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5035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1,00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株洲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11-2025年)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节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株洲市市域范围,包括株洲市区天元、芦淞、荷塘、石峰、云龙五区及其下辖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五县(市),共有140个乡镇,2225个行政村。

市域总面积11262㎞2,其中市区面积535㎞2。

第二节规划时限

一、近期:

2011—2015年(开发建设期)

着重开发具有启动和引导功能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对整个株洲市旅游业发展能起到启动和辐射作用的炎帝陵、云峰湖、神农城等重点旅游项目,以此作为株洲旅游业的骨干脉络,初步形成株洲旅游特色。

二、中期:

2016—2020年(发展开拓期)

着重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开拓,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及配套旅游产品等各建设项目,应在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与重点项目、形成精品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储备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序列,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初见成效。

三、远期:

2021—2025年(整合提升期)

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动,对旅游产业结构体系进行整合、提升,逐步提高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的比重,提质增效,增强各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旅游支撑和保障体系。

第三节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1994;

《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200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2009;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1993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林业部,1994;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9;

《湖南省旅游条例》,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8。

二、国家标准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林业部,1996;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08-1999),建设部,1999;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1999;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199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5-200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修订本)》,《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实施细则》,国家旅游局,2003;

《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4308-200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三、相关规划及文件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升(2008-202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2008;

《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湖南省人民政府,2003;

《湖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湖南省旅游局,2006;

《株洲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株洲市人民政府,2006;

《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株洲市人民政府,2006;

《株洲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株洲市人民政府,2006;

《株洲市旅游升温战实施方案》,株洲市人民政府,2010;

《株洲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株洲市旅游局,2006。

四、统计资料和数据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湖南省统计年鉴》;

《株洲市统计年鉴》。

第四节规划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

在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完善调控手段、规范调控方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实现资源、资本与创新“三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充分发挥株洲市的经济建设成就、市场区位优势与资源环境优势,以永续利用为前提,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旅游的经济、社会和生态贡献率,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产业互动原则

充分发挥旅游对关联产业的强大带动力、对提升城市和区域知名度、打造城市和区域“名片”的独特作用的同时,注重与相关规划的紧密衔接,强调旅游产业与城镇建设、与其它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综合协调,促进旅游业与工农业、商贸服务、科教信息、文化体育和城乡基础设施业的资源共享,实现互动互促的旅游产业循环经济模式。

四、品牌运作原则

充分认识株洲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性质和特点,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创新利用各类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品牌化的旅游产品。

五、区域协作原则

建立以城市(镇)为中心、分工协作的区域旅游协作区,促进旅游客流、资金流、信息流跨县流动;从跨市区层面,积极推动长株潭地区以及湖南省旅游业发展,实现资源与市场共享、综合效益最大化。

 

第二章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第一节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背景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一)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来临、世界经济的日益繁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迅速崛起,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后,如今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富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是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最高的经济产业之一。

全球国际旅游人数从1950年的2528.2万增长到2008年9.27亿人次,年均增长6.41%;国际旅游收入则从21亿美元增长到900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1.01%。

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发表的年度报告,自1992年起,旅游业就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和纳税方面,还是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的重大贡献方面。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世界性的旅游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仅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将达2万亿美元。

旅游业作为世界支柱产业是当之无愧的。

(二)世界旅游重心东移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国际旅游业中仍将占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亚太地区旅游业迅速发展,并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世界旅游业的区域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

21世纪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更是“亚太世纪”。

这一变化趋势,形成了我国国际旅游的黄金时机。

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势必为湖南带来大量的客源,加速湖南旅游业的发展。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化共同发展的影响下,旅游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区域性集团竞争将愈演愈烈,旅游的区域协作将成为大势所趋。

这些变化趋势,将对未来株州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一)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我国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的势头强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和带薪假日及双休制的实施,极大促进了我国旅游业发展。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已被各地列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龙头产业。

我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大旅游市场全面快速增长,其中,2008年来华旅游入境游客达1.30亿人次,是1978年(180.92万人次)的71.85倍,年均增长23.8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是1978年(2.63亿美元)的155.30倍,年均增长28.69%。

2008年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是1985年(2.4亿人次)7.13倍,年均增长8.92%;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是1985年(8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2.64%。

2008年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GDP的3.69%。

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

(二)刺激旅游消费是当前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加快发展旅游业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综合性消费、可持续消费、多层次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

旅游消费对交通、商业、餐饮、文化等产业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还可以促进国际金融、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旅游消费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旅游业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最主要是客源市场竞争问题。

我国正处于未来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漩涡中心———亚太地区的前沿,将面临着许多周边国家如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强劲对手与我国争夺欧美及中东等远距离客源,以及欧美旅游业发达地区与我国争夺周边国家的国际客源的双重竞争的严峻局面。

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湖南旅游业将面对国际国内双重市场的竞争。

尽快树立全球竞争意识,积极寻求区域协作伙伴,增强竞争实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

第二节旅游业发展的微观背景

一、湖南社会经济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湖南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东接江西,西连贵州、四川、重庆,南与广东、广西为临,北同湖北接壤,位于东南沿海与内陆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

