梦想原因

三、交流实现梦想的过程

①自由读文,思考(组织交流)瑞恩的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梳理瑞恩实现梦想的过程。

(1)为了攒够买水泵的70元钱而做家务(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片断,大声朗读)。

(2)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3)在攒挖一口水井所需的2000元和买钻井机时,因精神感人而得到了捐助。

②瑞恩得到哪些人的支持?

人们为什么会支持他?

明确:

瑞恩的同情心和爱心感动了更多富有爱心的人们。

(5)当瑞恩决定攒钱买钻井机时和他决定攒2000元时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

明确:

与开始相比,后来的瑞恩已体会到了攒钱的不易,但他仍坚定。

(6)组织讨论(小组讨论):

是什么使瑞恩的梦想得以实现?

明确:

极大的爱心和同情心,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

点拨:

瑞恩的梦想之所以会实现,除了他本人的努力外,还离不开更多富有爱心的人的帮助。

四、感受梦想的力量

1、组织交流:

当瑞恩来到安格鲁村时,他受到了怎样的接待?

他的梦想为安格鲁村带去了什么?

(13—15)

感受梦想的力量——梦想让一个小小的孩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引导体会:

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会流泪?

明确:

为梦想的实现向而流泪,为梦想的力量而流泪。

3、提问:

“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的时候瑞恩多少岁?

这时他的梦想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4、组织讨论:

梦想的力量还体现在哪里?

交流:

认识到小瑞恩的梦想不仅激励着他本人,同时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也是梦想力量的体现。

板书设计:

梦想的力量

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瑞恩的爱心、同情心——许多人的爱心、同情心

不懈努力   小爱凝聚成大爱无疆

 

 

(一)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吟诵《枫桥夜泊》,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和作者

       张继是唐代大诗人。

二、释题:

      (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三、范读诗歌(听录音带)

四、读诗歌,提出疑问。

读诗歌,借助注释想象诗意,提出疑问。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睡呢?

五、试讲诗歌描写的景色

1.同座对讲。

2.指名试讲。

(月亮渐渐落下,听到乌鸦哇哇地啼叫声,天空中布满了寒霜,诗人面对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满腹忧愁而难以入睡。

这时,姑苏城外寒山寺里夜半敲钟的声音传到客船上来了。

六、指导朗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读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的意境。

八、.总结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由于这首诗情景描写真切,画面清新,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甚至使得枫桥和寒山寺也因而名扬天下。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所见   月落   霜满天

                  江枫   渔火

          所闻   乌啼   钟声

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别董大

教学目标:

3、吟诵《别董大》,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和作者

       《别董大》是唐朝诗人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法董庭兰。

他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古琴手,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高诗送别他,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二、释题:

      《别董大》:

和董大告别。

三、范读诗歌(听录音带)

四、读诗歌,提出疑问。

读诗歌,借助注释想象诗意,提出疑问。

五、试讲诗歌描写的景色

1.同座对讲。

2.指名试讲。

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

(这暗示了董大失意的境遇。

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

(写雪中景致,也隐喻和董大即将分手远行)

     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

六、指导朗读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语速较慢,要有凄凉之情,空旷之感。

后两句要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

七、读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总结

诗的前两句写北国风光,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是一首发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三)暮江吟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暮江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

(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

《暮江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

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题目的意思是:

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暮,傍晚。

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

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

展开,铺展。

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句意:

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

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句意:

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

可爱的意思。

九月初三:

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

句意:

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

好像。

“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

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

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

句意:

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