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232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docx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docx

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

(申请学士学位)

 

论文题目浅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及诗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姓名黄荣

所学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张太兵

 

2013年5月26日

 

学生:

黄荣(签字)

学号:

2011220375

论文答辩日期:

2013年5月26日

指导教师:

(签字)

目录

摘要II

AbstrctII

一、《诗经》婚恋诗的不同类型1

(一)描写恋爱生活的情诗1

(二)描写相思之苦的情诗1

(三)反抗父母之命的情诗1

(四)弃妇的怨诗2

二、《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3

(一)少女形象3

(二)弃妇形象4

(三)思妇形象5

(四)周代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6

三、《诗经》婚恋诗在《诗经》中的地位6

四、结语6

注释7

参考文献7

致谢9

 

浅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及诗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

《诗经》作为一部文学盛典,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在此着重浅析的是其婚恋诗部分,概括婚恋诗的不同类型。

并通过引用《诗经》中的具体作品分析诗歌内容,挖掘其中刻画出来的女性形象,对先秦时期的社会青年男女的恋爱与婚姻有了初步的认知。

关键词:

婚恋诗;女性形象;地位

Shallowtheoryoflovepoemsinthebookofsongsandthefemaleimagesinthepoem

Abstrct:

Thebookofsongs"asaliteraryfestival,hasveryhighvalueofliterarystudies,butalsoproducedafar-reachingimpactonfuturegenerationsofliteratureandart."Thebookofsongs"containsthecontentisveryextensive,thispaperanalysisisthelovepoems,lovepoemsofdifferenttypesofgeneralization.Andthroughtheanalysisofpoetry"bookofsongs"specificreferenceworkintheminingofthefemaleimage,depictedinthepre-Qinperiod,thesocietyofyoungmenandwomen'sloveandmarriagehaveapreliminarycognition.

Keywords:

Lovepoems;Theimageofwomen;Position

提示:

"%s"以后的内容没有被翻译,单次翻译最多1000字

努力翻译中,请稍后…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首,又称“诗三百”。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其中婚恋诗占较大篇幅。

《诗经》中的婚恋诗,是古老的华夏民族在有了文字记载后,用诗歌表达的对自己倾慕对象的爱恋,对远行丈夫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被丈夫抛弃的悲剧女子的同情,在这样的诗歌中刻画出众多的在爱情与婚姻中挣扎的女性形象。

诗歌中表露的情感往往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些经典婚恋诗已成为后世创作婚恋诗的典范与样本。

《诗经》中对古代青年男女之间的恋爱与婚姻的描写复杂多变,男女情感纯真质朴。

一、《诗经》婚恋诗的不同类型

(一)描写恋爱生活的情诗

每年的春天到夏历十月是先秦人们的农忙时间,这个时候人们多在外面从事农耕。

但在农耕之前会有许多祭祀活动,这就给青年男女制造了约会的机会,他们可以相约到郊外踏青或者参加那些盛大的集会,于是在交往中碰发出爱的火花,互相可以表达真挚的爱意,如果情投意合,他们便可以继续交往下去,也就出现了许多情歌传唱。

这种描写恋爱生活的诗往往写得浪漫欢快,直接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如《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1]这首诗写得非常露骨直接,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并不被众人接受,觉得它太过“伤风败俗”。

实际上这首诗就是写一位男子在青草蔓延,露珠晶莹的草野间,与一位美貌的女子不期而遇,二人互相爱慕,最后在一起,彼此都很满足。

这首诗运用“兴”的手法也就是先用别的景物来引起自己所要吟咏的事物。

这种手法委婉含蓄,又能用形象生动的事物来引出原来抽象的概念,或者通过描写生动的景物寄托情感,即借景抒情。

全诗先塑造了一个在郊外田野间,青草长得很茂盛,晨间露珠晶莹闪亮的情境,在这样的场景下,两人相遇,一见倾心,天赐良缘般幸福美满。

诗人大胆表露情感,纵使在当时难以被世人接受,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看到了诗人的超前思想,赞扬了他的智慧与勇气。

