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评估检测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4331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评估检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阶段评估检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阶段评估检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阶段评估检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阶段评估检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评估检测一.docx

《阶段评估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评估检测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阶段评估检测一.docx

阶段评估检测一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三语文阶段评估检测

(一)

命题:

李成厚审题:

唐正新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颠覆传统的读书方式——移动阅读

《2011年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共进行了9亿分钟(相当于17个世纪)、6亿次移动阅读。

上班路上成为移动阅读的高峰期,其次人们也喜欢在床上、沙发上、洗手间、下班路上阅读。

移动阅读是什么?

移动阅读是指人们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如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

阅读的内容包括数字化的书籍、报刊杂志,也包括博客微博、视频等。

谈到移动阅读,不得不提手机报。

自从2004年7月中国首份手机报诞生以来,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

它多方的优势满足了信息时代受众在“碎片化时间”中阅读的习惯,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得到认可和追捧。

但是,基于2.5G网络的手机报只能看作是移动阅读的“前世”。

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阅读必将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人们不再满足于阅读内容单一的手机报,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SP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上阅读成为潮流所向。

这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使得随时随地可读、海量信息聚集、声像图文并茂成为可能。

移动阅读时代到来了。

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目前,移动阅读可以分为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和阅读客户端两大类。

电纸书可以阅读PDF、TXT等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一些电子阅读器的电子墨水技术使得辐射能耗低、不伤眼睛、效果逼真,阅读时好像玻璃下压着一本纸质书一样。

而阅读客户端是通过阅读应用软件向读者推送电子书,用户可以下载或在线阅读。

历史上,人们常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藏书多,存放时可堆砌至屋顶,运书时让牛也出汗。

然而在移动阅读时代,书房将不再“汗牛充栋”,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书籍,并把它们放入口袋中随身携带,这种方式使得阅读“飘”了起来。

同时,阅读器或阅读软件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

读到精彩处,兴起时,轻点按钮,用微博等移动社交工具和他人分享阅读心得。

这样,通过小小的阅读终端,便能以书会友。

《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市记协副主席陈保平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演讲时说:

“移动阅读将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

”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另据易观国际报告,手机阅读已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频率使用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45%。

然而,海量信息是把双刃剑,带来丰富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移动阅读让人们看的书越来越多,加上在阅读器上从一本书切换到另一本书的功能很方便,使得读者更难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

并且,在公交、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中阅读,知识的吸收难免会大打折扣。

因此陈保平也提出:

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是否会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人类每次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值得警醒的地方。

1.下列表述不能支持“移动阅读被称为‘碎片化阅读’”这一说法的一项是(3分)(  )

A.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业余时间呈“碎片化”形态,在这样的时间里很难长时间地连续阅读。

B.人们通过移动阅读很难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甚至难以读完一篇并不长的文章。

C.人们通过这种阅读所接受的信息完全是零碎的,而零碎的信息对人的教益是断章取义的、不完整的,有害无益。

D.这种阅读是浅阅读,阅读的结果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正所谓开“卷”未必有益。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技术的移动阅读会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B.“移动阅读”随着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的趋势给人们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更大的阅读量,必将替代传统阅读。

C.一些电子阅读器因为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使这类移动阅读没有辐射,不伤眼睛,效果逼真而被广泛应用。

D.“移动阅读”是人们利用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最早得到认可和追捧。

3.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请归纳。

(3分)

答: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哭 庵 传

清·易顺鼎

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

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

哭庵幼奇惠,五岁陷贼中,贼自陕、蜀趋郧、襄,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驰数千里。

遇蒙古藩王大军,为骑将所获,献俘于王。

哭庵操南音,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

王大喜曰:

“奇儿也!

