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数据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652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数据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经济数据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经济数据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经济数据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经济数据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数据研究.docx

《中国经济数据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数据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数据研究.docx

中国经济数据研究

[经济杂谈]2011年7月中国经济数据研究

作者:

nice_joe发表日期:

2011-8-241:

55:

00回复

与前几个月份相比,2011年7月份的经济数据有2个现象与以往不同:

1.M2减少8000亿,存款余额减少6600亿。

这意味着放水的龙头看来是拧住了。

2.贷款增加4926亿,因此贷差11000亿。

从1994年以来我们已经没有看到过贷差了,非常的奇怪。

关于M2和存款的减少,其实早有预料。

下面详细分析存款减少的几个原因:

1.人民币外贸结算流失,据说一个月的量达到2000亿以上,考虑3.8乘法系数,总体减少7600亿。

(2000亿为估算,来源央行2季度金融统计报告,三个月人民币结算6000亿,平均每月2000亿)

2.7月有700亿存款转化为现金,按照3.8的乘法系数,相当于700×3.8=2700亿存款减少,现金增加700亿;

3.(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外汇2190亿,相当于增加8300亿。

4.(公开市场操作)7月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8期央票,累计发行1070亿元,7月央行共5次采取央票正回购行动,共吸收流动性2560亿元。

总体吸收1490亿,相当于减少5660亿。

总计存款减少7600+2700-8300+5600=7600亿,考虑到人民币结算量的误差,大致与本月存款余额减少量相等。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在外汇占款中增加基础货币2190亿,同时通过央票减少1490亿,加上现金增加700亿。

2190=1490+700,央行对于基础货币的投放是经过精确计算的。

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短期会抽取市场的流动性,但长期不会造成基础货币的改变,只会使得货币乘数减少从而到到达紧缩货币量的效果。

如果银行上交的准备金一部分是从超额准备金中提取的,或者现金漏损率的波动,使得乘法系数的减少比较缓慢,请看2011年1月到6月的货币乘法系数下降的很慢:

3.79,3.85,3.94,3.92,3.89,3.84。

而7月央行并没有提高准备金。

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到央行进行基础货币投放的同时,通过提高准备金/央票/现金变化来平衡总体货币量。

基于控制基础货币的考虑,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投放基础货币的意愿不强了。

人民币加速升值也是理所当然的。

问题就出在存贷差上面。

传统的存款派生贷款信用货币创造理论只可能产生存差:

银行首先以购买货币(基础货币)的方式向社会投放等量的现金,然后持有现金的公众将其作为存款存储进商业银行,则经由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周而复始的贷款转存款、存款生贷款的机制,整个社会就会产生多倍于基础货币的货币供给量,因此存款永远大于贷款。

这些年来,外汇占款来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最主要渠道,属于典型的货币创造模式。

比如7月存款余额77.98亿,贷款余额51.9亿,存差为26.08亿,等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储备(法定和超额)资产、投资于其它资产及现金准备之和。

但是2011年7月出现了11000亿的贷差,其实在2011年4月就出现过一次,被我忽视了,而这个月实在差额太大,引起了我的重视。

贷差的产生出现在1994年以前,有研究分析如果央行再贷款被商业银行用于弥补存款准备金不足或者用于购买债券,则其实质与先吸收一笔原始存款再进行贷款的效果相同,将会促成存差。

但如果商业银行将其直接用来发放贷款的话,我们就会看到贷差出现的可能。

下面是贷差计算公式:

贷差=再贷款额度[[投资比率-(1+投资比率)×现金漏损率]/(1-(1-现金漏损率)(1-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

假设以当前的现金漏损率/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假设银行投资比率为0,套用上述公式,可计算贷差=0.2倍的再贷款额度,意味着本月央行再贷款量为5.5万亿,这相当于增加5.5万亿的基础货币。

这是不可能的(即使考虑极端情况贷差=再贷款量,央行再贷款量也得等于1.1万亿),一定有其他的解释。

有网友提示我在《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发现了资金来源方中有一个“其他”,项目本月增加了1.4万亿。

“其他”是什么东西,商业票据还是不计入广义货币的存款,还是一个所有者权益?

或者是上述综合?

