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125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值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等值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等值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等值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等值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值线.docx

《等值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值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值线.docx

等值线

等值线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1.概念: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同。

(2)同图等距:

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闭合曲线:

等高线一定是闭合的曲线,但并不一定在图幅内闭合。

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图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

大圈由于受测区范围太小,中断在图框边上,在图中看不到闭合。

(4)一般来说,0米等高线表示的是海岸线。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

若数条等高线重合则为陡崖。

(6)等高线与示坡线、分水线、集水线垂直相交。

示坡线:

在标高不用数字标出的等高线图上,一般加一条垂直于等高线指向下坡方向的短线,表示山坡降低的方向,这种指示坡向的短线叫做示坡线。

(见下图,A为山地,B为盆地)

 

分水线:

在等高线图上,一组凸向低处的延伸曲线,其各条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叫山脊线,也就是山地的分水线。

等高线与分水线垂直相交,且向分水线降低的方向凸出。

集水线:

在等高线图上,一组凸向高处的延伸曲线,其各条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叫山谷线,也就是山地的集水线。

等高线与集水线垂直相交,且向集水线升高的方向凸出,即等高线与河流相交时,应当向河流上游弯曲。

(7)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状况

在同一幅(或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的两幅)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则坡度越陡。

(见下图)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形

山脊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山脊一般为河流分水岭(下图为等高线图,以下皆是)

山谷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山谷一般可以发育河流,为集水线。

鞍部 两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部位,在局部等高线图中,表现为对称的两侧等高线数值同时递减,而另两侧数值为递增。

鞍部也叫垭口。

盆地 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减小。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山地 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海拔高于500米,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丘陵 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海拔高度低于500米,大于200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平原 等高线稀疏,较平直,海拔较低,等高线数值一般低于200米。

高原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而中部等高线稀疏,较平直,但海拔较高,等高线数值在500米以上。

陡崖 两条或多条等高线重叠部分。

 

沙丘 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

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

注:

假设重叠于某陡崖处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共有n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d,则有关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为:

  ①(n-l)·d≤陡崖相对高度<(n+l)·d

  ②a≤陡崖顶部绝对高度(海拔)

  ③b—d<陡崖底部绝对高度(海拔)≤b

(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①同一幅(或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的两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间隔相近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②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 较小。

③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

④如果等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不一致,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根据等高线判断气温和气压

①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低;

②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③气压与沸点成正比,山顶气压低,沸点低。

(4)在等高线图上根据风向判断降水: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纬度判断阳坡与阴坡:

注意喜阳植被与喜阴植被的选择。

(6)判断地形走向:

等高线随山体的形状而弯曲,即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为坡度最陡的方向。

(7)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

可以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来判断。

4.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道路选线

要求坡度缓,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尽量避免过河,少建桥梁,减少工程量;避免通过沼泽、断崖。

(2)铺设输油、气、水管线应注意高度差,利用油、气、水的流动性特点自流。

(3)水库及坝址选址

①判断河流位置、流向、落差大小、流速,坝址最好在峡谷处,工程量小,投资小,安全系数大。

②库区范围应是面积较大的山间盆地或宽阔谷地,能提供足够容水空间。

③大坝以上应有一定的集水面积,能为库区提供较充足水源。

④库区内植被覆盖率较高,保证库区有充足的水源补给,减少泥沙淤积,延长使用寿命。

⑤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形等。

(4)农业土地利用

①平原、谷地、三角洲等地一般布局种植业,再根据气候特点具体安排作物。

②丘陵地区若是坡缓可开辟为梯田,若坡陡则应布局林业,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宜布局立体农业。

③山地一般作为林业用地。

④高原应确定具体位置再布局,我国以畜牧业为主。

(5)工业区和居民区布局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工业区建在下风向,下河源,而居民区应建在向阳坡,上风向,上河源,以减少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交通便利,远离 污染。

(6)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③依山谷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流向和量算小河长度。

  二、等温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1.概念:

等温线是

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线。

任意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相等。

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

2.等温线图的特征及内涵

(1)等温线的疏密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着气温水平分布上的差异大小。

若就同一地区的两个季节相比,等温线稀疏所代表的季节气温差异小,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分布就稀疏;稠密的则气温差异大,如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约50℃,等温线分布就稠密。

