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080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精品

鸦片战争简介

日期:

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

地点:

中国

结果:

英国胜利

起因:

虎门销烟

领土变更:

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在其它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

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

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

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却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主要目标。

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

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

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

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

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

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

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

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

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

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在林则徐的部署下,广州军民严阵以待。

英军无隙可乘,逐北犯厦门,也未得逞。

又进犯并攻陷浙江定海,继而又前往天津海口,将英国外交大臣的照会送交直隶总督琦善,琦善受命前往天津虎门口外的穿鼻,与英军统帅谈判,议定草约,称为《穿鼻草约》。

中国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圆,英国归还定海,两国国交平行等。

清政府大为震怒,于是清政府于道光二十一年一月对英宣战,并派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率兵赴广东作战。

次月,英军攻占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

琦善被锁拿入京问罪。

同年四月,广州城郊三元里发生民众自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

同年夏秋,英军继续扩大战火,先后攻陷福建厦门,浙江定海,镇海和宁波。

皇侄奕经奉命赴浙江主持军务,连遭挫败,逃至杭州。

道光二十二年,英军攻陷吴淞口炮台,守将陈化成战死。

之后,英军一度侵占上海,宝山,又闯入长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江南重镇---南京城下。

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

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

美国,法国随之也接蹱而至,先后胁迫清朝政府与他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关闭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兵利炮打开。

从此再也不能复合,美国总统泰勒随即派全权大使乘军舰到广州,清政府已成惊弓之鸟,急忙跟他签订《望厦条约》。

法国军舰开到广州海面示威,宣称将北上攻击舟山群岛,道光帝连忙跟他签了《黄埔条约》。

几个中国人听都没听过的西方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等,“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下卷)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

中华帝国顿时陷入半殖民地状态。

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鸦片战争的背景

一、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国内形势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

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

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

中外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于“商务上的误会”,有的认为是导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

有的说这是一个纯偶然性的事件。

鸦片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我们可以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战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

(一)国际

1、英国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祥地。

继17世纪40年代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后,18世纪又率先实现“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园。

到鸦片战争前后这个时间,英国每年的煤产量达到3000多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40万吨;机械纺纱业所用的棉花量达到5亿二千多万磅;筑成铁路数千公里。

当时英国已有2/3的劳动人口从事工业生产,有许多巨大的工业城市,首都伦敦的人口发展到二百几十万。

从对外作战所必需的海军力量看,到1836年时,英国已拥有大小船舰500余艘。

2、法国法国当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18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资产阶级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它一扫法国先前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工业生产也得以比较迅速地发展。

不过,鸦片战争前夕,从工业的一些主要指标看,还远远落后于英国。

3、德国从19世纪30年代起资本主义工业也有较快地发展,但直到50年代德国还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德意志联邦中包括普鲁士等三十多个独立国,各自为政,这样又使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4、美国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它在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前夕,即1775-1783年取得反对英国殖民主义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从它建国到进入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鸦片战争爆发之时),仅短短的五、六十年的时间,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是迅猛可观的。

特别是在19世纪初叶,迅速发展商业,获取巨额利润。

在1818年,美国商人曾经掌握国际贸易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美国善于把握时机进行竞争之一斑。

总之,美国虽说后起,但显示出咄咄逼人之势。

5、俄国

俄国是一个长期在封建农奴制统治下的国家,直到19世纪前半期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沙俄虽然在经济上比较落后,但它疯狂破坏欧洲的革命运动,而且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之一,早在17世纪中叶的时候,它就把侵略活动推进到中国的黑龙江流域(著名的雅克萨战役、尼布楚条约即当时中国反抗沙俄侵略的事件或产物)。

此后它一直觊觎对中国进行侵略。

(二)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说已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会因素渐多地进行了量的积累,在一度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

但是总的看来,社会的旧格局、旧面貌基本保持着。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这种矛盾较前更严重激化,封建统治面临危机。

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增长,但封建制度没有改变。

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政治黑暗,国防薄弱,财政拮据,国势日衰,到了19世纪以后,嘉庆、道光王朝更呈江河日下之势。

1、落后的经济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经过“康乾盛世”已进入了危机四伏的“衰世”。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