我们通常观察M2,贷款,现金,基础货币等指标来考察金融经济情况,了解经济的运行,一切还有规律可言。

但是“其他”的出现让一切都测不准。

它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吸收一些存款,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存款,不被统计,不计入基础货币……

总之,7月贷差在经济理论上无法解释,怀疑这个“其他”项目上藏有猫腻。

作者:

nice_joe 回复日期:

2011-08-24 02:

00:

48 

回复

今日新闻:

六部委发布: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扩至全国。

这说明通过人民币贸易结算是减少M2的重要措施。

请记住其意义之所在。

作者:

nice_joe 回复日期:

2011-08-24 02:

10:

32 

回复

央行通过人民币购买外汇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其本质是公共市场操作的一种。

同时通过发行央票回收基础货币属于对冲。

由于外汇储备的收益偏低,而央票的收益相对高(7月份的3个月期央票,1年期央票和3年期央票分别为3.0801%,3.4982%和3.89%.),因此央行是在做赔本对冲,造成变相的政府赤字。

但是,没有十全十美的外汇政策。

作者:

nice_joe 回复日期:

2011-08-24 03:

07:

23 

回复

有所修正,以此为准。

由于数据属于估算,方便我们分析存款减少的主因和次因。

与前几个月份相比,2011年7月份的经济数据有2个现象与以往不同:

1.M2减少8000亿,存款余额减少6600亿。

这意味着放水的龙头看来是拧住了。

2.贷款增加4926亿,因此贷差11000亿。

从1994年以来我们已经没有看到过贷差了,非常的奇怪。

关于M2和存款的减少,其实早有预料。

下面详细分析存款减少的几个原因(以下分析的数据存在偏差,在此仅仅作为参考,让我们可以分析何种原因是导致存款减少的主因)

1.人民币外贸结算流失,一个月的量达到2000亿以上,其中收付比为1:

2.9,相当于人民币流出境内1000亿,考虑3.8乘法系数,总体减少3800亿。

(2000亿和收付比为估算,来源央行2季度金融统计报告,三个月人民币结算6000亿,平均每月2000亿)

2.7月有700亿存款转化为现金,按照3.8的乘法系数,相当于700×3.8=2700亿存款减少,现金增加700亿;

3.(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外汇2190亿,相当于增加8300亿。

4.(公开市场操作)7月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8期央票,累计发行1070亿元,7月央行共5次采取央票正回购行动,共吸收流动性2560亿元。

央票和正回购到期为3720,投放90亿,相当于增加存款350亿。

5.货币乘数减少从而到到达紧缩货币量的效应(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短期会抽取市场的流动性,但长期不会造成基础货币的改变)

在此参考6月份数据:

基础货币增加7300亿,按照3.84的系数,存款应增加28000亿,实际存款增加19000亿,因此5月末的提准导致6月9000亿的存款减少效应。

总体计算存款减少3800+2700-8300-350+9000=6850亿,考虑到人民币结算量的误差,大致与本月存款余额减少量相等。

如果银行上交的准备金一部分是从超额准备金中提取的,或者现金漏损率的波动,使得乘法系数的减少比较缓慢,请看2011年1月到6月的货币乘法系数下降的很慢:

3.79,3.85,3.94,3.92,3.89,3.84。

而7月央行并没有提高准备金,6月底的提准效应会在7月份显现出来。

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到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的同时,通过人民币结算/提高准备金/央票/现金变化来平衡总体货币量。

基于控制基础货币的考虑,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投放基础货币的意愿不强了。

人民币加速升值也是理所当然的。

问题就出在存贷差上面。

传统的存款派生贷款信用货币创造理论只可能产生存差:

银行首先以购买货币(基础货币)的方式向社会投放等量的现金,然后持有现金的公众将其作为存款存储进商业银行,则经由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周而复始的贷款转存款、存款生贷款的机制,整个社会就会产生多倍于基础货币的货币供给量,因此存款永远大于贷款。

这些年来,外汇占款来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最主要渠道,属于典型的货币创造模式。

比如7月存款余额77.98亿,贷款余额51.9亿,存差为26.08亿,等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储备(法定和超额)资产、投资于其它资产及现金准备之和。

但是2011年7月出现了11000亿的贷差,其实在2011年4月就出现过一次,被我忽视了,而这个月实在差额太大,引起了我的重视。

贷差的产生出现在1994年以前,有研究分析如果央行再贷款被商业银行用于弥补存款准备金不足或者用于购买债券,则其实质与先吸收一笔原始存款再进行贷款的效果相同,将会促成存差。

但如果商业银行将其直接用来发放贷款的话,我们就会看到贷差出现的可能。

下面是贷差计算公式

贷差=再贷款额度[[投资比率-(1+投资比率)×现金漏损率]/(1-(1-现金漏损率)(1-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

假设以当前的现金漏损率/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假设银行投资比率为0,套用上述公式,可计算贷差=0.2倍的再贷款额度,意味着本月央行再贷款量为5.5万亿,这相当于增加5.5万亿的基础货币。

这是不可能的(即使考虑极端情况贷差=再贷款量,央行再贷款量也得等于1.1万亿),一定有其他的解释。

有网友提示我在《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发现了资金来源方中有一个“其他”,项目本月增加了1.4万亿。

“其他”是什么东西,商业票据还是不计入广义货币的存款,还是一个所有者权益?

