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4971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要点.docx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要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要点.docx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要点

鲁南MALL财富广场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是指普遍存在的易发生的工程质量细部处理问题,如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到使用功能及质量标准,为确保工程质量,经认真分析研究制定防治措施如下:

一、墙体裂缝防治

1.1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⑴加砌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宜为45d(不应小于28d),砌筑时应提前1--2d浇水湿润,上墙含水率宜为5%--8%。

⑵砌筑砂浆中的石灰应熟化好。

⑶所选用的水泥一定要做好实验,其安定性能一定过关。

1.2砌筑的质量控制

⑴加气砼砌块在砌筑前1—2天应浇水湿润,在砌筑前还应浇水湿润,其含水率一般应控制20%左右,即浸水深度以8--10㎜为宜。

⑵在砌筑填充墙前,应根据图纸规定的尺寸,进行排块,其中非标准块,应用锯割准确,严禁嵌填碎块。

⑶砌筑前,应用钢丝刷或硬扫帚,清除砌块被砌筑表面的渣屑及粉尘。

⑷砌筑时应确保灰缝均匀,饱满密实,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⑸严格检查墙面的垂直度、平整度及灰缝宽度、饱满度,水平灰平整度等。

⑹墙体拉接筋要根据块体皮数高度确定,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一定要在砌体灰缝中间。

⑺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⑻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⑼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15mm×15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

3水泥砂浆嵌实。

⑽用电气配管施工时,在墙体上开的槽宽度、深度都应符合规范要求,不能太浅或太窄,布完配管和开关盒后应分层用砂浆抹平。

1.3加强抹灰质量的控制

⑴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30d。

⑵抹灰前墙面必须将浮灰和鱼鳞粉粒清除干净。

⑶加气砼填充墙在抹灰前,一般应采用隔日浇水法,即在抹灰前一天浇水两次,抹灰前半小时浇水一至两次,保证砂浆硬化和粘结条件。

⑷施工前在墙体砌体上遍顶钢丝网,钢丝网与柱梁搭接不少于15㎝并满刷一遍掺有108胶的水泥浆(胶:

水泥:

水=1:

1:

3)以封闭加气砼的气孔,增强底子灰与砌体的粘结力,随刷随抹。

⑸底子灰与基层、面层与底子灰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应尽量接近,这就要求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找出砂浆的最佳配比,严格按时严配比施工。

⑹加气砼墙面抹灰应采用逐层抹的施工方法,每层间隔时间不宜过短,常温施工的间隔时间以一天为宜。

⑺底子灰厚度不宜太大,一般为7㎜左右,底子灰抹完后,要注意其养护工作,防止水分增发过快,导致砂浆早期脱水而出现收缩裂缝。

⑻待底子灰达到一定强度见干时,检查是否有空鼓、裂缝现象,若有,将空鼓裂缝部分切去重抹,直至底子灰无空鼓裂缝时再施工;中层抹灰要求厚度不宜大于5㎜,用粗抹子抹平。

⑼最后抹面层灰,抹灰厚度为4㎜左右,表面应光滑洁净、接搓平整、灰线清晰顺直、阴阳角方正。

面层抹好后,开始用喷雾器养护,待可浇水养护时再浇水养护10天即可。

⑽进行内墙抹灰时,对钢筋砼框架结构填充墙,应先抹墙面灰,再抹梁面和柱面灰。

⑾进行外墙抹灰时,再不影响外观效果的情况下,介格缝的间距应尽量减小。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

2.1建筑材料方面

就混凝土本身来数说,根据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可以从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和减小混凝土收缩两方面入手。

具体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控制现浇楼板混凝土裂缝;

⑴严格控制混凝土用水量

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满足预拌混凝土和易性的前提条件下,采用较小水灰比,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

根据统计资料和实验,现浇楼板混凝土的最大用水量宜控制在180kg/m3以下,不得超过190kg/m3。

⑵选择水泥品种及用量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易性和可泵性等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或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水泥掺入掺和料(如粉煤灰、矿粉)以减少因水泥用量过多而引起的混凝土收缩裂缝。

⑶减小混凝土坍落度

混凝土坍落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施工条件和要求密切相关。

适当降低混凝土坍落度对减小混凝土的收缩、控制混凝土裂缝是有利的,且是完全可行的。

根据实验研究和调查,现浇楼板混凝土坍落度最大值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表1现浇楼板混凝土最大坍落度规定值

