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4754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北省衡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北省衡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北省衡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北省衡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卷.docx

《河北省衡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卷.docx

河北省衡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卷

河北冀州中学2015年-----2016年高二月考三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题分数:

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填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开创性疗法和治疗线虫感染的新疗法。

数千年来,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一直是全球一项重大的医疗问题,对全球最贫穷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

今年三位获奖者针对破坏性最大的几种寄生虫病研发的疗法,使治疗这些疾病的手段得到了革新。

盘尾丝虫病(俗称“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都是由寄生虫引发的。

河盲症会造成患者角膜感染,最终导致失明。

淋巴丝虫病会导致慢性肿胀,造成终生的红斑并致残。

日本微生物学家大村智是分离天然产物的专家,他专注于研究链霉菌,从土壤样品中分离了能够产生包括链霉素在内的多种抗菌物质的链霉菌的新菌株,并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纯化培养,从中筛选了50株最有前途的菌株,分析它们在对抗有害微生物方面的能力。

寄生虫生物学家威廉•坎贝尔利用大村智的链霉菌菌株,分离并纯化出了一种能有效对抗家养和畜牧动物体内寄生虫的成分——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随后被进一步化学修饰成为一种叫“伊维菌素”的物质。

后经人体试验,发现它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同时对治疗其他寄生虫病也有效果。

大村智和坎贝尔的贡献使一类能有效对抗寄生虫病的新药得以发现。

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生物,这种生物会入侵红细胞,导致发烧,在严重情况下会造成脑损伤甚至死亡。

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面临疟疾感染风险,每年有超过45万人死于疟疾,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氯喹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停用。

此时,屠呦呦将研究视线转向传统草药,锁定从黄花蒿中提取纯化青蒿素。

她又从与陶渊明生活在同时代的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启发,提出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一关键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黄花蒿粗提取物的有效单体——青蒿素。

经临床试验,证实它具有胜于氯喹的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之后,屠呦呦率领的研究团队又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

它是一个具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为寻找新的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取材于环球科技观光团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国内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青蒿素称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

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

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用来治疗疾病的中药材。

中医虽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

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中提取的。

而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更从来不用它治疟疾。

青蒿素一开始也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才统一叫做青蒿素。

再后来干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让人误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的。

况且,黄花蒿最初被用来代替青蒿使用时,里面的青蒿素并没有起到作用。

因为中医的传统做法是把药物煎成汤药来治病的,而一旦加热到60℃,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不死虐原虫了。

屠呦呦的关键作用就是发现了这一点,因而想到了用乙醚提取。

屠呦呦称,她是受到古代医方的启发才恍然大悟,不能用加热的方式来提取青蒿素。

由于这个说法,人们说青蒿素的发现至少受益于中医。

事实上,葛洪记载的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还值得商榷。

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用两杯水浸泡一把青蒿,就算用的是黄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

即使葛洪记载的青蒿偏方真的对治疗疟疾有效,它也并没有被葛洪特别关注。

葛洪在书中共搜集了43个治疗疟疾的偏方,而青蒿一条只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条,只出现了一次,也没有说其疗效有多好。

中医和民间仍然在不停地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记录的药方更是多达数千个。

中国古人从来就没能抗击疟疾,每次疟疾流行都死人无数。

直到1950年,全中国还有疟疾病人3000万,每年病死数十万人。

(取材于方舟子《青蒿素和中药的关系》)

材料三

除了屠呦呦的发现之外,中国过去一个世纪最重要的来自中药的药物发现还有,张亭栋等人发现了砒霜中三氧化二砷在治疗白血病中的作用,为白血病患者带来福音。

砒霜的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砷。

用砒霜治病,中医古已有之,北宋的《开宝详定本草》、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记载了砒霜的药性。

西方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也曾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但未获普遍接受。

上世纪七十年代,张亭栋的同事韩太云从民间中医得知用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等治疗淋巴结核和癌症的方法,并将它们改制成水针剂,称“癌灵注射液”(后称“癌灵1号”),通过肌肉注射,对某些肿瘤病例见效,但因毒性太大而放弃。

其后,张亭栋与韩太云合作继续此工作。

1972年后,张亭栋等一方面主要集中做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探索,另一方面分别检测“癌灵1号”的组分,发现只要有砒霜就有效,而肾脏毒性、血压升高的副作用则是轻粉和蟾酥带来的,且这两者对白血病本身并无治疗作用。