境内京广、枝柳、浙赣、湘黔、湘桂、长石等铁路贯通南北,连接东西。

又有洞庭湖沟通长江,水运通江达海,是辐射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优越的地理区位提高了湖南的可进入性。

2008年末,全省总面积21.1875万km2,总人口6845.2万人。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等偏上。

湖南是我国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不仅有先进的种植业,而且有比较发达的畜牧业、林业和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

“十五”期间,湖南提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三化”战略,并将工业化置于优先发展的核心地位,促进湖南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行业发展,加快湖南逐步从工业“弱省”迈向工业“强省”转变。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湖南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与中西部的过渡地带,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孕育了湖南丰富的旅游资源。

优美的山水风光以及瑰丽的名胜古迹遍布三湘四水,既拥有世界奇观的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又具有我国五大名山之一的衡山,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被誉为“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等等。

旅游资源拥有量在全国均属前列,并且知名度高,类型组合良好,为湖南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旅游业发展迅速,已逐步实现了由“传统的外事接待型、事业型向产业型,从小旅游向大旅游、从起步定向到快速发展”的跨越,旅游业发展大幅度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2006年湖南省委做出了“培育壮大湖南旅游支柱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将这一决定正式写入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旅游业已经成为两型社会建设重点发展的产业。

2009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130.87万人次,实现入境旅游收入6.73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5934.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3.52亿元。

旅游总收入1099.47亿元,同比增长29.08%,旅游产业成为继机械、石化、食品、有色、文化、轻工产业之后又一个千亿元产业。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湖南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

根据湖南省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全省拥有旅游星级饭店569家,居全国第八位;客房数5.97万间,在全国排名第九位,从业人员5.69万人,营业收入65.4亿元;旅行社624家,实现营业收入38.8亿元;全省共有等级旅游区(点)126处,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38家。

由此可见,湖南旅游业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也应该看到,湖南旅游在全国的地位仍较低。

2008年,来湖南旅游的国际游客人数111.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17亿美元,在全国居中上水平,这与湖南作为我国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

因此,如何挖掘旅游发展潜力以吸引更多的入境旅游者,是湖南今后面临巨大挑战。

 

二、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经济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土地面积2.8万km2,2008年末总人口达1310万。

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且两两相距不到50km,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被誉为湖南的“金三角”。

1997年,湖南省做出了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决策;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列为促进中部崛起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之一;2007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我国南方“十字路口”的枢纽位置,沿海向内地的过渡地带,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结合部,是支撑沿海、沿江开放地区的后方基地和促进内地开发的先导城市,是我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桥梁和纽带。

长株潭城市群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空运、水运优势明显,交通线路、交通工具及其交通停靠中转设施建设均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机场(黄花国际机场)、四条主要铁路(京广、湘黔、浙赣、长石)、三条主要高速公路(京珠、长张、潭邵)、四条国道主干线(106、107、319、320)及湘江水路等构成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旅游可进入性显著提高。

在航空运输方面,湖南省是中部地区开通国际航线航班最多的省份。

据统计,长沙黄花机场的航线已覆盖到境内外56个城市,定期航线达75条,每周有近90个国际航班进出,每天出入境旅客达到2500人次左右。

这些国际直达航班的开通为长株潭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境外客源。

2009年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1128万人次,成为全国第11个跨入“千万级机场俱乐部”行列的机场。

此外,2007年1月长株潭城际公交正式开通,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明显加速。

目前,长株潭三市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要素聚集能力最强、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和城市群。

2008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4565.31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0.9%,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增长14.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的50%以上;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全省的46.4%和42.8%,此外还集中了全省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全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重要生产要素的核心富集区。

长株潭地区发达的区域经济不仅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而且还是湖南国内旅游最主要的客源输出地。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湖南是旅游资源大省,长株潭地区是湖南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长沙市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建筑、休闲求知健身、购物等6大类旅游资源,39种基本类型,544处景点(区);株洲市旅游资源有8个主类,31个亚类,54个基本类型,其中各类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区(点)约100余处;湘潭市旅游资源大体有6主类,40余种基本类型,约600处景区(点)。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该区域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长株潭地区各类旅游资源中,红色旅游资源占据突出地位。

区域内有众多伟人名人故居,如毛泽东家乡——韶山,刘少奇家乡——宁乡花明楼,彭德怀家乡——乌石,而近、现代的革命先驱和军事将领如黄公略、李立三、左权、陈赓、谭政、谭震林、耿飚、杨得志、宋时轮等也都诞生在这块热土上;有革命纪念地,如长沙浏阳秋收起义旧址、株洲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纪念地、炎陵红军标语楼等。

而韶山,更作为革命摇篮、领袖故里,被列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培育重点区。

长株潭地区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丰、种类齐、密度大,品位高,而且特色鲜明、组合优良、知名度高,是湖南旅游业的中心和重轴,号称湖南旅游“金三角”地带。

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1月底,长株潭地区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个,4A景区13个,3A景区10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水利风景区4个,国家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见表2-1)。

