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乐的生本教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4606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docx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思乐的生本教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docx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日期:

2009-11-19]

来源:

摘自《人民教育》2009年第15-16期作者:

snliang点击数:

534次

[字体:

大中小]

郭思乐,广东梅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学科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国内出版,《本体教育模式论》《思维与数学教学》等专著八部,主编著作多部,并主编有关中小学生本教育的实验教材,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访问苏联教育科学院,在莫斯科出版俄文专著《数学思维素质》。

科研论著先后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二等奖,首届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并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及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科研成果突出立功证书。

生本教育是由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

自1999年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始,后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

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及教育均衡研究”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历经十年研究,生本教育共同体蓬勃发展,由最初的15所实验学校发展到现在近200所,遍及广东、北京、湖北、贵州、辽宁、江苏、江西、香港、澳门等地,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许多薄弱学校因此改变面貌,成为社会认可的学校。

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

生本教育主张:

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生本教育的儿童观: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

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

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

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

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

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

但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

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生本教育理论体系

1.价值观:

一切为了学生;

2.伦理观:

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

3.行为观:

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

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

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日期:

2009-11-19]

来源:

作者:

xjq点击数:

501次

[字体:

大中小]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

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

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

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按“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一)领受

领受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要适合儿童当前心理年龄的最新特点。

学习任务要相对确定,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

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

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

(二)领悟

领悟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题和核心环节或阶段。

阅读、讨论和相应的必要练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拓展知识的生命。

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

(三)提升

提升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生命的拓展。

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

我们在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上常常会发现无法预知的令人心灵震撼的场面,这就是生态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

学生问“生本”

[日期:

2009-11-19]

来源:

作者:

snliang点击数:

229次

[字体:

大中小]

在我校部分班级试行生本教育一个多月以来,实验班的学生表现出对生本教学的极大热情,但他们对生本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解和困惑。

现将主要问题整理如下,并试图作一些解释,希望能对同学们理解生本教育有所帮助。

Ø实行生本教学,学习都由学生自己进行,还要老师干什么?

生本教育与传统的师本教育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老师的工作主要就是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容易、更扎实、更快乐。

实行生本教育,老师并非无所事事,对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

实行生本教育,对老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

作为教师不仅要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要对其他学科知识都要有较全面的了解,更要善于获取各种信息,提高课堂驾驶能力和教学艺术,尤为关键的是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学得更好。

所以实行生本教育,老师只是不再像过去那样满堂灌,不再是课堂的主演,而是退居幕后的导演。

Ø没有时间做前置作业,因此预习不够深入,上课讨论时不知说什么?

前置作业、课堂小组讨论是生本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生本教学功夫在课外而不是在课内。

学习主要是由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前置作业进行自学,自己想办法弄清问题。

课堂主要是小组交流、成果展示,通过这种方式交流学习心得、进行思想碰撞、甚至通过激烈的争辩来获得一个正确的看法、观点。

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外学习、做好前置作业,学校将从整体上调整教学管理以服务于生本教学的开展。

比如课余时间(包括双休日)开放图书、阅览室、电脑室,变革自修管理的方式等。

同学们要将学习主要放在课外的自学上,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语文生本教学的基本环节是阅读、感悟、表达。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有了一定的(或大量的)阅读量,才能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这些仅靠课堂有限的时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必须要自觉地涉猎广泛的知识。

Ø实行生本教学,课堂气氛很活跃,课堂小组讨论,很是热闹,但一节课过后,好像没学到什么?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校刚刚开始实践生本教育,同学们也是刚接触、尝试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还不是很熟悉,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这一革命化的学习方式。

再说,真的是一节课下来,什么也没有学到吗?

我们锻炼了胆量,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倾听、学会了鉴别、学会了思考,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交流、争论,错误的思维得到了纠正,混乱的逻辑得到理清,而且我们还从他人那里得到了更多信息、不同的思想和方法。

Ø实行生本教学后,有些同学因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或胆量不大,不太积极参与,因此,不太喜欢生本教学方式,该怎么办?

