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条件想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226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条件想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条件想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条件想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条件想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条件想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条件想起.docx

《从条件想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条件想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条件想起.docx

从条件想起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2页的例1,第72~73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并感受“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主动运用这一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初步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实施解答及回顾反思的完整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策略意识和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从条件想起”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策略的形成与内化。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图讲故事。

师: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图片,这两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

生:

第一幅图:

《乌鸦喝水》。

生:

第二幅图《司马光砸缸救人》。

师:

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2、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啊!

第一幅图聪明的乌鸦把捡到的石子丢进瓶子里,水位增高,终于喝到了水。

第二幅图看到有小朋友掉进水里,司马光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慌慌张张,而是镇定的举起石头将水缸砸烂,救出了小伙伴。

他们的方法都非常聪明的方法,我们通常把巧妙的办法和好的谋略叫做策略。

其实在数学中解决问题也需要策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3、猜猜老师的年龄。

师:

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游戏,想不想玩?

预设:

想。

师:

猜一猜老师今年几岁了?

预设:

28、35、43......

师:

你们猜的都不对。

老师悄悄地告诉你们,老师的年龄是11的3倍。

预设:

33岁。

师:

咦?

刚才同学们都猜不到,为什么现在猜对了?

预设:

因为老师告诉了我们年龄是11的3倍这个条件,所以我们知道了老师的年龄。

师:

你回答的真棒!

看来想要准确的猜出老师的年龄,需要一定的条件,下面我们就来根据条件解决接下来的数学问题。

(板书——从条件想起)。

2、探究展示。

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出示课件)

预设:

吉吉国王。

师:

果园里桃子成熟了,吉吉国王派毛毛去摘桃子,并且要算出每天要摘多少个,这下可把毛毛难住了,它不知道怎么算,希望同学们帮一帮它。

2、出示情景图。

指名读题,其他学生认真听。

小猴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第五天呢?

师:

从图中你得到了那些信息?

师:

那些是已知的条件,哪些是问题?

已知条件:

小猴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问题:

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第五天呢?

3、理解题意。

问:

怎么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这个条件呢?

请你想一想,同桌互相交流。

个别汇报。

预设1: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预设2:

第一天摘的个数+5=第二天摘的个数,

第二天摘的个数+5=第三天摘的个数

第三天摘的个数+5=第四天摘的个数,

第四天摘的个数+5=第五天摘的个数......

师:

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却隐藏了这么多的条件,

4、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师:

我们已经弄清了已知条件的含义,那么根据这些数量关系,怎么解答题目中的问题呢?

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想:

先根据()和()求出(),再„„)

小组汇报:

预设1:

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和第二天摘的比第一天多5个,可以求出第二天的个数。

根据第二天的个数和第三天摘的比第二天多5个,可以求出第三天的个数。

根据第三天的个数和第四天摘的比第三天多5个,可以求出第四天的个数。

根据第四天的个数和第五天摘的比第四天多5个,可以求出第五天的个数。

5、自主解答。

(1)选择填表或列式解决问题。

打开练习本,可以列表,也可以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并解答完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2)反馈:

①、填表法。

问:

谁是填表来解决的?

指名回答。

问:

你先填出了第几天摘的个数?

根据什么填出来的?

然后呢?

那么第三天摘了多少个桃?

第五天呢?

填表的小朋友,你也是这样想的吗?

(拿出个别学生的作业展示。

)②、列式法。

谁是列式解答的?

指名回答。

问:

第二天摘桃个数的算式怎么列?

根据哪两个条件列出来的?

接下来呢?

那么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第五天呢?

都是这样列式的吗?

③、别的算法。

问:

还有别的方法吗?

(有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算式,问:

你是根据什么条件求出了什么?

然后呢?

6、过程回顾。

(1)师:

我们已经帮毛毛解决了它的难题,我们来回顾一下,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列表、列式)求出了问题,但是思考的过程是一样的,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解答这道题目的过程,咱们是怎么来解决问题的?

(2)师指着板书引导:

解决问题时,我们先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接着就从条件开始想起,先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和“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想到了什么?

再根据“第二天摘的个数”和“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又想到了什么?

这样依次推想下去,然后通过填表或列式计算的方法找出了答案。

6、说明:

刚才咱们是从哪儿开始想起的?

(条件)像这样从条件开始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谈话:

你们真是太棒了,不光解了题,还总结出了方法!

3、达标检测。

1.教学“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

毛毛摘完桃子就去踢足球,玩着玩着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了。

(2)、怎么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3)、毛毛问:

你能根据两个已知条件算一算、填表格,求出皮球第3次、第4次弹起的高度吗?

生在作业纸上算算、填填。

(4)、反馈。

指名回答。

问:

你先填出第几次弹起的

高度?

多少?

怎么算的?

