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4658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docx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docx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

为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国方案。

70年,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探索出了一条培养路径更加科学、培养层次逐步提升、培养机构更加多元、内涵建设更加丰富的中国道路。

70年,从职教师资的笼统称谓到"双师型"教师的专用名称,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道路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明确,模式越来越先进,成效也越来越凸现。

  培养路径更加清晰:

  从校本培养到产教融合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一样,都经历了从院校独立培养到产教融合共同培养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我国技工教育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1959年分别在天津、上海、沈阳和开封成立4所技工教育师范学校培养职教师资。

在此后较长的时期里,职教师资的培养都以学校独立培养为主,很多是校本培养,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单一学校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越来越不能满足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职业教育要发展,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模式必须改变,路径必须优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论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双师型"师范生培养还是职业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都必须注重与企业合作,这不仅是我们学习德国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职教师资培养的既有成功做法,也是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长期探索并实践出来的宝贵经验。

  20__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要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的合作,强化企业实践和职业学校实习环节""要积极探索建立职业院校新任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以上实践后上岗任教的制度"。

20__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强调,"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

这些政策制度已成为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南。

  20__年,xx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批示中指出,要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xx再次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职业院校教师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

的批示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70年来,我国职教师资无论是从"双师型"师范生的源头培养,还是职业院校的在职教师队伍建设,都已经从校本培养走上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科学的道路。

  培养层次逐步提升:

  从中专学历到专业硕士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职业教育实现了从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向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各层次有序发展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我国重点建设和发展的是中等职业教育,职教师资培养主要是为中等职业学校输送教师,培养的层次也基本上是中专学历教师,1954年劳动部《关于技工学校暂行办法草案》规定,技工学校的技术理论教师,应由相当于中等技术学校毕业以上程度的技术人员担任。

直到xx年,教育部批准建立了金陵职业大学、江汉大学等13所职业大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才真正开始起步,对师资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xx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同时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并提出"要建立若干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有关大专院校、研究机构都要担负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任务,使专业师资有一个稳定的来源"。

在xx年国家教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少数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的暂行规定》中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开展职教师资的培养工作,xx年国家教委明确同意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始举办职教师资班,为职业院校培养师资。

同样在xx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明确提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

这是"双师型"这一概念首次在国家政策文件中出现,此后"双师型"教师逐渐成为职业院校教师的专用名词,"双师型"师范生成为区别于普通教育师范生的专用名称,"双师型"师范生的培养也逐渐从为中等职业学校服务发展到为涵盖中高职各层次职业院校服务。

  20__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要达到50%,研究生层次教师比例要逐步提高。

20__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增设"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全国有49所普通本科高校开始试点在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等18个方向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20__年,第一批职教教育硕士顺利毕业,掀开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高层次"双师型"师范生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至此,从新中国成立早期以4所技工教育师范学校为代表培养中专学历的职教师资开始,到独立技术师范院校培养本科层次的职教师资,再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职教硕士"双师型"师范生培养,历经70年,我国"双师型"师范生培养体系完整建立。

  培养机构更加多元:

  从院校主体到行企参与

  长期以来,我国职教师资主要以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院校培养为主。

继195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4所技工教育师范学校培养职教师资,1979年国务院又批准成立天津技工师范学院等4所独立设置的技工师范院校,以培养更多数量更高水平的职教师资。

  因高等学校的调整和发展,各学校对自身发展定位和战略规划的不同,有的学校逐渐淡化或退出了职教师范生培养,也有学校加入了职教师范生培养序列。

截至20__年,我国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还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5所历史较长的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以及20__年成立的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和20__年成立的广西职业师范学院、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仅依靠几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无法满足中高等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直鼓励普通高校设置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或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加大"双师型"师范生培养规模和在职教师培训力度,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而且,自xx年开始,教育部还陆续批准一些高校建立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并依托这些基地学校为职业院校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

目前,已建立了93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这些基地学校正在为全国1418所高职院校、1.02万所中职学校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

20__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49所普通本科高校开始培养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使得"双师型"师范生培养的质量和规模都得到大幅提升,较好地缓解了中高等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因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行业企业也逐步加入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中来,行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供给侧的重要一方,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育人主体地位,不仅职业院校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的本科高校也在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尤其加重了教育实习和企业实践环节。

因此,不论是职业院校在职教师的队伍建设还是"双师型"师范生的培养过程,行业企业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功能,逐渐成为多元化培养机构中的重要方面。

  70年来,伴随着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层次与培养质量的提高,培养机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技工学校培养、留任,少量专科学校培养到鼓励本科高校成立专门性机构开展专业化培养,再发展到近年来行业企业以育人主体地位的深度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大幅提升。

  内涵建设更加丰富:

