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一、乘除法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植树节马上就到了,你们有什么计划吗?
请看明明班的同学在干什么呢?
二、引导探索 学习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
20×3=
4、讨论算法——20+20+20=60 2×3=6,20×3=60
三、尝试解决,拓展应用
1、每箱草莓40个,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2﹑70×830×6600×94×6020×73×80090×58×50700×4
3、有三堆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
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本节课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有3捆树苗,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
20×3=60﹙棵﹚
答:
一共有小树60棵。
需要多少钱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
星期天,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出示挂图:
认真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
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2、引出: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1)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
12×3 =
(2)全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3、解决问题: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4、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13×3 70×5 24×2 16×3
31×3 34×2 24×4 13×5
2、出示饼干图
⑴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⑵每个小朋友15块,分给6个小朋友,够分吗?
3﹑出示小明和小玲买的胶卷
⑴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
⑵谁买的胶卷更便宜?
(学生尝试解决,集体订正。
)
四、全课小结,完成作业——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要注意什么问题?
完成课本第5页的第4题。
板书设计
需要多少钱
一个泳圈12元,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12×3=36﹙元﹚
⑴12+12+12=36
⑵
×
10
2
3
30
6
30+6=36
⑶10×3=30
2×3=6
共36元。
答:
需要36元。
参观科技馆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校组织“学科学爱科学活动”三(1)班共有60人乘2辆大轿车去参观科技馆,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与同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学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4、对比选择,适时引导
三、学习应用,拓展迁移
1、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一包糖共80块,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到几块?
分给4个人呢?
分给8个人呢?
3、这本书共170页,我已经看了90页。
⑴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⑵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玩游戏“夺红旗”
板书设计
参观科技馆
60人坐2辆大客车去参观科技馆,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
60÷2=30﹙人﹚
⑴2×30=6060÷2=30⑵6÷2=360÷2=30
答:
平均每辆车坐30人。
植树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植树”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
”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4、比较、选择。
二、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一双鞋子的价钱是77元,一双手套的价钱是7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
⑶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全课总结,完成作业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www.xkb1.com
植树
36人参加植树活动,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
36÷3=12﹙组﹚
⑴12×3=3636÷3=12
⑵30÷3=106÷3=2
10+2=12
答:
可以分12组。
二 观察物体
搭一搭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
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这里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
4、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用正方体学具示范书中第二个搭建活动,即先搭好一个立体图形,再通过提问搭出同样的图形。
边示范边讲解。
2﹑让学生分组进行搭建,并提示:
看哪组同学能通过尽量少的问题快速搭出正确的图形。
3﹑引导学生如何在搭建过程中学会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4﹑在刚刚的搭建过程中,同学们是怎样进行提问的?
都提了哪些问题?
在听清回答之后又是怎样根据回答来搭建立体图形的呢?
请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5﹑讲解如何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6﹑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描述方法,再练几次搭建活动,可以试着搭建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三、学习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第16页第一题。
搭一搭,看一看。
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正面画“√”,上面画“○”,右面画“△”)
2﹑课本第16页第二题。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板书设计
搭一搭
一﹑用正方体搭建立体图形。
二﹑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三﹑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教学要求】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吨,教材安排先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
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单位间的换算。
2、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1、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概念;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推算,初步建立质量单位的观念,引导学生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换算的思考方法。
【课时划分】共3课时
1、千克、克、吨………………………………………2课时
2、搭配中的学问………………………………………1课时
1、千克、克、吨
第一课时:
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19页例题,第20页“练一练“第1、2题,”“实践活动”和“想一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地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估算出一些物品有多重。
2、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3、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初步建立质量单位的观念。
【教具准备】
1、电脑课件,体重称,若干袋绿豆(每袋200克),若干台天平。
(按小组定袋数和台数)。
2、每个学生准备两袋盐,一些硬币,纽扣,一个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
(学生台前做“背一背”游戏)
2、实践体验。
(让学生掂一掂桌上的物体,感受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提问:
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可以怎么办?
(指名答)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哪些秤,(老师粗机出示各种秤的实物和图片)。
(也可电脑显示),如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磅秤等。
最后教师介绍本节课用的台秤和天平。
2、认识千克
(1)称一称(知道两袋盐正好重1千克)。
(2)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让学生拿出一个塑料袋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