”抱之坐膝上,趣召某县令使送归。

十五岁为诸生,有名。

十七岁举于乡。

所为诗歌文词,天下见之,称曰才子。

已而治经,为训诂考据家言;治史,为文献掌故家言;穷而思反于身心,又为理学语录家言。

然后移其好于山水方外,所治皆不能竟其业。

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筑室万山中居之,又弃去。

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

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神龙。

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①若惠②,莫能以一节称之。

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

要其轻天下、齐万物之性,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

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虽其妻与子死不哭。

及母没而父在,不得渠③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

于是无一日不哭,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

因自号曰“哭庵”。

【注】①夷:

伯夷。

②惠:

柳下惠。

③渠:

通“遽”,立即。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趣召某县令使送归趣:

急忙,立即

B.十七岁举于乡举:

推举

C.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处:

隐居

D.莫能以一诣绳之绳:

衡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易顺鼎,别号“哭庵”,此文为自传。

既是自传,便少了许多为文的羁绊,在二、三两段介绍自己时,语含戏谑,自夸中透出自嘲。

B.第三段用语简省,短句连用,句式工整,节奏明快,音韵爽利,将哭庵才华横溢、率性放诞的“神龙”形象描述得淋漓尽致,谐趣横生。

C.易顺鼎自号“哭庵”,所以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一贯坚持认为“天下无不可哭”,因而“无一日不哭”,这恰恰是才子至性至情的表现。

D.文章先叙再议后解说:

既概述人物主要生平,又对人物自圈自评,结尾道破“哭庵”一名的由来。

结构合理,短小精悍,是传记的佳作。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后移其好于山水方外,所治皆不能竟其业。

译文:

 

 

(2)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8.简要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4分)

答:

 

 

 

9.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         ,

(2)         。

(3)         ,(4)         。

(5)         ,(6)         。

 (曹操《短歌行》)

乙:

(1)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5)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女娲炼石补天处,       。

 (李贺《李凭箜篌引》)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茅盾的乌镇

刘五福

乌镇位于浙江省北部,京杭大运河西侧。

因为茅盾的缘故,乌镇可算是江南水乡中名气较大的,乌镇成了我梦里最向往的地方。

十月将尽,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我同朋友启程,踏上了去江南的路。

江南愈来愈近,透过车窗,我看见了那一片片白色依旧的小楼,灰黑色的屋顶,我看见了吴冠中画里的最初景象。

近在咫尺,对乌镇的渴望让我心潮激动。

车行至嘉义,我远远就看见了大幅广告牌上刘若英那妩媚而清澈的笑容,上面印有一行让人过目难忘的大字:

“乌镇,来过,就不曾离开。

终于要走近乌镇,我怀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触。

或许是留在记忆里的梦想太过深刻,或许是因好友的一篇关于乌镇的文字,虽没有近距离接触,我却早早爱上了乌镇。

那里固有的清愁和孤寂大概适合我这样的人去寻找、去抚摸吧。

我是怀着一种寻找的目的来到了乌镇。

踏上乌镇的地域,首先让我震撼的是乌镇的色彩。

目光所及,到处是一种年代久远而显乌黑发亮的古铜色,这里没有繁华都市花红柳绿般的张扬,没有车水马龙,只有古朴与厚重。

乌镇得此之名也算得上名副其实。

初识乌镇,她如同一个娟秀的少妇,恬静而沉稳地伫立着。

不事张扬,不讨好谁,也不向谁谄媚,有着淡定的笑容,也有满腹的故事向你诉说,像一个久违的恋人,让你深深地凝眸。

深秋的风是如此地凉。

透过粼粼的水波,我极目远眺,一排排独具匠心的木质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水面上,有着古朴的质感。

绿色的水面也透着一种深幽和宁静。

穿越乌镇的大门,我的目光在各处停留。

我发现,乌镇的每一扇门,每一格窗,都大气而凝重,充满着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我伸出手去,真实地触摸着门上的每一道沟壑,每一条裂纹。

呼吸着来自乌镇人文和地域特有的古朴气息。

透过那些褐色的木纹,我仿佛看见了隐藏在纹路后面的故事和神秘。

一艘小木船,载着我走进乌镇的水巷。

我用探寻的目光,迫不及待地搜寻着深藏在我内心深处和乌镇相通的碰撞,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丝由此产生的错觉。

