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765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docx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docx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学校:

院系:

姓名:

学号:

庐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0.9.11~2010.9.17

二.实习地点: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三.实习目的:

结合课堂所学有关地质、地貌、植物与土壤方面的知识,观察庐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的结构与构成;实地识别一些地貌现象(构造地貌、重力地貌、流水地貌与冰川地貌);考察庐山植被与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加强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我们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生活习惯。

四.庐山概况简介: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

风景区总面积38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

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断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

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

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

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典型的地貌特征,丰富的地貌类型也使庐山成为地理考察的理想地点。

五.实习线路

9月11日:

牯岭镇星庐宾馆----街心公园----窰洼----牯牛岭----月照松林----马占山道----庐山气象站

9月12日:

星庐宾馆----汉口峡河流----大月山水库----大校场谷地----国脉驿道(世界地质公园)----庐山博物馆

9月13日:

星庐宾馆----庐山图书馆----中九路----环湖路----芦林湖----芦林大坝----柳杉林----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小天池

9月14日:

星庐宾馆----庐山中学----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白居易草堂

9月15日:

星庐宾馆----五老峰----七里冲----大月山----大月山水库----

女儿城----汉口峡河流

9月16日:

星庐宾馆----中九路----天狗洞附近----庐山植物园----含鄱口

9月17日:

星庐宾馆----天狗洞----大月山----七里冲----三叠泉-----

庐山东门

六.实习内容

(一)地貌篇

1.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主要是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

主要是褶皱地貌和断裂地貌。

根据规模可分为三个等级,我们所见的庐山是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即指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造成的地貌。

庐山是新生代板块内部活动与冰川作用一起形成的一座断块山。

1.19月11日下午三点左右,到达牯牛岭,站在牯牛岭上,观察周围地形如下图所示:

虎背岭是断层崖地貌。

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断层崖呈阶梯状。

西谷发育一条河流,后人工截断,形成湖泊,名曰如琴湖。

牯牛岭,海拔1300—1400m,是一单斜山。

大月山,海拔1170m,是一背斜构造。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东谷(长冲)与西谷是向斜构造。

1.29月14日,锦绣谷、龙首崖、石门涧、铁船峰

1)锦绣谷是庐山著名的景区,为一断层谷,因两侧构造运动与岩层产状和岩性不同程不对称状,两侧的地貌也有差异。

2)龙首崖又称舍身崖、狮子崖,海拔847m是庐山断层盘上升形成的一个断层崖。

(断层崖:

断层一侧的地盘抬高后,沿断层线延伸的陡崖。

)其落差近300m,下方有石门剪,是山区深切河曲。

由于空中乌云密布,雷声阵阵,大雨即将来临而无法继续前进去石门涧,我们就只能站在龙首崖下石门涧的地方往下看。

3)铁船峰在龙首崖对面,没有大雾时,站在龙首崖可清楚地看到对面山体上明显的褶皱地貌。

1.39月15日五老峰

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是断层崖地貌。

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

因河流等作用形成一些三角形的断层崖称为断层三角面。

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

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

它根连鄱湖,峰尖触天,最高峰海拔1436米。

2.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有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和河流地貌三种。

✧坡面流水:

雨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形形成的薄层片流和无固定流露的细流,属间歇性流水。

✧沟谷流水:

坡面流水汇集到低洼的沟谷中而形成的流水,有固定流路。

✧河流流水:

有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地下水汇集而成,有固定流路,为经常性河流。

2.19月12日,汉口峡河流——山区侵蚀性河流

✓山区侵蚀性河流的特点:

纵剖面坡降剧烈,横剖面呈v字型,流速大。

2.1.1汉口峡河流与大校场谷地河流——河流袭夺

Ø河流袭夺:

由于分水岭的移动,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游阶段的现象。

Ø河流袭夺的标志:

袭夺湾、袭夺点、反向河、断头河、垭口(分水岭)、截断点

Ø河流袭夺的特征:

1)V型谷;

2)河床为山区侵蚀河流,河道窄,巨石河床多裸露;