  从双师个体到双师结构

  70年来,围绕如何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以及如何构建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一直在不断探索。

  1952年教育部在《中等技术学校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

"中等技术学校为有计划地培养技术课专任教师得与企业或业务单位试行建立定期交流技术课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制度。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职教师资需具备实践指导能力的基本政策和国家态度。

xx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可以请专业技师、能工巧匠来传授技艺"。

xx年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选调有实践经验和一定文化程度的能工巧匠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xx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本着培养和培训、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地解决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特别是技能教师来源问题"。

20__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

"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

"

  从xx年到20__年召开了7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历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都对如何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地方政府也在努力探索,如湖北省教育厅先后于20__年、20__年出台了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的"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制度,"楚天技能名师"为学校流动教学岗位,实行聘任制,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到职业院校任教,"楚天技能名师"岗位的设立为行业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职业院校提供了地方样本。

  为了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__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从"十一五"期间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到"十三五"期间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已累计开展"双师型"教师国家级培训近12万人次,省级培训40余万人次,该计划为提升双师素质、改善双师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此期间,20__年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要求新进教师一般应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且在3年建设期内,确保专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

20__年启动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要求"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80%以上。

这些政策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__年,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基础上,启动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拟用3年时间打造360个高水平国家级团队,20__年第一批120个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已开始立项建设。

该项目旨在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推动职业院校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70年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得到极大丰富,职业院校教师的个体"双师型"与群体"双师结构"的局面基本形成。

  院校探索精彩纷呈:

  从改革模式到创新机制

  培养职教师资,院校探索从未停止。

  xx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率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在全国首创"双证书一体化"模式,培养"专科+中级工"复合型职教师范生;xx年开始培养"本、专科+高级工"复合型职教师范生,随后又进行了"本科+技师"复合型职教师范生培养,20__年第一批10名"本科+技师"复合型职教师范生毕业,为全国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范生树立了典型和示范。

  职业院校教师需要同时具备职业性、技术性和师范性,为了加强"双师"和"三性"培养,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高校在培训时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如河北师范大学为职业院校的参训教师提供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双技能训练",加强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和教育实习实践基地的"双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参训教师的"双师"素质;山东理工大学把工学结合作为教师培训的切入点,通过将技术应用于实践,使参训教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

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和基地本科院校为"双师型"师范生培养和职业院校教师在职素质提高,在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职业院校也在努力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求打造出一支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如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设立"双向流动岗",在学校设立"双师教学岗",聘任企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到校担任产业导师;在企业设立"双师生产岗",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或实训基地锻炼提升,实现校企岗位互通、人员互聘,实现校企"双向互驻"和"双向流动",建设了高水平、结构化、专兼结合教师团队。

长沙汽车工业学校通过校本培训、企业培训、个人自修、院校进修等多种形式,构建了一支既是专业理论课教学骨干,又是技术能手的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国西部地区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改革和机制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可资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如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坚持"高标准"严把"入职关",实施"名师工程"严把"素质关",构建"发展平台"严把"能力关",实施"双师工程"严把"技能关",开展"课堂改革"严把"质量关"等改革举措,涌现出"羊教授""牛博士""药专家"等一批"脚上有泥、手上有茧"、潜心忙碌在畜禽圈舍、田间地头、教室讲台、研究场所的"双师型"教师。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通过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选拔工程、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协同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和师资队伍国际化成长工程等建设途径,建成了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如此等等,东、中、西部各地职业院校的探索精彩纷呈,为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典型。

  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从未间断,伴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我们走出了一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国道路",取得了诸多支撑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中国经验"。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基本情况

  20__年,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33.2万人,其中,中职专任教师83.4万人,高职专任教师49.8万人。

"双师型"教师总量为45.56万人,其中,中职26.42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1.48%;高职19.14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9.70%。

  二、工作进展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决策部署,教育部通过健全职业院校教师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选聘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等举措,推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规模不断扩大,"双师"素质持续提升,"双师"结构逐步优化,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是健全职教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

印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等文件,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

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__2022年)》、《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等项目,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表彰项目中,向职业院校教师予以倾斜。

  二是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业建设。

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中的本科院校成立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每年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生2.4万人。

由同济大学等高校牵头,实施10个卓越中职教师培养综合改革项目,建设23门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支持北京理工大学等50多所高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试点工作。

  三是开展"双师型"教师国家级培训。

实施新一周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__-20__年中央财政计划投入13.5亿元,设置300多个专业培训项目,累计组织14.4万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和企业实践。

  四是优化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截至20__年,各地省级财政列支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兼职教师聘用,累计投入8.2亿元,支持中高等职业院校1.6万个专业点聘请4.4万名兼职教师,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任教。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完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制度。

研制《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明确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素养的国家要求。

优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布局结构,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产教融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新体系。

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任用管理制度。

  二是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

印发《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聚焦战略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动实施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项目式教学。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

  三是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

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培育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

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和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境外培训计划,分年度、分批次选派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校长赴德国研修,学习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四是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

建立校企共建的100个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

完善"固定岗+流动岗"资源配置新机制,支持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高校聘请产业导师到学校任教,遴选、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近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出台,一如滚滚春雷起萌蛰,将迎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节。

方案的一大亮点便是把加快标准化进程作为打造职业教育体系软环境升级版的关键举措,推出了一批制度标准,其中包括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标准。

  方案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20__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__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如此规定,对职业院校来讲意味着什么?