河岸上大片大片的芙蓉花还在斑斓地盛开,和乌镇的古旧形成鲜明的对应。

下了船,走上了一条幽深而寂寞的小巷。

踩在厚重的青石板路上,我感觉自身是如此尘缘而轻薄。

小心地走过每一个铺子,仰望着每一座造型别致的建筑,观赏着每一件让人心颤的手工艺品。

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茅盾的故乡。

或许是不经意的缘故,当我在乌镇景区看见茅盾纪念堂的时候,那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还是不由自主地迸发出来,原来茅盾出生在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小镇,生长在这么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他的文学成就因此也就有了不可匹敌的力量。

这就是作家对故乡的印迹,故乡是每一个作家的根源。

沿着青石板路,我轻抬脚步,似乎更怕咚咚的脚步声惊扰了乌镇恬静的忆梦。

我一路走来,沉下浮躁的心,打量着只有在乌镇才有的古旧而淳朴的民风、民俗,那些原始的纯手工操作的缫丝、印染、舂捣、编织、织锦,都让我恍然如梦,仿佛穿过了时光隧道,走回到过去了的岁月。

我知道,来乌镇,我不是游玩,更多的是为了寻找。

寻找骨子里一直向往的那种清静、简朴、安宁、稚拙,那种没有被同化和没有被污染的清澈。

像那朵蛋黄色的荷花,出污泥而圣洁。

走过一条条不同长短的石拱桥,我一次次俯在桥栏上,看深绿色的河水,仿佛这里的水也被赋予乌镇的颜色,深不见底的河水没有了清澈透明的质感,却能看得见一条条野生的小鱼在水里穿梭来去。

这也是灵魂的穿梭,灵魂的对视。

一个渔翁立于船头,三五只鸬鹚随着渔翁轻轻摇橹穿桥而过,轻盈得如同一缕风,一闪而过,只留些微微的涟漪。

这些梦里的画面再度重现,只一个来回,已让我感觉不虚此行。

有很多很多的秀色印在我的脑海,像初恋时把心留给了她。

我来了,只是作为匆匆的过客。

我将双脚又一次重重地踩在石板路上,似乎想给乌镇留下一个曾经约会过的印记。

江南的美,是朦胧而古朴的,是树下悠然落棋,是花间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

绿水萦绕着白墙,红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

乘一叶扁舟撑一支篙,穿行在绿水中,历经风浪的斑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

临别前,我把头探出车窗,再度留恋地向着乌镇张望。

我还是按捺不住怀揣着的每一丝来自内心的留恋,那些沉淀的古镇文化让我内心震颤,还有更深的古镇秀色藏在我的内心深处让我回味悠长……

我不想向乌镇道别,因为我已经来过。

乌镇,茅盾的乌镇,你把我的心虏去。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5期,有删改)

11.文章以“茅盾的乌镇”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12.通观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乌镇的特点。

(4分)

答:

 

13.文章围绕“茅盾的乌镇”展开,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6分)

答:

 

 

1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8分)

(1)文章结尾写“乌镇,茅盾的乌镇,你把我的心虏去”,是乌镇的什么虏去了作者的心?

(2分)

答:

 

 

 

(2)作者这样说合情合理吗?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跳槽/蛰伏爆发户/原动力醍醐灌顶/树倒猢狲散

B.心扉/坐镇协奏曲/黄梁梦骨鲠在喉/时世造英雄

C.精湛/表率副食品/绿茵场不记前嫌/家书抵万金

D.饯行/针砭荧光屏/擦边球先发制人/蚍蜉撼大树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2012年安徽省许多地方的大涝警示我们,本来就排水系统被废弃的老城区“靠天吃饭”的情形指日可待,重新兴修水利工程,已经刻不容缓。

B.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C.十二五的第一个年头国家财政税收稳定增长,跨过十万亿大关,这都是由于中央决策者们和经济界人士的高瞻远瞩,从长计议。

