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明活在艺术的信仰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632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广明活在艺术的信仰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李广明活在艺术的信仰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李广明活在艺术的信仰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李广明活在艺术的信仰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李广明活在艺术的信仰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广明活在艺术的信仰中.docx

《李广明活在艺术的信仰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广明活在艺术的信仰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广明活在艺术的信仰中.docx

李广明活在艺术的信仰中

活在艺术的信仰中

------我所认识的李广明

             

赵浥

  前段时间去广明的工作室,看到他新出的冰墨画很是神奇美妙,十分令人惊叹。

听他说了独特的创作过程,很想去创作现场看看。

今天下午,尽管天空乌云密布,我们还是约好了去现场。

  

对于他的创作现场的想象,那里该是一个充满蓬勃墨香的地方。

但是,当我步入那个现场的们口,面对呈现在眼前的壮观场面时,还是被震憾得不由用手捂住了张大的嘴巴!

  

  呈现在我眼前的,分明是一个有过万马奔腾,激烈鏖战的古战场!

虽然此时处于周期创作的间隙,战火硝烟已不在。

但那近千平米大厅的灰色地面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三十多座大过人体的湿淋淋的墨毡垛!

这些墨毡垛,仿佛是一匹匹剧烈奔驰后的战马,此时疲倦地憩息在地上。

墨毡无语,战马无语,但从墨毡那纠结横卧的身姿中,仍能深刻感受到这个创作战场曾经的壮阔豪迈,万里雄风。

  

  诺大的冰水淤积的地面上,除了墨毡垛,还平躺着六块大过20平米的灰白色毛毡。

毛毡上,还铺着巨大的宣纸。

宣纸上,水迹与墨迹分明,互不相连--这是失败的画。

再仔细辨认,整个大厅的墙边地角,还堆有若干卷被冰墨摧残得面目全非的巨大宣纸垛!

有的灰,有的黑。

这些被蹂躏过的宣纸,委屈地躲在角落,如泣如诉......

  

  因为千余平米的大厅没有能让空气对流的窗户,虽然是在距离上次创作一周之后,室内仍然弥漫着浓重的焦墨味道和墨与水,与冰,与油漆,与水泥地面混和而成的浓重潮湿味。

有些令人窒息,我忍不住用手捂住鼻子。

  1

  

  

  

  

  

  

  

  

  

  

  

  踏着地面上一摊摊淤积的冰水,我在一座座墓碑似的墨毡、垛废纸垛中默默穿行。

无影无形中,我强烈感受到有一双细长的手,在用力拉扯着周身的每一根神经,使我的五脏六腑剧烈震颤,不能自已。

终于,一股源自心底深处的热流,轰然升起,从我的眼框奔流而下。

  

  许久许久,凝视着宏大的创作现场,我说不出一句话。

内心,却在掀起着巨大的波澜!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想象在这个浮躁的当代社会,竟会有如此宏大感人的创作场面!

竟会有人如此不顾一切地倾情于纯艺术的创作!

想起在来的路上,看到200多人在上上广场拍摄xx庆典发布会的贺岁片现场,心中不胜感慨。

仅仅是一墙之隔,室内是这样的凝重,深刻,纯粹,神圣;室外是那样的躁乱,浮华,浅显,庸俗。

这冰雪两重天的世界,对比太强烈了!

  

  广明的冰墨创作始于三年前。

每次创作,从冻冰开始到出画,大约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

水与墨混合冻成冰,大约需要5-10天,把冰块从冰库运到创作现场,再把冰块按照创作需要打碎后,置放于铺好的纸上,又需要两三天。

从冰库出来的冰块,每块大约有三百余斤重,需要至少六个壮汉才能抬动。

每次把冰块置放于宣纸的过程,是创作现场最生动的时刻。

经过多天冷冻的墨冰,晶莹坚硬。

为了让冰成为自然丰富的小块形状,这个时候的广明,仿佛是一个醉酒的舞者,有时用双手举起冰块猛烈砸向硕大的宣纸,使其形成冰花四溅的灵动画面;有时,他抡起二十多斤重的大铁锤,对着巨大的墨冰一阵猛锤。

  

  为了把锤好的冰块按照创作意图置放于纸上,广明常常会握着冰块,在宣纸旁久久贮立,双手被冰冰得生疼也浑然不觉。

  

  在将一次试验的布满千余平米大厅的30多张宣纸全部安放冰块后,接下来的三天,是广明最紧张、最忙禄、最期待的时刻!

