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教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5206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教材.docx

《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教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教材.docx

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教材

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

崔志海

2013-06-0310:

37:

00   来源:

《近代史研究》2006年3期

  

  内容提要:

1910年清朝海军大臣载洵访美和1911年中美海军合作计划,是晚清海军史和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这一事件具体揭示了在塔夫脱政府“金元外交”政策的指导下,美国的在华势力和影响不但在铁路和财政金融领域获得重大突破,而且也渗透到长期受欧洲和日本影响的军事领域;同时也表明随着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化,清政府在军事上开始改变以往一味依赖欧洲和日本的政策,转而寻求美国的合作与支持,将美国视为依赖的主要对象,体现了当时清政府意欲与美国结盟的外交意图。

  关键词:

载洵塔夫脱金元外交中美海军

  作者简介:

崔志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在晚清中美关系史上,宣统朝的三年(1909年至1912年2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

在这三年里,受新任美国总统塔夫脱(WilliamHowardTaft)“金元外交”政策的影响,中美关系空前活跃。

其中,“满洲铁路中立化”计划和湖广铁路借款以及币制实业借款作为当时美国“金元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得到几乎所有研究晚清中外关系史学者的高度重视。

但令人遗憾的是,有关塔夫脱总统“金元外交”政策在中国军事领域的表现,则被国内学者所忽视。

①虽然有些研究晚清中美关系或研究晚清海军的著作提到1910年的载洵访美,但都只知有其事,而不知其详。

②有鉴于此,本文根据美国国家档案馆出版的“1910—1929年国务院有关中国内部事务档案”缩微胶卷中的相关档案③,对这一历史事件作一解密,并揭示其历史意义。

  一、访美之前的订舰大战

  载洵访美之所以引人注目,首先与当时清政府重振海军计划有着直接关系。

清朝海军在中日甲午战争遭受惨败后,一度一蹶不振。

但随着日俄战争之后国防和海权思想的增强,发展海军重新得到清政府的重视。

1905年因两江总督周馥等的建议,清政府批准将南北洋海军合为一军,统归北洋海军广东水师提督叶祖奎统领。

1907年练兵处提调姚锡光奉命就整合旧有舰队和筹措经费重振海军的长远规划提出具体方案。

1909年摄政王载沣掌权后,不但自任陆海军大元帅,而且同时任命其弟载洵和海军提督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负责设立筹办海军事务处。

年轻气盛的载洵甫一出任,即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海军七年规划,计划在整顿各洋旧有各式兵轮的基础上,在第3至第7年的5年里,添造头等战舰8艘,巡洋舰20余艘,各种兵轮10艘,编制第一、第二、第三各队水鱼雷艇;编定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及闽省等各洋舰队;成立各洋军港和船坞;设立海军大学,等等。

8月13日清政府批准这一计划,并根据载洵等人的建议,令度支部及各省分筹开办费1800万两。

④9月,载洵、萨镇冰即前往英国、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等欧洲国家考察,分别向这些国家表达了订购各类战舰的意愿,于1910年1月取道西伯利亚,乘火车回国。

  清政府发展海军和准备向欧洲国家订购军舰的动向,立即引起当时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的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载洵一行甫一归国,美国政府即通过驻华公使馆邀请他立即访问美国,但由于当时清政府已安排陆军大臣载涛出国访问,载洵表示不能按美方所定计划出访,可能推迟至7月份访问美国,“因为二个亲王同时都不在国内是不合适的”⑤。

  同时,美国的有关制造商也密切关注清政府采购军舰的情报,希望能从清政府那里获得订单。

还在1908年间,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NewportNewsShipbuildingCompany)在风闻清政府有向国外订购军舰的计划后便毛遂自荐,给外务部写信,推荐和介绍该公司的一位技术人员担任清政府在美国订造军舰的监工。

⑥1909年初,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在华代理商茂生洋行(AmericanTradingCompany)的梅里美(WilliamL.Merriman)由在华美国传教士丁家立(CharlesD.Tenny)陪同,拜访陆军部尚书铁良,从铁良那里获得允许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参与投标中国订购军舰合同的口头承诺。

  为获得造船订单,一些制造商还直接寻求美国政府的帮助和支持。

1909年11月间,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SteelCompany)致函国务院,提请美国政府注意英国政府和造船公司对载洵访英所给予的隆重接待,指出各国政府都在帮助本国私人公司获得外国军火合同,国际军火合同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非正式条约”,希望美国政府也为他们获得中国的军火合同提供帮助。