(二)描写相思之苦的情诗

先秦时期青年男女的爱情大多是十分真挚、坚贞的,男女相爱,但并不都是可以朝夕相处的,自然也就有了相思之苦。

《诗经》中有一部分婚恋诗就是抒写热恋男女的相思之情,这类诗写得真挚而情意绵绵。

如《周南·关雎》中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写的是一个男子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这个青年在河边看见了自己心仪的姑娘,她容貌娇美,步履轻盈,神态极好,于是男子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自己与那位女子结婚的美好情景。

在这首诗中用“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设下情境,男子想象自己经过重重努力终于追求到女子后俩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借助这种虚拟的想象来表现对那美丽女子的倾慕之情。

这首诗还运用了层叠铺叙反复吟咏的方式表现爱情,借助双声叠韵修饰青年男子的动作行为,表现男子对那美丽女子的迷恋,也增强了文章的美感。

《诗经》中写男女相思或单恋的,还有《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他们都将男女那份纯真的相思之情写得如痴如醉,情真意切。

(三)反抗父母之命的情诗

爱情这条路往往很艰辛,却总有种魔力让人愿意付出一切,冲破重重阻碍只为得到自己美满的爱情。

在现在社会许多爱情仍然在艰难的进行着,也许有来自社会的阻碍,也许是家庭的反对,也许是各自距离的原因……他们辛苦的爱着。

而在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自由的恋爱往往很难有结果。

这样的爱情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必然也是一条艰辛之路。

如《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3]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自己的爱情,又害怕情人来找自己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

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家长限制的痛苦。

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

第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人们对恋爱自由的极大不认可,形成可怕的社会舆论。

《鄘风·柏舟》中写到: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

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4]诗中的女子有了自己喜欢的对象,并且希望可以嫁给他,但这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在遵从“父母之命”的时代背景下,这种自由恋爱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但是诗中刻画的这位女子态度坚决,誓死要与自己心仪的对象厮守。

女子天真无邪,心中刚刚萌发了爱情的种子,她渴望着幸福的爱情,渴望能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渴望这份爱能够能到家人的支持。

但这种想法太不现实,与当时的社会礼制格格不入,也受到了母亲的严厉斥责阻挠。

这种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爱情太脆弱,面临着强大的舆论压力。

但这位女子不愿就这样屈服,她大胆的反抗不公平的礼教,反抗父母之命。

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这样温柔的弱女子发出了“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的强烈呼号。

表现了她坚定的信念,对自己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

不禁使人想到《上邪》中那“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恋。

《鄘风·柏舟》中的这位女性以生命为代价来坚定自己的爱情,用她小小的身躯去抵抗世俗的压力,这样一份勇敢值得称颂与赞扬,她爱得如此坚定不移,爱得那样轰轰烈烈,大胆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四)弃妇的怨诗

当爱情有了结果,彼此进入婚姻的殿堂,但彼此真正生活之后往往又会发生很多问题。

先秦时期社会已经存在男尊女卑现象,女子的婚姻没有太多保障,在夫家得不到重视或者认可就可能会被抛弃。

《诗经》中描写了一些弃妇被抛弃的过程以及表现弃妇的怨恨,弃妇诗是婚恋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最典型的就是《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诗一开始写一个女子与一个看起来善良忠厚的男子相爱,经媒妁之言后结为夫妻。

但女子嫁给男子后整日劳作或许疏于打扮,只是一心想把家里维持好,让日子好过些,几年之后,他们的日子好起来了,可是丈夫却要抛弃她了,诗人把弃妇比作从树上陨落的桑叶,说明这几年的贫苦生活和煎熬,使她失去了青春美貌。

如今已变成黄脸婆,又遭到丈夫无情的抛弃,她非常地伤心、悔恨,并且愤怒地指责丈夫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坚强而敢于反抗的性格。

不是懦弱的默默得接受这一切不幸,而是为自己抱不平,斥责丈夫的无情无义。

但她微弱的力量也只能这样了,就算是回到娘家也不会得到理解与宽慰,人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带着被抛弃的身份回去,只会让父母兄长觉得丢人,最多就是要她认命,社会也不会支持她去反抗。