同学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就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那些只会把书读得烂熟的人,那些只会考试得高分的人,而是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不但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更要有较高的能力水平,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创新能力。

个人工作、事业的成功不仅要靠智商,更主要的是靠情商(80%),如个人的胆量、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而生本教育要实现的正是德与智的和谐统一、知识与能力的完美结合,在增进知识的同时,提高我们的情商,锻炼个人的胆量、清晰表达的能力、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等,这在传统的师本教学课堂中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生本教育,主动转变学习观念、变革学习方式,在生本教育中获得生动自主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Ø生本教学,由学生自主解疑答疑,但总觉得他们说得不那么好,不全面,有的声音很少,根本听不清,总觉得这样不踏实,还是由老师讲好。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正如前面所说是由于同学们刚接触生本教育,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再加上原来没有生本教育的基础,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关键的是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一直以来,同学们接受的都是传统的师本教育,因此习惯了听老师讲,由老师牵着走、扶着走,如果没有了老师的指导,自己就不知该如何学习了。

但是老师讲得再好,如果个人不主动、不积极,同样也学不好。

平常,我们经常听到有同学说,上课时都听得明明白白,但课后却很快又忘记了,如果要应用就更不行了,这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老师讲的毕竟不是自己理解的知识。

相反,我们平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经过自己钻研弄明白的问题,会记得相当深刻且清晰,这又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是经过自己的思考真正弄懂了的。

因此,如果由老师满堂讲,学习主动的同学可能还会学有所得,如果学生学习不主动,老师讲得又不怎么生动幽默,或是老师所讲的不是学生自己所需的,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一个基本事实:

父母为子女包办得越多,子女的能力就越弱。

这是对子女的爱呢还是害呢?

同理,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学生的能力就越差。

为什么现在很多同学都不太爱动脑、不想思考问题,因为老师已经代替思考了,老师会给出“标准”答案。

这也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目前中国的教育无法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

可以说,在一定角度来看,老师讲得过多,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自主、充分发展的权利。

因此从个人长远的发展来说,学生必须学会自己走路,尽快抛开“捌杖”。

Ø个别科目搞生本还可以,如果科科都搞,既有前置作业,又有课后作业,还要应付各种考试,比以前更辛苦了?

这个问题学校已经考虑到了,如前所述学校将会从全局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以适应生本教育的开展。

生本教育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比传统教育更痛苦。

但是要搞好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不管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下,都需要个人艰苦的付出,企图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Ø实行生本教学好是好,就是太花时间,速度太慢了,如何赶得上教学进度呢?

这其实是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问题。

在传统的师本教学方式下,教学进度是有保证了,老师按照自己的计划是完成了教的任务,但是学生是不是都能完成了学的任务了呢?

是不是都能把老师所教的学到了呢?

如果为了赶进度、保计划,在学生对一个教学点,尤其是重点、难点还没有弄懂、掌握的情况下就过去了,那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何谈起呢?

学习能力弱、基础差的同学,可能会进一步积重难返。

实行生本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即使速度慢一点,如果能让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又有何妨呢?

以学生的学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不是以老师的教来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正是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在教学评价上的主要区别。

Ø生本教学只适合部分科目,因为学生能力有限,脱离老师,无法自学。

这是对生本教育的误解,也是对自我能力认识不足、缺乏信心的表现。

正如各学科可以进行传统的师本教育一样,生本教育同样适用于不同学科。

学习能力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提高的。

要相信自己,要敢于、善于独立学习,自主学习。

Ø生本教育只适用于自觉性高、自学能力强的同学,而对于那些自觉性差的同学,只能让他们变得更加不自觉,使之更加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学习成绩也跟不上了。

不管是什么教学方式,脱离了个人的积极主动、自觉自主,都是无法把学习搞好的。

但实践证明,在生本教育模式下,同学们可以更有效、高效地学习。

学生眼中的生本教育

[日期:

2009-11-18]

来源:

作者:

snliang点击数:

185次

[字体:

大中小]

自从第一批教师参加了第九期广州生本教育培训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践了生本教学。

对此,实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从总体看,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并赞成开展生本教学的。

以下是部分学生在实行一个多月的生本课堂教学后的体会和感悟,摘录如下,希望能给老师和同学一个参考。

◆“生本”与“师本”的最大区别,在我个人感觉是主动与被动的本质区别。

作个比喻,“生本”之中,学生犹如荒漠中的一棵树,没有人给它浇水,只能靠它自己不断向下扎根去汲取水源。

而“师本”的课堂里,学生这棵树苗就等着老师这个植树者给它浇水,根只盘在地表里,而没有向地下更深处生长,所以经不起风雨的洗礼,也就没有真本事。

◆实行生本的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发言,绝大多数人已完全把自我投入到充满乐趣的知识探索中,都表现出对生本极大的兴趣。