⑧ 对伯利恒钢铁公司的这一请求,海军部长迈耶(GeorgevonLengerkeMeyer)明确承诺在载洵使团访美期间海军部将提供实际帮助。

  1910年5月7日,马萨诸塞州的富尔里弗造船公司(ForeRiverShipbuildingCompany,Quiney,Massachusetts)总裁鲍尔斯(FrancisT.Bowles)也致函国务院,声称收到其在中国的代理人的来信,清政府已与英国一家公司签订了一艘造船合同,另一艘造船合同将给德国一家造船公司,要求美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加以阻止。

他抱怨清政府不通过投标便将第一份造船合同给予英国公司,使美国公司将来参与竞争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指出:

“从将中国的生意转到美国这个观点来看,我认为将这艘训练船的订单给予英国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

虽然这笔合同的数额不是很大,但它是有利可图的,并且它会给英国提供使中国官员和年轻官兵熟悉英国最近各类军械和弹药的机会,从而不但对各类军械产生感情和偏好,而且对所有被装备在兵轮上的海军配件也产生感情和偏好。

因此,这项工程便为后来更为重要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⑩ 在收到富尔里弗造船公司的来函后,代理国务卿威尔逊(HuntingtonWilson)于5月12日致电驻华公使嘉乐恒(WilliamJ.Calhoun),指示他与外务部交涉,要求清政府在贸易权利方面平等对待美国公民,为美国公司参与竞争政府合同提供机会,宣称“美国政府向中国多次表示的友谊,应该为美国的公司和军械赢得公正的对待”(11)。

  根据美国政府的指示,嘉乐恒于16日向外务部转达美国政府的要求,但外务部尚书那桐表示他不知道现在有购买战舰的打算,建议嘉乐恒向海军处了解有关情况。

5月20日,嘉乐恒又与载洵的助手谭学衡举行会晤。

谭承认已从英国公司购买了一艘2000吨的训练船,但否认有关从德国公司订购军舰的消息,表示目前可供中国政府支配的资金不允许扩大海军规模,同时承诺当考虑另一份合同时,将通知美国使馆的中文秘书,以便美国造船商有投标的机会。

此外,嘉乐恒还会晤了外务部官员周自齐,周也否认目前有购买更多船只的计划,同时建议美国造船公司应派代理人驻北京,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络,指出像这样一些事情或多或少会卷入一些个人因素,就像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一样;获得训练船订单的英国公司的一位代理人一直在北京达数月,与海军部的官员联络,并与他们建立密切的社交关系,因此他能够通过不断的努力而获得订单。

(12)

  尽管清政府否认有向德国订购军舰的打算,但富尔里弗造船公司于6月13日又致电国务院,称据其在华代理人的来电,中国确实将于近日与德国签订购买船只的合同。

次日,威尔逊致电嘉乐恒,指示他再次与清政府交涉,强烈要求为富尔里弗造船公司获得竞争这份合同的平等机会。

(13)6月14日,嘉乐恒就此与载洵本人作了一次会谈。

在会谈中,载洵同样否认目前有向德国购买船只的行为和意向,且表示与美国存在的友好关系使他更想购买美国的船只,他将在9月前往美国考察造船厂。

一同参与会谈的谭学衡则私下透露清政府今年计划订购10艘1000吨的小型炮艇,用于培训海军军官,并指出美国的不利之处在于从来没有海军方面的人员在这里提供方案或与有关部门讨论。

(14)在获知清政府首批将订购10艘训练船的情报后,威尔逊直接秘密通知当时有意竞争中国造船合同的纽约造船公司、克兰普斯造船公司(TheWilliamCrampandSonsShipandEngineBuildingCompany)、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富尔里弗造船公司,建议他们采取合适的行动(15);另外也致函商业和劳工部,嘱将这一消息转告国内的其他造船公司(16)。

  在美国政府的压力和抗议之下,清政府只好暂时中断与德国公司签订造船合同。

6月下旬,因美国驻华公使嘉乐恒的要求,谭学衡接受美国驻华公使馆中文秘书佩克(Peck)和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代理人梅里美的私人拜访,宣布清政府已决定从美国订购一艘军舰和从日本订购一些炮艇,同时计划与德国公司也签订一份类似的军舰合同,但所有这些造船合同都将在海军使团考察回国之后再行商讨。