教师的门槛是否更高了?

目前职业院校的在职教师又将何去何从?

校企合作又将碰撞怎样的火花?

记者采访了职业院校的相关负责人。

  "双师型"教师需文件来细化

  在看到方案这一规定时,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校长孙兴洋感觉仿佛看到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真正"双师型"的曙光,因为只有这样,职业院校技能教学水平的提升才有可能。

  在孙兴洋看来,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一种类型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学能力,还应具备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岗位项目实践能力),但"双师型"队伍建设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有效办法。

"在以往职业院校教师招聘时,对学历要求是首位的,同等情况下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优先。

我们每年招聘时还有意识地安排招收有3年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但实际应聘者中有工作经历的比例很小,最终聘用的大多数仍是应届毕业生。

  在这些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中,硕士、博士大有人在。

毕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眼下已有大量硕士、博士进入职业院校,而这种趋势,也正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孟庆国担忧之处,"再不规定,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来源就出问题了,大量的博士生进了职业院校。

可是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地方,博士能承担这里的实践教学吗?

他们愿意学吗?

愿意教吗?

这些都是问题"。

  比如,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任职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91%,其中博士占比14%。

该校书记刘明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以往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学历上一般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这几年博士的数量和比例在增加。

不过为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他所在的学院近几年在招聘中已开始从学历向实践经历倾斜。

  因为刘明生发现,高职院校招聘的教师大多都是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结束学校学习便开始来校任教,实践技能基础很单薄。

"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学院每年拿出60多万元专门支持教师去企业实践。

尽管这样,毕竟只是每年个把月的实践时间,在系统熟悉基层生产、历练过硬实践技能上和预期是有差距的"。

  "当前,职业院校的新进师资几乎全部来自研究型高校,自身技能水平较低,也无法有效胜任技能部分的教学任务,只能"黑板上开机器,PPT上讲工艺"。

"对此,孙兴洋也很无奈,"学校想将他们培养成为双师型、教练型师资太难,成本也太高了。

像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职业院校新进教师要求具有5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

所以,方案作这样的要求不是没有道理。

"

  在孟庆国看来,方案对教师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要求并非是教师的门槛提高了,而是就应该这样规定,这是符合职业教育的特征的。

"职业院校是种类型教育,哪怕科研,也是要面对生产一线,解决生产一线难题。

研究型大学、综合型大学大部分的科研导向不能再延续到职业院校"。

  但怎么才算有效的"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

"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是在企业待过3年即可,还是要求在技能岗位上任职3年?

孟庆国认为,关于这部分的要求需要有进一步的文件来细化规定,"因为工业、农业、制造业等每个相关专业之间都有差异,教师的企业经历应该与所教专业直接挂钩,是能够从事那个领域的实践教学,而不是在企业待过就行。

所以相关规定需细化到每个专业"。

  应聘职教教师更难了

  方案的出台可以说明确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改革发展的路线图,对学校来说有着很积极的意义。

但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此后应聘职业院校的教师是否更难了?

在现有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又将激发出哪些化学反应呢?

  方案提出,"20__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在刘明生看来,这对师范院校应届毕业生的个人成长规划、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相比原来从院校直接到院校,是更难了。

"但如果师范生在校期间就由用人单位、有关合作企业和毕业生本人签订多方协议,提前对其进行企业实践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有目标地来进行教导培养,应该能更好、更有效地奠定其为师基础"。

  "许多应届毕业生刚工作时总体上职业选择指向性不太明晰,甚至是麻木的。

经过3年工作后,他们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一个更现实的想法,如果此时再去应聘职业院校教师,一方面职业倾向更加清晰和强烈,同时又具有了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将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更会有职业的成就感。

"孙兴洋认为这对应届毕业生来讲,未必是件坏事。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冯新广坦言,今后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中必然会减少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比重。

"这可能会让有的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有所压力,但也为更多适合的人才敞开了从事职业教育的大门。

他们有了企业职场经历后,再主动转行到职业教育,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得到了双重强化,能够更好地胜任专业教师的岗位要求"。

  在近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也曾表示,接下来将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以培育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

其中,包括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和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境外培训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