泵送高度

混凝土最大坍落度

50m以下

120±30mm

50—100m

150±30mm

100m以上

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⑷提高骨料(砂、石)质量,增加粗骨料数量

在满足结构最小断面尺寸,钢筋最小净距尺寸和泵送管道尺寸条件下,尽量选择粒径大,颗粒级配好,压碎指标值大,含泥量小的碎石、中砂配制混凝土。

骨料的颗粒级配越好,包裹在骨料周围的水泥浆就越少,从而减少了收缩的因素,控制了裂缝的形成。

还有砂石中含泥量过大或含杂质过多,将妨碍水泥与集料的正常胶结,降低混凝土强度,因此也应严格控制。

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

⑸掺入外加剂

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可在和易性不变的条件下减少用水量,这也是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密实性与强度的有效措施,尤其是采用高效减水剂,是配制高强混凝土的必要组分之一。

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⑹控制混凝土掺合料掺量

混凝土掺合料的使用应综合考虑,其中包括水泥的矿物组分、施工工期对混凝土早期强度的要求、工程养护条件、工程实际情况下混凝土的收缩等。

根据有关研究和调查分析,并根据有关标准认为,使用混凝土掺合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掺合料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②低钙粉煤灰和高钙粉煤灰的使用及其掺量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③矿渣微粉的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30%;并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④保证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应少于200kg/m3(若采用硅酸盐水泥,其用量不应少于180kg/m3)。

同时混凝土中最多水泥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2.2施工质量控制

⑴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供应

选择质量信誉好,生产能力强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商。

督促混凝土搅拌站对原材料质量严格控制,包括水泥强度等级、品种、粗细骨料、掺和料、外加剂、混凝土配合比及计量等。

在商品混凝土运输中,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被破坏,坍落度不受或少受影响,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筑。

⑵钢筋工程措施

①对于板周边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板四角的放射形钢筋和阳台板钢筋,绑扎时位置正确,同时必须设置钢筋马凳,将上述钢筋牢固架设,马凳的间距≤1m。

②混凝土浇捣前,必须在板周边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板四角的放射形钢筋和阳台板钢筋范围处搭设操作跳板,供操作人员站立。

操作人员不得踩踏在上述钢筋上作业。

③严格保证钢筋位置。

固定后的钢筋与模板之间必须严格按规范规定镶嵌保护层垫块。

垫块的厚度应控制在20mm左右。

④在现浇板的剪力区不宜设置接线盒,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线管应设置在板中,并有可靠的支撑固定措施。

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密集处或管径大于1/3楼板厚度的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ø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

⑶混凝土浇筑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进行,保证板厚达到设计要求。

振捣时要振点均匀,做到不漏振不重振,间距以不大于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为宜。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不能过快,振动时间不宜过长,时间太长会造成石子下沉,混凝土结构不均匀,表面出现浮浆,产生离析现象而引起裂缝;振捣时间太短,混凝土有孔洞不密实,强度降低引起裂缝。

混凝土浇筑中应不留或少留施工缝。

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抹压。

更应注意施工现场严禁私自给混凝土加水。

⑷组织控制

合理设定结构施工日期,即要保证施工的连续性,更要保持前期施工结构的刚度、强度均已达到规范允许强度后才继续进行下一层结构施工。

⑸对于后浇带和施工缝处的处理

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先将表面浮浆和松动石子先剃除,然后冲洗干净用同成分的水泥浆接浆,最后再浇筑混凝土。

⑹养护

新浇混凝土楼板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养护,可以采取覆盖浇水养护法,混凝土浇筑完一般在12小时内将表面外露部分进行覆盖,并不时浇水始终保持湿润状态,直到混凝土强度达到60%—70%。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小于7昼夜,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昼夜。

现浇板混凝土也可采用覆盖簿膜养护法,在二次抹压后用簿膜将混凝土外露部分全部覆盖起来,形成一个封闭体,保证混凝土能充分水化而又不会因表面失水形成收缩裂缝。

⑺防止混凝土早期受伤

①不要过早上人施工:

强度刚达到1.2Mpa的混凝土在施工的碰撞和冲击下会受损伤,比较适宜上人的施工时间宜在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后。