(17)

  围绕清政府的造船合同,美国除与日本和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存在竞争外,美国公司之间也存在竞争。

当时有意在中国竞争造船合同的美国公司主要有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富尔里弗造船公司和克兰普斯造船公司,这3家造船公司的代理人为获得造船合同彼此互相拆台,甚至在驻华公使嘉乐恒面前亦不掩饰,扬言他们如何成功地阻止了清政府将合同给予另一家美国公司。

为避免美国造船公司之间的这种恶性竞争,9月8日嘉乐恒致函国务卿,建议美国政府劝说造船公司撤销他们的在华代理人,在中国只保留一个美国籍代理人,作为美国造船业的惟一代表,指出:

鉴于中国目前的财政窘况,除了一些小型的船只之外,中国不可能同时提供许多合同;美国公司为此竞争是十分不幸的,只会破坏彼此的生意,而对他们本身并没有好处。

(18)根据嘉乐恒的建议,1910年10月在载洵使团结束考察回国后,国务院即与海军部协商,由海军部选派负责接待载洵访美的海军上校吉利斯(Gillis)前往中国,作为美国造船业的惟一代理人,负责与清政府洽谈造船合同问题。

(19)

  二、美方的隆重接待

  在各国竞争造船合同的过程中,如何接待载洵使团都是重要一环。

对于两者间的关系,嘉乐恒在6月27日写给国务院的报告中作过详细阐述。

嘉乐恒在报告中虽然对清政府发展海军计划的前景并不看好,认为清政府目前既无资金也无可供挖掘的财源用于购买战舰,同时也没有训练有素的人操纵它们,但从签订造船合同来说,清政府将不会进行招标;根据其所掌握的情况,英国和德国公司获得订单系载洵对“其个人所受礼遇的一种回报”,因此他建议:

如果载洵访美,我们的造船商可以给他一饱眼福的展示,并配以施放大量的烟火,这样就能使他对我们制造军舰的高超技术留下深刻的印象;据说,英国的公司便是通过在施放烟火中突然出现载洵身穿上将制服的肖像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

(20)虽然嘉乐恒的建议有些夸张,甚至不无揶揄,但作为主张外交应为美国贸易和投资服务的塔夫脱政府为了帮助美国制造商获得造船和军火订单,对载洵访美还是给予了格外的重视和礼遇。

  8月11日,清朝驻美公使张荫棠致函代理国务卿,正式通告载洵一行将于8月23日乘“满洲”号从上海启程,前往美国,估计9月17日抵达旧金山,10月4日自旧金山启程回国,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考察美国海军建设。

(21)在接到通知后,国务院立即进行周密安排。

19日,代理国务卿威尔逊分别致函财政部和内政部在夏威夷和旧金山等地安排秘密警卫人员,保护载洵一行的安全,防止革命党人的谋杀活动。

(22)8月25日,威尔逊又致函陆军部长,希望陆军部在载洵沿途停留夏威夷期间予以隆重接待,指出载洵极为珍视在他短暂停留夏威夷期间陆军部给予的招待,并建议按春天接待载涛的性质接待载洵一行,他到旧金山后将由海军部安排一名军官负责接待。

(23)9月7日,又分别致函旧金山、纽约、费城、芝加哥、波士顿和布法罗市长,要求他们做好接待和保卫工作。

  除美国政府对载洵访美予以周密安排外,相关的轮船制造商也纷纷致函国务院,询问载洵一行在美国的行程,打听美国方面的接待人员,要求国务院能安排载洵访问他们的工厂。

(24)与国务院关系密切的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施瓦布(CharlesM.Schwab)则建议由他们提供专列负责载洵一行在美国的东西部之行,他本人也将乘专列前往西部亲自迎接载洵一行,指出倘若已安排专列,那么他很希望驱车陪同载洵考察。

在国务院与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联系商量之后,9月13日施瓦布乘坐专列前往西部迎接。

(25)

  由于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载洵一行的访问受到隆重的接待。

作为载洵访美的第一站,夏威夷州长根据美国政府指示,在载洵抵达之前即召集相关官员做出具体安排,给予载洵所乘轮船快速无疫入港许可证,并通过无线电与载洵取得联系,了解该使团的人数和官衔,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9月13日上午,由夏威夷海军基地司令里斯(C.P.Ress)上将和美国第5骑兵旅斯凯勒(W.S.Schuyler)上校分别委派2名助手及警官和中国驻夏威夷领事梁国英在港口之外迎接载洵一行。