1973年他们发表第一篇论文,介绍了用“癌灵1号”治疗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过程。

他们明确知道主要用了砒霜的化学成分亚砷酸(三氧化二砷)和微量轻粉(氯化低汞)。

经过治疗,6例病人症状都有改善,其中一例慢性白血病发生急性变的患者病情也有所缓解。

该文还提到正在研究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1979年张亭栋等又发表论文,总结了他们从1973年至1978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对55例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最好。

其中1973年至1974年单独使用“癌灵1号”治疗23例病人,1例儿童存活已经4年。

他们指出,在与其他中药同时用药时,其他中药只用来支撑病人身体状况。

1975年至1976年用“癌灵1号”加其他中药和少量化疗药物治疗20例,1977年至1978年用“癌灵1号”加其他中药和少量化疗手段治疗12例。

对每一个病例,他们都根据血象分型,有明确的疗效观察。

实验结果全部5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缓解率70%,12例完全缓解,而且,药物对病人的毒副作用也很小。

如果说,1973年的论文是他们发现“癌灵1号”的开创性论文,1979年这篇则是张亭栋等有关“癌灵1号”的成果性论文。

以屠呦呦和张亭栋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取得的成果都得到了普遍应用,直接产生了治病救人的效果。

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的发现清晰地肯定了古老的中药在今天仍然有益,传统中还沉睡着尚未开发的、可能进一步改善人类健康的潜力。

(取材于饶毅《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儿童的发病率最高。

B.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不只对全球最贫穷人口产生严重影响。

C.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是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疟疾也是。

D.氯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被弃用。

2、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目前药典里的青蒿实际包括青蒿和黄花蒿两种植物。

B.屠呦呦研究的关键技术环节是用乙醚来提取青蒿素。

C.中国古代治疗疟疾的药方虽很多但疗效却无从证实。

D.黄花蒿在60℃以下服用就能够起到治疗疟疾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和西方都有过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记录,只是未获普遍接受。

B.张亭栋在用砒霜治疗白血病时会适当加入其他中药来降低砒霜的毒性。

C.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推知,青蒿素和砒霜能够完全治愈疟疾和白血病。

D.张亭栋等人在1973年的论文中证明了砒霜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疗效。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

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

高祖胜,以燕。

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

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

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

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

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

及周文①讨悦,宁与李弼来归。

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

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

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

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

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

十六年,拜大将军。

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

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

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

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

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

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

薨于同州。

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

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

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

宁曰:

“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

”遂以勣嗣。

时以此多之。

及宁薨,勣袭爵。

①周文:

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

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

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践祚:

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

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B.赐姓:

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C.持节:

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D.薨:

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

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B.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

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

在同州去世。

[

C.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

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

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

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

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

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2)宁曰:

“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

”遂以勣嗣。

时以此多之。

(二)诗歌鉴赏(共11分,2个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背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

8.这首诗首联哪个字用得好?

请简要赏析。

9、诗的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一分,写对6空即为满分)

(1)《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

,,。

(2)《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用孙权的典故表达英雄难寻的句子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如不选定,默认选作第三大题。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

这正是说书的旺季。

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

老瞎子心里算定:

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

“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

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

”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

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

“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

”或者:

“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

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

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

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

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

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

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

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

 老瞎子终于开了腔:

“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

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 

一早起小瞎子病了。

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

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

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

心里总在说:

“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

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

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

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

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

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

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

”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

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

“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 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

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 “一千二?

”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

”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编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在第4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

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

B.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用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C.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D.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2)小说的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的题目叫“命若琴弦”,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王国维“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学

周传家

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发表文章批评旧史学的弊端,大声疾呼号召“创新史学”。

1919年,毛子水发表《国故与科学精神》,批评“国故”和旧史学,引起张煊的反驳,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

1923年,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指出:

“国故”即“国学”,涵盖“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

他主张“打破一切的门户成见,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统一切”,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

王国维深受梁启超新史学观点及胡适“整理国故”口号的影响,坚持从历史着眼,主张“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特别是他以专门史形式呈现出来的《宋元戏曲史》,“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拓展了传统历史学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成为新史学的典范,而且是公认的中国戏曲史的开山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坚持历史的观点,而且走的是“即器即道”的走化史路数,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绝非虚玄论道,同时也不停留于文化表象就事论事。