社会和家庭给她带来巨大的压力,也造成了她必然的悲剧。

《邶风·谷风》描述的便是丈夫一朝飞黄腾达后抛弃糟糠之妻,另结新欢,自己忍痛见证丈夫与新欢的婚礼。

《诗经》中弃妇诗还有《陈风·墓门》、《王风·中谷有推》等,这些诗都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弃妇形象,从不同角度控诉了丈夫的无情,也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男尊女卑的倾向。

二、《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一)少女形象

1、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

  在周代初期,男女之间还可以自由恋爱,自由表达情感,选择自己的婚姻。

他们的婚姻不会受到太多的阻碍,于是有了《诗经·召南·摽有梅》中的女主角。

  《召南·摽有梅》中: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6]描写了少女由梅树的果实熟了后就会掉落下来,而且一天比一天变得稀少,最后所剩无几了,联想到自己已经不再青春年少,容颜渐渐老去,不禁伤感起来,进而也就渴望能够遇到知己,成就自己的美好姻缘。

并且大胆地表示: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喜欢我想跟我在一起的男子啊,别再犹豫了,赶紧过来提亲吧。

女子渴望婚姻的感情热烈,充满期盼,她热情奔放,大胆地表白,她把自己比作了已经熟透的梅子,来呼唤小伙子们快来采撷。

也就是呼唤男子与她结成良缘。

这位女子冲破礼教束缚大胆直白,让人钦佩。

再如《邶风·静女》中: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7]一位善良、美丽的女子,和自己喜欢的男子约好在僻静的城隅相会,但是活泼可爱的女子到了约会地点后又想要试探男子对自己的心意,于是就躲了起来,痴情的小伙子没有看到女子出现,焦急万分而“搔首踟蹰”,走来走去,担心女子反悔不来赴约了。

用“搔首踟蹰”这样的侧面描写非常形象细致的再现当时那位男子久等女子不来的那种焦急万分的状态。

也可以看出男子对女子的情真意切,一个憨厚老实的小伙子被天真活泼的女孩戏弄,二人的感情纯真无邪,委婉含蓄。

看到这样的情景,少女再也不忍心藏下去了,她突然出现在男子面前,非常害羞地送给他一个光闪闪的“彤管”,一个天真、活泼却又含羞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8]这首诗写青年男女之间互相赠送礼物以讨对方欢心。

少女向男子投以木瓜,其实是一种试探,表现少女的天真无邪,木瓜传情,浪漫纯真。

紧张焦急的等待过后,少女等到了男子送来的“琼琚”即美玉,这时天真的女子心里踏实了,确定了男子对自己的爱意,二人情投意合。

《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9]写一位女子戏谑她的恋人。

她本来是思念她的恋人希望男子过来看她,但她不愿直接说出来,而是用刺激男子的方法希望他过来,暗示如果你爱我的话你就会卷起衣裳涉水过来与我在一起,如果你不爱我,不把我放在心上,那也会有别人来爱我。

并且亲切的称男子为傻小子,表现少女的可爱天真。

这样一群少女形象,她们的所作所为都是那样的无拘无束,纯真而充满灵性。

她们与情人相处的时候,总是想先知道对方的心意,试探或者戏弄对方,洋溢着青年男女恋爱时的天真可爱,纯真无邪,他们的爱很简单却又是那么真切自然,也许这样的爱才最幸福最让人羡慕。

2.畏缩痴情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描写了一些少女在爱情面前矜持畏缩,在爱情受到阻挠和破坏后,忍痛辞绝,而又无能为力。

如《郑风·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

岂不尔思?

子不我即!