在载洵所乘轮船驶进码头时,海军鸣礼炮21响,州务卿、海军上将里斯、斯凯勒上校以及夏威夷州国家警卫队组成的仪仗队、一队美国第5骑兵旅、一连美国第20步兵团、二个连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和包括由美国财政部安排的一名秘密保卫人员在内的警卫人员等在码头迎接,另为载洵一行安排了7辆汽车。

接着,载洵被护送至州府大楼,州长率主要官员及美国驻夏威夷的陆军和海军部门的指挥官亲自接待,并在载洵抵达和离开州府大楼时,均鸣放21响礼炮;州长还率相关官员前往载洵下榻的饭店进行了回访。

随后,载洵又由骑兵护送至海军基地,拜访里斯上将,在载洵到达和离开海军基地时,同样都施放了礼炮,里斯上将还安排使团人员乘船参观了尚在建设中的珍珠港(载洵本人因轻微感冒留在城内)。

参观完毕后,由中国领事馆宴请使团人员。

宴请后,再由州务卿亲自乘汽车带领使团人员参观城内的风景点,然后由军队保护载洵使团登船驶离码头。

(26)

  9月19日下午载洵使团抵达旧金山时,又受到一大群美国政府官员和军队保卫人员以及当地华人社团首领的迎接。

海军部和国务院则分别委派2名海军军官和2名政府官员为载洵使团的助手,专门负责接待工作。

在随后10多天的访问期间,美国政府除安排载洵使团考察旧金山、纽约、波士顿等地的造船公司、钢铁公司及海军造船厂,访问美国造币厂、国会图书馆和美国最高陆军院校——西点军校外,还安排他们到纽约、布鲁克林、尼亚加拉瀑布等地观光旅游。

9月27日载洵访问华盛顿,国务卿和海军部长又分别与他举行会晤;下午2点30分,载洵还受到塔夫脱总统的亲自接见,之后(3点30分)一道观看骑兵操练表演。

晚8时,塔夫脱总统并设晚宴招待载洵。

10月2日,载洵使团乘专列离开纽约,前往旧金山,启程归国。

(27)

  载洵使团之所以受到如此的礼遇,显然与美国竞争造船合同有关。

国务院当时在向塔夫脱总统介绍载洵使团的使命时即突出获得造船订单的意义,在简单介绍载洵的身份后指出:

“载洵访问美国的目的是考察海军机构和造船厂,以便为新建中国海军订购军舰。

他于去秋今冬访问了欧洲主要国家……自从他访问欧洲后,至少已有一份订单给了英国,现传言另一份订单将给一家德国公司。

虽然载洵访问的首要目标是考察海军,但他还携带着摄政王致总统的一封私人信件。

”(28)

  美国对载洵使团的接待应该说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既传达了增进与中国友谊的愿望,也使载洵使团对美国的海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载洵一行回到国内后,于12月1日以宣统皇帝名义致电美国政府,称美国海军的高效给使团成员留下深刻印象,对美国政府和人民对使团的友好接待表示真诚的感谢,指出这一友好的接待定能促进两国更为密切的关系。

(29)12月10日,塔夫脱总统在复电中也表示希望借此加强中美两国的关系和合作,指出“我很高兴得知帝国海军使团对他们所访问和考察的美国政府和私人机构留下肯定印象,我深信海军使团的访问一定能进一步拉近我们两国的合作关系,这是我最真诚希望促成的一个结果”(30)。

同年底,塔夫脱在国会年度咨文报告中,也将载洵访美列入该年度美国与东亚国家的一项重要外交活动。

(31)

  三、美国的第一份造船订单

  美国政府的友好接待不久便换来具体结果,1910年12月21日由海军部派往中国的吉利斯上校终于从清政府那里获得第一份造船合同,由纽约造船公司为中国制造一艘2600吨的巡洋舰(32),清政府将这艘巡洋舰取名为“飞鸿”。

但对美国来说,这是一份不完整的合同,因为该合同规定纽约造船公司为中国制造的巡洋舰将配备英国的阿姆斯特郎枪炮和弹药。

  对于这份造船合同,美国军火制造商伯利恒钢铁公司强烈反对,要求美国政府加以干预。

1911年1月30日,伯利恒钢铁公司第一副总裁约翰斯顿(ArchibaldJohnston)致函国务卿,要求美国政府在他们与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公司竞争军火出口方面提供支持,在吉利斯之外,选派一位精通海军枪炮和军械的海军现役军官前往中国,帮助他们获得造船和武器订单。