3)山区性河流的其他特征:

多有壶穴、瀑布、跌水

Ø汉口峡河流袭夺大校场谷地河流示意图:

女儿城位于大月山与牯牛岭之间,是大月山的西北翼。

女儿城长石砂岩,其质地和硬度,弱于大月山长石石英砂岩,而强于大校场长石砂岩,所以抗风蚀能力居中。

汉口峡河流总比降大,而女儿城砂岩抗侵蚀能力较弱,所以河流溯源侵蚀强烈,最终切穿女儿城砂岩,导致分水岭的移动,形成河流袭夺地貌。

2.1.2三宝树河流袭夺大校场河流

汉口下河流袭夺大校场河流后,大校场河流再次被三宝树河流袭夺,芦林大坝是裂点(袭夺湾附近,由于袭夺河和被夺河的河床出现高差,往往出现急流或瀑布,为裂点所在)。

如下图所示:

2.1.3锦绣谷河流90度转弯—河流袭夺地貌

西谷河流本应沿花径向下,至如琴湖被袭夺,改向经锦绣谷。

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因此流向锦绣谷的为袭夺河,由虎背岭南侧流向石门涧的河流为被夺河,其中流向锦绣谷的为反向河。

从天桥到石门涧段的为断头河。

2.2坡面流水地貌

✧坡地上部:

不明显冲刷带,地貌特征为深凹地、浅凹地;

✧斜坡中部:

冲刷带,地貌特征为侵蚀纹沟;

✧坡麓地带:

淤积带,地貌特征为坡积裙。

3.重力地貌

坡面上的风化碎屑、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一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地貌。

3.19月12日,在大月山附近的一条公路上,公路里侧岩石土层在重力作用(也可能是坡面流水作用或二者共同作用)下崩塌。

✓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下移,称为崩塌。

崩塌形成两种地貌,即山坡上部的崩塌崖壁与坡麓的倒石堆。

3.2柳杉林的“马刀树”

马刀树是土层或岩层发生蠕动的表现。

蠕动主要是指土层、岩层和他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发生的十分缓慢的移动现象。

发生蠕动的原因:

由于干湿、冷热的变化,岩石和土层雨季由于水分增加,向下重力增加,所以向下缓慢移动;但同时树木为了争取光热又努力向上生长,所以树木只在近根处弯曲,形似马刀。

✓马刀树与醉林的区别:

马刀树是由蠕动引起的,而醉林是滑坡的一种表象;马刀树排列比较有规律而醉林杂乱无章。

3.39月14日,由于快要下雨无法继续前进去石门涧,就站在龙首崖下石门涧的地方环顾四周,在右下方看到现已长满树木的一个很大很明显的倒石堆,可见该处曾发生了规模较大的崩塌。

满足以下条件的易发生崩塌:

坡度超过休止角;相对高度超过40~50m;软硬岩性的地层相间;岩性结构疏松、破碎的岩石;岩层层面或节理面的倾向于坡向一致;有临空面;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4.冰川地貌

4.1大校场谷地(世界地质公园)

谷中大小石头杂乱分布,但这些石头都具有一定的磨圆度。

此处河流的水量较小,河谷中有一突出的高地,上部是一些大小砾石泥土的混合堆积物。

a)按照李四光先生的观点,此地是庐山存在第四纪冰川发育的重要证据。

认为这些杂乱无章分选性差的的石头就是冰碛物。

————就现场泥土中采集的植物孢粉,部分研究者鉴定为冷型,也有科学家鉴定为暖型,鉴定结果大不相同。

岩石颗粒大小不一且磨圆度不高;冰碛物中有擦痕及贝壳状断口。

观察岩层中各层的石头混杂分布。

目前就庐山是否存在冰川,支持与反对双方各执一词,各有各的证据。

b)也有科学家认为是流水地貌,为河流溯源侵蚀所致。

————此河源头在大月山水库,流到芦林湖。

他们的依据是距观测点不远的上游处,两岸树木倾倒。

且谷中的石头大大小小都具有一定的磨圆度,为流水冲刷的结果。

而且一般近处的石头体积大,远处的石头体积小。

✓回顾课本河流的侵蚀方面知识:

