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同业存单及MPA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358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1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行业同业存单及MPA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银行行业同业存单及MPA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银行行业同业存单及MPA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银行行业同业存单及MPA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银行行业同业存单及MPA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行业同业存单及MPA分析报告.docx

《银行行业同业存单及MPA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行业同业存单及MPA分析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行业同业存单及MPA分析报告.docx

银行行业同业存单及MPA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正文目录

同业存单发行增速将逐步放缓,整体风险可控4

同业存单起源于利率市场化,是银行优质的主动负债工具4

同业存单发行快速扩张,非法人机构渐成主要投资者5

同业存单占比大幅提升叠加资产端期限错配与加杠杆,增加资金链脆弱性7

上市银行同业存单流动性风险测算9

2017Q1上市银行同业存单/负债余额测算9

部分非上市中小银行同业类负债占比需降低,全面政策调整可能性小11

MPA促使银行业稳规模、调结构13

MPA关键指标是和广义信贷增速挂钩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13

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对MPA的考核尺度明显收紧15

2016年9月末按老标准,估测2/3上市银行达标16

2017年3月末按新标准,预计上市银行达标难度不大19

2017Q1城商行、股份行需要降低广义信贷增速21

MPA达标两个思路:

控规模,增资本22

MPA监管之下,今年银行业主题是稳规模、调结构23

相关建议24

 

图表目录

图表1:

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与SHIBOR利率密切相关4

图表2:

同业存单发行近年快速增长6

图表3:

城商行及股份行是主要发行人(2017年3月21日)6

图表4:

非法人机构成为同业存单主要投资者7

图表5:

存量同业存单中,一年内期限为主要发行品种(2017年3月21日)8

图表6:

同业存单形成市场资金链条9

图表7:

多数上市银行同业存单/负债基本低于15%9

图表8:

上市银行同业负债占比基本满足不超过33%监管要求10

图表9:

部分银行加入同业存单后占比超过监管红线10

图表10:

市场利率水涨船高12

图表11:

同业存单利率上升12

图表12:

商业银行债券发行快速增长13

图表13:

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最初版(2015)14

图表14:

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升级版(2016)16

图表15:

2016年9月末表内广义信贷增速呈现分化格局,城商行、股份行增速高,国有行增速低17

图表16:

2016年9月末广义信贷(包含表外理财)增速较老标准的广义信贷增速更高17

图表17:

2016三季度末,按老标准估测约2/3上市银行达标,按新标准上市银行面临一定资产调整压力18

图表18:

2016年9月末如果要新标准下的资本充足率达标,部分上市银行广义信贷增速需要下降19

图表19:

中信银行在2016Q4降低增速,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增速则略有提高20

图表20:

测算2017Q1招行的MPA达标压力较小21

图表21:

股份行、城商行的广义信贷增速需要较大幅度下调22

图表22:

股份行及中小银行的新发行理财产品数量开始下降23

图表23:

贷款占比较高且银行拨备覆盖率较高的城商行能够应对规模增长压力24

同业存单发行增速将逐步放缓,整体风险可控

同业存单起源于利率市场化,是银行优质的主动负债工具

同业存单产生于2013年,是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主动负债工具,其本质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而利率是由公开透明市场形成的存款性质的利率。

同业存单作为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工具,可以有效解决由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而引发的流动性不足问题。

此外,同业存单对于利率市场化、及行业监管均具有诸多好处,是货币市场上不可或缺的品种。

(1)市场:

益于培养利率市场化机制。

同业存单作为新兴货币市场工具,主要发行期限为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以上等,其定价主要参照同期限SHIBOR利率,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中的重要突破。

图表1:

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与SHIBOR利率密切相关

过去SHIBOR短端利率市场化程度高,而由于以SHIBOR中长端利率定价的产品有限,使得其中长端利率不能准确反映资金供求状况。

随着同业存单发行,发行期限品种丰富,覆盖短长端,促进SHIBOR中长端利率市场化,强化了SHIBOR

定价基准和效力。

尤其是同业存单从试点到大面积推开后,市场活跃度增强,使

得中长端利率更为有效。

(2)银行:

助力银行流动性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银行存款在负债端占比逐年降低,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同业存单是银行重要的主动负债工具,是实现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的重要工具。

在同业存单没有出现之前,银行间主要使用同业存款进行短期流动性管理,然而

同业存款线下约定操作、可提前支取的特征,给银行负债管理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难以形成主动负债策略。