他指出,军械和枪炮等设备是军舰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占一艘军舰的一半造价,在与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造船公司和军工厂的竞争中,国务院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能获得支持,我们就可能很容易被我们的外国竞争者挤垮,他们都从各自的政府那里得到相当大的帮助。

”(33)2月3日,国务卿诺克斯(PhilanderC.Knox)致函海军部长,转交伯利恒钢铁公司的信函,希望海军部提供帮助,指出“国务院希望以合法的形式为美国公司的利益提供援助,并且鉴于美国造船业者在获得战船及设备订单中遇到激烈的竞争,美国的利益将由一些完全适合于这项工作的专家来代表,这是十分重要的”(34)。

  同时,美国政府在获知吉利斯签订的造船合同规定装备英国制造的枪炮和弹药这一情况后,亦表示不能接受。

1911年3月24日,国务院致电嘉乐恒,要求他与吉利斯一道与清政府交涉,取消这一不合适的规定,称除非这艘船只全部由美国制造,包括枪炮和武器装备,否则,美国政府不但不将这份小额订单看作中国愿意向美国提供海军订单的一个表示,并且将它视作对美国制造业荣誉的伤害。

国务院希望尽快听到第一艘军舰完全使用美国枪炮和装备的消息。

鉴于美国武器装备毫无疑问的质量以及提供给中国的优惠价格,不满足这个要求是很难解释的。

(35)

  由于海军上校吉利斯属于海军部官员,不受美国驻华公使的领导,在签订合同后就去了日本,嘉乐恒在收到国务院的电文指示后,便派二等中文秘书拜访清朝海军部副大臣谭学衡了解情况。

在会谈中,谭证实吉利斯签订的造船合同确乎规定使用阿姆斯特郎枪炮,并解释说现在签订的大约8艘小型军舰,包括小型巡洋舰、炮艇和驱逐舰的合同已在英国、美国、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之间分配,条件是枪炮统一制造,其原因是英国得到最初一艘军舰和武器装备的合同,它的装备被作为其他军舰装备的标准,因为在这支小型舰队中统一武器装备是十分合理的。

此外,英国当时坚持要获得一份制造所有这些军舰的合同,为减轻压力,因此同意由他们为其他的军舰安装武器装备,但这一协定不适用此后订购的军舰。

同时,谭在回复中还向嘉乐恒透露海军部正在与美国政府商议贷款1500万美元,用于筹建一支新的海军舰队,希望他不要纠缠于这艘巡洋舰合同中的枪炮问题。

(36)

  但伯利恒钢铁公司不愿意看到这批军火就这样轻易地落到英国竞争者的手中,4月7日该公司第一副总裁约翰斯顿连续二次致电诺克斯,分别声称接到来自伦敦的私人情报,纽约造船公司尚未确定使用阿姆斯特郎枪炮,另从在伦敦的日本海军使团中获悉,正在日本建造的中国巡洋舰的枪炮将在日本制造。

(37)在接到电报的次日,诺克斯即将这一情况通报驻华公使嘉乐恒,指示他与清政府交涉。

19日,诺克斯又致电嘉乐恒,坚持在签订有关军舰合同中的枪炮问题上,美国的造船公司应该享有与日本和英国平等的待遇,指出:

现在装备阿姆斯特郎枪炮使得今后引入其他类型的枪炮变得十分困难;如果中国政府坚持第一批军舰使用阿姆斯特郎枪炮,那么只能在确保将来在美国制造的军舰上配备的枪炮也为美国制造的情况下才能同意;要求嘉乐恒尽快回复,报告结果。

(38)

  但嘉乐恒并不看好中国的海军,对美国政府竞争造船和军火合同持消极态度,没有遵照国务院的指示,与清政府进行进一步的交涉,只是在向回到中国的吉利斯了解有关情况后,才于28日致电诺克斯,报告吉利斯所说清政府坚持使用阿姆斯特郎枪炮的原因与谭学衡所说的相同,另二艘在日本建造的600吨和700吨的炮艇也将装备阿姆斯特郎枪炮,但由设在日本的英、日合资军工厂制造。