”。

[10]写一位女子爱慕的对象与自己住的很近,但古代礼教苛刻,女子多要“养在深闺中,足不出户”,所以纵使他们住的很近,却也是很难有机会见面,所以只能压抑自己的情感。

同时她又希望男子可以主动一点,可以直接过来找她。

这种情感不能明说只能自己在心里期待。

表现出女子的痴情却又很胆小无奈,就这样煎熬着。

又如《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1]写少女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她翘首企盼,仍然记得男子的穿着,对他念念不忘,可见女子对男子的思念至深。

她思念男子却又责怪他,因为他们的感情得不到认可,不能自由的来往,而男子又没来找自己,所以她难过而埋怨,表现女子内心的纠结,她能做的事就是等:

等男子来找她,等大家接受他们的爱情,等着自己的幸福到来,却从未想过自己去争取,也许就是社会的压迫,让她畏缩了,迟疑了。

《将仲子》描写的是一位少女和情人相爱了而又不敢爱下去的矛盾痛苦心情。

她害怕父母兄弟反对,害怕舆论的压力,只能压抑自己的情感。

诗中生动细致地表现了那位少女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在听从父母的教诲,遵循社会文化的要求与选择自己的爱人之间徘徊煎熬,她爱得很辛苦,最终依然选择了畏缩。

强大的礼教禁锢着她,当她知道那个小伙子正在翻越她家的院墙来找她,这既令她激动,又使她担忧,却也只能口是心非,叫男子不要再来找她。

这时她是痛苦的,为了躲避世俗的压力只能放弃自己所爱的人。

这些女子既懦弱又痴情,她们想爱却又不敢爱,因此错过了自己心爱的人,让人不禁心生怜惜,甚至惋惜。

3、坚贞刚烈的少女形象

面对爱情,有的女性迟疑了,因而爱得纠结,但也有些女性选择大胆接受爱,甚至勇敢追求爱。

自然的,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这种率直的行为是不被接受与认可的,她们也必然会与礼教发生冲突,在这过程中表现出她们坚贞刚烈的精神。

《诗经》中就有这样一群女子,她们痴迷于爱情,为爱执着坚韧,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婚姻。

《鄘风·柏舟》描写的是一个少女想与自己喜欢的男子在一起却得不到家人的认可,但这并没有让这位女子就此放弃爱人,她依然执着坚定的要与那位男子在一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父母纵使反对,她却表明那位额前两边披着头发的人,人品很好,对自己也是真心的,是她理想中的对象,所以她宁死也要跟他在一起。

她爱得这样义无反顾。

《诗经》中描述的反抗女性主要在于突出她们反抗家庭与社会约束的行为,勇敢追求爱情的精神,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已经是一种进步。

正因为有这些蠢蠢欲动的思想一步步爆发才会有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才会发展。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王风·大车》便是体现这种爱情思想。

诗中“眣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眤日。

”[12]活着愿与你同室,死了也愿与你同穴。

这样大胆直白的表明生死与共的承诺。

这样一群女子,她们性情刚烈,坚贞不屈,她们勇敢大胆直率。

她们觉得追求自己的爱情自己的幸福没有错,为爱义无反顾!

(二)弃妇形象

先秦时期崇尚男尊女卑,女子社会地位地下,因而命运自然坎坷。

男子随意抛弃妻子而另娶新欢,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现在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谁赚钱谁养家谁权力大。

那么在先秦,女子没有能力养家,更不允许抛头露面,导致了男性专权。

女性的一生就只能依附于父母,兄弟,嫁人之后也只能依附丈夫。

一旦遭遇丈夫抛弃,她们的人生便是悲剧结局。

《诗经》中这样的例子就有许多。

1、善良软弱的弃妇形象  

《邶风·谷风》写一个女主人诉说自己的遭遇,她是一位温柔婉顺,谦和隐忍,一心想与丈夫幸福美满的过日子,可丈夫却对她无情抛弃,这在夫权制度下也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

纵使主人公勤劳善良,通情达理,但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戏弄,女子的婚姻没有保障,她们可能平日里侍奉公婆,养育子女,遵从丈夫,处事小心谨慎,但往往付出与回报并不成正比。

丈夫的背叛让这位女子深受打击,她不知道自己除了用真情打动丈夫让他回心转意还能做什么?

可是,事实是残酷的。

丈夫已经变心了,已经决定抛弃她了,也已经不再爱她了……也许我想对她说:

为何要让自己如此卑微?