而相比之下,首先同业存单不能提前赎回,对于发行同

业存单的银行来说,负债期限确定性更强,资产和负债的结构匹配更为可控;其

次同业存单可以转让且可作为回购标的物,对于购买同业存单的投资者来说,也

满足了流动性需求。

同业存单的特点既满发行方主动负债和期限管理,又满足投

资方的变现需求,此为近年来同业存单发行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3)监管:

方便监管层监控同业风险。

相较于同业存款的线下操作,同业存单全部采用线上操作的方式,对于监管层来说,便于监管同业存单市场的发行量、价格及风险,有助于形成较为完善监管体系。

同业存单发行快速扩张,非法人机构渐成主要投资者

经过试点阶段后,从2015年起,同业存单发行量出现快速增长。

截至下旬,同业存单存量已达7.7万亿元,同业存单占银行总负债比重约4.7%,仅2017年前两月发行量就达2.9万亿。

从发行人结构来看,截至21日,7.7万亿元存量同业存单发行结构中,城商行、同业存单存量为3.9万亿元,占比52%;股份制银行存量为3.6万亿元,占比47%;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存量为722亿元,占比1%。

图表2:

同业存单发行近年快速增长

图表3:

城商行及股份行是主要发行人(21日)

非法人机构成同业存单市场主要投资者。

从2014年到2017年2月份,我国商业银行在整体同业存单市场上的投资占比逐年下降,从2014年的82%降至今年2月份39%。

与此同时,非法人机构的投资占比逐年提高,从一开始占比3%快速上升至40%,超过商业银行投资占比。

而非法人机构则主要为基金、银行理财、信托计划等各类投资产品,其中银行同业理财投资同业存单,使得银行间逐渐形成脆弱的资金条链,一旦资金链源头(即货币市场)资金流趋紧,同业链条即出现风险积聚。

图表4:

非法人机构成为同业存单主要投资者

同业存单占比大幅提升叠加资产端期限错配与加杠杆,增加资金链脆弱性

近年来,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银行资产规模扩张整体面临较大压力。

实体经济承压所带来的企业资产质量恶化,使得银行主动走出以风险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加之2014年以来的低利率、宽流动性环境,银行增强期限杠杆的动力逐步加强,期限利差成为银行近年提高息差的重要方式。

价格:

低利率下,同业存单为银行提供低成本负债,助长期限错配来获取期限利差。

在追逐期限利差的做法下,银行拉长资产端期限,获取较高资产端收益率,降低负债端期限,压降负债端成本。

2014年以来的低利率环境,使得发行同业存单面临的融资成本较低,加上同业存单流动性强,期限短,并且不计入同业负债监管口径,规模扩张受限程度低,成为了银行使用的主要主动性负债工具,从而迎来规模快速扩张,助长银行提高期限利差,加剧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

图表5:

存量同业存单中,一年内期限为主要发行品种(21日)

规模:

通过大量发行同业存单,资产端期限错配到同业理财、委外、非标、债券等扩大资产规模,形成脆弱同业资金链。

由于同业存单在发行规模上受监管限制少,大量发行同业存单,购买同业理财成为了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弯道超车同时赚取期限利差的重要工具。

然而该种规模扩大方式形成了脆弱的资金链,以同业类负债占比较高的银行为中心:

(1)资金来源上,其同业存单由别家银行自营资金、同业理财购买

(2)资金去向上,投向其他银行同业理财或通过委托外部管理等方式叠加杠杆投入债券市场,实现了对于债市的资金传导。

而负债端同业类负债占比高的银行稳定性较弱(主要为非上市中小型银行),加之负债端与资产端的期限错配,一旦负债端出现流动性问题,则可能会通过赎回同业理财-赎回债基等方式将流动性风险传染至债券市场,同时也反向传染给投资其同业存单的其他银行。

图表6:

同业存单形成市场资金链条

上市银行同业存单流动性风险测算

2017Q1上市银行同业存单/负债余额测算

假设上市银行截止26日的同业存单存量作为2017Q1同业存单余额,假设2016Q3上市银行负债余额同比增速作为2017Q1上市银行负债余额同比增速从而得到2017Q1上市银行负债余额,得到2017Q1上市银行同业存单/负债余额如下:

上市银行同业存单/负债比率分化情况明显,其中城商行>股份制>农商行>国有行。

图表7:

多数上市银行同业存单/负债基本低于15%(预测2017Q1)

假设2017Q1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负债余额与2016Q3保持不变,得到2017Q1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负债余额如下:

图表8:

上市银行同业负债占比基本满足不超过33%监管要求(预测2017Q1)

若如市场传闻,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则需满足(同业负债+同业存单)/负债余额不超过33%的监管限制,2017Q1上市银行同业负债(同业存单)/负债余额如下:

其中杭州银行(48%)、兴业银行(46%)、江苏银行(41%)、上海银行(40%)、北京银行(38%)、光大银行(35%)、浦发银行(34%)、民生银行(34%)超过33%红线。

图表9:

部分银行加入同业存单后占比超过监管红线(预测2017Q1)

部分非上市中小银行同业类负债占比需降低,全面政策调整可能性小

首先,上市银行已基本涵盖了银行业具有系统性重要性影响的大多数银行,从上文测算数据看,大多数上市银行(同业负债+同业存单)在负债余额中的占比位于监管要求红线之下,只有个别银行超出较高,需放缓同存发行速度。

因此,上市银行中同业存单发行风险整体可控。

其次,市场所担忧的同业存单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来自非上市银行中的中小银行大量发行同业存单,负债端过高度依赖同业类负债而导致负债的不稳定性提高,同时在资产端匹配了大量同业尤其是上市银行理财产品,最终投向债券等标的物,期限错配与资产端的杠杆使得这些中小银行资金链较为脆弱,一旦个别小银行的赎回引发流动性风险容易传导至有系统性重要影响的银行。

因此,我们认为降低中小银行负债端同业类负债的占比是整个同业链条风险管控的关键。

如果直接出台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政策,会使得该类中小银行负债端的同业存单强行缩量并产生较大的市场冲击,监管没有必要因为要防控风险而反而促发流动性风险。

再次,央行已采取措施促使同业类负债超配银行降低比例,预计同业存单发行增速将逐步放缓。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已开始通过在市场上加大长期限资金投放的方式逐步抬升市场利率,挤压同业存单期限套利空间,最终达到超配银行降低同存发行速度,进而降低同业类负债占比。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央行缩短放长的操作下,市场上投放资金期限逐步拉长至70-80天水平,2016全年新增MLF中81%的资金来源于高成本、长期限的资金投放。

市场利率水涨船高,从2016年8月起,SHIBOR隔夜利率从2%快速攀升至高点2.5%,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水平也由2.6%上升至3.4%。

图表10:

市场利率水涨船高

图表11:

同业存单利率上升

因此,如果同业存单流动性隐患来自过度依赖同业存单的中小型非上市银行,那么没有必要以全面的政策调整来管控局部的风险。

央行已采取提高市场利率来挤压这些错配程度高的银行的套利空间,将使得该类银行同业存单的增速将逐步放缓,同时倾向于发更长期限的同业存单,以降低期限错配的程度。

事实上,银行负债端高度依赖存款的结构正逐渐改变,主动负债工具正日渐丰富。

除同业存单之外,二级资本债的发行也呈现较快的增长,成为上市银行的主动负债又一利器。

图表12:

商业银行债券发行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短期内预计不会有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的政策推出,同业存单占比较高的银行在发行成本不断抬高的背景下将放缓发行,从而达到降低负债端不稳定性,行业流动性风险缓释的效果。

而与此同时,央行的MPA考核下银行资本所能支撑的广义信贷增速才是银行经营的更为关键影响因素。

换言之,同业存单发行不是影响商业银行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MPA监管下可容忍的广义信贷增速才是关键。

MPA促使银行业稳规模、调结构

MPA关键指标是和广义信贷增速挂钩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

2015年末央行把原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并且在2016年起正式实施。

MPA体系包含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内容。

MPA目标在于从以往的盯住狭义贷款转为对广义信贷(包括贷款、证券及投资、回购等)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广义信贷的合理增长。

MPA评估结果分为A、B、C三档。

在正常情况下,A档机构享受奖励性准备金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1。

C档机构实施约束性准备金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0.9。

B档机构维持准备金利率不变。

从2016年的实施情况看,绝大多数机构处于B档。

图表13:

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最初版(2015)

MPA七大方面考核指标的重要性不完全相同。

机构评为C档的标准为:

资本和杠杆情况以及定价行为中任意一项不达标,或者其余5方面考核指标任意两项及以上不达标。

因为定价行为目前只考核利率定价机制,由各省利率定价自律组织定期开会决定。

一般机构都能符合标准。

所以关键看资本和杠杆情况,这一项不达标即“一票否决”,导致MPA不及格。

资本和杠杆情况细项中占比最大的是资本充足率情况。

只要资本充足率高于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资本和杠杆情况的得分至少能在80分以上,超过达标线60分;如果低于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但不低过4个百分点,可以得到48分至80分;如果低于至C*-4个百分点,0分。