生本教育,能激励同学们的内在潜能,鼓励同学们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接受知识,提高了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以及发表意见的勇气。

课堂上,老师通过活跃的氛围可以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全面地掌握知识,与以往呆板枯燥的课堂截然不同,以往的课堂使同学们对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乏味、千篇一律的课堂充满厌烦,表现出困倦之意,而现在的课堂显得生动有趣。

我从中深深地体会到了收获知识的快乐,也感谢生本使我喜欢一些以前不喜欢上的课,它让我明白从快乐中收获知识的美妙,也使我乐于学习知识,接受知识。

◆我本人很喜欢用“生本教育”的方法上课;“生本”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不象以前的那么枯燥无味,让人听着想睡觉。

且课前先预习再上课,有益于记忆。

……只是“生本”上课的速度有点慢,课堂笔记较少。

◆我觉得实行生本教育,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好的方面比较占优势。

在生本教育课堂上,各个小组讨论,从中发现问题,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弥补自己在那个知识点掌握不到位或者分析问题错误在哪里。

还有就是有些同学不怎么开口讲英语,现在已经开口讲了;还有些同学有机会上讲台当小老师,会很快巩固知识。

◆实行生本教学,使我主动去学,无论是听课的效率,还是上课的印象,都比从前好很多倍。

而且在小组中学习,大家一起开口念,不仅增强了勇气和胆量,也使我逐渐从哑巴英语中走出来。

◆生本教育课堂上,同学们能够互相讨论,由于有时候个人观点不同,便会引起争议,最后得出答案时,如果自己错了,正确答案便会铭记于心。

……以前课堂同学们都没有积极性,只有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收获甚微。

……通过(生本)这样的学习方式,……课堂的活跃性让我也跟着活跃,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

但虽然生本教育很好,我认为只适用于文科。

◆在生本课堂上,只要上过讲台完成过(汇报展示)任务的,总会信心倍增,还会想参与第二次,课堂的气氛也比较轻松。

……但上课的效率没有原先的快,但老师上课时同学们都认真了许多。

……我开始变得积极与勇敢了,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我觉得我现在听课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不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之,我现在很喜欢上(生本)课,感觉一节课过得很快。

◆自多英语科开始实行生本教育,英语课堂上就变得热闹了。

课上同学们争相走上讲台,表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促使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了,也逐渐养成课后复习并预习的习惯。

这与传统教育相比,的确好了很多。

但我觉得传统教育能学到更多,明白更多知识。

在生本课堂上,我学会了独立自主思考问题,并与小组成员交流,获得了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我蛮喜欢生本教育的。

不过这个喜欢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有的。

在刚开始时,我是有点厌烦的,因为让我觉得只是将同学们分了小组,布置下任务,让我们学生自己找答案,除了这些,我再也没有感受到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现在我已经知道“生本”的好处了,在老师布置任务后,我们在寻找答案的同时,我们已经自己开始学习新知识了,不用再在课堂上让老师给我们一点一点的讲了。

……我觉得我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了许多,不会再觉得要想睡觉,而且觉得不再是老师牵着我走,而是我想要追赶着走。

总之,这个“生本”让我觉得不能再回到从前的旧课堂了。

◆近一个月的生本学习,对我来说就好像一个360度的大转变,无须用华丽的词藻来大肆抒发对生本的感想,只需一句话:

“生本,正是我所需要的”。

我是一个有点胆怯,遇事易紧张而颤抖的、比较内敛的人,但我又渴望交往,渴望拥有不凡的谈吐。

记得第一次上台,面对那么多同学老师,我一边吞吞吐吐地讲,一边双脚不住地发抖,显得很窘迫。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这些不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在“生本”的课堂。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感受并享受着生本学习的快乐。

◆我本来也是一个比较胆小的人,但我也能通过生本课上台展示自我,我知道如果太胆小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所以我正努力锻炼自己。

但生本课需要开阔的视野,我们还是中学生,生活阅历和课外知识不够,需要更多的资料。

所以,希望学校能为我们及时找到资料开通一条“绿色通道”。

◆生本教学开展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月,感觉自己仿佛蚕化蛹的蜕变,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经过“生本”课堂变得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一个站在讲台当众讲话会瑟瑟发抖的人变得能当众侃侃而谈……很多变化都得益于“生本教育”。

以前上课,自己真是完全做到认真“听”课了,听课当然听得懂,老师传授知识,老师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告诉你,有谁听不懂呢?