或者是上述综合?

我们通常观察M2,贷款,现金,基础货币等指标来考察金融经济情况,了解经济的运行,一切还有规律可言。

但是“其他”的出现让一切都测不准。

它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吸收一些存款,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存款,不被统计,不计入基础货币……

总之,7月贷差在经济理论上无法解释,怀疑这个“其他”项目上藏有猫腻。

作者:

xv2gang1 回复日期:

2011-08-24 21:

02:

18 

回复

下面详细分析存款减少的几个原因(以下分析的数据存在偏差,在此仅仅作为参考,让我们可以分析何种原因是导致存款减少的主因)

1.人民币外贸结算流失,一个月的量达到2000亿以上,其中收付比为1:

2.9,相当于人民币流出境内1000亿,考虑3.8乘法系数,总体减少3800亿。

(2000亿和收付比为估算,来源央行2季度金融统计报告,三个月人民币结算6000亿,平均每月2000亿)

2.7月有700亿存款转化为现金,按照3.8的乘法系数,相当于700×3.8=2700亿存款减少,现金增加700亿;

3.(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外汇2190亿,相当于增加8300亿。

4.(公开市场操作)7月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8期央票,累计发行1070亿元,7月央行共5次采取央票正回购行动,共吸收流动性2560亿元。

央票和正回购到期为3720,投放90亿,相当于增加存款350亿。

5.货币乘数减少从而到到达紧缩货币量的效应(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短期会抽取市场的流动性,但长期不会造成基础货币的改变)

在此参考6月份数据:

基础货币增加7300亿,按照3.84的系数,存款应增加28000亿,实际存款增加19000亿,因此5月末的提准导致6月9000亿的存款减少效应。

----

老兄,你这帖子置顶,要误导多少人啊。

3.8的乘数哪里来的?

怎么算的?

就算有乘数,也需要一笔一笔贷款才能实现啊。

你以为货币乘数是变魔术啊。

什么是货币乘数?

就是放贷款啊。

所以你这是明显的重复计算。

看货币供应,3件事,自主发行:

央行购买金融资产,如国债。

外汇占款:

外汇换成人民币。

贷款。

如果外汇占款增加1000亿,贷款增加2800亿,货币供应是增加3800亿,而不是你算得1000x3.8+2800=6600亿,你把贷款重算了!

作者:

深谷老榆 回复日期:

2011-08-24 21:

53:

16 

回复

唉,年纪大了,使劲看都看不懂。

楼主同志,能不能再通俗一些?

毕竟,上天涯经济论坛的,不一定都是搞经济出身的啊!

=========================================

刚到XX上搜了一下,要搞懂挺麻烦的。

M0、M1、M2、M3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

  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政府债券;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活期存款(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作者:

nice_joe 回复日期:

2011-08-24 22:

23:

16 

回复

Toxv2gang1,

您是高手,非常高兴与您探讨。

问题1:

3.8的乘数哪里来的?

怎么算的?

就算有乘数,也需要一笔一笔贷款才能实现啊。

你以为货币乘数是变魔术啊。

回答:

6月份的乘数是3.84=M2/基础货币,请见央行金融统计报告,7月份会比6月低,估算3.8。

(我说过数据会有偏差,只要没有本质的偏差,不影响大局)

货币创造的过程是:

存-贷-存-贷-存-贷……到无穷,如果超额准备金率=0,且没有现金,乘法系数=1/20%准备金率=5。

比如央行投放1元钱基础货币,在上述状态下无穷次放贷,最终货币存款变成5元钱。

但是现实中存-贷-存-贷-存-贷的过程不可能到无穷的,而且在存贷过程中有部分漏损为现金,肯定部分存款最终没有贷出去,转换为超额准备金。

因此乘法系数=(1-现金漏损率)/(1-[1-现金漏损率)(1-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注:

现金漏损率=M0/M2。

比如央行投放1元钱基础货币,在上述状态下有限次放贷,最终货币存款变成3.8元钱。

因此3.8乘法系数已经反映了7月一笔一笔有限次存贷的最终状态。

问题2:

看货币供应,3件事,自主发行:

央行购买金融资产,如国债。

外汇占款:

外汇换成人民币。

贷款。

如果外汇占款增加1000亿,贷款增加2800亿,货币供应是增加3800亿,而不是你算得1000x3.8+2800=6600亿,你把贷款重算了!