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与广义信贷挂钩,广义信贷增速超过目标GDP

和CPI之和越多,所要求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越高,达标压力就越大。

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对MPA的考核尺度明显收紧

虽然2016年起MPA正式实施,但是实施初期MPA的约束力并不强。

2015年五次降息的重定价效果在2016年体现,为了抵消净息差下行的负面影响,银行业普遍采取提高规模增速的经营策略。

尽管广义信贷限制了表内资产端的腾挪,但表内转表外、以表外非标对接信贷类资产的做法却没有受到限制。

而且存放央行的利息收入对银行业的营业收入贡献极小。

尤其是对高成长性的中小银行而言,即使MPA不达标,对业绩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针对以上问题,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对MPA的考核尺度明显收紧。

首先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限制表内表外资产腾挪,并在2017年一季度起正式实施。

其次未来资本充足率考核可能取消4个百分点的容忍度设置。

这意味着只要资本充足率小于宏观审慎充足率C*,MPA即不合格。

两项新规将大幅提高MPA达标的难度。

另外央行在2017年2月3日上调SLF利率的同时,对MPA不达标的机构额外追加100bp。

以及部分中小银行因为MPA不达标被取消2017年一级交易商资格和暂停MLF操作对象资格三个月。

这反映出MPA激励约束措施已经不局限在差别准备金利率,而是扩大至操作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资格的评定上。

未来激励约束措施扩大化的可能性在增加,央行进一步给市场释放了从严监管的信号。

图表14:

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升级版(2016)

2016年9月末按老标准,估测2/3上市银行达标

MPA达标到底难不难?

我们先看看2016年9月末老16家上市银行的情况。

因为2016年9月末只有季报数据,缺少同业资产的细项分类和理财产品的规模信息,所以分析结果未必完全准确,但至少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MPA对上市银行的影响情况。

根据MPA要求,我们计算的广义信贷剔除了对境内同业的存放和拆放部分资产,剔除比例参考2016年6月末的数据。

同时表外理财规模沿用2016年6月末的同比数据。

计算得到,2016年9月末老16家上市银行的表内广义信贷增速为13.5%,接近全年M2目标增速13%。

增速相对平稳,但内部存在分化。

城商行、股份行增速高,国有行增速低。

增速超过30%的有2家,民生银行(36.4%)和南京银行(32.1%);小于10%的有4家,中国银行(9.9%)、招商银行(8.7%)、工商银行(7.5%)和平安银行(7.2%)。

图表15:

2016年9月末表内广义信贷增速呈现分化格局,城商行、股份行增速高,国有行增速低

如果把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16家上市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为17.0%,较原来提高3.5pct,MPA达标难度加大。

增速超过30%的有3家,民生银行(46.4%)、南京银行(36.8%)和宁波银行(33.3%);接近10%的只有1家,工商银行(10.0%)。

图表16:

2016年9月末广义信贷(包含表外理财)增速较老标准的广义信贷增速更高

2016年9月末,不考虑表外理财的影响,资本充足率高于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的银行有7家,工农中建四大行在列。

资本充足率低于C*、但不低过4个百分点的银行有4家。

因为该档的机构在资本充足率一项的得分是48-80分不等,如果资本和杠杆情况的另一项杠杆率得到满分20分,那么资本和杠杆情况总分依然能保持在至少68分以上,超过及格线(60分)。

因此这4家银行的压力存在但还算可控。

资本充足率低于C*超过4个百分点的银行有5家,民生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

这5家银行将面临较大的资产增速调整压力。

图表17:

2016三季度末,按老标准估测约2/3上市银行达标,按新标准上市银行面临一定资产调整压力

如果广义信贷包含表外理财,那么2016年9月末资本充足率一项能得分的银行从之前的11家下降到7家。

如果再取消4个百分点的资本充足率容忍度,那么估算达标银行只剩下4家,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

达标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由2016年9月末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逆推,不达标的银行要及格,广义信贷(包含表外理财)增速需要下降10-20个百分点。

其中所需降幅最大的是民生银行,广义信贷(包含表外理财)增速要下降34.1个百分点。

图表18:

2016年9月末如果要新标准下的资本充足率达标,部分上市银行广义信贷增速需要下降

末按新标准,预计上市银行达标难度不大

从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已经披露的2016年年报来看,3家银行都微调了经营思路来应对MPA评估。

在不考虑表外理财的情况下,2016年9月末资本充足率承压的中信银行降低了广义信贷增速,从2016年9月末的21.0%下降到2016年12月末的14.1%,达到考核要求。

而2016年9月末就符合要求的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则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提高了增速。