那第二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

根据哪两个条件算出来的?

第3次呢?

第4次呢?

又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

咱们顺着条件一步一步往下算,就求出了第3次、第4次弹起的高度。

都做对了吗?

还真难不住你们!

2、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

接下来我们去做游戏,同学们大家快看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出示课件)

(1)、出示题目,老师读题。

、师:

我们用18个圆圈表示18个人,你能根据条件找到熊大和熊二的位置吗?

找到请你把圈涂黑并标上它们的名字。

、反馈:

展示一学生作业。

师:

我们从条件看起,看他位置找的对不对。

(检查、核对)根据熊大和熊二位置知道了什么?

(他们之间有6只小猴)师:

从条件想起,用画图的方法也可以解决问题。

(4)、列式。

问:

看着图,你会列算式求出问题吗?

思考一下。

指名回答,并请他说说想法。

师:

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条件,理清数量间关系,列出算式。

3、教学“想想做做”第4题。

(1)、谈话:

看小朋友们这么棒,热情的毛毛邀请我们去参观它们的教室,并帮他们解答一个问题。

(2)、请学生各自小声读题,思考。

再独立解答。

(3)、反馈:

怎么想的?

怎么解答的?

四、总结拓展。

小朋友们对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应用自如啊!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分享一下。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本单元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方法习惯上被称为综合法。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几乎在每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得到运用,因而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教材安排有两例由学生熟悉的数量关系构成的实际问题,在随后的“想想做做”和练习十中,教材还安排了以图文、表格等不同方式呈现的,基于不同情境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变式运用中逐步掌握上述策略,加深对策略本身的体验。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一步计算实际问题(结合四则计算的教学安排),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二年级下册及本教材第一、四单元)。

本单元的学习,有助于三年级下册学习用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以及四年级上册时学会灵活地运用从条件或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经验,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在不断的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能力。

二、教法学法: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通过学情分析,我准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创设情境迎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整理分析主动参与。

数学活动是学生认知的基础,能力形成的温床,新课标也指出,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局限于解决问题,更在于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三)学以致用,形成策略。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体会到它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

二、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4部分展开学习。

(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

课始,老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老师出示“乌鸦喝水”的故事图片,问学生听说过这个故事吗?

指出,乌鸦把小石子丢掉瓶里,最后喝到了水,就是用了一种策略。

再出示司马光砸缸,别的小朋友都惊慌失措,而司马光镇定的把缸砸破,小孩子得救,从而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需要策略,让孩子们猜一猜老师的年龄,使孩子们知道有了条件才能解决问题,最后指出: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一些策略,在数学学习中也要用到策略,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说说对“策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的含义并用了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和生活的例子,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看条件想问题

课件出示例题,让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指出今天的学习,就和这样的思考方法有关。

设计意图:

直接告诉学生这堂课要讲的内容及重点,使学生做到目的明确,心中有数,思维迅速定向。

2.学习策略

先出示例题,先让学生读一读,再指名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重点讨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的含

义,引导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解释,突出这一条件是可以多次递推的。

以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启发:

根据上面提到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强调从已知条件出发,可以先算第二天摘了多少个,再算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四天?

?

也可以按顺序依次写出每天摘的个数,从而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至此,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求出答案。

学生各自解答后,还可要求他们再说说每一步求出的分别是什么,分别用到了哪些条件,以进一步突出对相关策略的体验。

最后,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联系解决问题的几个重要环节说说收获和体会,再次明确:

解决上述问题时,通常要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并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在书上解答以后,引导学生回顾解题的过程,开始先了解什么,接着根据什么想到解决办法的,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同桌互相说说有哪些体会。

并追问:

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有什么好处?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

(设计意图:

策略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策略的习得,是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获得体验,然后反思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做法以加深体验,逐步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分析问题时的思考方法是形成策略的基础。

为了策略形成的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点体验这个策略,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感受它对于解决问题的独特作用。

这样的过程,除了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解决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深切体验这节课“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最后组织回顾和反思,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另一方面可以启发他们围绕每一步的重点和关键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巩固应用,内化策略:

完成想想做做的2—4题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各自填表、解答,再要求他们说说填表、解答时的思考过程,突出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次求出每次反弹高度的必要性。

第3题要重点帮助学生在直观图中标出已知条件,进一步积累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画图能使数量关系更加清晰,也更加便于理解。

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有哪些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能想到什么,再进一步启发:

在能够求出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先要解决哪一个?

为什么?

从而帮助他们体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题先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鼓励他们根据已知条件进行估计,并把各人估计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要求他们动手画一画,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并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价值。

(设计意图:

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引导学生: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策略?

能具体说说从条件出发想起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要怎样想吗?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这是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我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想起

 

教学设计

郭艳艳

2015年11月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想起

 

说课稿

郭艳艳

2015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