可一旦轮到自己写题了,又陷了迷茫,经过了“生本”课堂,不再是“听”课,角色完全转化。

由我们讲课,我们理解了文章,思考成自己的思想,再转化成语言传授给同学。

总而言之,我热爱生本课堂,在生本课堂中我的收获远比在师本课堂上多得多。

◆生本课堂使我思考了更多,也收获了更多。

老实说,刚开始我还惧怕接受“生本”,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像老师那样讲得精彩,而且我必须自己去思考,主动学习。

以前听课,我就像听故事,我什么都不用想,但一堂课下来,收获甚微。

自从实行生本教学以来,我觉得我是学得最快乐的时候,原来我也可以把课本的知识变成我自己的东西。

我有了发表自己意见的平台,听同学的讲解,我感叹我们可以交流多种思想。

更重要的是,我已从“要我思考”转变为“我要思考,我要想”。

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常大。

从此,我要告别沉默,一鸣惊人。

◆语文生本课堂让我收获很大,让我感觉真的是自己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好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步都要自己去落实,很踏实,很充实,也很快乐!

在这一段施行生本教学的日子里,不断发现自己很多存在问题,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其他学科也能像语文这样学习,就会一改以前那种乏味的学习状态了。

◆通过(生本教学)这种新的求知方式,让我学会了主动,学会了自已求知,而不再单纯地接受老师的讲授,学习过程一下子变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了,学习的收获也十分丰厚。

首先,它给了我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因为这个舞台是那样的广阔,所以总能让我们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同时,它还锻造了自我。

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不再只是一味地读书,而是提前为进入社会作好了准备,这体现在我们的表达能力、思维和文明礼仪等方面得了提高。

不仅如此,我们还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让我们有了追求理想的动力。

◆我以前是很懒很懒的,上的每篇课文,没办法理解,老师讲的那些对我就像不吃食的小鸡用米硬灌,终究活不成。

再回首,仿佛那些课文一点都不认识我,现在,生本虽然累点儿,但至少我是有收获的,……为了最终目标,学习还是得靠自己。

◆我胆小,我不擅长表达,但我很想改变,“生本”给了我机会,给了我展现风采的舞台。

“生本”,让我忙碌并收获着,给了我们“自由言论”的空间,尽管我不知道一年后自己会是什么样子,但我相信,“生本”会带我走出“高分低能”的困境!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编者按]:

郭思乐先生是我国当代知名的教育专家。

在长期的特别是近几年的从加强知识发生过程到生本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对教育中“人的完满发展”问题,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反复实验,逐步形成了民族传统教育特色和现代教育特色相结合的科学的教育思想—生本教育体系。

为教育改革提出了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操作体系,同时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使基础教育的许多问题,诸如“减负”,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两级分化,高分低能,教师不足,以及培养具有既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有很高学业发展水平的人的矛盾等等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刊登了本刊记者刘群的文章――《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记录了著名教育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生本教育的创导者和研究的主持者郭思乐先生“生本教育”实验的理论及实践。

本文有从文化层面上对生本教育的诠释,也有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更有对当今教育问题及走向的沉思。

十堰教育信息网特地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全市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相信大家定能从中获得崭新、深刻、广阔的教育思考。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记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实验的理论及实践

   几年前,一位朋友问郭思乐教授:

“什么是教学?

    郭教授回答说:

“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

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

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

  “如果你有胆量说:

‘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

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

‘什么什么?

等于14?

’”

    “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

比如4个3是12,再多加一个3,是15;数一数,5个3是15,等等。

    这一段小小的对话,闪烁着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论的智慧之光。

    “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作品”,郭思乐教授说,“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多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歪歪扭扭,他们都将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

儿童不可限量。

”“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

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由此,他提出了“生本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