如果考虑表外理财,那么预估达标银行只有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

如果再取消4个百分点的容忍度,那么则3家银行都有调整压力。

但是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和取消容忍度的新政都未正式实施,所以2016年末在老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资产增速,实际上能为2017年的资产增长提供更多的回旋空间。

图表19:

中信银行在2016Q4降低增速,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增速则略有提高

对于末的MPA可能的新标准考核(包含表外理财,取消容忍度),仍然以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为例。

考虑极端情况,3家银行的广义信贷规模从2016年末到末不增长。

另外假设末资本充足率和2016年末保持一致。

那么今年3月末只有招商银行预估达标。

考虑到第一季度是信贷集中投放时期,资产扩张需求强烈。

要保证MPA达标,那么新增信贷会挤占部分表外理财、债券投资的规模。

但是资产质量企稳,以及首季代理类业务的拉动,预计利润释放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资本,缓解资产束缚。

不过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只是小幅超过标准。

平安银行广义信贷增速16.0%,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允许的广义信贷增速12.2%。

中信银行广义信贷增速13.8%,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允许的广义信贷增速12.6%。

增速所需的降幅远小于2016年9月末的情形。

若两家银行一季度积极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则达标难度并不会太大。

图表20:

测算2017Q1招行的MPA达标压力较小

2017Q1城商行、股份行需要降低广义信贷增速

不失一般性,再从全行业情况分析,因为银行表内广义信贷占到总资产的80%。

而表外理财受广义信贷范围扩大化的影响,表内表外资产腾挪的动机消除,未来表外理财增速将放缓,包含表外理财的广义信贷增速将趋近总资产增速。

我们暂且用总资产增速代替广义信贷增速。

截至2017年1月末,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资产增速分别为9.3%、15.1%、23.1%、16.2%;而2016年末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23%、11.62%、12.62%、13.48%。

计算得到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为10.34%、13.58%、18.06%、14.20%,高于2016年末资本充足率-3.9pct、2.0pct、5.6pct、0.7pct。

从1月末情况看,达标无忧的只有国有大行。

城商行、股份行都有控规模的压力。

农商行因为本身监管较城商行更严,资本充足率水平普遍更高,所以超标不多。

不过农商行普遍资产结构单一,表外理财和表内非信贷资产规模小,腾挪的空间不大,也需要对经营战略做适当调整。

图表21:

股份行、城商行的广义信贷增速需要较大幅度下调

MPA达标两个思路:

控规模,增资本

开年第一季度是银行信贷的集中投放期,贷款规模不止是难以压减,反而需要扩大。

那么留给未达标银行的方法有两个。

一个是降低分母,控制广义信贷增速,压减表外理财、同业资产和债券投资。

预计银行ABS产品将会有较快增长,既能腾挪出资产空间,同时也是直接快速调整资产结构的方式。

另一个是提高分子,增加利润来内生性补充资本,或者是再融资。

因为再融资进度较慢,短期见效的办法应该是控制同业资产、减少表外理财和降低拨备计提。

表外理财绝大部分仍然是投资债券和货币,减少表外理财和控制同业资产会同时导致同业市场资金收紧。

所以开年以来同业市场的利率上行除了央行减少现金投放外,MPA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降低拨备计提只能对拨备充裕的银行有效果。

2016年末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63%、170%、220%、199%。

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更高,因此调拨备的空间更大。

因此我们预测一季度末中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会小幅下调。

图表22:

股份行及中小银行的新发行理财产品数量开始下降

MPA监管之下,今年银行业主题是稳规模、调结构

今年主基调是“稳中求进”,力求防范金融风险。

因此央行暴力去杠杆的可能性不大。

MPA监管下,去年绝大多数机构处于及格的B档,今年预计会维持“纺锤型”的格局。

A档和C档机构数量极少,大部分仍然是B档。

从我们微观调研的情况看,压力大的中小银行普遍早已做好准备。

因此毋须过分担心考核评定对行业的经营影响。

但是在资金层面,季末时点同业市场的价格波动预计会持续发生,这也给部分优秀股票标的提供了低估值的机会。

MPA及宏观监管的趋严意味着今年行业的大主题是稳规模,调结构。

资产投放会侧重在贷款方面。

地方基建项目开工以及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贷款需求会成为银行“一大一小”两个战略投资领域。

表外理财和债券投资的规模会稳定甚至小幅压减,整体资产结构呈现表外转表内、非标转标的大趋势。

在规模增长受约束的情况下,今年轻资本业务会得到蓬勃发展。

资产ABS的需求将增加,财富管理、代理业务、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