若就同一个季节里两个地区相比,疏者所代表的地区气温差异小,如“热带大陆”非洲的等温线稀疏;密者气温差异大,如亚洲等温线稠密。

(2)等温线的走向

①等温线与纬线走向基本一致。

从全球看,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东西方向延伸,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不同而不同,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南半球海洋广,物理性质均一,等温线比北半球 平直。

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相平行。

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大陆沿海岸因受海洋影响大,致使沿海岸等温线形成与海岸方向大体上平行的趋势。

这种状况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

③等温线呈西北—东南或东北—西南走向。

如欧洲西北部或东南部、东部的等温线分布,既受海洋、洋流的影响,又受陆地影响较大,所以等温线形成了东北—西南走向或西北—东南走向。

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与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

3.等温线图的判读

(1)先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则为南半球。

(2)判断季节或海陆位置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北半球向高纬,南半球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南(北半球向低纬,南半球向高纬)凸出,是北半球的夏季;反之为北半球的冬季。

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是陆地,向高纬凸出的为海洋,夏季则正好相反。

(3)判断地形类型或地势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数据越小,则为山地;反之则为盆地。

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若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则地势较高;反之则地势较低。

(4)判断洋流性质及流向

沿海海域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该海域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海域,有暖流经过;反之,则有寒流经过。

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三、等压线(面)图的判读及应用

 1.气压及等压面概念

 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

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气压单位一般为百帕或毫米汞柱。

2.判断气压场类型(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例)

 

(1)高压中心: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2)低压中心: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3)高压脊: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高于两侧地区,称为高压脊,脊的最高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

  

(4)低压槽: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低于两侧地区,称为低压槽,槽的最低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部:

两个高压脊之间或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也叫垭口。

  

3.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也小。

4.判断风向

(1)方法:

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2)根据风向可判断

  ①等压线数值大小:

风从高值线吹向低值线,顺着风向等压值越来越小。

  ②南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为北半球,左偏为南 半球。

  ③近地面和高空: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则为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则为高空。

(高空不考虑摩擦力)

  ④高压和低压:

高压区位于北半球风向右后方,南半球风向左后方。

5.判断天气状况

  

(1)低压中心地区:

气流以上升为主,多阴雨天气。

  

(2)高压中心地区:

气流以下沉为主,多为晴朗天气。

  (3)由低纬海面吹向高纬陆地的风,多为温暖湿润。

  (4)由高纬内陆吹向低纬海区的风,多为寒冷干燥。

6.垂直方向等压线(面)的判读

  

(1)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

  

(2)不论高空或低空,等压面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3)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不是两者绝对气压数值相反)。

四、等降水量线的判读及应用

  1.判断海陆分布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平行时,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右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2.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多雨的为迎风坡,少雨的为背风坡

右图是我国山东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A地是山地迎风坡,降水多;B地是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3.判断内陆地形

  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线内降水少,则属闭塞内陆;线内降水多,则为山地迎风坡。

右图是我国新疆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A地处于伊犁河谷的天山迎风坡,B地则位于地形封闭的吐鲁番盆地,因此A地降水多于B地。

 

例题1.读图,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间是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影响海洋表层盐度的因素。

分析图中提供的信息,发现Q点位于河口附近,主要影响因素应是径流量,而河流径流量有季节变化,在此河口附近海域的盐度也具有季节变化。

可见,该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这样就将影响盐度因素这一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规律。

由于冬季为长江的枯水期,故选A。

  答案:

A

例题2.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该地进行了野外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沿河谷从M点到N点进行考察,这两点之间的高差是  米。

(2)为解决用水问题,A村计划建一条自流引水管道。

在L1、L2、L3、L4四条引水线路方案中,兴趣小组认为最适宜的线路是   。

试说明理由。

(3)该地区拟建两个火情瞭望台,通过它们视野能覆盖整个区域,a、b、c、d、e中适合的两个地点是   。

解析:

(1)根据等高线高低趋势和等高距可判定M、N的高差为200m。

(2)四条引水线相比最适宜的应该是线路短、水能自流的L4,这样建设成本低,水流速度快。

(3)最适合的两点应覆盖整个区域,根据等高线图可知a、d山顶能覆盖图示范围。

 答案:

(1)200 

(2)L4引水线路由高到低,水能自流;距离较短,建设成本低。

(3)a和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