这几天里,他每天要在大厅不停地来回巡视,仔细观察每一张宣纸上墨冰融化的情况,随时按需要调整墨冰在纸上的方向和位置。

每一天,他从清晨巡视到夜晚,不

  

  2

  

  

  

  

  

  

  

  

  

  

停地观察、思考、调整,几乎顾不上吃饭、睡觉。

充溢他大脑的,完全是一个艺术的冰雪世界。

他的双腿,因为在潮湿冰冷的空间里走的时间太长,已经落下了风湿的毛病。

  

  虽然广明非常努力地付出,一场试验下来,竟没有一张成功的画!

三天三夜的期待,出来的结果是:

冰已全部化掉,纸上只有水印,墨却还是墨块!

面对布满大厅的满地废纸,广明感到非常疲惫,他真想罢手不干了,但不愿服输的性格又使他不甘罢休。

一天又一天,他蹲在潮湿的废纸堆中,不停地抽烟,反复回忆思考着创作的每个环节,思考着到底怎样调整,才能使画面出现想要的效果。

  

  在接下来的试验中,他从墨与水的混合比例开始,注意掌握好尺度。

对墨与水冻成冰的时间与效果,冰块置放在宣纸后的每一个细节,都极用心地观察试验。

慢慢他发现,如果冰冻得时间过长,冰会太硬,冰化在纸上就容易使水、墨、纸三分离;如果冰冻得时间太短,墨冰就软,冰在纸上融化的速度过快,墨与水就很容易在纸上模糊一片,没有层次感。

对于墨的使用,胶性强的墨,冰化时出的水多墨少,胶性差的墨,冰化时出的墨又太浓,画面也难以出现层次感。

不同的墨,又因质量的好坏不同而在纸上有着色的差异。

另一方面,冰块的大小,在纸上置放的方向,当时的天气、温度,包括自己的情绪状态,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画面的最终效果。

  

  在冷静分析的基础上,他从冻冰开始,尝试多种时间与温度的试验,之后再根据试验结果作出一个最佳选择。

对于墨的使用,他买来了"一得阁"、"齐大森"等能买到的多种墨,一一都从多种角度试验。

在第十一次试验的时候,终于出现了一张比较满意的画面。

这时,他才长出了一口气!

只是,这十一次试验,经过了漫长的一年时间!

这些试验,仅浪费掉的特制宣纸,就达十多万元!

用掉的墨汁,多达近千瓶!

报废掉的各种尺寸的毛毡,多达百余块!

每月冰库的用电量,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在我对着大厅沉思默想时,广明仰面躺在大厅唯一的一张硬木长凳上,头枕着一块破海绵,陷如沉思。

那块海绵,广明的助手告诉我,

  3

  

  

  

  

  

  

  

  

  

  

也是广明在试验纸下铺垫物的吸水性时所使用的一种材料。

我坐在门边的一块毛毡上,时而看着壮观的现场,时而看着躺在木椅上的广明,默默想着许多。

  我和广明是认识十年的朋友了。

从一开始做邻居,到成为无话不谈的"哥儿们",我见证了他对艺术特殊、真诚的情结,以及他独特的艺术发展历程。

  

  记得2001年的春天,我和他第一次见面就聊6个多小时的艺术。

从西方美术史到中国美术史;从西方文化到东方文化,他谈到了很多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之后不久,我们又和另外几位艺术家朋友在一所茶楼里相聚,大家又是畅所欲言地谈艺术。