(39)在接到电报的当日,诺克斯即复电嘉乐恒,再次要求他遵照19日的指示,为将来在美国制造的中国军舰使用美国武器获得保证。

(40)

  5月初,有关阿姆斯特郎枪炮问题的风波再起。

是月5日,伯利恒钢铁公司致函国务院,声称根据其在欧洲的代理人报告,清政府最初也愿意在纽波特纽斯公司所造的船只上使用美国的枪炮,如果价格满意的话,后来吉利斯通过同意纽约造船公司制造的军舰使用阿姆斯特郎枪炮,才击败纽波特纽斯公司和伯利恒公司,获得合同,但目前纽约造船公司还没有就武器问题与英国公司签订合同,日本和英国合资的军工厂也还没有开工;约翰斯顿鼓动诺克斯制止纽约造船公司使用英国的阿姆斯特郎枪炮,指出“就我们所知,美国是惟一一个巡洋舰没有获得完整订单的个例”,“如果国务卿坚持完整的造船合同,成功几乎是肯定的;如果你们不坚持的话,未来将没有指望”。

(41)在约翰斯顿的鼓动下,诺克斯于当日即致电纽约造船公司,要求他们暂停有关中国军舰枪炮问题的谈判,直至国务院认为美国没有了任何机会。

(42)5月8日,诺克斯又将约翰斯顿所说的情况致电嘉乐恒,强调“这件事极端重要,将来平等的合同取决于目前的成功”,指示嘉乐恒通知清政府,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倾向和歧视深感惊讶,坚持要得到与英国和日本平等的对待,给予完整的造船合同。

(43)

  在收到诺克斯指示后,嘉乐恒又分别与谭学衡和吉利斯联系,向他们提出是否存在伯利恒钢铁公司所说的情况,但谭学衡和吉利斯都予以否认。

谭指出,纽波特纽斯公司的代理商梅里美的投标也是使用阿姆斯特郎枪炮,与吉利斯的投标一样,并不存在吉利斯通过同意使用阿姆斯特郎枪炮击败纽波特纽斯公司,从而争取到订单的事情;纽波特纽斯公司之所以最后没有中标,原因在于要价太高。

谭还说,事实上他曾极力希望梅里美能够获得合同,私下向梅里美出示英国的投标,告诉他只要他投标的价格不要高于英国公司的10%,便把合同给予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但梅的投标最后还是高出大约2万镑,差距过大,没有理由将合同给他。

吉利斯不但证实了谭所说的内容,而且还指出在争取造船合同的过程中,他曾尽一切努力让清政府接受美国的枪炮,并为此打电报给纽约造船公司让伯利恒钢铁公司降低枪炮的价格,以便在第一份造船合同上同时获得枪炮订单,但没有接到回复,于是只好接受阿姆斯特郎枪炮,以便获得造船合同。

关于在日本和其他国家订购的船只是否也都安装阿姆斯特郎枪炮问题上,谭重申日本建造的军舰的枪炮也在英国制造,在一份造船合同中,明文规定在英国的纽卡斯尔制造和检验,其他合同虽然对阿姆斯特郎枪炮没有这样明确的规定,但他将写信坚持完全由英国制造。

吉利斯反映的情况也与伯利恒钢铁公司所说不同,指出根据他在日本时得到的情报,英国和日本合资的阿姆斯特郎工厂正在开工生产中国军舰所需要的小型枪炮。

(44)

  对美国试图排挤在他们制造的中国军舰上使用阿姆斯特郎枪炮,英国公司亦采取了反制措施,向纽约造船公司施加压力,提出倘若不尽快签订购买合同,那么他们将无法在指定的时间内交货。

5月13日,纽约造船公司就此致电国务卿,要求允许他们尽快与英国阿姆斯特郎工厂签订订购合同,指出关于为中国制造的巡洋舰的大炮和弹药问题,我们不能再延迟与英国签订订单,我们将被迫在下星期一提出正式订单。

已花了大量时间说服中国接受美国的枪炮,不要使用英国的枪炮,但至今没有成功。

由于中国坚持让我们使用英国枪炮,我们在交货时间上遇到重大困难,因为英国的公司前些时候通知我们,由于他们有大量的工作,除非马上签订订单,否则他们将不能在特定的时间内交货。

(45)

  鉴于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控告不实,诺克斯在收到嘉乐恒14日的电文汇报后,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