湖南共有10个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长株潭地区就占了5个。

表2-1长株潭地区国家级旅游资源列表

类型

长沙

株洲

湘潭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

韶山风景名胜区

国家4A景区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长沙世界之窗、长沙海底世界、刘少奇纪念馆、长沙市天新阁、雷锋纪念馆、湖南省博物馆、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

炎帝陵景区、茶陵云阳山景区

韶山毛泽东故居、韶山滴水洞景区、彭德怀纪念馆

国家3A景区

石燕湖、浏阳道吾山、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杨开慧纪念馆、千龙湖生态旅游区

大京风景区、工农兵政府旧址、酒埠江-仙人桥旅游区

农博园

国家森林公园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

云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

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自然保护区

桃源洞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水利风景区

千龙湖生态度假村、长沙湘江水利风景区

酒埠江水利风景区

水府水利风景区

国家地质公园

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铜官窑遗址、黄兴故居、黄兴墓、刘少奇故居、岳麓书院、谭嗣同故居、炭河里遗址、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蔡锷墓

炎帝陵

韶山毛泽东故居、彭德怀故居、齐白石故居、东山书院旧址

资料来源: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表2-2长株潭地区国家级旅游资源占湖南省的比例

类型

长株潭地区

(个)

湖南省

(个)

长株潭地区占湖南省比例(%)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

10

20.0

国家4A景区

13

36

36.1

国家3A景区

9

54

16.7

国家森林公园

5

29

17.2

国家自然保护区

1

15

6.7

国家水利风景区

4

16

25.0

国家地质公园

1

6

16.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

61

26.2

近年来,长株潭地区旅游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实力居湖南省前列。

2007年长株潭地区共接待入境旅游者527115万人次,国内旅游者386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2459.79万美元,旅游业总收入达299.84亿元,上述四项指标分别占全省的43.72%、35.89%、50.55%和40.93(见表2-3)。

2008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93.65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48.67%,其中长沙、株洲、湘潭的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为3000.98亿元、909.5亿元、654.76亿元,各占其城市地方生产总值的10.0%、5.34%及6.85%,是名副其实的湖南旅游产业中心。

表2-32007年长株潭地区旅游业发展指标

类型

长沙

株洲

湘潭

三市合计

湖南省

三市所占比例(%)

入境旅游人数(人次)

475615

21847

29688

527150

1205713

43.72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2511

476

881

3868

10777

35.89

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30429.7

606.69

1413.4

32459.79

64217.6

50.55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204.60

30.67

40.86

276.13

681.54

40.52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226.84

31.11

41.39

299.84

732.71

40.93

星级饭店(家)

116

36

23

175

585

29.91

旅行社(个)

176

44

25

245

611

40.10

资料来源:

2008年湖南省统计年鉴。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也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

星级饭店的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星级饭店尤其是高星级饭店的数量以及客房数量占全省近1/3。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长株潭地区共有星级饭店175家,占全省29.91%;床位数共144099张,占全省29.94%。

其中,长株潭地区共有五星级及四星级饭店38家,占全省总量的49.35%,接近一半左右。

该区域星级饭店的分布明显不均衡,多数高星级饭店集中分布在长沙,湘潭与株洲相对较少。

在接待游客方面,长沙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两市,其接待过夜人次数超过株洲和湘潭两市总和。

2007年,长株潭地区星级饭店接待1281.52万人次的过夜旅游者,收入167.49亿元,占全省1/3多。

表2-42007年长株潭地区星级饭店及旅行社数量

类型

长沙

株洲

湘潭

三市合计

湖南省

三市所占比例(%)

星级饭店总数(家)

116

36

23

175

585

29.91

五星级(家)

6

1

1

8

11

72.73

四星级(家)

21

5

4

30

66

45.45

三星级(家)

58

13

5

76

210

36.19

二星级(家)

28

17

13

58

298

19.46

旅行社(个)

176

44

25

245

611

40.10

资料来源:

2008年湖南省统计年鉴。

表2-52007年长株潭地区星级饭店经营状况

区域

床位数(张)

出租率(%)

过夜人次数

(万/人次)

过夜人均花费

(元/人/天)

过夜收入(亿元)

长沙

85524

85.22

681.36

622.39

118.37

株洲

28098

78.63

307.19

427.28

26.38

湘潭

30477

72.90

292.97

402.73

22.74

三市合计

144099

1281.52

167.49

湖南省

481220

79.17

4997.86

453.83

489.08

三市所占比例(%)

29.94

25.64

34.25

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旅行社数量共245家,占全省总量的40.1%,其中大部分旅行社分布在长沙市,其他两市数量较少。

首家境外品牌旅行社———香港永安国际旅行社落户长沙,提升了长株潭城市群旅行社国际化水平。

以岳麓山、韶山、炎帝陵为代表的旅游景区(点)建设也有了的较好基础。

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旅游景区的游客总量达到5081.92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39.25%,占全省游客总量的39.96%。

 

三、株洲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北望武汉,南瞰广州,东接赣、浙、沪,西连云、贵、川,是湖南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