那一次,大家整整聊了一夜。

半夜饿了,又一块儿出去吃夜宵。

饭桌上,仍在谈艺术。

2001年,中国的当代艺术还处于方兴未艾时期。

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思想面临被新世纪的社会所淘汰,而富有活力的新艺术尚未诞生。

一批对艺术怀揣真诚梦想的人,按捺不住对新艺术的追求热情,经常聚在一起抒怀。

这部分人,大都已进中年,都是放弃了原本优越舒适的稳定工作,为寻梦而相聚在北京。

大家努力克服自己在物质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对艺术追求的目的很纯粹,很纯洁。

  

  广明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人。

之前他开公司,做企业,挣了一些钱,但他却在生意最好时罢手不做了。

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真诚地说:

"做生意本来就不是我心中所愿。

那时的我,完全是另外一种形象和状态。

我自己都很不喜欢。

到最后,虽然经济富有了,但精神太痛苦了!

我太想念油画颜料的味道了!

"他最后这句话,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所以,后来看到他很执着地从画山石系列作品,到做行为艺术"为长城延伸一万里",以及系列作品"殇城"、"扑风"、"捉影"、"写云",到后来做到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冰墨"系列,很理解他对艺术的这份深厚感情。

或者是说,他其实是在用艺术的方式,体现他对于这个时代,对于艺术的一种使命感,责任感。

  广明是一个做事很执著的人。

他一旦有一个创作想法要实施,就会想尽办法去完成。

为此,他经常通宵达旦地画画或是看书,人的整个状态,完全沉浸在思考里或创作中。

生活上,常常用整箱的方便面对付。

对于自

  

  4

  

  

  

  

  

  

  

  

  

  

己的作品,他一向要求严格。

不管完成的作品别人如何说好,如果被他自己淘汰了,他绝不拿出来展览,出售,出书。

他曾经有一批用羽毛笔画的抽象水墨,都是丈二整张的,共有二十多张,全都托裱成卷轴。

画面象云象水象气又象风,很有东方意境。

我看后觉得很美,说这种画会很受人欢迎。

但一周后他就把画全收起来了,说是不满意,又皱着眉头思考新作品。

至今,他收起来不展的各种作品,多达千余件!

  对于水墨,他似乎情有独钟。

15年前,当他还是安徽某地一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时,就对水墨有一种特殊的情愫。

最明确的想法,是要改造水墨,要寻找水墨更丰富、更独特的语言。

但是当时由于多方面的局限,他理不清到底要怎么寻找。

于是有一天,他把自己从头到脚用塑料布包裹起来,在一个白色的房间里,用曾经学过的武术动作,抡着大拖把在空中一通乱甩,一任青春的激情肆意飞扬。

如果当时的场面能够记录下来,那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水墨行为了!

  

  他小时候家住在河边。

每到冬天,他就和一群小伙伴在结了冰的河床上玩冰。

数十年后,他又在工作室玩冰,但此时的玩冰,已是从有为到无为,从无为到有为了!

  

  也许是苍天被他对艺术的真挚努力所感动,在冰墨试验的第三年,他的创作试验成功率越来越高。

出来的许多画面,常常神奇美妙得出乎他的想象!

他为此而感动、感叹不已。

看到这些画的其他人,也都深深叹服。

面对着这些神奇独特的作品,我看到的,是他对艺术、对自然万物、对宇宙、对道的一颗挚爱之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

走进这些画面,我感受到的是一个灵魂激跃的宇宙世界。

这些幽深玄妙的墨色里,有创世纪的源起;有鸿蒙初开的曙光;有本我生命的烟岚,苍林,静水;有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的浩然正气;有原初冰河的颤裂;有"雪涤凡响,棣通太音,万尘息吹,一真孤露"的太古之境;有"收四时之烂漫,倾千倾之汪洋"的天景;有从生命根源处体露真常,辉照万有的般若智慧;有集创化之元,慧心独照,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大化生机。

