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869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大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比大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比大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比大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比大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大小》教案.docx

《《比大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大小》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大小》教案.docx

《比大小》教案

《比大小》教案

《比大小》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教学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4个梨、5个苹果、9朵花的磁性软件。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

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1、2、3、4、5、6张数字卡片;小棒2根。

教学设计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3只小猴共进午餐。

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

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人,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一共有几种水果?

它们各有几个?

怎样摆脱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学生的摆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5.课件展示:

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课本第17页的象形图。

6.提问:

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教学比较2、3、4的大小

1.教学3=3。

a、画外音(小猴说):

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b、提问:

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没也多,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上图下面写上3=3。

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方法和教学3=3相同。

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

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

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

方法如前。

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

教师都加以肯定。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

比时仍然可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

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2.补充练习。

a、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

填()>()

b、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

填()>()

c、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

填()>()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4.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

5.开放练习:

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

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比大小知识做了调整,将认识>、<和=汇总到一节课进行教学,并渗透了简单的统计知识。

我在设计时,根据《标准》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教材为资源,以多媒体课件为手段,精心编排。

归纳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专家评析

1.激发兴趣,贯穿始终。

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本课时,教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声、光、色的作用,通过画外音的层层设问,将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情景串联起来直至课程结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吃水果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材中选用了这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使教学有了很好的起点。

对此,我特别注重并加以发挥。

通过小猴的提问,学生产生了帮助小猴的意愿,进而积极思考,寻求答案,既解决了问题,又感受了成功的乐趣。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和<非常相似,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这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时,我通过四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

(1)刚开始出现>和<时,我让课件在此处闪烁三下,提起学生的注意。

(2)全屏幕动态书写>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安排同座同学交流识记>和<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4)专门设计二个游戏:

看谁举得对、看谁摆得好强化了学生记忆。

这四个环节多角度地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交流、游戏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识记。

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3.课堂练习,全面深入。

适当的课堂练习能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选取时,我既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既有检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如何的基本练习,如第18页做一做第1题;也有让全体学生进行适当操作的补充练习;也有对知识进行概括抽象的综合练习,如练习一的第5题和第6题;还有发展学生思维想象的开放式练习,如用1、1、2、3、4、5、>、<、=,来摆不同式子。

总之,既注意广度,又深入拓展,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4.抓住主线,培养能力。

知识、能力并重是现代素质的要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

能够抓住重点、多层次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进行情感、态度、价值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本课在认识新知,巩固练习中多次让学生自主探索,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识别>和<时,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在巩固新知中,增加了学生摆一摆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以比多少为基础引入比大小的教学。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

游老师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梨、桃、香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来。

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这样教学,顺应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本认知程序,不但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两个抽象数大小的方法,而且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的活动,体验参与的快乐与成功,把学生真正推到了学习主体的地位上。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关系符号>、<和=。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划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和―,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

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

游老师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活动过程: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三种符号的形状,如有的学生说:

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

有的说:

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

学生将>、<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3.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使他们在交流、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游老师比较成功地设置了让学生乐学、爱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

《比大小》教案2

课题:

比大小

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

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少年宫正在举行少年演讲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是郑强和李明。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他们的成绩出来了!

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

谁的得分更高一些?

可以怎样表示?

为什么?

板书:

9.87<9.90

1、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他的成绩是9.96分。

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

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2、第四位选手是王平。

我们一起来关心他的成绩:

评委说,王平的表现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

你们猜猜他可能得多少分呢?

3、小结。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1、四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

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37.80千克。

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

2、第10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四、拓展与总结。

1、第11页6、7题。

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比大小》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

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

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

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

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

师:

“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

”“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

分别是多少?

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

“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

”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

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

“=”),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

“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

“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

”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开口大,朝大数。

(4)师:

“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运用知识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

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

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

(二)游戏:

比一比

1.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

谁和谁比?

几大于几?

2.小组游戏:

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比大小》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说:

称秆鸭子耳朵红旗小棒。

生配合回答1~5各数

1.教师报数请学生拿:

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

看图听故事。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就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

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

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

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

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

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

“=”),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谁和谁比较进行教学,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

(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

(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方法应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

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

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

1.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

比一比

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

谁和谁比?

几大于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检测

(一)游戏:

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

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

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二)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

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

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

(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比大小》教案5

一、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数学思考:

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

能够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和符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准备了许多水果,邀请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庆贺自己的生日。

教师边说边出示:

3只小猴子、4个苹果、3个橘子、2根香蕉(这几种水果凌乱地放在草地上)

2、引导学生思考:

这里一共有几种水果?

它们各有多少?

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3、小组合作:

按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5、演示:

把主题图摆放成教科书第17页的图,整理成象形统计图:

3432

6、让学生动手数一数:

图中有几只猴子?

有几个苹果、几个橘子、几个香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在相应的图下出示数字(3、4、3、2)。

7、引入新课:

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数字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

(引出课题:

比大小)。

(二)引导观察,理解新知

1、观察已整理好的象形统计图,问:

从这幅图中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一只小猴刚好可以分到一个橘子。

(3和3同样多,3和3是相等的,3等于3,3=3)。

(2)同理导出:

3<4,4>3。

(3)你是怎样认识“<”、“>”的?

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

“左边大,大于号;右边大,小于号”或“大于号开口朝左边,小于号开口朝右边”等。

(4)用游戏的方式熟记这三种关系符号: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牌,教师举牌,学生说符号的名称。

(三)深入观察,灵活运用

1、继续观察主题图,问大家还能说些什么?

如:

(1)猴子的只数比香蕉多,不够分,主人应先让客人吃。

得到:

3大于22小于3

3>22<3

(2)同理,还可以得到:

4>2,2<4等。

2、创设情境:

在草地上放着4个萝卜,跑来5只小白兔,如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四)课堂小结,深化巩固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概括: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大口朝较大数,尖尖朝较小数,大口朝左边大于号,大口朝右边小于号”。

3、开放练习:

让学生用1、2、3、4、5及“>”、“<”、“=”符号组成不同的式子,然后交流。

《比大小》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

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

2、5、3、l、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

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

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

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

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

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

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

“=”),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

(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

(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

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

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

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

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

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比大小》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活动准备】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师:

“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欢吗?

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

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师:

“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

”图案、花纹、厚薄等。

“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

”(从大、中、小来分。

“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

”(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

小结:

“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