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备份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513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备份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备份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备份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备份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备份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备份纲要.docx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备份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备份纲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备份纲要.docx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备份纲要

绪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

⏹资料:

新课改中关于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

v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v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增加选修课程。

v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v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必修科目。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负责人。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主任。

⏹沈旎: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冯京广: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作品: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普通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丛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普通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丛书)》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

主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丛书》。

⏹一、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针对中小学课程教学的弊端)

课程教学目标单一

课程教学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

学习方式单一

活动课的课程化(阅读教材第二节第2版P1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

⏹我国的活动课: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重视课外活动---1992年义务教育阶段设置活动课,开设了六大类活动课。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

◆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包括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两次高考。

北京、内蒙古、安徽、上海、天津等地,在2000年推出了春考。

⏹2003年推出了自主招生改革。

⏹平行志愿录取制度。

平行志愿是指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均为并列志愿,因此也被称为并列志愿。

若被志愿中的多所学校同时录取,考生可以凭自己的喜好选择就读的院校。

(2002年湖北率先实行。

广东2012年继续实行。

⏹现在的新课程、新高考。

要把学生素质评价的分数放进高考统一录取。

比如推出学业水平测试(最后按照分数的高低一次投档没有变)

⏹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即将出台。

山东省已在全国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

对此袁贵仁表示,教育部酝酿中的异地高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

(阅读第2版29页)

⏹◆综合性

体现在:

1、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

2、综合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种生活经验技能。

3、学习方式的综合。

◆实践性

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强调“做”、“考察”、“实验”、“调查”、“探究”、“操作”等。

◆开放性

⏹课程目标的开放性。

⏹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

◆自主性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指导教师,自主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教师只起指导和辅助作用。

◆生成性

⏹目标的非预置性:

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

⏹主题的非预置性:

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主题不断生成。

⏹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什么样的课程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定?

⏹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

⏹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

⏹以教师讲解为主

⏹以书面作业为主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1、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别

严密的知识逻辑体系——生成的主题

课堂教学时空——开放的时空

间接学习——实践学习

预设性教材——非预设性的资源

“教”师——“导”师

同步为主——个性需要

⏹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联系

(1)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2)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3)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综合课程

共同处:

即“综合”,主张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区别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而综合课程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活动课程

⏹活动课的研究和实践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活动上升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⑴活动要有主题和问题;⑵活动要有清晰、可观测的目标;⑶活动要有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⑷活动要有有序的程序和行动过程、活动过程中的信息搜集与处理、活动过程记录;⑸活动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有活动体验的总结。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教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材31页:

五个方面)

⏹第二讲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

⏹推荐论文学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资源与方式的层次性建构”(作者:

肖金良)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内容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体现出三个特点

1、强调体验性目标

它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的过程本身。

2、注重实践性目标(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

(1)表现性目标:

指每个学生在于具体的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2)行为目标:

它指明课程实施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3、重视生成性目标

指随活动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段目标

(掌握3-6年级的具体目标)

⏹五、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目标的设计

(一)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具体的活动情境

(二)目标的设计要对学生开展具体活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

⏹(三)目标的设计要体现综合性、差异性、操作性、生成性的特点

(四)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哪些因素?

1、目标设计的对象

(必要时应同时设计教师目标和学生目标)

2、目标设计的维度

(可以从一个纬度来设计,也可以同时考虑两三个纬度)

(五)目标设计的过程

⏹过程:

考察活动内容—考察活动所属领域—分析活动主体—设计具体活动目标—设计活动的阶段目标。

⏹目标设计有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活动的目标设计过程

⏹(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如何具体化

(阅读掌握P71具体化目标的特点)

⏹1、明确目标的所属维度

⏹2、区分目标的不同水平

⏹3、选取合适的行为动词

1)利用行为动词例1

2)用活动的形式(刺激、反应、标准)例2

3)利用操作性描述(准确表述你期望学生做什么,包括三要素)例3

——将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

⏹4、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总括式、列点式、分层式等)

⏹例1:

“学生要掌握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一目标可以分解为四个可以观察的目标:

⏹说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列出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步骤

⏹描述计算机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演示计算机操作

⏹刺激:

说明给定的情景或条件

⏹反应:

说明预期学生做出的行为和反应

⏹标准:

提供评判依据

⏹例2---

⏹给出:

5种不同的植物(刺激)

⏹学生能:

确定这些植物的名称、生长规律(反应)

⏹标准:

正确判定4种以上为优秀,3种为及格(标准)

⏹例3—

利用现场调查和网络资源、文献资源,说出武汉桥的形状,至少要说出三种。

⏹三要素:

对学生行为的表述;对学生行为条件的表述;对学生行为水平可接受的最低限度的规定。

⏹作业

⏹P80的作业要求。

v第三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阅读教材第四章掌握以下知识点

v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义、各领域在小学阶段的具体目标。

v四大指定领域的关系

v推荐书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表现目标序列及教学设计(作者沈旎)

v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v指定领域

v研究性学习

v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v劳动与技术教育

v信息技术教育

v非指定领域

v班团队活动

v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

v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

v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v1.研究性学习

v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v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是一种课程领域。

v研究性学习可以独立设置一种课程,也可以融合与学科课程之中。

在新课程中,要求作为一种课程领域来实施。

v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v

3.劳动与技术教育

是学生在教育者引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亲身参与和经历劳动过程,进行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以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v

4.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要有机整合。

⑴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

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⑶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

⑷不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划出直接开设学科性的信息技术课。

v二、四大指定领域的关系

v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

v“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v“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

v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形态呈现。

v三、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四个指定领域如何整合?

v1、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的整合的基本要求:

⑴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⑵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v2、整合四个领域的基本方法:

(方法一)核心主题拖带式:

以其中任一要素为核心主题,拖带其他三个要素来达到融合。

(方法二)跨领域的综合主题,全员参与:

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融合贯通四大指定领域。

(方法三)两两结合,整体设计:

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个主要指定领域两两结合,进行整体设计,并将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其中。

可以构成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与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种整体设计的方式。

v(方法四)学科渗透式:

即对每一个活动主题,都向学科延伸,从中挖掘出小主题。

例:

“鸟儿知多少”的主题活动可以向哪些学科渗透?

v(方法五)信息技术手段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整合。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整合: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评价。

v四、综合实践活动如何与学科整合?

v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达成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

v2、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

v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中的活动整合

v五、综合实践活动如何与非指定领域整合?

v1、指定领域的活动开展要充分利用非指定领域的已有资源。

v2、总结典型的指定领域的活动,拓展、延伸为本校的非指定领域的活动。

v3、以指定领域活动开展的方式来开展非指定领域的活动。

v4、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的各个部分与非指定领域的结合。

(如研究性学习与非指定领域的结合)

⏹第四讲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

⏹一、主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源于生活的原则(教材P100)指向性、可行性原则(对学生现实有实际意义、内容积极的且研究条件许可的)尊重学生自主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学校特色的原则(P117-)

⏹二、主题设计的策略

⏹1依托社区资源,设计与社区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

⏹2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设计主题。

⏹3设计密切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题。

⏹4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设计主题。

⏹5根据学生中的一些不良问题确定主题。

⏹6提供课题供学生参考。

⏹课题来源:

三大线索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从哪儿来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自身生活,多问为什么。

2布置学生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开展问题讨论会,为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提供机会。

问卷:

最近同学们议论最多、最关心的事是什么?

最近大人们议论最多、最关心的事是什么?

……

⏹开放性问卷

⏹四、综合实践活动有哪些主题类型

⏹1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

⏹问题领域包括自然现象(问题)、社会现象(问题);以发展探究能力为核心;基本活动方式为观察、调查、研究。

⏹2实际应用的设计性活动

⏹包括设计与制作和应用学习两种基本形式;以操作能力为根本目标;与劳动技术教育领域结合紧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以学生的亲历实践、手脑并用为主要特征。

⏹3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其活动目标指向于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其基本活动方式为考察参观(涉及社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和访问(一般一国家或地区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阶层为访问对象)。

⏹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的,主要包括社区服务活动(如帮困服务、家政服务、学校或社区的管理服务)、劳动与家政(参加手工活动、工厂劳动、田间劳动、家务劳动)等。

第五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

方案呈现主题:

客家山歌,客家魂

活动方案案例呈现:

课题名称:

走近湘绣

一、制定活动方案时注意:

具体细致确实可行关注成员特点

二、撰写活动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活动主题2、活动目标

3、活动过程4、活动总结

(活动主题、活动实施者、活动指导者、活动时间、组织形式、活动目标、活动方式、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活动总结评价。

活动方案的撰写与呈现形式154—168

视频:

购物的学问

三、活动方案的呈现

(第二版154--168)

表格式(147页)、文本式(148页)

了解三种有代表性的呈现方式(159页)

学会写文本式单一主题的活动方案。

⏹作业:

根据你所在学校或社区的资源特点,设计一个单一主题的活动方案(要求用文本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

⏹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

⏹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

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1.小组活动:

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

2.个人活动:

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3.班级活动:

全班活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分类

一是以研究为主的活动方式。

包括制定方案、调查、访问、观察、实验、统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

二是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为主的活动方式。

包括参观、服务、宣传、义务劳动、经济活动等。

此类实践活动一般要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中进行,如社区福利院、孤儿院、小区、农村或农场、文化古迹、社会有关机构、街道、商店、公园等场所。

三是以技术实践为主的活动方式。

包括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两大类。

具体有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信息发布、出版(小报、墙报等),技术实践并不等于科技小发明和小创造,而是实践过程的必经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因素?

哪些情况适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下面案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主要存在哪些不良心理?

总结交流形式

1、总结交流的形式:

动态与静态、对内与对外。

2、根据活动主题选择总结交流形式

3、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总结交流形式

第六讲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

几个问题

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师资情况怎样?

谁适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

指导教师在全过程中该干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有效指导存在哪些误区?

 

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师资情况表反映出来的问题

一、谁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

(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1、从教师中来

2、教师指导小组

学校在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情况下,将不同学科或课程背景的教师组建成若干个教师指导小组,并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班级分配给各个教师指导小组,实行教师指导小组班级负责制,每个指导小组设置一个组长,实行组长轮流负责制。

3、从社会中来

听听一线的声音“这课谁来上”?

如何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师资问题?

1、从实际出发,优化配置教师资源。

2、学校还可以利用社会教育力量。

3、系统培训;课题合作研究;自主探究;校际观摩研讨;校本培训,聘请有关专家作为校本培训的顾问或导师,指导学校开展此项工作。

4、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经历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哪些影响呢?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由台前到幕后,从显性到隐性”,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角色的显著特征。

教师的角色:

1、知识传授者

2、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3、管理者、协调者、评价者

4、研制者和开发者

三、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构成?

P253—259

四、了解指导教师在全过程中该干什么?

P266--269

播放光盘《爱惜粮食》40分钟执教教师:

许婉华

五、教师有效指导的误区

如何正确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发展的关系?

教师的指导作用有三:

1、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活动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活动。

3、帮助学生逐步拥有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把握好指导的“度”。

加强对学生活动方式的指导和研究方法的指导。

在实施过程中落实方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1、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2、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3、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

4、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

5、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情况

6、指导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工作

7、随时发现生成性主题

8、尊重兴趣转移,防止浅尝辄止

指导教师的能力构成(略)

1、自我调整与提高的能力

2、组织与协调活动的能力

3、激励学生发展与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

4、系统规划各阶段活动的能力

5、管理和评价学生及其活动的能力

6、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

视频:

教师指导主题的确定

教师指导主题的确定(上)1

教师指导主题的确定(下)2

3、走进共乐园(U盘)

郭元祥:

教师对实施过程中的指导

(48分钟u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反思

一、照搬案例,刻意模仿

二、放开手脚,放任自流

三、效果不明,评价不当

四、经验交流,价值几何

•第七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为什么要开发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一)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主题选择、实施过程)、综合性(多元价值的追求、课程内容的范围扩大、学习方式的综合化)、三级管理的特点,要求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二)开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意义

•1.对学生的意义

2、对教师的意义

3.有利于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

•二、如何开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特点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类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医院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二)整合性原则

(三)经济性原则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与途径

(一)基本途径

调查研究学生、研究资源状况、安排学生从事具体实践活动。

•教材299的案例阅读

(二)开发利用策略(教材294-302)

•第八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一、传统学科课程评价中的弊端

⏹量化、精确化、重结果、

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功能重筛选和选拔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

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也有着独特的评价理念和目标。

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阅读教材P306--311)

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