下切侵蚀(垂直侵蚀),加深河床;侧方侵蚀(旁蚀),加宽河床;溯源侵蚀(向源侵蚀),加长河床。

4.2芦林湖

李四光先生说芦林湖是第四纪冰川到过庐山的一个证据。

芦林湖曾是冰窖(冰川囤积之所),在交芦桥处原有一个冰坎,冰坎下有一悬谷,冰窖内曾发现有冰川纹泥,在1700年前冰坎未冲毁之前尚是一个天然湖泊。

芦林湖是当地非常重要的水源之一,湖水清澈干净,水质很好。

芦林大桥下水底橙红色是由于岩石矿物风化时,铁分解出来,在水的作用下与空气中含有芳化结构的物质形成络合物。

在水的作用下,三价铁变为二价铁,移动性增强,随水流动在下游堆积而成。

4.3庐山中学门口的“飞来石”

庐山中学在西谷,门口附近有块儿巨石,它下覆具有网纹的棕色堆积物,形成历史比它早,所以称它“飞来石”。

但十分肯定的是它不是流水搬运过来的。

关于此飞来石的来历有以下几种说法:

³可能是由冰川搬运而来,因为冰川具有搬运力量大,搬运距离远,并且可以将物质从低地搬到高地的特点。

根据李四光先生对庐山存在第四纪冰川的观点,西谷上方的窑洼为冰窖,但就距离而言,其发育冰川的力量似乎还不足以搬运如此巨大的石头。

³可能是重力作用。

牯牛岭岩石崩塌,导致岩石翻滚掉下来。

这一说法主要基于飞来石的岩性与牯牛岭岩石的高度一致性,在风化、重力等作用下崩塌滚落至此。

关于搬运次数也存在一次和两次的争论。

(本人比较支持这种观点)

³人工搬运至此。

(我认为不太可能)

4.4如琴湖

如琴湖为人工湖,因其外形酷似一把横卧的小提琴而得名。

李四光先生认为如琴湖是一冰窖(冰川发育的地方,其地势相对较低)。

4.5天桥

天桥冰溢口位于西谷U型谷与锦绣谷U型谷之间,西谷中的冰流从天桥冰溢口流入锦绣谷中。

冰后期流入再将冰溢口侵蚀成一个天生石桥,天桥630年前垮塌。

4.6含鄱口,犁头尖

含鄱口,冰蚀地貌,冰斗,位于雪线附近由雪蚀凹地演化成的斗状基岩冰川侵蚀地貌,因此可以指示雪线(固态降水的零平衡面,雪线处年降水量等于年消融量。

)所在,为山岳冰川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

主要由冰川在凹地中对底部和斗壁进行旋转磨蚀、刻蚀和拔蚀而产生。

典型的冰斗由岩盆、岩壁和岩槛组成。

底部为岩盆,平面呈半圆形,三面为峭壁相围,出口处有突起的岩槛,常可见羊背石。

由于冰川的侵蚀,位于两条U形谷之间的刀刃状山脊,被称为刃脊。

犁头尖、太乙峰冰蚀作用形成的角峰。

4.6大凹冰斗

小天池附近有一冰斗,明显的围椅状,但冰坎没有了。

(李四光先生的观点是因风化、流水作用,冰坎被侵蚀掉了。

5.大、小天池

小天池位于庐山牯岭东北小天池山顶,以山巅小池得名。

海拔1213米,是庐山第八高峰,山势巍峨,青翠秀丽,自峰下公路抬级而上200余阶,至小天池山巅,于殿堂前可见一圆形水池,即小天池。

池水清澈,久旱不涸,久雨不溢,自古蔚为奇观。

大天池位于牯岭镇西南的天池山。

山上有双池,池中水清如玉,大雨不溢,大旱不竭。

大、小天池终年不溢不竭,其原因在于a.周边环境:

气候湿润,植被丰富,截留功能强,土壤植物含水量大,周围地势较天池高,旱季地下水沿裂隙向此汇集,所以不至于干枯;b.小天池虽然地势较其它地方低,但相差不大,四周积水较少,不会产生大水,再加上地下有许多裂缝,易使积水流入地下水埋水层。

所以大雨年份水不至于溢出池外。

(二)地质篇

1.庐山主要岩石及性质

庐山的岩石主要以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其中又以正长石和斜长石居多,伴有千枚岩,页岩,板岩等变质岩和极少量的花岗岩。

长石砂岩:

主要由长石石英颗粒组成。

而长石颗粒含量一般在25%以上。

通常为粗粒或中粒,厂承担红米黄等色。

碎屑多为棱角或次棱角状,胶结物多为碳酸盐或铁质。

这种砂岩多为花岗岩类岩石经风化残积而成,活在构造上升地区强烈风化、迅速堆积而成。

岩屑砂岩:

以石英和岩屑为主的砂岩。

岩屑砂岩中岩屑成分多种多样,随母岩而异。

长石以斜长石为常见,也有钾长石,还可出现不稳定的基性斜长石。

岩屑砂岩颜色较深,为灰、灰绿、灰黑色,浅色者少见。

岩屑砂岩多形成于强烈构造隆起区附近的构陷带或拗陷盆地中,由母岩迅速剥蚀、快速堆积而成。

岩屑砂岩可以是陆相的或海相的。

在庐山博物馆,我们看到了熨斗石、紫红色石灰岩、角闪片岩、绿帘大理岩花岗片麻岩、斜长云母石英变砾岩、紫色板岩等岩石。

2.如何野外识别岩石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它包括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弹性等)和光学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

硬度:

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程度。

解理:

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断口:

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部规则的断开面。

弹性:

矿物受力变形,作用力失去后又恢复原状的性质。

透明度:

光线透过矿物多少的程度。

光泽:

矿物表面对于光线的反射形成。

颜色:

矿物具有的色彩。

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

因为庐山的岩石主要是沉积岩和变质岩,我们就讲如何识别这两种岩石。

沉积岩特征:

层面成波状起伏,有印模和结核,层理构造,滴盐酸大部分有气泡产生,含有高岭土,白云石,方解石,铝土碳酸盐类。

例如:

砾岩,角砾岩,砂岩,碳酸盐,泥岩,页岩,白云岩,石灰岩。

我们在女儿城看到长石石英砂岩就是沉积岩。

变质岩特征:

变余构造,片理构造,变晶结构,石榴子石,绿泥石,红柱石,绿帘石,含有H2O和CO2化学性流体。

例如:

大理岩,板岩,片岩,片麻岩,千枚岩,石英岩。

仙人洞岩石以石英砂岩为主,夹杂长石片岩(片岩就是一种变质岩)。

石英砂岩抗风化能力强,长石片岩抗风化能力弱,易风化,形成缝隙,经人工开凿,就形成了仙人洞。

3.庐山的形成简介

A、大陆地壳的形成海洋阶段(2500——800百万年前)

2500—800百万年前,本区是一个海槽,在1800百万年前,海槽受挤压而封闭。

其中的沉积岩、火山岩产生强烈的变形变质,构成了陆壳结晶基底。

1800—1000百万年前本区再度拉开成大海。

1000—850百万年前,演化成“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

由内向外依次为大陆斜坡,边缘海,火山岛弧,深海沟。

大洋庐山地区位于边缘海中。

在850—800百万年前,火山岛弧和大陆产生板块碰撞造山,是海水中的沉积岩、火山岩产生强烈的变形变质,构成了大陆褶皱基底。

在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伴有大规模花岗岩侵入及火山喷发。

B、地台陆表海发展阶段(800——200百万年)

800—200百万年前,本区地壳活动明显减弱。

昔日的山脉风蚀已尽,变成了广阔的表陆浅海。

浅海中出现大量的动物群。

200百万年前,地壳受到挤压上升成陆地,海水一去不复返。

C、盆岭构造发展阶段(200百万年至今)

