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4760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引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引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引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引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引纬.docx

《引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纬.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引纬.docx

引纬

引纬

概述

1、常规梭子引纬:

①机物料消耗大,能耗大②飞梭③噪音大80dB④机速受限180-200(1/min)。

2、片梭引纬

3、剑杆引纬:

刚性幅宽受限

挠性

4、喷射引纬:

喷水

喷气:

幅宽受限

5、多相织机:

梭子飞过时,开口打纬时间并不一致。

第一节有梭引纬

一、梭子及其引纬过程

1、梭子构造:

(实物示范分析)

梭腔内装有梭芯;梭子前壁:

凹槽,探针孔;梭子后壁:

86.5度;梭子重心:

偏后偏下;左右手梭子区别。

2、梭子的运动:

相对于筘座的往复运动和随筘座的摆动的复合运动;梭子的绝对运动的轨迹是一条以摇轴为中心的圆柱体表面上的抛物线。

二、投梭机构

1、作用:

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梭子获得所需要的初速度。

2、分类:

下投梭机构;中投梭机构;上投梭机构(较少见)

(一)下投梭机构(重点)

1、投梭机构:

①底轴两侧位置装有投梭盘,盘上有投梭转子,转子主动、瞬时作用,冲击大。

②投梭棒长,侧板力的作用不充分。

③皮圈与投棒有间隙,机件有损坏

④结构简单,有很多弱点。

2、梭箱构造:

梭箱背版,前板,底板和盖板。

3、缓冲装置:

皮圈、皮带、皮拳。

(二)中投梭机构

①凸轮和转子时刻接触,作用缓和。

②力的作用充分

③皮结固定

④皮圈运动轨道——直线

但n↑时园弧面将跳动。

分类:

铁鞋式、四连杆式。

三、梭子相对运动的初速度

1、梭子飞行运动的三个时期(画出梭子作相对运动的曲线s、v、a)

①击梭时期α1(B段)

S1:

30°-40°

V0~v1max

②自由飞行时期α2(C段)

S2:

90°-170°

V:

v1max→V2等减速

③制动阶段α2(D段)

S3:

40°-50°

V1:

V2→0

E点达到静止。

所以梭子通过梭口的时间角为80°-240°,同时由于受到开口过程的限制,实际上允许梭子通过梭口的时间角为90°-170°。

这一阶段的负加速度对梭子安全飞行有利。

2、速度的计算

梭子通过梭口时间t

t=(S)

(1)

V=(m/s)

(2)

设梭子进梭口速度V1

设梭子出梭口速度V2

则V2=V1+at(a为负值)(3)

V=(4)

(1)、

(2)、(3)、(4)联立得:

V1=-a用ε系数乘之,ε>1取1.04~1.1

V2比V1降低10-15%

V2=12-15m/s左右

或V2=v12-2a(l1+l3)也可求出。

分析:

①织机转速n与梭速V1关系:

V1正比于n但不呈线性关系,故n增加时,V1虽然随着增加但与n的增加却不能成正比关系,因此在规定的曲柄转角内不能使梭子顺利通过梭口。

②s2↑时,要求成正比增大V1即增加投梭力

③α↑时,V1可以近似成反比地减小。

一般利用α,以求V1↓可以减少动力消耗,减少机物料消耗和机台振动。

四、梭子飞行时的受力分析

X方向:

梭子惯性力G3

与下层经纱磨擦力F2

钢筘摩擦力F2

Y方向:

筘座摆动引起的法向惯性力G2

走梭板弧引起的离心力G4

走梭板对梭子的反作用力N1

梭重W

Z方向

筘弧的离心力G5

沿经纱方向对梭子摩擦力F1

筘对梭子的反作用力N2

筘座摆动引起的切向惯性力G1

平衡条件:

Σx=0Σmx=0

Σy=0Σmy=0

Σy=0Σmr=0

影响梭子飞行的因素

1、筘对梭子的反作用力N2

当筘座摆动时,F1的方向是改变的:

筘座向前摆动时,F1指向机后;筘座向后摆动时,F1指向机前。

为了保证Σmx=0则F1a=N2h1

由此可知:

N2的位置也是变化的:

F1向机前时,N2高于梭子重心;F1向机后时,N2低于梭子重心。

由上式→h1=

筘座后退时,梭子向机后翻转N2上,移h1↑;筘座前进时,梭子向机前翻转,N2下降,h1↑

2、梭子重心位置:

梭子重心偏后、偏下,使梭子的前端紧压在走梭板的钢筘上。

3、筘座摆动对梭子飞行的影响,梭子飞行时期在筘座作负加速度时期内左右飞行、筘座摆动。

梭子飞行时产生二个惯性力。

一个指向钢筘切向惯性力G1;另一个法向惯性力G1

通过分析可知G1为梭重的2倍,G2仅为梭重的四分之一。

G1使梭子紧贴钢筘飞行,指向钢筘;G2是离心力,使梭子脱离走梭板趋势。

4、筘弧,走梭板弧对梭子飞行的影响

(1)走梭板弧

因为梭子随筘座前后摆动时,梭子产生离心力G2,使梭子脱离走梭板。

所以设立一走梭板弧,产生一新的离心力G4,使G4=G3,方向与G2相反,目的使梭子稳定飞行。

m=m

式中:

V1=ωR(R2γ+Rγ)打纬机构

V2=Wω

γ—进梭口时的角度

R1—设计曲率半径

ρ=R1

由直角三角形ρ2=()2+(ρ-h)2

h==·R1

由此可知:

①V↑h↓(n↑时,V2比V1增加的快);②hγL2h↑

(2)筘弧

由于经纱对梭子的摩擦力F作用使梭子脱离钢筘;使用筘弧产生离心力G5

令G5=F1且方向相反,则保证梭子取稳定飞行。

F1=mgu1

G5=m

所以mg·u1=m

R3=

B==

由此:

BxL2L↑B↑

B与V2n↑B↓

(3)实际使用

a、走梭板弧:

短弧1.6mm

长弧2.4+1.6=4mm

即梭箱底板内外端高度差

b、筘弧:

短弧1.6mm

长弧1.6+0.8+1.6=4mm

(4)几种论点:

a、引纬不要筘弧和走梭板弧

理由如下:

①两弧产生的离心力总和是梭重的1/4,影响较小。

②制造方便

③打纬时两边紧,中间松,易产生纬斜,格形不正(加一弧度板即可)

b、不要筘弧

理由如下:

因为梭子的at、梭子对钢筘的Ft=mat=2.1梭子重,所以有足够的力使梭子紧贴钢筘。

C、两弧都要

理由如下:

使梭子飞行稳定

综上所述,对梭子飞行稳定而言,有弧比无弧要好。

5、纬纱张力

以左手车为例

左→右飞行时,纬纱能力T有把梭子头端新离钢筘的趋势,不利梭子飞行;右→左飞行时,利于梭子飞行;当纬纱快用完时,重心偏移,使力矩更大,飞行更不稳定了。

保持纬纱张力均匀的措施

①梭眼要光滑

②梭子内腔装有毛皮,猪综、橡皮筋

③采用瓷眼或弹回梭子

④观侧式多梭箱上,采用中央梭眼

纱片对梭子的挤压作用

挤压度k=×100%

k:

进梭口30%;出梭口:

70%;挤压度小:

梭口张得大,投梭时间迟。

k进:

K进↑,投梭时间早,易断边飞梭、轧梭等。

K出:

k出↑,ρm↓,投力小,梭口夹梭尾,易飞行不稳,跳花及定位不良。

K出↓(40%)h1↑,投力大。

所以:

K进决定投梭时间的早迟;K出决定投梭力的大小

五、投梭过程

工艺要求:

少—机物料消耗;稳—梭子飞行、梭子在梭箱中定位;准—投梭时间、投梭力,即梭子进出梭箱要准;适应性强—车速,幅宽。

1、击梭期间梭子的运动

皮结静态位移规律—从梭箱中取出梭子,用手慢慢转动织机,所得到的皮结位移规律。

从图示的运动规律可以看出,皮结在击梭开始时即得到了最大速度,即梭子受到冲击,然后速度逐渐下降,梭子的最大速度并非发生在击梭时期的未尾,梭子在击梭终了之前早已离开皮结,投校鼻的曲线也未全部起作用,显然不符合击梭过程的工艺要求。

皮结动态运动规律—正常运转时用非电量电测法测得皮结运动规律。

通过动态、静态运动比较可知:

①动态皮结位移时间滞后静态△α;②动态位移值小于静态位移值f=s-γ

2、几个概念

Smax:

投梭力,又称最大静态位移;β:

静态击梭角;Q:

动态击梭角;αP:

实际位移;f:

代表变形。

代表变形产生原因:

a、梭子与梭箱壁及制梭板间的摩擦阴力;b、投梭机构各绞链结合处的摩擦阻力;c、梭子、皮结、投梭棒、侧板等的惯性阻力;d、代表变形+随织机主轴回转角的不同而变化。

随α↑,f越来越大蓄芷势能到一定程度f将越来越小放出势能,最后与静态位移相交,交点A即梭子投出。

3、投梭机构对击梭过程的影响:

①由于摩擦力及惯性阻力的存在,在动态条件下,皮结开始移动,时间滞后△α角,并产生代表变形△f(当n=180r/min时,△α=6°,n=230r/min,△α=15°)

②击梭过程的前阶段惯性阻力继续增加,代表变形也因而增加,此时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各弹性构件变形的位能而贮存,直至代表变形达最大值。

③击梭的后阶段,代表变形逐渐减小,徐徐放出所贮存的位能,使之转化成为梭子的动能,使梭子加速;到Q时X与S相交,这表示变形为O,梭子的加速度为O,此时梭子得到最大速度,离开皮结自由飞行。

4、投梭工艺参数:

投梭力和投梭时间

确定投时和投力的目的:

使梭子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时间以合适的速度通过梭口。

A、投梭力

①意义:

击梭时皮结的静态位移。

直接影响梭子飞行速度。

②表示方法:

内侧量:

击梭终了时投梭棒推动皮结的一侧与梭箱底板的内端的距离来表示S:

S值大,投力↓。

外测量:

自梭箱底板外端到击梭终了时投梭棒作用侧的距离S1来表示,S1↑,投力↑。

由于换梭侧梭箱底板较开关侧长12.7mm,则换梭侧的投梭力应比开关侧大12.7mm。

因此两侧的X值不等,但投梭棒静止时离筘座外端的距离是一样的。

所以若以S值来表时,两侧数值相同;若以S1表示时,则换梭侧的S1值应大12.7mm(1511M型织机)

③投梭力大小对织造工艺的影响:

投梭力过大、投梭力过小。

④确定投梭力的原则

确定梭子出梭口时,保证梭子顺利飞行和不边跳的情况下,投梭力以少为好。

投梭力据品种、筘幅、车速、投梭材料而定。

a、品种:

光滑,投力小;毛糙,投力大。

b、筘幅:

宽,投力大;窄,投力小。

c、车速:

快,投力大;慢,投力小。

d、材料:

弹性好,投梭力小;新则投力小;旧则投力大。

e、自动织机、多梭箱织机:

开关侧投力小,比换梭侧小12.7mm

B、投梭时间:

①意义:

指投梭转子开始与投梭鼻梭触的时间,即发动投梭运动的时间。

②表示方法:

曲柄角度α=75°-80°(大、迟;小、早)

曲柄下心附近,钢筘~胸梁内侧距离(cm)(大,迟;小,早)

③投时对织造工艺的影响:

投梭时间过早、投梭时间过迟

④确定原则:

在进口处不出跳花,断边,走梭平稳的条件下,以较早的投梭时间为好。

投梭时间的早迟确定梭子进梭口时间:

△底层经纱与走梭板之间有一定距离S;早,S↑,则飞行不稳定。

△梭口高度h:

早,h↓,梭口清晰度↓,边经易断头,进梭口而产生跳梭或边跳纱。

△钢筘到织口距离γ,γ↑或γ↓,梭口清晰度均差。

考虑品种,车速、布幅。

△阔幅早,布幅越宽,投时越早

△车速高,投时迟

△府绸迟,斜缎早

开口时间

△开口早,投时亦早—平纹

自动织机换梭侧比开关侧应迟

多梭箱开关侧,应早,多梭箱侧应迟。

C、投梭力、投梭时间的调整方法——先调投力,再调投时

投梭时间:

置曲柄于下心前,按新定投梭时间,量准筘剂胸梁内侧距离,松开投梭转子螺丝,使投梭转子和投梭鼻的后侧接触,然后紧住螺丝即可。

△如果顺看中心轴转动方向移动则投时提早,反之则推迟。

投梭力:

对于下投梭机构,抬高或放低侧板支点位置。

抬高则投力↑,放低则投力↓。

因为:

=,=

所以:

S=S1·=E*

对由于O变化时,投力变化,会引起投时的变化。

所以先调投力,再调投时。

而S变化,E亦变化

O→O`S1→S1`;因为:

S1`↑所以:

S↑

六、制梭

目的是吸收梭子的剩余能量,使梭子静止在一定的位置。

1、对制梭的要求

①制梭作用要缓和;②制梭部分和缓冲部分的负担要合理;③梭子定位要准确;④低噪音。

2、制梭过程分析

制梭机构由:

制梭板、缓冲皮带及缓冲皮圈等

制梭过程分三个阶段

前阶段制梭:

也称为制梭阶段,自梭子进入梭箱与制梭板碰撞接触起到梭子撞击皮结,推动投梭棒开始拉紧缓冲皮带为止。

吸收15-25%功能。

后阶段制梭:

也称为缓冲阶段,自投梭棒拉紧缓冲皮带开始至梭子静止为终结。

吸收75%-90%动能。

缓冲皮带,皮圈和三轮缓冲器。

缓冲皮带的作用:

减轻了投梭棒对皮圈的撞击,并提供一个经常作用的相当大的缓冲阻力(20-25N)吸收梭子的功能,减轻了皮圈的负担,并在缓冲时期最后皮圈伸长的阶段,减小了皮圈的伸长和梭子的回跳,保护皮圈并使梭子空位稳定,同时也限制了投梭棒的自由振动,避免侧板与投梭棒的冲击。

皮圈:

皮圈可以滑行,1511M型动程为38mm,滑行动程增大可以多吸收梭子的动能。

滑行动程用完后,皮圈将伸长变形吸收梭子的剩余能量,并转化为由皮圈变化而贮存的位能,弹性位能(急弹性伸长)的恢复必须使梭子回跳。

回跳量宜小。

三轮缓冲:

通过缓冲皮带对摩擦盘的摩擦和弹簧盘的扭转而对梭子起缓冲作用。

T2=T1efθ2T1=T0efθ1所以:

T2=T0ef(θ1+θ2)T2约为T0的50倍。

再换算到皮结位置,则梭子受到阻力约为T0的10倍,作用显着。

七、自动补纬装置

自动换梭机构:

探测诱导,活动梭箱,换梭机构,换梭安全保护装置等组成。

(现场教学)

探测诱导:

探针、交叉;活动梭箱:

前闸轨、扬起背板、控制木;换梭机构:

推梭框、撞嘴、举起臂、撞铁

安全保护:

①换梭轧梭停台;②无梭及侧梭停台;③安全弹簧。

换梭过程分析:

诱导动作和换梭动作分析

第二节、片梭引纬

梭子演变成梭夹:

轻投梭、短动程打纬,小开口。

梭子重:

400-500g;而片梭D1:

重35g,常见织物;D2:

重53g,麻、粗支、结子线;K2:

重19g,高档精细织物。

速度如下:

V:

280-320r/min最高可达420r/min

入纬率:

700-1100m/minmax:

1200m/min

一、片梭及其引纬过程

片梭结构、90mm×14mm×6mm

二、扭轴投梭机构

1、组成:

①扭轴部分;②四杆机构部分;③投梭凸轮部分;④液压缓冲部分。

2、工作原理:

①储能阶段;②自锁阶段;③投梭阶段;④缓冲阶段。

3、扭轴结构:

直径(mm)扭转角度长度(mm)

14.127°-35°

15.329°-35°800

16.029°-32°

17.029°-33°

4、扭轴储存势能→击梭时的动能:

击梭时间0.007s

击梭动程6.5-8cm

击梭速度24m/s

5、片梭的飞行特点:

两侧梭箱固定在机架上,不随筘座摆动;片梭飞行时,筘座要绝对静止,所以其轭凸轮打纬;片梭必须在轨道上飞行(导梭片);短筘脚、摆角大;钢筘和摇轴中心不同面,织口处有一支持板托住织口。

6、制梭动程:

5cm,时间:

0.005s,负加速度:

5000m/s2

7、幅宽m共轭凸轮套数

2.16-3.30三

3.9四

5.4五

三、制梭:

P226-227

四、引纬过程:

10个阶段P229-230

五、片梭品种的适应性

1、积极引纬方式,对纬纱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引纬故障少、质量好,有利高档加工。

2、纱线适用范围广。

但对弱捻纱线、强度较低的纱线作为纬纱不适宜。

3、2-6色任意换纬功能

4、幅宽大,范围190-540cm

5、能配合多臂和提花开口机构,

6、采用折入边。

第三节剑杆引纬机构

一、剑杆织机分类

(一)剑杆的配置

1、单剑杆;

2、双剑杆(送纬剑、接纬剑,使用较广);多根剑杆,最多可达18根----织多层织物(英国的Drbit公司)。

(二)纬纱交接方式

1、叉入式:

每次引入双根纬纱,实现圈状引纬(法国人Gabler于1927年发明);