  

  静观神游,我看到冰雪的深层,有地火在奔突;于无声处,我听到来自宇宙能量中心的圣音流,如丝穿透心房。

  5

  

  

  

  

  

  

  

  

  

  

  

  世界是差别相因的集合。

一个充满节奏的时空合一体,是中国艺术的灵魂。

艺术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揭示有限与无限,感悟宇宙奥秘的视觉呈现过程,来启迪人类自身。

面对这些仿佛来自天界的冰墨画,我不由产生了对于宇宙的思考;对于灵魂的思考;对于自我生命与自然、与宇宙关系的思考;对于艺术的思考。

  人类的生存、繁衍与进化,目的是使人类生命在宇宙间永远地存在下去。

为了抵御大自然对生命的无情淘汰,人类必须研究宇宙,研究自然。

这是一种向往永恒的执着。

人的生命,本质上是在追求时间的永恒和空间的无限。

要实现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宇宙就必须和谐相处。

广明这些画,看上去是由冰与墨自然化生的,实际上,其中渗透着他对人类文化的理解,体现着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精神。

准确地说,他的冰墨画,是自身人文精神与自然呈现主义的有机结合。

因为画面传达的信息,是具有艺术性、历史性、自然性、宇宙性的;对观者所起到的作用,是视觉与心灵的积极促进,良性升华;所给予的内容,是当下这个浮躁的末法时代的人类最需要得到的,所以,他的冰墨作品,是真正的当代艺术品,是值得好好欣赏和珍藏的,具有永恒性的艺术品。

  

  谈到艺术的人文精神,广明有他悠久的历史渊源。

在六七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学习太极拳。

太极拳中著名的"陈氏、杨氏、吴氏"三大派,都被他学了个遍。

后来,他又向山中的一个老道学习了密宗太极。

通过对太极的学习和体验,年少的他初步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

天生求上进的性格,使他产生了想创立"李氏太极"的梦想。

为了这个梦想,他每天清晨四点多钟就起床习武,一直炼到晚上八点多。

睡觉之前,还要认真阅读相关太极书。

后来因为学习太紧张了,他才慢慢把太极放下。

因学太极而受到东方文化影响的种子,却已深埋他心中。

广明的母亲,是出生于江南富商的大家闺秀,陪嫁的箱子里,有当时极难看到的线装四书五经等宝贵的传统书籍。

广明能识字的时候,就把这些书全都翻阅了一遍。

虽然当时并没有看懂,但他能感受到其中强烈的东方文化气息。

他少时生长的立新县城,是一个全新的由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和上海知青构成的地方。

虽然地处偏僻,但汇集各路人才。

有会拉小提琴的,有会日语的,有画家,有作家,有诗人。

有上海大美女。

好学上进的他,每天放学后忙得不亦乐

  6

  

  

  

  

  

  

  

  

  

  

乎,不是去听人家拉琴,就是找画家学画画,还常常要给上海美女画肖像。

读高中后,他又迷上了西方哲学,读了叔本华,费尔巴哈,康德,哥德,卢梭,伏尔泰,马克思等诸多西方哲学,并且常常和一帮文化热血青年,为一个问题整夜地讨论。

后来再读东方的《道德经》、《易经》、《论语》等,他感到有许多东西要抒发,于是,做了版画、雕塑、油画、装置,包括画了传统的花鸟,山水,工笔画等一系列多种形式的艺术探索。

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他越来越不满意已有的创作。

苦思冥想着,他想找到一种突破。

所以,他今日的作品,以及由此而体现的人文思想,实际上是他几十年学习思考探索的结晶。

对于艺术的本质定位,我和广明聊过多次。

我们一致认为,艺术必须是"真、善、美"的。

无论是传统的,当代的,或是后现代的,后当代的;无论中国的,外国的,艺术的本质永远都不应该改变。

艺术的"真善美",与生活中的"真善美",具有质的不同。

生活的"真善美",更多的是体现在视觉、感觉和道德层面;而艺术的"真善美",是形而上的,是从哲学角度去探讨"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