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

据1812年(嘉庆十七年)统计,皇帝直接或间接掌握的土地达83万顷。

乾嘉之际的权臣和坤就占田8000余顷。

道光年间的大官僚琦善则有地252顷。

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

广大农民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腐败的政治

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

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

乾嘉以来,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僚当中,多次揭露出惊人的贪污案件,这不过是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而揭发出来的一小部分丑闻而已(如和?

|案)。

当时有人将清朝皇帝查办贪污案讽刺为“宰肥鸭”。

贪污在清统治集团中成为不可遏制的一种流行病。

结党营私,在当时统治集团中也形成恶劣的风气。

3、废弛的军事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4、沉闷的思想文化

清朝统治者还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科举制度。

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学即理学和脱离实际的汉学,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锢士人的思想。

当时思想界处于一种相当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但是龚自珍颇有“众人独醉我独醒”的势头。

他长歌当哭,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抨击时弊。

5、闭关自守的对外关系

鸦片战争以前,尽管清王朝保持比资本主义落后了一个时代的封建制度,尽管它已经相当地没落腐败,但是,它却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还没有被外国控制。

清王朝采取的对外关系政策是“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肇端于明朝的“海禁”,是明、清某些时候实行过的一种政策,闭关政策它既有前后联系、一脉相承的一面,又有在不同的时候,实施的背景、目的、具体内容、办法各不相同的一面,所以应作具体分析、我们这里要着重了解的也可以说特指的,是乾隆以后的闭关政策,也就是限广州一口通商时期的这种政策。

清统治者把闭关政策当作外交的武器来使用,无异于一个人舞纸剑而自诩英雄。

闭关政策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但是从长远、从全局来看,这一政策,没有也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侵略的积极作用,反而限制了中国自己,到头来是作茧自缚了。

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项消极的、落后的、错误的政策。

二、非法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一)鸦片烟毒在中国的泛滥

1、鸦片烟毒泛滥的原因

●自然经济的抵抗

●闭关政策的影响

鸦片战前,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

英国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

大宗纺织品则亏损。

而它又亟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

在若干年里,中英正常贸易,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

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

英国资产阶级跟中国做买卖,目的是要赢利赚钱的,这种贸易格局当然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要想办法找门路改变。

他们找到了一件法宝,这就是鸦片贸易。

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扭转它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2、鸦片烟毒的泛滥及其严重后果

19世纪以后,英国开始收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它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

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

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

除了英国以外,这时还有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贩来中国鸦片,但为数较少。

由于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的激增,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它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就占到1/2以上,到鸦片战争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由入超变为出超。

●中英的正常贸易发生了变化

通过鸦片贸易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中国变出超为入超,变优势为劣势,原来英国在广州贸易中亏损,“1821年英商运至广州的天鹅绒,剪绒、印花布亏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亏本10%左右。

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整个进口生意中,几乎没有一年不亏本的”。

但是鸦片贸易却给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鸦片贩子带来巨大利益。

中英的正常贸易发生了变化。

●破坏了中国金融的平衡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每年的白银外流量起码在一千万两以上。

白银大量外流又引起了一连串的社会恶果:

最直接的是造成银贵钱贱。

当时清朝实行的是银钱并用的双轨制,白银外流国内缺少使得银钱比价变动,例如1794年白银一两兑换铜钱一千文,到1838年时就需一千六、七十百文铜钱,而向政府纳赋税时须折成白银,这样他们实际上要多交百分之六、七的赋税,大大增加了负担,受剥削更重了;由于银价上涨,各省拖欠的赋税也就日益增多,这样也造成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加深了清廷统治机构的腐败

鸦片战争前夕有人估计,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鸦片,至于“刑名,钱谷之幕友,则有十分之五六,长随,胥吏更不可胜计”。

正如马克思所说:

“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偷偷运进了天朝。

”(《马恩选集》第2卷26页)统治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任意挥霍,最终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这样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机。

●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从上至下吸食鸦片的人日增,鸦片的吸者当中,也不光是统治阶级及其附属者群体所属,也有些下层劳动者。

他们本无吸食鸦片的经济条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烟瘾后不但身体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往往伴随着品质、道德的沦丧。