他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结合一一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使戏曲这一中华元素从文化事象媒娓道来的展示中得以昭显。

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有“史识”一一别具只眼,更重要的是有“史胆”一一良知和担当。

王国维幼年即喜读《汉书》,早年的《咏史诗二十首》不局限于个体的人生感慨和悲欢心绪,总揽全局,分咏相对完整的“中国全史”,“议论新奇而正大”。

处在大厦将倾、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文物制度的崩溃、历史延裂的残酷现实,王国维“毋忘其天职,而失其独立之位置”,怀着对中国文化灭绝的深度恐惧感,通过古器物、古文字以及古史研究,说明中国文物制度的真实性,表达中国文化复兴的理想。

读王氏之《咏史诗二十首》,不由得使人想起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

屈原有感于楚国的危机和忧患,天问地,在对有关天、地、人的某些传说质疑的过程中,体现出他的怀疑精神、思想观念及其为楚国现实政治服务的意图;王国维在《咏史诗二十首》中,面对苍茫历史“呵而问之”,同样是通过卒章显志的惯常创作模式,试图从中发现中国文化的兴衰存亡之道,为成雨飘摇的中国传统文化确立一个历史根基。

这绝非迷古恋古,而是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的生动体现。

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咏史诗二十首》就是20世纪的《天问》,王国“就是现代中国的“三闾大夫”,连他结束生命的方式也酷似屈原怀忠而自沉汨罗。

王国维具有扎实深厚的固学功底和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他在《殷虚书契考释•后序》中指出:

“我朝学术所以超绝前代者,小学而已。

”他以这种具有科学性质的小学工具来衡定历史存在之真伪,重证据,重事实,不肯在没有确凿证据时乱下结论,更不会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欺世盗名。

对于“不通字例、未习旧艺”之“俗儒鄙夫”的“肆其私臆,无所忌惮”,他深恶痛绝,饥之为“鬼魅之易画”。

但他不是迂腐学者、冬烘先生,他“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从而“移一时之风气,示来者以轨则”。

这种采用古今中外结合的“古史新证”手段,对于今天的“古史研究”也颇有超越之处,因而成为王氏之学所具有的重要现代学术特征之一,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

吴梅是南派昆曲的著名学者,其曲学研究涉及度曲、制曲、曲史等众多领域,在曲学方面,钱基博先生甚至认为,吴梅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

就治学而言,王国维和吴梅之间有许多共性,也各有其特色。

两者走的均是“即器即道”、道器兼容的路子,窃以为王氏更钟情于“道”,而吴氏则偏重于“器”。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减)

相关链接:

①王国维吸收了西方输入的文学史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线索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和分析,开创了“戏曲史”研究的新领域。

他在研究中中借鉴了中西诗学中的某些思想意蕴。

提出了许多合理而又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有理论上的重要突破。

②《宋元戏曲史》中体现的研究方法,是王国维对戏曲研究的一个突出贡献,被人评其为“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

王国维的胞弟王哲安将其兄的研究方法概括为:

乾嘉学风的严密实证和西学的逻辑推演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王国维修治的《宋元戏曲史》,是一部专门研究宋元戏曲发展脉络及其演变逻辑的戏曲史专著,是新史学的典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随着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风潮,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其中梁启超、毛子水、胡适处于同一阵营,观点一致。

C.把《咏史诗二十首》看做20世纪的《天问》,把王国维看做现代中国的“三闾大夫”,是因为王国维如屈原般具有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

D.作者认为王国维偏重于“道”,而吴梅偏重于“器”,但后者曲学研究涉及众多领域,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

E.王国维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现代学术特征,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为后代的“古史研究”提供了示范和准则,即便在今天也不落后。

(2)结合材料,具体阐释“道器合一”的含义。

(6分)

(3)王国维治学的情感态度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结合材料,谈谈王国维在治学方法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永不磨灭的番号》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一,但观众不满女主角赛貂蝉死得太早,期待其复活,据说导演或许会东山再起,再续荧屏精彩。

B.关于春节前在首都机场发生的德云杜与风行工作室冲突一事,双方各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