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101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公子列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魏公子列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魏公子列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魏公子列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魏公子列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公子列传.docx

《魏公子列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公子列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公子列传.docx

魏公子列传

【学习目标】

1.积累与应用:

积累文言词汇,进一步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2.阅读与写作:

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2.难点:

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阅读参考】

1、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

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狞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技艺糊口于四方。

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

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

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

2、战国四公子

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他们都以“好士”闻名。

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们都立了传,而对信陵君特别推重。

明朝人茅坤说:

“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

3、虎符:

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

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

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完全符合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工具书,参照注释,阅读并标注文本1—4节,并将自学过程中质疑之处总结于下:

二、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安釐王()昭王少子()昭王薨()侯嬴()监者()

厚遗之()执辔()朱亥()俾倪()从骑()

公子姊()晋鄙()冠盖相属()说王万端()自度()

数遗魏王及公子书()

(2)找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俾倪故久立

(3)找出活用的词,并写出活用方式和意义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2、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3、不敢以其富贵骄士4、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5、公子从车骑,虚左6、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三、课堂训练

1、请写出下列各个文言实词的意义:

故: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故久立与其客语()

今公子故过之()朱亥故不复谢()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

辞:

辞决而行()无一言半辞送我()

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近日奉辞伐罪()

臣等不肖,请辞去()

存:

公子亲数存之()却秦存赵()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生存《出师表》)

2、请研究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②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③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第二课时

一、借助工具书,参照注释,阅读并标注文本5—8节,并将自学过程中质疑之处总结于下:

二、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譬若()馁虎()屏人间语()如姬()嚄唶宿将()

自刭()矫魏王令()屯于境上()椎杀()

(2)找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辞决而行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3)请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情况。

北救赵而西却秦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赵孝成王德公子椎杀晋鄙

袖四十斤铁锤鼓刀屠者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如姬为公子泣此五霸之伐也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窃为公子不取也

(5)请研究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③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三、合作探究(请选择其中一个)

1、侯赢为什么会选择北乡自刭?

2、你觉得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四、巩固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引:

拉;赞:

赞扬

B.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数:

多次;故:

故意

C.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勉:

努力;从:

随从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闻:

听说;资:

蓄积

2.下列各句中的“过”与例句中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A.行过夷门,见侯生B.愿枉车骑过之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D.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3.下列句子中与“独不怜公子姊邪”“独”字解释相同的一项()

A、独子无兄弟B、独畏廉将军哉?

C、计不独生而令赵亡D、独与老翁别

4、下列句子中与“不辞劳苦”“辞”字解释相同的一项()

A、辞决而行    B、无一言半辞送我  

C、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D、臣等不肖,请辞去  

5、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何功之有哉/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B、如姬为公子泣/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嬴乃夷门守关者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髃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

“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

“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

“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

“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

“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

“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曰:

“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

“妇言谓何?

”孟曰:

“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

“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

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

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啖:

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谏:

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

嘱咐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②即为孙叔敖衣冠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⑥廉吏安可为也!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

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中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

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

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目标反思】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2)找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座)俾倪故久立(都是“目”字旁的)

(3)找出活用的词,并写出活用方式和意义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名词作动词)2、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名词作状语)

3、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形容词作动词)4、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形容词使动用法)

5、公子从车骑,虚左(动词使动用法)6、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动词使动用法)

(4)文言词汇巩固:

故: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

今公子故过之(特意)朱亥故不复谢(有意)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所以)

辞:

辞决而行(辞别)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近日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存:

公子亲数存之(问候)却秦存赵(保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存在)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生存《出师表》)

辞决而行(诀)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向)

(3)请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情况。

北救赵而西却秦(名词作状语)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名词作动词)赵孝成王德公子(名词作动词)椎杀晋鄙(名词作动词)袖四十斤铁锤(名词作动词)鼓刀屠者(名词作动词)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情形)如姬为公子泣(对)此五霸之伐也(功绩)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在)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我)窃为公子不取也(认为)

二、合作探究(选择其中一个)

1、侯赢为什么会选择北乡自刭?

答:

关于侯赢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刎一事,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

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

文中朱亥说: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就是当时这一道德观念的反映。

第二,可以看作是侯生为激励信陵君,坚定他的意志而为。

因为当初侯生一讲出“夺晋鄙军”的计策,信陵君就哭了。

晋鄙是为国领兵在外的大将,下决心杀了他是要有大决心支持的。

侯生可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坚定信陵君的夺军信心。

第三,侯生为信陵君出此计,客观上救了赵国,也保住了魏国,但毕竟是欺君之举。

欺君是不忠的。

为了保住声誉,只有一死。

2、你觉得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对材料的处理上,精心安排详略。

所有的材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设的。

为突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详细地记叙了他礼遇侯生的种种表现,特别是自迎侯生一节,尤为详细。

这里写得越详细,我们就越能理解后面侯生甘冒死罪为信陵君献上“窃符”“矫杀晋鄙”的计策。

与朱亥的交往写得略,身为公子的信陵君“数清”一个屠夫,本身就是“能下士”的表现,和“自迎侯生”的表现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作略写处理,仅仅留下一个“公子怪之”的小悬念。

在“窃符救赵”这一主要事件中,侯生献策是详写,因为这不仅是救赵成功的关键,而且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又能反映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

而领兵进击秦军的军事行动则一笔带过,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

2、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性格。

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时,除了直接写他的言行外,还通过其他的人物作侧面烘托。

如“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

市人对侯生的傲慢态度难以忍受,就从侧面烘托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真诚和难能可贵。

(其他的答案,言之成理)

三、巩固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2.下列各句中的“过”与例句中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3.下列句子中与“独不怜公子姊邪”“独”字解释相同的一项(B)

4、下列句子中与“不辞劳苦”“辞”字解释相同的一项(C)

5、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D)

四、【拓展延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马患肥胖症而,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2)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