200百万年以来,地壳活动性又明显再次增强。

以断裂、岩浆活动强烈、盆地山岭相间为特征。

96—65百万年前,本区地壳出于强烈伸展拉伸状态,产生一条巨大的低角度主拆离断层。

将古鄱阳湖底下15—21千米处的深变质岩撕拉到地表,形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古鄱阳湖盆地。

65—23.3百万年前,产生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四周下陷成湖。

23.3—3百万年前,庐山断块山快速上升。

当3百万年前第四纪大冰期到来之时,庐山已是一座雄伟高大的断块山。

4.庐山的地层

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

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5.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

由内力引起地壳及岩石圈变形、变位作用。

庐山很多的地貌是新近纪和第四纪构造运动形成的,所以也叫其为新构造运动的产物。

第四纪冰川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

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

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

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

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

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为庐山第一高峰。

三叠泉,既分为三叠,又呵成一气,落差达155米,风飘日映,千姿百态。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是如以上升运动为主的地区常形成剥蚀地貌(比如庐山西部外缘的株岭一带的地貌,几乎都是背斜处形成洼地、向斜处却成为高山峻岭。

褶皱构造:

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构造上升运动使岩曾向上拱起和向下拗曲。

(1)背斜:

从外形上看,背斜是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两翼的岩层从中心向外倾斜。

庐山的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岩组成,高1453米。

七里冲也为背斜山。

我们在水库的地方就看到了只有一侧的褶曲.判断褶曲是背斜还是向斜我们就看褶皱的核和两翼,如果两翼是新的而核是老的即为背斜,反之则为向斜,同时我们也有”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说法”,水库处的褶曲我们根据以上规律就判断为背斜山.

(2)虎背岭单面山:

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背翼断馅厚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断裂构造:

地壳中的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的情况

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断裂构造。

庐山整体上是一座大的断块山。

在庐山上可以看到许多的断层崖。

五老峰受岩层垂直节理的控制,形成了彼此分割的五个峰岭。

庐山山体多系砂页岩和变质岩组成,水平层理清晰,悬崖峭壁、幽谷深壑之中,岩石层层迭迭、无穷无尽,富有强烈的节奏美。

6.庐山岩性

由断层和冰川共同塑造而成的庐山,其地貌和许多景区的形成与岩性密切有关。

庐山北部断崖形成的峡谷峭壁.十分奇险壮观。

山的南部则因岩层松软,多形成浑圆状山峰如仰天坪以南诸峰及汉阳峰等,与北部山形景色迥然不同。

东部地区岩性更为坚硬,多形成大的山岭如大月山、五老峰等。

在我们去的几个地方也可以看出岩性的差异对地貌的影响。

在女儿城、大校场、大月山三个地方岩石抗侵蚀能力依次为:

大校场<女儿城<大月山。

因为大校场多为长石石英砂岩相对抗侵蚀能力差一些,而大月山含长石较多,长石抗侵蚀能力相对强一些。

(三)土壤篇

◆9月13日,在芦林大坝桥栏上可见原始成土过程的三个阶段:

(原始成土过程是成土过程的第一阶段)

1)漆皮阶段——微生物附着在岩石表面,分解岩石矿物,自身生成有机体,转化成腐殖质,附着在岩石表面。

2)地衣阶段——腐殖质具吸水性、保肥性,为最低等植物提供生长机会。

3)苔藓阶段——腐殖质积累越来越多,吸水、保肥力增强,矿质养分富集,为草本、灌木乔木生长提供条件。

◆野外认识土壤的步骤:

a.挖剖面

耕地剖面要求:

宽0.5~1m,长1.5~2m;观察面要向阳;剖面前正对地方要挖成阶梯状,底部要能容一人;要挖到母质层,最好挖到基岩或地下水出现的位置;表土堆到一边,底土堆在另一边,观察后再把土按顺序填回去;观察面上不能站人,那样会改变土壤孔隙状况。

b.看剖面,认识土壤。

将锄头铁锹挖的硬质光滑剖面用小刀雕刻,使其看起来接近自然面;然后据颜色、结构、松紧程度划分层次,观察并记录每层土壤的厚度、颜色、结构、质地、酸碱性和硬度,观察根系分布、孔隙状况、石灰反应、砾石情况;进行土壤命名、分类;分析土壤性质与形成条件。

(土层厚度用地质包里的小钢卷尺侧。

土壤质地的判断方法:

A.手搓法测土壤质地:

取少量(约2g)土样于掌中,加水充分湿润,调匀,放在手掌心用手来回搓揉,使土壤吸水均匀,加水至土壤刚刚不粘手为止。

若搓不成球,则该土为砂土;若刚好能搓成球,但容易散,则为砂壤土;若能搓成球,但不易搓不成条,即使搓成条也不能提,一提即断,则为轻壤;中壤土可搓成条,也可提起来,但将条弯成圈就容易断;重壤可搓成条,可提起来且可以弯成直径2~3cm的小圈而无裂痕;黏土可成条,可提起,可弯成圈并且压扁也无裂痕。

B.手刮法测土壤质地:

取玉米粒儿大小土,加水捏成球,食指与拇指夹住,食指用力向下刮,若不成面状,则为砂土;若成面状,但很粗糙,则为砂壤;若刮面鱼鳞状,则为轻壤;若刮面较完整只是边缘有裂缝,则为中壤;若刮面完整且光滑,无裂缝但不反光,则为重壤;若刮面完整且光滑,无裂缝且不反光,则为黏土。

判断土壤结构的方法:

用铲子取一块土,放在手中直接观察是否为块状,具体是碎块儿还是棱块儿状,看其横纵轴的长度判断是否是团粒结构。

一般腐殖质层的土壤为团粒结构。

确定土壤颜色的方法:

用小铲在每一层取一小块土,放入手中,分别与土色卡做对比,确定颜色接近哪一个。

用硬度计测每一土层的硬度,将硬度计刻度调至0,探头对准土层,用力插入后立即拔出,读出数据后转换单位,得出硬度。

PH值测法:

取黄豆粒大小土,放入调色盘,弄散,滴入PH指示剂,滴到刚好浸满,偏时有液体出来,待半分钟,将浸出液体的颜色与PH比色卡做比较,读出数据,确定酸碱性。

石灰反应:

对于中性到碱性的土壤需看其石灰反应以确定其石灰含量。

具体方法是,取土,滴入指示剂,看有无气泡,放耳边听有无滋滋声。

若气泡微弱不明显,滋滋声很小,则碳酸盐含量在1%以下;若气泡明显但少,持续时间不长,则碳酸盐含量在1%~3%;若气泡剧烈,较远就可听到滋滋声,则碳酸盐含量在3%以上。

砾石情况:

据砾石(直径d>2mm)在土壤中的含量来看。

含量<10%称轻砾石;含量在10%~30%的称中砾石;含量>30%的称重砾石。

1.一号土壤观测剖面

1)地点:

大月山上,海拔1273m

土层

厚度cm

颜色

结构

质地

PH值

硬度

枯枝落叶层O

79~71

腐殖质层AH

71~44

Y2/15

黑色

团粒结构

轻壤

5.4

11mm

过渡层AB

44~33

YR2/27.5黑棕

碎块状结构

轻壤

5.6

18mm

心土层B

33~0

YR4/47.5

棕色

块状结构

中偏重壤

6.2

24mm

2)土壤命名

土纲——淋溶土纲;亚纲——湿润淋溶土亚纲;

土类——山地棕壤土类;亚类——山地棕壤土类;

(山地棕壤分为典型亚类—白浆化棕壤亚类、过渡亚类—潮棕壤亚类、弱发育亚类—棕壤性土亚类)

土属——坡积大月山石英砂岩山地棕壤土属;

(根据母质来确定土属。

母质有残积母质、坡积母质、洪积母质、冲积母质、冰积母质、海积母质、风积母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