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5248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5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根据下图,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

西汉

东汉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东晋

A.秦和东汉B.秦和西汉C.东汉和西晋D.秦和西晋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因此结束国家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有秦和西晋,故正确答案为D。

西汉和东汉都是统一的王朝,但他们并没有结束国家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的统一,ABC均不合题意,故选D。

2.下列有关原始农耕生活搭配错误的是

A.半坡居民——陕西西安B.河姆渡人——粟

C.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D.半坡居民——人面鱼纹彩陶盆

【答案】B

【解析】

【详解】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他们居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子,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B错误,符合题意;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A正确,不符合题意;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C正确,不符合题意;半坡居民制造人面鱼纹彩陶盆,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B。

【点睛】解答本题要把握好考查的知识点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3.《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

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故正确答案为C。

分封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ABD均与题意“选贤与能”不符,故选C。

4.阅读报纸是我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渠道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与以下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中的关键词“齐鲁、楚”可知,这些都是西周的诸侯国名。

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等。

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

齐鲁、燕、卫、宋、晋等。

故选B。

5.著名学者夏鼐说: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

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点睛】试题分析:

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在农业上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是在西汉;所以③④不是商朝的成就。

商朝青铜制作工艺高超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商朝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故选A。

6.“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

”秦国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属商鞅变法的

A.推行县制B.鼓励耕织C.奖励军功D.编制户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秦国军队战斗力提高,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但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直接关系,排除。

故选择C。

7.在达州市中小学生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刘老师将自己的心得概括为:

“班级管理如烹小鲜,应该无为而治,同时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仁爱。

”他的班级管理理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派的主张?

(  )

A.儒家法家B.道家兵家C.道家儒家D.墨家儒家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强化德育教育,仁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

故C符合题意;法家、兵家的思想与“仁爱”无关,故AB不符合题意;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无为而治”不符。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

措施后。

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A指的是车同轨;B指的是统一货币;C是指统一文字;D不符合事实,因为秦朝改革措施统一看度量衡。

故选D。

9.楚汉之争”是指

A.楚国和汉朝之间进行的战争B.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

C.陈胜、吴广与秦朝的战争D.项羽、刘邦与秦朝的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

楚汉之争的实质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0.小张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示意图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除了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中国的历程,其余时间都是政权分立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加速了不同民族的迁徙,各民族人民生活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是加快了北方的民族融合。

由此可以判断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符合题意;图片内容没有涉及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A排除;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西周时期,B排除;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C排除。

故选择D。

11.从东汉至西晋,从边疆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A.匈奴、蒙古、羯、氐、满族B.匈奴、鲜卑、羯、氐、羌

C.匈奴、蒙古、羯、氐、羌D.匈奴、鲜卑、蒙古、氐、羌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末年以来,陆续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在历史上合称五胡。

他们与汉族逐渐汇聚,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

故选B。

12.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该“书”指

A.《缀术》

B.《水经注》

C.《论衡》

D.《齐民要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书,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首,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即今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概述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

A项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算经;B项《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D项《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故选D。

13.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长达3000多年的史事。

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诸侯争霸

②文景之治

③巨鹿之战

④官渡之战

⑤三国鼎立

A

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2000多年的史事。

因此,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诸侯争霸②文景之治③巨鹿之战,故正确答案为C。

④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⑤三国鼎立发生在三国时期,都在《史记》记述的范围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④或⑤的选项,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4.简答题。

(1)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谁?

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繁荣景象被称作什么?

(2)西汉建立之初为恢复发展社会经济采用什么政策?

西汉、东汉盛世分别是什么?

(3)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所著医书名称是什么?

东汉谁改进了造纸术?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修建反映了哪一宗教的盛行?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代表作是什么?

【答案】

(1)齐桓公;都江堰;百家争鸣

(2)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3)《伤寒杂病论》;蔡伦;佛教;《兰亭集序》。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齐国盛产鱼盐,齐国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并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号令诸候。

公元前7世纪,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位霸主;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繁荣景象被称作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之初为恢复发展社会经济采用休养生息政策;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书中,收录了300对个药方,到现在仍被人们所借鉴,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

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等作原料造纸,扩大了造纸的原料,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普及和推广了纸的应用,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修建反映了佛教这一宗教的盛行;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基础知识的识记,重点识记齐桓公称霸、李冰修建都江堰、百家争鸣局面、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蔡伦改进造纸术、佛教的盛行与龙门、云冈石窟、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等相关史实。

15.材料题。

材料一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1)图一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图二是哪场战役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江南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景象?

材料二西晋时的贵族、富豪还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

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2)材料二反映了西晋统治腐朽,到晋惠帝时发生什么历史事件使西晋从此衰落?

事件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大量人口逃往哪里?