答复:

央票和正回购到期,购买外汇,都是释放基础货币,新增基础货币×乘法系数(货币创造的结果)=新增货币;而贷款不是基础货币,是货币创造的过程。

我可以毫无疑问的说,您肯定是弄错了。

以上说明,均为教科书的内容,请大家在网上寻找李德荃的日志《存(贷)差辨析》寻求理论支持。

存款减少6600亿,意味着贷款必然减少略小于6600亿。

但是本月贷款增加了5000亿,造成了11600亿的贷差,这从存-贷-存-贷……理论中不可能的。

于是我从央行再贷款(或者贴现)中探求原因,即从贷-存-贷-存……中计算贷差,发现只有第一次央行再贷款达到5.5万亿才有可能形成11600亿的贷差,这是不可能的。

唯一我能够解释的就是“其他”的猫腻了。

真理越辩越明,我也不该100%肯定自己的计算,只有高手的批评,让我获得修正的机会,这个帖子就不会误导人了。

作者:

冰冰有象 回复日期:

2011-08-25 20:

28:

52 

回复

xv2gang1没啥耐心,不过说的是对的。

楼主你把贷款重复计算了。

尝试给你解释一下他的这句话:

“外汇占款增加1000亿,贷款增加2800亿,货币供应是增加3800亿,而不是你算得1000x3.8+2800=6600亿”

新增货币供应,是由外汇占款增加的1000亿,经过货币乘数效应衍生出来的,也就是1000亿乘以3.8,得到3800亿。

所以3800亿当中,有1000亿是外汇占款,另有2800亿是新增贷款。

你的,明白?

你的推算还有另一个问题,货币乘数3.8,据你所说是6月份统计数据算出来的,直接套用在7月份。

这样会产生一个问题。

请注意一个事实,外汇占款的货币乘数、央票的货币乘数、外贸结算的货币乘数、现金存款的货币乘数,这几个值是完全不同的。

6月份的统计数据所得出的3.8,是当月以上各个乘数的加权平均值。

所以你不可以用3.8直接代入到这几个不同的乘数当中,去计算7月份的货币供应,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嘿嘿

作者:

nice_joe 回复日期:

2011-08-25 20:

54:

04 

回复

@冰冰有象2011-08-25 20:

28:

52

xv2gang1没啥耐心,不过说的是对的。

楼主你把贷款重复计算了。

尝试给你解释一下他的这句话:

“外汇占款增加1000亿,贷款增加2800亿,货币供应是增加3800亿,而不是你算得1000x3.8+2800=6600亿”

新增货币供应,是由外汇占款增加的1000亿,经过货币乘数效应衍生出来的,也就是1000亿乘以3.8,得到3800亿。

所以3800亿当中,有1000亿是外汇...........

-----------------------------

您好!

外汇占款增加1000亿,贷款增加2800亿,货币供应是增加3800亿,而不是你算得1000x3.8+2800=6600亿,您这个计算是对的。

我也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实际上我并没有将2800贷款算在存款中啊。

我计算的存款都是基于基础货币×乘法系数啊。

6月份的乘法系数是3.84,我估算7月份的乘法系数为3.80,也有可能是3.78什么的。

(我还没有获得7月的基础货币量)。

我也说过,无论是3.8或是3.78,偏差是可能的,但不影响大局。

作者:

冰冰有象 回复日期:

2011-08-25 21:

45:

23 

回复

@nice_joe2011-08-25 20:

54:

04

@冰冰有象2011-08-25 20:

28:

52

xv2gang1没啥耐心,不过说的是对的。

楼主你把贷款重复计算了。

尝试给你解释一下他的这句话:

“外汇占款增加1000亿,贷款增加2800亿,货币供应是增加3800亿,而不是你算得1000x3.8+2800=6600亿”

......