D.“托举哥”周冲足足将女童托举了十余分钟,女童最后安全着陆,而周冲却低头走出小区,消失于车水马龙中。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生活的外延和学习语文的外延相等的原则,语文学习必须摆脱本本主义,而与生活接轨,实现语文学习课堂与生活的全息互通。

B.“城镇化”是2013年全国“两会”上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它承载着无数农民实现“城市梦”的期盼。

C.村落就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包括西递古村落在内的徽州五千村,就是一个个荷载各种徽文化信息的真实遗存,就是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老百姓自己的历史情结。

D.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正式编入东海舰队,开始服役,有识之士建议造船厂能否多造几艘这样的航空母舰。

18.根据下面的材料,给“岳西高腔”下定义。

(4分)

岳西高腔是安徽省岳西县独存的古老稀有剧种,被誉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据记载,明末清初,文人商儒将古青阳腔传入岳西,由乡绅集中在私塾教习,并组班结社,活跃于民众中。

后来,古青阳腔全面融入岳西当地的民间灯会,与本土民俗文化相结合,孕育成了岳西高腔。

2010年,岳西县创新发展思路,改革文化体制,整合原高腔艺术中心与高腔剧团,成立岳西高腔传承中心,专责承担岳西高腔的保护和传承。

答:

 

 

19.阅读下面的文段,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

语意连贯,表达明确。

(5分)

我突然想到人的内心世界在审美上是多么神奇。

你看,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长距离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悠远的远山,如沉沉的黑夜;     ,              ,

           ,           ;短暂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只截取最美的一瞬间为大家留下了永远的回忆,如盛开的鲜花,如美丽的邂逅。

20.仔细观察下图,按要求答题。

(6分)

(说明:

图中男子所站之处堆满了矿泉水瓶等垃圾。

(1)请用简明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不超过60字。

(3分)

答:

 

 

(2)据媒体报道,2012年国庆8天长假,民众纷纷出行度假,但很多景点也遭遇了“垃圾劫”。

2013年国庆将至针对某些游客不文明的举动,以及生活中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3分)

答: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问我:

“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

“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

“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

“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

“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

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

“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解析

1.C“有害无益”表述绝对化,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2.A B.“替代传统阅读”一说,文中无依据;C.“没有辐射”说法错误,文中说“使得辐射能耗低”;D.据文章第三、四段信息可知,“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最早得到认可和追捧”错误。

3.不同之处:

(1)依靠电子阅读终端;

(2)便携、存储量大;(3)便于分享。

4.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答题关键是根据上下文语境去推测。

举:

中举,考取。

5.D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D项,均表转折,但。

A.第一个:

介词,用;第二个:

连词,因为。

B.第一个:

介词,被;第二个:

动词,成为。

C.第一个:

介词,对;第二个: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不译。

6.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哭庵“无一日不哭”是因为母亲去世,他认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

7.【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也要注意到删(不译的虚词)、补(省略成分)、换(古词换今词)、调(文言特殊句式)、留(古今同义的词语)。

(1)中的“好”应该译为“爱好”,这就是“换”;

(2)中的“则未尝一日易也”前面加“他”,这就是“补”出省略成分。

答案:

(1)但(哭庵)后来转移他的兴趣爱好到游山玩水及僧道之学,所研究的学问都不能完成。

(得分点:

“移”“治”“竟”)

(2)指责(反对)尧舜、轻视汤武的心,(他)就不曾有一天改变过。

(得分点:

“非”“薄”“易”)

附【译文】

哭庵,不知道他是什么人。

他的家世姓名人人都知道,所以我不做介绍。

哭庵小时候出奇地聪明,五岁时落在贼人手中,贼人从陕西、四川到湖北郧县、襄阳,用黄色的小儿绣被把他包裹起来绑在马背上,奔驰几千里。

遇上了蒙古藩王的大军,被骑兵将领俘虏,献给了藩王。

哭庵讲南方话,藩王听不懂,哭庵就自己用右手食指沾湿口水在藩王手心上写字。

藩王十分高兴地说:

“真是个奇儿!