材料三西晋灭亡后,北方十六国彼此混战,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统一了黄河流域,任用王猛为相锐意改革。

材料四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3)材料三氐族苻氏建立的政权是什么?

材料四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

两则材料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五: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4)根据所有知识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五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对我们当下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

(1)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

(2)八王之乱;幸存者纷纷逃往南方。

(3)前秦;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促进了民族交融。

(4)原因:

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北人南迁带来了中原大量的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

启示:

发展经济要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要有大量的人才;要有先进的技术。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一“赤壁之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图二反映的是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江南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景象。

(2)材料二反映了西晋统治腐朽,到晋惠帝时发生的八王之乱使西晋从此衰落。

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八王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大量人口逃往江南地区。

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

(3)材料三氐族苻氏建立的政权是前秦,材料四“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等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两则材料改革的共同作用是都促进了民族交融。

(4)根据材料五“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五反映的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结合材料一二可知,材料五出现的原因是北方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对我们当下经济发展的启示是要发展经济要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要有大量的人才;要有先进的技术;采取积极发展的政策,要保持社会安定等。

16.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是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

探究明白秦汉文明,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

(1)秦朝在中央负责监察事务的官职是什么?

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汉武帝时建立哪种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2)汉武帝时期在思想、经济、军事方面各采用什么措施巩固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张骞通西域后,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秦汉时期开通的贯通亚欧大陆的路上交通道路被称为什么?

这条道路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5)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东汉后期的什么事件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6)结合秦汉的兴盛与衰亡,探究怎样才能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答案】

(1)御史大夫;郡县制;刺史制度。

(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盐铁专卖平抑物价;军事上北击匈奴。

(3)西域都护。

(4)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5)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6)完善的政治制度;先进的思想文化;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谐的民族关系;开放的对外政策;大力发展经济等。

【解析】

【详解】

(1)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汉武帝时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2)为实现思想上统一,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加强了思想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

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取得了漠北战役的胜利。

(3)张骞通西域后,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秦汉时期开通的贯通亚欧大陆的路上交通道路被称为丝绸之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丝绸之路长安为起点的,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5)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特点是宦官和外戚专权,东汉后期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6)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

完善的政治制度;先进的思想文化;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谐的民族关系;开放的对外政策;大力发展经济等。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东汉的兴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等相关史实。

一、作文汇编

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

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

“你知足些吧!

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白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2.题目一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

父母无私的养育,朋友之间无声的支持,大自然美丽的馈赠,书籍带给我们的心灵粮食……这些,都是我们收到的最美的礼物。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是我最好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思想内容健康,立意自定,思路清晰,中心突出(不得写成诗歌);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懂得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我以为自己懂得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

”青春路上,成长花季,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经历从不懂到懂得的过程。

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4.有家真好,它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有朋友真好,他(她)是我们情感的寄托;有音乐真好,它是我们精神的乐园;有梦想真好,它是我们生活的动力......

请将“有_______真好”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请将完整的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5.按要求作文

成长充满了种种磨砺,可能是考试的失利,可能是友谊的破裂,可能是家人的斥责……面临成长中的种种打击、不顺。

请以《这次,我没有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字词,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③可以大胆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6.请以“在________的影响下”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某些人或事物的影响,也许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疫”,也许是一件简简单单的小事,也许是你的父母老师,也许是你的同窗好友,也许是文学作品中一个虚构的人物形象,也许……只要他或她或它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让你的思想情感发生了变化,就值得你把它记录下来。

7.题目:

那一次,我了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成功、后悔、感动、哭、笑……

(2)紧扣题目,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3)有具体描写,感情真挚,中心突出,不得套作,抄袭。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8.生活中处处有惊喜:

取得超人的成绩,是惊喜;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是惊喜;体会到一种真情,是惊喜;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发现,是惊喜……惊喜,源于坚持,源于智慧,源于热爱……请以“惊喜”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要求:

①内容具体,适当抒情。

②字迹工整,600字以上。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9.根据要求写作。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團腿感到害羞。

——《契诃夫手记》

请你仿照示例,以“某某动物,走!

(撞/飞……)在哪里,它/她/他想做什么”为开头,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具体的描写和叙述,创写故事。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助手)

故事构想单

角色创造

主角:

主要的角色

构想情节

故事的开始:

如“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配角:

其他的搭配角色

情节的发展:

如小猎狗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挑战?

场景编排

时间: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现在,过去,还是未来?

精彩的过程:

如小猎狗如何面对挑战,解决问题?

空间/地点:

大街,游乐场,书店,小树林,外太空……

故事的结局:

如开放式结局,出人意料的结局……

 

10.写作。

进入初中,同学们的见识增加了,心智也更成熟了,感知生活的能力也更强了。

就像前文中的公交车司机给了小尹温暖一样,生活中到处都有温暖,你感觉到了吗?

请以“最温暖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文章来反映你的初中生活中的温暖与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