2、夹持式:

每次引入单根纬纱,实现线状引纬(英国人R.Dewas发明);

3、交付式

4、喷气式

(三)剑杆的型式

1、刚性剑杆由圆形或方形的薄壁管(d=10-15mm);

2、挠性剑杆由钢带、碳纤维尼龙带(使用较广泛)

(四)传剑机构的位置:

分离式、整体式(非分离式)

二、传剑机构

特点

优点:

引纬率高,常用筘幅1.6—2.2m,车速一般为220—270r/min左右;噪音小,一般为85—95Db;杜绝飞梭、轧梭事故;品种适应性广,尤其对多色织物适应性更强。

缺点:

动力消耗比有梭织机大;织单色、单纬织物,效率不明显;单纬引入时产生毛边。

(一)非分离式筘座剑杆织机的传剑机构

1、在非分离式筘座剑杆织机上,剑杆的运动由筘座机构的运动和连杆机构的运动复合而成。

送纬剑为六连杆,接纬剑为四连杆机构,两者的曲柄均装在织机主轴上。

主要机构:

曲柄;连杆;摆动杆;传剑杆

运动方式:

主轴---曲柄---连杆--摆动杆---传剑杆左右运动

2、剑杆位移的合成

3、剑杆交接原理

(二)分离式筘座剑杆织机的传剑机构

1、共轭凸轮传动:

主要机构:

共轭凸轮(在主轴上);转子(在中心轴上,在前、后摆杆上与凸轮接触);下摆杆、传动杆(与前、后摆杆相连,传动杆下端接下摆杆,上端与角形摇臂短臂相连)。

运动方式:

主轴转动---共轭凸轮转动---(转子)前、后摆杆摆动--下摆杆上下摆动---(传动杆)角形臂摆动---(B点)投剑板上端左右运动

2、空间曲柄连杆传剑机构

3、螺杆式传剑机构

凸轮传动和曲柄连杆两种类型比较

运动规律:

共轭凸轮传动可以任意选择;曲柄连杆为凑运动曲线,无静止时间。

制造精度:

凸轮传动精度要求高。

加工要求:

连杆式加工较容易,而凸轮传动加工较困难。

三、剑杆引纬的品种适应性

1、品种适应性:

纱支(棉)2000---6Tex

(毛)2000---10Tex

(单丝)15—2200dtex

织物棉、毛、丝、麻均可织造

2、筘幅:

挠性常规190cm,最高可达500cm

3、刚性一般240cm(法国的SACM型),伸缩剑杆可达365cm(瑞士的Saurer400型)

4、入纬率:

1511型---44”(GA611---44”),210转/分,230米/分

双相剑杆(瑞士的Saurer500),1300米/分

挠性单相剑杆(意大利的Warmetex),1273米/分

(SometSM93),1125米/分

(SmitTr600),1000米/分

刚性剑杆(法国的MAVVR—1000型),900米/分

5、纬纱色别:

最多可达八种颜色(单根),具有选色机构

6、自动化程度:

经纱张力、纬纱色别、根数、匹长、找断纬均由微机控制

7、国内外厂家:

意大利的Warmetex、Somet、Smit公司;瑞士的Saurer、Sulzer、Ruti公司;德国的Donier公司、比利时的Piccmol公司;日本的丰田LT型、津田驹公司;台湾的金鸡公司等。

第四节、喷气引纬

喷气引纬形式

(1)、单喷嘴+管道片:

(2)、主()

工艺流程:

纬纱(筒子纱)--测长储纬装置—主喷嘴()--(管道片)--异形筘—夹纱器—剪纬。

一、喷气引纬原理:

第一步:

储纬---夹纱器夹紧纬纱;

第二步:

主喷嘴起喷(起喷时间早于夹纱器释放时间50-100)

1、压缩空气从圆形喷嘴射出时形成圆射流,具有“喷射成束”的特点。

U0=100—200m/s。

2、一旦它们与周围空气接触时,一部分会产生卷吸现象,另一部分会产生扩散。

3、在射流结构图中,P147图3-45,abc为核心区,核心区内各点的流速相等,均等于U0;;核心区的外围为过渡区,过渡区中各点,距离射流中心线愈远,速度亦愈低;此后即为扩散区,扩散区中射流中心的流速Umax与离喷口的距离成反比。

即Umax=U0*X0/X。

(三)、气流与纬纱速度的配合

1、气流速度V的变化:

2、纬纱速度U的变化:

3、两者的配合:

在喷气引纬时,纬纱飞行速度的平均值已突破50m/s,纬纱飞行速度的大小与变化特征与引纬时气流速度的大小与变化特征密切相关,气流与纬纱速度的理想配合应为:

纬纱飞行速度U尽量接近气流速度V,但又不超过V,这样既能满足纬纱高速飞行,缩短纬纱飞行时间,又能保证纬纱挺直。

即V>U,气流对纬纱起牵引作用。

若V

纬纱将会产生“前拥后挤”现象,因而纱的末端开始出现屈曲,屈曲现象的存在,会使纬纱在梭口中飞行时与经纱相碰,被经纱挡住,以至喷纬失误,造成双脱纬和纬缩疵点。

前拥后挤:

一方面是超过A点后纬纱靠惯性飞行,速度不断减小;另一方面是V>U段的纬纱仍以较快速度前进,其结果是飞行中的纬纱出现的现象。

(四)、气流速度、喷嘴孔径、管道孔径和压力的关系

1、流速与压力的关系:

P150图3-50。

由图形分析可知:

离喷嘴同一距离的压力越高,气流沿织幅方向的中心流速也就越大,出喷嘴的气流速度则增加很多;压力的增加扩大了进出梭口的气流速度差异,纬纱容易产生前拥后挤现象;为了得到良好的引纬性能,需要以保证梭口内有足够的气流速度为前提,尽量减少进出梭口气流的速度差异;在满足引纬工艺条件下应采取较小的压力。

2、流速与喷嘴孔径的关系:

P150图3-51。

由曲线可以看出:

在相同的压力情况下,离喷嘴1m处的流速随喷嘴孔径的增大而增加;喷嘴孔径大,流量大,流速较高。

3、流速与管道孔径的关系:

P151图3-52。

由曲线可以看出:

当管道片的组合相同时,管道孔径大,气流的扩散增加,流速就相对降低;采用较小的管道孔径以增加出梭口的流速。

根据以上各种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采用低压力、大流量的技术有利于提高出梭口的气流速度和降低功率消耗;喷嘴孔径以大些为好,管道孔径以小些为好,d/D的比值如接近于1,气流在管道中扩散就小。

(五)、喷气引纬机构的主要部件:

1、测长储纬装置(电子式鼓型):

交流电动机(转速由频率控制)目的是为了避免引纬时纬纱

从筒子上直接退绕困难及筒子直径大小变化时产生的张力差异。

2、主喷嘴:

单喷、双喷

3、辅助喷嘴(接力喷嘴):

装在筘座上

4、管道:

使气流扩散受到抑制。

早期采用管道片组装而成,即主喷管+管道片,近期采用异形

筘。

5、纬纱处理系统:

判断引纬是否正常:

正常引纬时,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织机运转;引纬不

正常,压力传感器无信号—织机关车。

找出断纬:

织机停车—反转360度,找断头。

投纬时间自动(ATC装置):

储气管:

集中供气,控制空气压力、流速;

电磁筏:

控制空气流出时间、流量;

传感器:

供气时间能精确控制;纬纱到达时间稳定;节约

压缩空气(能耗)。

6、断纬与断经自动控制装置:

断纬检测—探针(传感器)判断纬纱是否引入右侧;判断纬纱

是否断头。

断经检测---光电回路。

7、双后梁装置:

开口过程中经纱张力稳定(12mm);提高打纬效果;减少断经。

8、电子控制送经装置:

经纱张力检测组件—活动后梁;AC伺服电机(转速—经轴转动量)。

9、电子控制卷取装置:

单动电机控制卷取量(连续式卷取),确定纬密大小。

10、微机控制装置:

32位中央处理机

11、新功能操作台:

在机器左侧

(四)、织造条件

1、原纱条件:

2、准备质量:

3、浆纱:

4、织造:

(五)、喷气织机常见织疵及原因

(六)、喷气织机的发展与现状:

试论喷气织机产品开发和经济效益提高途径。

第五节、无梭引纬的辅助装置

一、无梭织机的布边

①织机打纬过程中,边经纱不能松开,边经纱纱布身经纱张力一致

②印梁时,能经受纵、横向拉力,不会产生色差。

③布边和布身厚薄要一致

④原料消耗要少

二、主要形式:

(一)折入边

(二)纱罗边

(三)针织边

(四)绳状边

(五)热熔边

三、

四、各种新型引纬方法的综合分析(经济技术方面)P172-173

一、经济性:

①入纬率②效率③配件耗用费④纬纱回丝率⑤看台定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