"真"与"善",是高度精神智慧的产物。

"善"建立在"真"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美"。

如果没有"真","善"于"美"也无从存在。

轰轰烈列的所谓中国当代艺术,它是西方艺术后期的产物,是西方政治发展的一个谋划结果。

它不是"真"的,也就不可能是"善"与"美"的。

真正艺术的使命,概括地说,就是用艺术的方式,发现"真善美",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真善美"。

谈到艺术家的责任感问题,广明明确地说道,"作为一名艺术家,独立人格的建立与完善,信仰的坚定,是不容忽略的重要问题。

今后中国的艺术,应该倡导的,首先是艺术家正义人格、品格的确立。

"作为一名艺术家,对艺术应该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责任心,这样作品才可能是"真善美"的。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人,也只能称其为艺术工作者或艺术商人,投机者,艺术匠人。

  

  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科技、资讯高度发达,多元文化并存的时期。

时代对于艺术家的素质要求更高,更丰富。

过去用一只笔就能走天下的情

  7

  

  

  

  

  

  

  

  

  

  

况不可能再出现。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艺术家,不仅要有超强的创造力,更要博览群书,对东西方文化有明确的认识;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并要用超常的智慧,准确借助艺术的形式,创作出具有前瞻性的作品。

  

  也是基于一种责任感,能量不同常人的广明,在坚持自己创作的同时,还在2006年创建了中国最大的民营美术馆----上上国际美术馆。

  

  中国的当代艺术表面上看去很繁荣,实际上,它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是建立在西方的模式框架中,没有自身的文化体系。

这种情况不仅严重消解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精神,更不可能使中国出现艺术大师、大家。

这是中国当代艺术陷入的一个困境。

要突破这种困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建造一个艺术交流的平台,让真正优秀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优秀作品,能有一个较好展示交流的平台。

同时,以此平台加强与外国艺术的交流,建立和巩固自身的文化艺术体系,完成一种对纯净中国文化艺术的梦想。

基于这样的心愿,广明用对待创作的态度,开始对上上国际美术馆的建造。

  

  建立这样庞大的美术馆,首要的问题,是数目不菲的资金。

为了吸引民营企业家对建造美术馆的参与,广明动用全部的聪明智慧,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不断从各个角度与民营企业家交流,反复、耐心地向民营企业家讲明民营资本参与文化艺术发展的意义,极力寻找共同点,为民营企业家建立一个文化梦想和利益点,促成其投资。

付出无数思想,费尽无数口舌,喝了太多不得不喝的酒,终于,他把初步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对于美术馆的设计,广明的想法,是要大气,独特,具有鲜明的艺术创造性,有强烈现代感,同时又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

开始,他请有关设计院作设计,但拿到的设计稿感觉根本不对。

他又请多位懂设计的人做方案,还是不满意。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情急之下,他决定自己来设计。

  

  他让助手买来了大量建筑设计书,自己一本一本仔细研究学习。

不分

  

  8

  

  

  

  

  

  

  

  

昼夜地钻研半个月后,他做出了自己的设计:

这就是我们最终看到的,由许多个青砖砌成的半圆环抱的大型古堡式建筑。

由生铁本色构成的盒式方大门,气势磅礡地耸立在古堡的二楼。

一列同样是由生铁构成的十米宽的阶梯,迎着来宾方向,由地面斜向延伸至位于二楼的方正大门。

盒状大门的左右两侧,是来宾休息区和上上图书室、办公室。

走过大门的中厅,又步入一列延伸至一层展厅的长长阶梯。

这一上一下之间,让人感受到升与降,起与伏,高与低,平与奇等诸多哲理,可谓匠心独运。

门外的阶梯两旁,也是建筑的正南方向,是延至建筑南向从左至右的一片水池。

春夏之时,池中荷叶水珠晶莹,荷花婷婷玉立。

润绿的荷叶下,清晰可见红色锦鲤欢快游曳。

整个建筑,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创意独特,大气恢宏。

既有强烈的现代艺术气息,又有地道的东方文化内涵,令人过目难忘。

  