②防止施工荷载: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避免板受到冲击荷载和过早过多的堆放材料,材料应分散堆放。

③不要过早拆模:

支撑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边撑立杆与墙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实行拆模报批制,重要部位需经监理认可,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三、楼地面渗漏防治

3.1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应上大下小。

3.2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撒均匀。

3.3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做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实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

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实验。

3.4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3.5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安装前应先找平、拉线,根据泛水坡度确定地漏的合理高度,地漏口要比相临地面低5mm。

3.6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实验,蓄水高度为20—30mm。

3.7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

四、外墙面渗漏

4.1砼外墙洞眼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孔洞塞填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4.2抓好墙体砌筑质量,砌体的水平缝,竖缝内砂浆必须饱满,减少渗水通道,严禁干砖上墙,严格控制填充墙的伸缩裂缝,砌体与框架柱间的缝隙用砂浆填嵌密实,框架柱伸出的拉结筋要砌入砖缝中,当填充墙砌至梁底时停14天以上,待砌体灰缝干缩沉实后再砌顶部,留30-50mm的空隙用细石混凝土塞缝。

4.3外墙粉刷基层应采用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进行喷水养护;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4.4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

4.5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10mm;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外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

4.6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

4.7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滴水线深10mm,宽10mm,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滴水槽与墙接触处应设止水槽,滴水线槽应整齐美观,不损坏棱角。

4.8粘贴外墙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面刮糙底层与糙面层必须位置错开。

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抽压出浆至密实。

五、门窗渗漏

5.1门窗安装前,对成品必须进行“三性”检测。

5.2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

5.3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

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5.4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5.5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打胶面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密封胶,且应采用中型硅酮密封胶,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六、屋面渗漏

6.1防水材料进场先进行抽样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6.2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6.3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应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应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6.4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或淋水实验。

七、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措施

7.1由专人进行测量,各种测量仪器应定期校验;主体施工阶段应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主体完成后应做好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应准确测量,认真记录,并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

7.2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1.5—2m²范围内宜设置一处。

7.3装修阶段应严格按所弹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发现超标时及时处理。

八、钢筋工程

8.1墙、柱预埋钢筋位移防治

在基础部位第一次墙、柱插筋时,插筋的根部应用水平通筋加固或在柱根部增加不少于两道的加固箍筋,然后在其上部用定位卡或固定套子将竖向筋绑扎牢固,安装前要先将墙、柱竖向筋按纵横轴线调整好后再安装定位卡或固定套子,以后每层施工时主筋上部均按此法加固;且混凝土浇筑前,应有专人检查修整。

8.2现浇板中钢筋上下位移防治

在下层筋下按规范放置垫块,在上层筋下放置马凳,间距600—800mm;并且在浇筑混凝土前搭设施工马道。

8.3钢筋闪光对焊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钢筋闪光对焊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

1、增加预热程度

2、加快临近顶锻时的烧化程度

3、确保带电顶锻过程

4、加快顶锻速度

5、增加顶锻压力

接头中有缩孔

1、降低变压器级数

2、避免烧化过程过分强烈

3、适当增大顶锻留量及顶锻压力

钢筋表面微熔或烧伤

 

1、消除钢筋被夹紧部位的铁锈和油污

2、消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

3、改进电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

4、夹紧钢筋

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

1、正确调整电极位置

2、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

3、切除或娇直钢筋的弯头

8.4电渣压力焊接头质量通病及防治

电渣压力焊接头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轴线偏移

 

1、娇直钢筋端部

2、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

3、避免过大的顶压力

4、及时修理或更换夹具

弯折

 

1、娇直钢筋端部

2、注意安装和扶持上钢筋

3、避免焊后过快卸夹具

4、修理或更换夹具

咬边

1、减小焊接电流

2、缩短焊接时间

3、注意上钳口的起点和止点,确保上钢筋顶压到位

未焊合

1、增大焊接电流

2、避免焊接时间过短

3、检修夹具,确保上钢筋下送自如

焊包不匀

1、钢筋端面力求平整

2、填装焊剂尽量均匀

3、延长焊接时间,适当增加熔化量

气孔

1、按规定要求烘焙焊剂

2、消除钢筋焊部位的铁锈

3、确保焊缝在焊剂中合适埋入深度

烧伤

1、钢筋导电部位除净铁锈

2、尽量夹紧钢筋

焊包下淌

1、彻底封堵焊剂筒的漏孔

2、避免焊后过快回收焊剂

九、砼工程

9.1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强度不均匀,强度偏差大:

防止这一质量问题需要综合治理,除了在混凝土运输、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外,在混凝土拌制阶段要特别注意,要控制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要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原材料的配料计量。

9.2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差,坍落度不符和要求:

造成这类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水灰比影响较大,第二是石子的级配差、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多;第三是搅拌时间过短或太长等。

9.3蜂窝:

原因是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模板有裂缝,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塌落度过小或过大;柱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9.4露筋:

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漏筋。

9.5麻面:

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粘贴在模板上造成模面脱皮。

9.6孔洞:

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9.7缝隙夹渣:

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

9.8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

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按标高拉线抹平,冬期施工在覆盖保温层时,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

9.9梁柱接头几何尺寸不规则,上下柱错台:

加大对支模工序的技术指导,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技能,质检员严格检查模板几何尺寸及接头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十、砌体工程

10.1粘结不牢:

原因是砌块浇水,清理不好,砌块砌筑时一次铺砂浆面积过大、校正不及时;防治措施:

砌块在砌筑前两天,应充分的浇水湿润,随运随将砌块表面清理干净,一次铺浆面不宜过大,砌块就位后应及时校正,紧跟着用砂浆灌竖缝。

10.2砌体通缝:

不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未按砌块排列且砌筑施工应注意砌块的规格并正确砌筑。

10.3砂浆强度不够:

注意不使用过期水泥且计量要准确,保证搅拌时间。

实行计量挂牌制,质量员定期检查。

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试压应符合规定。

10.4墙体顶面不平直:

砌到顶部时不好使线墙体容易里出外进,应在梁底或板底弹出墙边线认真按线砌筑以保证墙体顶部平直通顺。

10.5拉筋不合砖模数:

混凝土墙柱内植筋经常不能与砖灰缝吻合,应预先计算砖模数,位置标高控制准确,不应将拉接钢筋弯折使用。

十一、屋面工程

11.1屋面细部做法不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

加强细部作法,突出屋面的管道、上人孔,女儿墙与屋面交接处须做半径为100--150mm的圆弧,穿过屋面管道用细石混凝土浇捣密实,以防根部渗漏。

泛水高出屋面250mm,泛水上部墙体须作防水处理,卷材收头密封固定,水落口周围500mm范围内做不小于5%的坡度并用防水材料密封,变形缝扣板应顺水搭接咬口处理,锡焊密封。

11.2屋面积水

防治措施:

屋面保温层铺设时,按设计要求找好坡度,留明显的天沟、檐沟、落水口周围500mm范围内,留5%的坡度确保排水顺利。

11.3上人屋面和刚性保护层与女儿墙间未留变形缝,灌缝材料不符规定:

强调技术交底,严格检查制度,灌缝材料严把采购关和操作关。

十二、楼地面工程

12.1水泥地面空鼓、裂缝防治

⑴基层清理不彻底、不认真:

在抹水泥砂浆之前必须将基层上的粘结物、灰尘、油污彻底处理掉,并认真进行清洗湿润,这是保证面层与基层结合牢固,防止空鼓裂缝的一道关键工序。

⑵涂刷水泥浆结合层不符合要求:

在已处理洁净的基层上刷一遍水泥浆,目的是要增强面层与基层的粘结力,因此这是一项重要的工序,涤刷水泥浆稠度要适宜,一般0.4~0.5的水灰比,涤刷时要均匀,不得漏刷,面积不要过大,砂浆铺多少刷多少。

另外一定要用刷子涂刷已拌好的水泥浆,不能采用干撒水泥面后,再浇水用扫帚来回扫的办法,由于浇水不匀,水泥浆干稀不匀,也影响面层与基层的粘结质量。

12.2地面起砂防治

⑴养护时间不够,过早上人:

水泥硬化初期,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养护,能使水泥颗粒充分水化,提高水泥砂浆面层强度。