-----------------------------

嗯哪,前半段我是给你解释xv2gang1那段话的意思。

我知道你在算的存款余额

关于货币乘数,请你仔细看我上面的回帖。

已经提到了,各类基础货币的货币乘数是不一样的,这些货币乘数在6月份的加权平均值是3.8,也许在7月也是3.8,但当你把3.8代入7月份的各个货币乘数,去乘以各项基础货币的变动量时,是有问题的。

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俺就不赘述了,您再思量思量吧。

关于存贷差,我想你应该重新审视一下你对货币创造过程的理解,“贷款必然产生存款”这个概念是有问题的,正确的理解是“存款可以产生贷款”。

作者:

weird99 回复日期:

2011-08-25 21:

54:

08 

回复

膜拜下...等黄金价格降到低我们就能明白了

作者:

nice_joe 回复日期:

2011-08-25 23:

12:

45 

回复

@冰冰有象2011-08-25 21:

45:

23

多谢回复:

问题:

嗯哪,前半段我是给你解释xv2gang1那段话的意思。

我知道你在算的存款余额。

回复:

我知道您的意思。

首先我并没有按照1000x3.8+2800=6600亿来结算存款(这可是非常常识性的错误),而是用1000×3.8来计算存款。

您再看看我修正的帖子。

总之,这样说来,我们的计算方式是统一的,就不再讨论的。

问题:

  关于货币乘数,请你仔细看我上面的回帖。

已经提到了,各类基础货币的货币乘数是不一样的,这些货币乘数在6月份的加权平均值是3.8,也许在7月也是3.8,但当你把3.8代入7月份的各个货币乘数,去乘以各项基础货币的变动量时,是有问题的。

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俺就不赘述了,您再思量思量吧。

答复:

6月乘数是3.84,7月我估计为3.8,假设有5%的偏差,达到3.65~3.8(这够宽容度了吧),计算出来存款减少为6500~6850亿,对于分析影响存款因素没有大的影响。

我本来也不指望算出来的结果刚刚是6600元。

拘泥于这些数据意义不大。

问题:

  关于存贷差,我想你应该重新审视一下你对货币创造过程的理解,“贷款必然产生存款”这个概念是有问题的,正确的理解是“存款可以产生贷款”。

答复:

存款必然产生贷款,同时贷款必然产生存款。

我也解释了传统的货币创造过程是存款可以产生贷款,即存-贷-存,而央行再贷款的模式是“贷-存-贷”。

这您就别和我争了。

相信我。

作者:

冰冰有象 回复日期:

2011-08-25 23:

24:

31 

回复

一声喟叹,我要是不跟您争了,那我说点啥呢?

还是整几句吧:

我为什么说“贷款必然产生存款”这个概念有问题,请认真审视一下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

尤其注意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究竟在哪一个环节上,银行的存款被创造出来”!

“到底是贷款环节就能创造出新的存款,还是这些贷款进入流通领域后再次存入商业银行的存款环节创造出新的存款,”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网上搜索的结果很多语焉不详,甚至给出错误的答案。

建议翻翻书,或者问问在银行工作的朋友。

理清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这样一个事实,短期内的存贷差是没有规律可循的,而长期的存贷差则与银行体系的运行策略有关。

作者:

nice_joe 回复日期:

2011-08-25 23:

45:

36 

回复

补充近期关于全球资本流动的观察、分析、判断和预测,贻笑大方:

25号观察:

1.俄罗斯、巴西、澳洲等代表新兴经济体或资源性国家的回流比较犹疑,幅度不大;

2.瑞郎前期被干预效果明显,资金撤出明显;这些资金兑换成美元资产;

3.日元前期被干预竟然不能阻止其升值,穆迪周三(8月24日)果断将日本公债信用评级下调一个级距至Aa3,导致资金大幅从日本出逃;这些资金兑换成美元资产;

4.黄金白银大幅下跌,资金出逃,这些资金已经是美元资产了;

5.原油上涨幅度较小,这些资金已经是美元资产了;

6.美国债前期保持低收益率,就是为了保证美财政部发债,现在这个任务完成了,国债开始缓缓下跌,这些资金已经是美元资产。

7.唯有人民币是前期避险品种中还在缓慢升值的,属于独立走势。

结论也是预测:

1.来自8月初新兴经济体或资源性国家的资本早已兑换成美元,近期瑞士、日本的避险资本也兑换成美元;近期黄金、国债出现资本撤出,这些资本该往哪个方向流动?

2.我在《资本感悟》中说过,控制性资本通过政策及其他指挥棒驱赶绵羊资金,穆迪下调日本评级,就是驱赶前期进入日本避险资本流出的指挥棒,百分之百在帮助民主党。

3.美股经过大幅的下跌,形成价值洼地,资金必然往这个方向走,美股近期必涨!

4.人民币的走势最独特也极不明确。

如果近期出现唱空中国的声音,我就知道开始驱赶进入中国的避险资本了。

关注中……

5.欧元持续横盘,这说明判断美元反转的为时尚早。

因此可以判断本次资本回流美国的目的帮助恢复美国经济,提升股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