鸦片在当时对中华民族身心的危害是无法计量的。

(三)禁烟运动始末

1、驰禁与严禁的争论

清政府主要是出于自身统治方面的考虑,早在鸦片尚未严惩泛滥的时候,自嘉庆朝以来,就多次提出禁烟的问题,但基本上流于空言,未见实效。

但随着鸦片泛滥的日益严重,时至鸦片战争前夕的时候,可以说已经到了攸关清朝统治生死存亡的地步,于是禁烟问题提上了紧迫的议事日程,形成严禁派弛禁派对垒争持的激烈争议。

严禁派的代表人物是鸿胪寺卿(掌管朝祭礼仪之官)黄爵滋和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

提出了具体办法,就是用严刑峻法,重治吸食:

广传戒烟药方,限期一年戒绝,过期仍吸食者,平民处死刑,官吏加等罪--不但犯官治罪,而是其子女不准考试。

邻里互相监督,对知情不举包庇吸食亦予治罪,对举报者则予奖励。

弛禁派的代表人物有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直隶总督琦善和太常寺卿(掌握祭礼乐的官员)许乃济等人。

提出取消鸦片禁令准其公开卖买,照药材纳税(不过只准以货易货,不准用银子购买,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白银外流)。

并且提出国内种植鸦片不予限制,国产鸦片多了,洋商无利可图,外国鸦片即可不禁自绝。

道光皇帝经过一番权衡,倾向于严禁派,召见林则徐进京,深入讨论禁烟问题,最后于1938年12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并节制广东水师,驰赴广州查禁鸦片。

2、林则徐领导下的禁烟运动

林则徐于1839年3月到达广州。

林则徐与邓廷桢,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帮助下,整顿海防,严拿烟贩,惩处受贿卖放的水师官弁。

并且通过多方面的调查,掌握内幕情况。

与此同时,他对外国鸦片贩子也采取严厉的措施,责令外商将趸船上所存的鸦片,造具清册,听候收缴,并具甘结,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即没收,人即正法。

林则徐坚决表示,“若鸦片一日示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最后,英国鸦片贩子被迫缴出二万余箱。

美国烟贩缴出1500余箱。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主持在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使禁烟运动达到最高潮。

是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硝烟”。

鸦片战争的过程

(一)战前形势和战争爆发的原因

1、中、英双方的态度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政府决定武装侵华,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和措施进行战争部署,并且多次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

林则徐预感到可能要发生一场战争,他在严禁鸦片的同时,积极进行战备。

一是注意吸收敌方军事技术方面的长处,有的放失地加强己方,主要是在船炮水军的建设上下功夫。

另一是比较重视民众的力量,认为“民心可用”。

2、战争爆发原因

1839年7月,九龙尖沙咀村发生林维喜案。

英国水兵在村内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

林维喜案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39年8月初,中国禁烟消息传至英国,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女皇维多利亚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

10月1日,英国内阁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

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

4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发动战争的决议案,派兵侵略中国。

同年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二)战争的三个阶段

1、1840、6-1841、1(定海、大沽、广东战事;所谓《穿鼻草约》;英军强占香港岛)第一阶段,1840年6月下旬英军封锁珠江口至1841年1月下旬清政府对英宣战之前,历时7个月。

在这个阶段英军实施封锁珠江口、占领定海、北上天津以武力逼迫清政府就范为主要内容的侵略方案;清朝方面除广东积极备战外,总体上持消极抵抗的态度,由于道光采取“羁糜”政策,林则徐、邓廷桢等抵抗派遭到打击和排挤,妥协派琦善、伊里布等逐渐取得了对英交涉的大权,义律向琦善提出“穿鼻草约”。

2、1841、1-1841、5(广东战事;《广州和约》;三元里抗英)

第二阶段,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宣战,到5月27日《广州和约》订立为止,功时4个月。

在这个阶段,清政府虽然宣战,但并无真正抗战的决心。

道光派往广州主持军事的奕山、杨芳等官僚昏庸无能,在对英作战中一触即溃,终于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和约》。

3、1841、8-1842、8(厦门、浙东、长江战事)

