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8346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君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宜君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宜君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宜君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宜君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君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

《宜君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君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宜君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

宜君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实施方案

1、项目基本情况

宜君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水资源比较贫乏,地下水埋藏较深,多属于大气降水补给。

农业生产受水资源制约,产量不高,一直沿用“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不能致富,新农村建设步伐缓慢。

为了合理调配水资源,实现耕地灌溉,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及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省发改农经[2007]311号文《关于开展“十一五”第一批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精神,分析宜君县水资源现状,经实地勘察论证,规划在宜君县东部塬区尧生乡南寨村建设一处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当地农民尽快致富。

近年来,随着灌溉项目先后在宜君县彭镇、五里镇、县口等地的实施,发展了近万亩的节水灌溉面积。

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逐步推广,对我县的抗旱保苗夺丰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发展节水灌溉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基本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对节水灌溉的要求和愿望日益迫切,群众积极性高涨,当地领导及群众对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兴建急切渴盼,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施一村一品是当前农村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县地处渭北旱塬,是传统的农业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使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

而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首要条件基础。

良好的灌溉条件,是抵御干旱灾害,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核算,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宜君县尧生乡南寨村实施节水灌溉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水资源效益,努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该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选择在宜君县尧生乡南寨村,本区域年降雨量少且年内分布不均,塬区地下水位较深。

近年来,连续干旱,使农业生产受缺水制约,产量小收入低,农业生产结构单一。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进一步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整种植结构,除玉米、小麦、苹果外,还可种植蔬菜、烤烟、果树等其他作物,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急需建设该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现节水灌溉。

该项目区具有发展灌溉的有利地形条件。

项目区内地块开阔、平整,便于工程布置,灌溉水源有保证。

施工交通方便,供电电源距泵站较近,工程用电投入小。

在工程管理上,宜君县不断推行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等多种形式对工程进行运行管理,从而且灌溉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资金投入采用国家投资与地方配套相结合的形式,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工程尽早建成发挥效益。

3、建设条件

3.1水文水资源

该项目区属陕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水文地质区,地处破碎黄土高原区,基本特征为:

上伏黄土状孔隙裂隙水文与下伏状基岩裂层间水双层迭置,地下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比较贫乏,且埋藏较深,区内河流较少,以南寨沟为主河道,降水7--9月集中,河流产流较大,水流浑浊,冬春季水流细长,清澈透底。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冬寒夏凉,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四季分明,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709mm,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其中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0mm,干旱指数为1.55。

年平均气温8.9℃最高气温34.4℃,最低气温-21℃,无霜期200天左右,最大冻土层深65c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412.4小时。

项目区建成小型水库--南寨水库,总库容6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32万立方米,南寨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2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8.8万立方米;经测试河流枯水期流量为0.08M3/S,年径流水总量为252万立方米,为该项目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证。

3.2地质

3.2.1区域地质

该项目区地处黄土台塬和山区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属鄂尔多斯地台翘起地带与渭河断陷盆地的过渡地带,区域构造简单,区域基底地层为中生代三叠系中统碎屑沉积的细砂岩,上部为第四系风积形成的黄土塬。

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黄土塬,塬面北高,南低,高程1000~1400m之间,黄土厚度约80~100m,地貌特征为梁、塬、沟相间分布的中低山。

地层岩性:

项目区域内基底地层为中生代三叠系中统碎屑沉积的细砂岩,上部为第四系风积形成的黄土塬。

第四系风积黄土总厚度约30m左右。

呈橙黄和灰黄色,土质均匀,大孔、针孔发育,松散。

三叠系砂岩中细粒结构,钙质胶结,岩体完整,呈巨原层状,属中硬岩,岩层走向25°倾向NW,倾角5°左右。

3.2.2水文地质

项目区存在第四系孔隙及三叠系砂岩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主要是黄土,但由于补给来源单一,含水层富水性差,下部的三叠系砂岩裂隙水,补给来源于上部黄土层,富水性差。

基岩裂隙比较发育,水下松散层孔隙有较多泥质填充,孔隙水河基岩裂隙水综合利用是增大供水量的唯一办法。

3.2.3建筑材料

工程设计所需少量的块石可到铜川块石开采厂购买,主要建筑材料水泥、钢筋、砂子、石料、砖等均可从铜川市购买,可满足本次工程设计用量要求,由于工程建设需要石料较少,因此无需进行石料厂储备地址查勘工作。

4、项目工程设计

4.1设计任务与规模

拟建抽水站一座,从南寨水库抽水到高位200立方米蓄水池,灌溉干管由蓄水池通过节灌首部枢纽沿交通道路布设到田间。

灌溉支管由干管引出,沿田间等高线布设,共布置管道19.60公里,设立出水桩186个。

项目区内水资源较为贫乏,地表水多为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埋藏较深,南寨沟主河道长11.6公里,截止目前,该区建成小型水库--南寨水库,总库容6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2万立方米。

南寨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2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8.8万立方米;河流枯水期流量为0.08M3/S,年径流总量为252万立方米。

4.1.1、供需平衡分析

(1)设计用水量计算

A、设计灌水定额

根据《宜君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集》提供的资料,区内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8%(体积比),适宜土壤含水量上下限按田间持水量的85%与65%计,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按40cm计,灌溉水利用系数按0.8计,则灌水定额为:

M=0.1×40×(0.85-0.65)×28÷0.8=28mm

故:

灌水定额为20m3/亩。

B、设计灌水周期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日平均耗水量Ea=3mm/d,则灌水周期为:

T=m·η/Ea=28×0.8/3=7.5d

根据当地情况,各种作物设计灌水周期,取7天。

C、轮灌制度

采用综合灌水定额,根据当地实际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生长的各个时期不同的需水量,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农作物年灌溉按4次考虑。

项目区共有耕地5788亩,这次设计只考虑条件比较成熟的3185亩的水平梯田。

设计灌水周期为7天,则每天需轮灌455亩地。

每天灌溉用水为455*20=9100立方米,每天灌溉时间按24小时考虑,则灌溉流量为9100/24=379.17立方米/时。

年灌溉设计用水量为25.48万方。

(2)水源及供水能力

南寨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2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8.8万立方米;总库容6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2万立方米,供水能力能满足灌溉引水规模要求,从而提高灌溉供水保证率。

4.2项目建设的设计依据

(1)《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规范》;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4)《铜川市水文手册》;

(5)《节水灌溉实用手册》

(6)《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7)《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4.3项目设计方案论证

4.3.1工程总体布置

本工程以南寨水库为工程水源,在水库岸边新建一座大口井,井深10米,井壁采用钢筋砼砌护。

由砼管引水到大口井内,井内安装潜水泵2台,泵房在大口井的上面,为砖混结构,室内设闸阀5个。

泵站用电分别从距泵站500m处的10kV高压杆上接入,在泵站旁设露天变压器一台。

电气控制室设在泵房内,安装低压配电屏两面,向泵站供电,水泵全部采用低压启动器启动。

上水管道采用直径200的钢管,将水抽到蓄水池,利用地形高差,进行灌溉。

田间灌溉工程:

管网设计按照低压暗管灌溉形式布置,供水干管由灌溉枢纽工程向田间布设,干管沿交通道路旁布设,支管垂直田块等高线布设,支管上布设出水桩。

4.3.2节水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1、抽水站设计

大口井井深10m,井壁采用钢筋砼砌护,内径为3m,井底设反滤层,反滤料粒径为1——2mm的绿豆砂。

井盖四周1m内,应将原土取掉,分层回填3:

7灰土充分夯实。

(1)水头损失计算

上水钢管选用管径为200毫米的钢管,管长990米,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5%考虑。

i=1.05*0.00107v2/d1.3

=1.05*0.00107*2.52/0.21.3

=1.05*0.00107*6.25/0.1234

=0.0569

h=0.0569*990=56.33米

(2)系统设计扬程计算

地形扬程依据地形高差为1002-860=142米,系统损失为56.33米,水泵设计扬程为198.33米。

(3)水泵选型

依据水泵设计扬程和设计流量,选择水泵型号为250QJ200—200/10,流量200m3/h,扬程200m,电机功率180KW。

2、泵房设计

泵房设计在大口井的上面,为砖混结构,尺寸为直径4.0m,建筑面积为12.56m2,室内设有配电柜2 套,闸阀5个。

3、电气设计

泵站用电从距泵站500m处的10kV高压杆上接入,在泵站旁设露天变压器一台,变压器容量为200KVA。

电气控制室设在泵房内,安装低压配电屏两面,向泵站供电,水泵全部采用低压启动器启动。

4、上水钢管设计

选用直径为200的钢管,采用法兰连接,管道采用暗埋式布设,埋深约1米,管长990米。

在拐弯处和陡坡段共设置砼镇墩8个。

5、蓄水池设计

蓄水池采用圆形封闭式钢筋砼蓄水池,容积为200立方米。

直径为9米,池深3.5米。

6、灌溉枢纽设计

枢纽房3.6*6.0平方米,砖混结构,室内安装过滤器、化肥灌及各种闸阀。

7、田间灌溉工程设计

干管沿交通路旁布置,支管沿田块布置,灌溉管道选用UPVC塑料管,工作压力为0.4Mpa。

在各支管接口安装控制阀,支管沿线间隔80米左右设置出水桩,出水桩处选用快速取水阀,工作压力5米。

干、支管管材选用农田灌溉用upvc管,强度高,耐腐蚀,施工方便,适用于各类灌溉方式田块的管道布置。

管径计算:

D=18.8*(Q/V)0.5=18.8*(200/1.2)0.5=246.7mm

干管管径选用250mm的标准管,工作压力0.4—0.8mpa,支管管径选用110mm的标准管,工作压力0.4—0.8mpa,移动灌溉软管选用锦塑软管,管径为100mm。

4.4环保及水土保持措施

本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为农业提供灌溉用水,项目区内林木茂盛,植被较好,主要为,岩石出露少,属于黄土林区和黄土覆盖丘陵区。

施工期间,由于取土、运料等活动,对周边环境产生一些暂时的负面影响,可通过加强施工管理,使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地面建筑可利用河道及川台荒地,土石方开挖移动很小,完工后,对开挖进行恢复,对环境基本无影响。

4.5主要工程量汇总

该工程主要工程量为:

土方开挖10249.99m3,土方回填9784.47m3,钢筋制作安装13.95t,C25钢筋砼顶板10.4m3,C25钢筋砼池壁23.6m3,C25钢筋砼底板15.4m3。

5、施工组织设计

5.1施工条件

该项目区位于宜君县东部塬区尧生乡北梁下塬,西距宜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