  美术馆的建造,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由于建馆所需资金太庞大,广明是边建设边找资金。

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是他最繁忙,最操心,最劳累的一段时间。

建设工程的每一步进展,每一步资金的寻找落实,每一个设计环节的把控与实施,大到展厅的结构设计,小到展厅的射灯布置,天顶、墙面的色彩确定,包括美术馆的每一处绿化,办公设施的安排,各方面人员的谐调、管理,千头万绪,他都得一一费心。

因为建馆周期长达两年,为了提高美术馆的利用率,他在如此繁忙的建馆过程中,还举办了大小30多个展览。

那两年,为了工作方便,他把铺盖搬到馆里,每天从凌晨七点开始,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二三点才睡。

经常顾不上吃饭甚至喝水,更完全没有个人生活。

由于长时间超负荷支出,生活极不规律,又严重缺乏营养,喝酒太多,他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时常出现头晕症状。

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严重的劳累过度,再发展下去,会出大问题。

要求他立即住院调养。

可是他根本做不到。

于是,他想办法找了一个中医把脉,边喝中药边继续工作。

就是这样一个"拼命三郎",还在这两年时间里,见缝插针地创作了"殇城""历史人物""扑风·捉影"系列作品。

  2008年9月1日,上上国际美术馆的开馆展览"上上国际美术馆年展",成了宋庄画家村新年般的节日。

离开馆展还有数个小时,就见通向美术馆的各条路上,人流车流潮水般涌向上上方向。

美术馆宽大的院落,被5000余人挤得水泄不通。

由50多个国家200余人参加的"上上国际美术馆年展",引起了艺术界的强烈反响。

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开馆开幕仪式,在不断的礼炮声中轰轰烈列地举行。

  

  9

  

  

  

  

  

  

  

  

  

  现在,这座建筑造型别具特色,展示空间达到20000平米,地理位置处于宋庄画家村核心地带的民营美术馆,已经成为宋庄画家村的地标性建筑,是中国职业艺术活动的中心。

每年,影响至国际艺术领域的"宋庄艺术节"声势浩大的开幕式,是在上上美术馆宽大的广场上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国批评家年会,中国抽象艺术发展国际研讨会,"进·享自由"国产奥迪Q5上市庆典、WBC世界职业拳击赛等高端活动,都是在这座偏僻的民营场馆举办。

还是这座历史并不悠久的民营场馆,吸引了多位中央领导的关注:

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国家文化部计财司、市场司有关领导,都专程来到美术馆参观;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恩·道维勒,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阿京,丹麦艺术考察团,韩国光州美术馆,多国驻华大使馆大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等等,也都光临过美术馆。

2010年,上上美术馆还获得了"宋庄镇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杰出贡献奖"。

  

  上上国际美术馆,成了画家村甚至中国美术界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地方。

作为这座历史性民营美术馆的缔造者,李广明,自然也被人们放到了应有的位置。

  

  好在广明经得住多种历炼。

许多的荣华过后,当一个人面对这座庞大的古堡式建筑时,他拥有的,还是一颗平常心。

他思考更多的是今后如何谐同美术馆同仁,为泓扬中国本土文化艺术做贡献;怎样通过努力,促进中外艺术交流,使中国的艺术在西方有话语权,甚至在国际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从个人角度考虑,他最渴望的,是能在充溢墨香的创作大厅,与心灵的宇宙对话,与他的艺术共舞。

那是他活着的信仰,是他生命的归宿。

他说,他要把对水墨的创造一直进行下去!

从创作到理论,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成就他今生对艺术的梦想。

  

  在此,衷心祝愿他梦想成真!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