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4996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TTAstandardizationoffice【TTA5AB-TTAK08-TTA2C】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

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4、原理:

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

5、实验误差分析

(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

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

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

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

思考:

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

答:

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

%

%

四、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2、混合物:

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没有固定的化学符号

注意:

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

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作用:

化工原料、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2、稀有气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

作保护气、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

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

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C+O2CO2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O2SO2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

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注意:

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实验前须在集气瓶里加点水(吸收五氧化二磷和防止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4、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注意:

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三)与某些化合物(蜡烛、甲烷)的反应——产物均为:

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现象:

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1)一氧化碳的燃烧:

2CO+O22CO2

(2)甲烷的燃烧:

CH4+2O2CO2+2H2O

(3)酒精的燃烧:

CH3CH2OH+3O22CO2+3H2O

(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也放热但不发光。

如:

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

三、反应类型:

①: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

A+B+……→E(简称“多合一”)

②: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

AB→A+B+……。

(简称:

“一变多”)

③: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课题3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

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蒸馏)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①实验原理:

化学方程式:

2H2O2MnO22H2O+O2↑

注:

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的特点:

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不变)、一改变(反应速率改变)

③、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在最后面)

注意事项: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

③气密性检查:

a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b导管伸如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观察水中的导气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

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方程式:

2KClO3

2KCl+3O2↑

注意:

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加热高锰酸钾:

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B、装置:

加热固体制气体(在最后面)

C、操作步骤:

(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D、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E、检验、验满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F、易错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伸入试管的导气管稍露出橡皮塞即可(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塞导管发生爆炸,或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导管稍伸入瓶口即可,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d)、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电源种类---直流电

B.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电解水口诀: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

1

质量比1:

8

C.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说明是氢气

(2)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氢气

1、物理性质:

相同条件下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无色无味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

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用途:

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

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

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点燃前必须验纯。

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

应立即打开门窗、关闭阀门。

(2)还原性(用途:

冶炼金属)

化学方程式:

H2+CuOCu+H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

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3、氢能源 三大优点:

产物无污染、放热量高、以水制取氢气来源广

不能推广使用的原因:

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

二、物质的分类

1、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

氢气、氧气、红磷等

2、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

水、高锰酸钾等

3、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例:

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注意:

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

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

课题2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

1、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

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有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例如: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

3、含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

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在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3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吸附沉淀):

试剂:

明矾

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

①适用范围:

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②仪器: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作用

③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加快过滤速度;滤纸不易破损)

“二低”:

(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1)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2)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3)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A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破损

3、吸附

常用的吸附剂:

活性炭(具有疏松的多孔结构,有强吸附性):

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一些可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

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蒸馏的装置:

见书P57,图3-21和3-22

二、硬水与软水

1、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例:

开水

2.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煮沸

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课题4水资源的保护

一、水资源

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很少不到1%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二、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2、水污染

A、水污染: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