第三阶段,自1841年8月英军再度进攻厦门开始,至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为止,历时一年。

在这个阶段,英军以进攻江浙地区为重点,以武力逼迫清政府彻底就范。

清政府虽调集重兵赶赴浙江,但在前线溃败后便函一意求和,最后被迫在南京订立了城下之盟。

民众抗英: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大人民,积极地支持和配合了清军作战,并自发地坚持反侵略斗争。

侵略军所到之处,无不遭到当地人民的抗击。

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自动组织起来,袭击英军,迫使侵略军退守鼓浪屿。

英军入侵浙江,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英军。

侵略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英国舰队前进。

广东人民的抗英斗争,给侵略军的打击最为沉重。

1841年5月29日,盘踞在广州北郊四方炮台的英军,闯入三元里骚扰抢劫。

当地群众奋起抗击,打死英军数名。

随后,全村男女老少在三元古庙集合,以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同时,还联络了附近的数千农民和手工业者,手持大刀、长矛,冒雨迎敌。

将英军困在牛栏岗,展开肉搏战,英军伤亡惨重。

牛栏岗的胜利,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第二天清晨,2万多民众高举三星旗,把四方炮台围得水泄不通。

在广州知府的调停下,英军才得以解围。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自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先声,显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三元里抗英后,广东人民又以“社学”的形式,组织武装力量,开展反侵略斗争。

(三)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

1、根本原因

第一、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

清王朝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政治昏暗,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情况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统治集团昏庸腐败,采取投降主义政策。

鸦片战争当中,清政府执行的是妥协投降为主导的政策,这既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所致,也是清政府腐败的具体表现。

正是在清朝统治集团的这种状况下,英国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示和发挥出来。

2、具体原因

参见:

茅海建:

《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的结果

      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向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史称《江宁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共有13款,主要内容有:

●五口通商    

●割让香港    

●勒索赔款    

●协定关税  

●干涉司法    

●自由贸易

2、《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

●领事裁判权

所谓“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按照正当的准则和惯例,居留国有权按照本国的法律管理外侨。

《虎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这项正当的权益,规定英人。

中华人的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办理。

●协定海关税则

收海关税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种货物和进口的48种货物税率比鸦片战前降低50%-90%,其他货物皆定为百值抽五的税率)。

3、《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后来,中美、中法所订条约也都有同样的规定。

列强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权益。

●租界权    

●驻军权

4、《望厦条约》●扩大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税则●文化●修约

5、《黄埔条约》

6、其他

7、葡萄牙强占澳门

鸦片战争的影响

●国际关系的改变: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之后的南京条约以及其后的一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部分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鸦片战争开启了之后百年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

●社会问题的加剧,清中叶自嘉庆、道光年间以后,中国社会已有种种严重问题,包括土地兼并、人口过剩、贪官污吏等,但在川楚教乱之后数十年的太平,使得当时的社会问题隐而不现,鸦片战争虽然直接影响的地区不多,但对于清朝的权威有所打击,许多社会上的问题逐渐浮现,造成较多的民变发生,间接促成了太平天国的兴起。

●对知识界的影响:

从历史的宏观看来,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上)的巨大差距,但当时只有极少数人物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著书介绍西方事物,但绝大多数的士大夫,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

此外,由于五口通商使得口岸的商人(或被称作买办),反而较一般知识分子更先开始接触学习西方事物。

(一)战后十年间中国社会政治与经济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现

2、鸦片走私有增无减

3、外国商品倾销局面形成

4、自然经济结构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解体

5、苦力贸易盛行

6、新阶级胚胎的产生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战前,中国经济上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有力地排斥着外国的商品侵略。

战后,废除“公行”制度,增加通商口岸,丧失关税主权,外国的廉价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这种商品“重炮”,逐渐摧毁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中国日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二)鸦片战争后的经世致用社会思潮

1、  经世致用社会思潮的由来

19世纪初叶,中国封建社会已从“康乾盛世”的顶峰上往下跌落,封建传统思想的两大支柱“宋学”与“汉学”也逐渐走向穷途末路。

而产生于明末清初由黄宗羲、顾炎武所倡导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却受到社会的注重。

这种经世致用思想的兴起,正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思想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