如果在养护时间短强度很低的情况下,过早上人使用,就会对刚刚硬化的表面层造成损伤和破坏,致使面层起砂、出现麻坑。

因此,水泥地面完工后,养护工作的好坏对地面质量的影响很大,必须要重视,当面层抗压强度达5MPa时才能上人操作。

⑵使用过期、标号不够的水泥、水泥砂浆搅拌不均匀、操作过程中抹压遍数不够等,都是造成起砂现象。

⑶严格控制配合比,压光应在终凝前完成。

12.3面层不光、有抹纹

必须认真按操作工艺要求,用铁抹子抹压的遍数去操作,最后在水泥终凝前用力抹压不得漏压,直到将前遍的抹纹压平、压光为止。

12.4有泄漏的房间倒泛水

在铺设面层砂浆时先检查垫层的坡度是否符合要求。

设有垫层的地面,在铺设砂浆前抹灰饼和标筋时,按设计要求抹好坡度。

12.5板材地面接缝高低不平,缝宽窄不匀

主要原因是板块本身薄厚及宽窄不匀,窜角、翘曲等缺陷,铺砌时未严格拉通线进行控制等因素,均易产生高低不平、缝子不匀等缺陷,所以应预先严格挑选板块,凡是翘曲、拱背、宽窄、不方正等板块剔除不予使用,铺设标准块时应向两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铺设并随时用水平尺和直尺找准,缝必须拉通线不能有偏差,房间内标高线要有专门人负责引入且各房间和楼道内的标高必须相同一致。

12.6块料地面色差较大,面层空鼓

选购块材要严格把关;镶贴块料时要按统一水平线镶贴;铺结合层砂浆均匀一致,严密振实。

12.7踢脚板不顺直,出墙厚度不一致

主要由于墙面平整度和垂直度不符合要求,镶踢脚板前必须检查墙面的垂直度、平整度,如超出偏差应进行处理后再镶贴。

12.8板块空鼓

基层清理不净、洒水湿润不均、砖未浸水、水泥浆结合层刷的面积过大风干后起隔离作用、上人过早影响粘结层强度等等因素,都是导致空鼓的原因。

踢脚板空鼓原因,除与地面相同外,还因为踢脚板背面粘结砂浆量少未抹到边,造成边角空鼓。

十三、抹灰工程

13.1抹灰空鼓、裂缝、爆灰,顶棚脱、裂、不平

⑴抹完罩面灰后,压光过早,灰浆没有收水,故压光后多余的水气化后产生起泡现象。

⑵底灰过分干燥,因此要浇透水,抹罩面灰后水分很快被底灰吸收,故压光时容易出现漏压或压光困难;若浇的浮水较多,抹罩灰后,水浮在抹灰表面,压光后易出现抹纹。

⑶石灰熟化时间不够,灰膏中有未熟化的颗粒,抹灰后吸水或潮湿空气继续熟化,体积膨胀,造成抹灰面的爆裂,出现开裂。

⑷操作时应认真,按规矩要求在墙四周抄标高线,拉线找平

13.2踢脚板、窗台板等上口出墙厚度不一致

操作时应认真,按规矩要求吊垂直,拉线找平、找方,对上口的处理,应待大面抹完后及时返尺把上口抹平、压光、取走靠尺后用阳角抿子,将角摞成小圆。

13.3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抹灰空鼓裂缝

⑴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埋木砖间距过大或木砖松动,经开关门振动,门窗框两边的灰震裂、震空,故应重视门窗框塞缝工作,应有专人负责。

⑵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底灰)吸收,影响粘合力,应认真清理和提高浇水,使水渗入墙里面大约8~10mm,即达到要求。

⑶基层偏差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产生裂缝,故应分层找平,每层厚度为7~9mm。

⑷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应根据不同基层采用不同的配合比配制所需的砂浆,同时加强对原材料和抹灰配合比的管理。

13.4接顶、接茬阴角处不顺直

抹灰时没有横竖刮木杠,未保证阴角的顺直,必须用横木检查底灰,是否平整,修整后方可罩面。

13.5暖气槽两侧,上下墙窗口墙角抹灰不通顺

应按规矩要求吊直,上下窗口墙角应使用通长靠尺,上下同时操作,一次做好不显接槎。

十四、吊顶工程

14.1吊顶不平

小龙骨安装时标高定位不准,施工时应拉通线,做到标高、起拱准确。

14.2木骨架固定不牢

大龙骨与吊挂件连接的方法应严格按设计构造要求施工,龙骨钉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