”抱他坐在自己膝上,立即叫县令派人送他回家。

哭庵十五岁时在县学读书,很有名气。

十七岁考取乡试。

所写诗词文章,天下人看后,称他为“才子”。

接着研究经书,写出训诂考据文章;研究历史,写出文献学、历史掌故的文章;穷究之后想回过头来研究身心的学问,又写了理学语录。

但(哭庵)后来转移他的兴趣爱好到游山玩水及僧道之学,所研究的学问都不能完成。

年龄不到三十便做官,官位不低,不到两年弃官而去;在大山里建房居住,又丢下而去。

综合他二十年里的生平事迹,开始是神童、才子,接着是酒徒、游侠。

少年时是名士、研究经书的人,是学者、大官、隐士,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出山一会儿隐居,他的老师与朋友开玩笑地称他为“神龙”。

他的品行说不清,像儒家又像墨家,像伯夷又像柳下惠,不能用一种气节称赞他。

写文章也是这样,有的古奥有的现代,有的朴素有的雕琢,不能用一种流派去衡量它。

重要的是他轻视天下、平等对待万物的性情,指责(反对)尧舜、轻视汤武的心,(他)就不曾有一天改变过。

哭庵平时说天下没有不值得令人哭的事,但他不曾哭过,即使他的妻子与儿子死了也不哭。

等到母亲去世而父亲健在,他不能立即从母而死,就又认为天下的事都没有值得令人哭泣的,但只有见不到他的母亲可以哭,于是天天哭,发誓用哭度过一生,死了就算了。

便自称“哭庵”。

8.【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歌炼字的赏析。

赏析“偷”字的妙处,主要分析它在表达儿童情态、性格方面的作用。

答案:

“偷”指孩子们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9.【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歌思想感情的赏析。

赏析思想感情,抓住词中的关键词语“足”和“闲”,可以推测出作者的满足、悠闲之情。

答案:

词中一“足”一“闲”尽显作者情感。

一“足”字,表达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生活的满足。

一“闲”字,是指在“万事从今足”的心态下,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展现出作者的悠闲。

轻快笔调之中,透露出对当前生活的喜悦之情。

10.甲:

(1)但为君故 

(2)沉吟至今 (3)呦呦鹿鸣 (4)食野之苹 (5)我有嘉宾 (6)鼓瑟吹笙

乙: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静影沉璧 (3)山河破碎风飘絮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5)鸡鸣桑树颠 (6)石破天惊逗秋雨

11.①点明乌镇因茅盾而在江南名气较大,引出“我”对乌镇的向往。

(3分)

②茅盾因出生在诗情画意、人杰地灵的小镇,而取得了不朽的文学成就,点明了乌镇与茅盾的关系。

(3分)

12.①古朴厚重沧桑;②深幽和宁静;③建筑别致;④民风、民俗淳朴。

(每点1分)

13.【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的能力。

通读全文,简单划分层次,概括出每层的主要内容,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

①开头写对乌镇的向往。

②接着写走近乌镇的渴望与激动的心情。

③再详细地写踏进乌镇的见闻和感受。

④最后写离开乌镇,对乌镇的留恋心情。

(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四点得6分)

1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可以从写作意图、主题等角度来谈作用、谈你的理解。

答题时要联系全文,不要断章取义。

只要言之有理,推之有据即可。

答案:

(1)虏去了作者的心的是乌镇的清净、简朴、安宁、稚拙,是那种没有被同化和没有被污染的清澈。

(2分)

(2)我觉得作者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因为:

①乌镇是江南名镇,它古朴厚重,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有着无限的文化魅力。

(2分)②乌镇清静安宁,没有被现代文明同化和污染,保持着它固有的纯朴和清澈,是我们难得的修心养性的胜地。

(2分)③乌镇拥有典型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是不可复制的财富,到这里可以看到和了解乌镇的本色东西。

(2分)(认为没有道理,理由充分,酌情给分)

15.D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辨析能力。

A.爆—暴;B.梁—粱,世—势;C.记—计。

16.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指日可待:

(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重在“实现”,而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