对于一个已经不爱自己的人再挽留,心也已经不在自己身上了,何不就此离开,高傲的做自己。

2、睿智刚强的弃妇形象

当然,不同人遇到这样的事做出的反映也不同,有的人选择懦弱接受,有的人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与《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不同的是,《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是刚强而果断的,当她遭遇丈夫抛弃时,愤怒的斥责丈夫的无情,没有卑微的去挽回,而是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

她忠于自己的感情,既然丈夫不再爱自己,就没有必要强求了。

她吃苦耐劳,整日整夜工作,为了操持家务年华已损,没有换来丈夫的心疼与怜惜,却是无情的抛弃。

她心里很不甘心,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忍痛离开。

她看清了丈夫的本质,看到了他的无情无义,她痛心,她悲伤,她悔恨,她对爱情也心灰意冷了……所以她选择了离开,不让自己失去最后的尊严。

我们同情她的遭遇,为她抱不平,同时也赞扬她的睿智与坚强。

(三)思妇形象

1、牵肠挂肚的思妇形象

在先秦时期,国与国之间经常会发生战争,国家就会征兵去打仗,或者驻守边关。

而男子去服役远征,对家人是极大的伤害。

尤其留下妻子在家中照顾老人小孩,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妻子身上了。

进而也就产生了许多思妇诗。

《诗经》中有很多思妇诗,反映了兵役、徭役带给人民的痛苦。

《召南·殷其雷》、《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生动地再现了思妇的形象。

《召南·殷其雷》写丈夫冒雨外出行役,妻子在家中忧伤思念。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

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

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

莫敢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13]轰隆隆的雷响在南山的向阳坡、南山的旁边、南山的山脚下,为什么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出门呢?

辛勤的丈夫啊,回来吧!

妻子的反复吟诵“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让我们感受到妻子多么焦急的期盼丈夫早日归来。

又如,《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14]丈夫去东征,妻子在家思念,头发也懒得梳,脸也懒得洗,想丈夫想得昏昏迷迷,凄凄惶惶。

想着去采些忘忧草,可是去哪里找呢?

这样深刻的相思之情,实在让人感动。

《卷耳》中女子采卷耳时思念自己远方行役的丈夫,与此同时又幻想起自己的丈夫也在思念自己,进而展开一系列联想,想象丈夫登高远眺,满怀忧思的神情,马儿也病了,仆人也病了,丈夫只好借酒浇愁,以此排遣心中的思乡之情。

相思让女子无法专心做家务,一心只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甚至产生了幻想。

这是运用虚拟的想象来表现女子对远方丈夫深深的思念,将自己带入到自己虚设的能与丈夫相见的情境中,给自己暂时的安慰。

此外,《卷耳》中写到女子采摘卷耳时怎么也采不满,运用了侧面描写巧妙的表达了女子的思念之情。

2、情意绵长的思妇形象

《唐风·葛生》是一首妇女悼念亡夫的诗。

也是《诗经》中唯一一首妻子哀悼纪念亡夫的诗歌。

成为后世写悼亡诗的典范。

诗中写女子来到丈夫坟前,向丈夫吐露自己对他无尽的思念,表现她的孤独与痛苦。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

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15]反复吟唱,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痴情一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止尽的怀念,并且愿意与丈夫同穴共眠,情意浓浓,感人肺腑。

丈夫离世,只留她一人忍受这生离死别的痛苦,孤苦无依,形单影只,夏日苦长,冬夜难熬,这样的生活更让他思念亡夫,而把希望寄托在百年之后与丈夫重聚,重温往日幸福和乐的生活,在想象中缠绵缱绻,愈加反衬出现实的苦闷凄清。

她深爱着丈夫,而今却只能睹物思人。

(四)周代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

不论是弃妇诗,思妇诗还是恋爱诗等等,这些诗歌的产生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背景。

不仅真实自然的再现了周代社会男女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而且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里、在男女轰轰烈烈的爱情生活中无不渗透、显现出周代社会对女性形象的欣赏、取舍、评价标准以及对女性形象普遍的心理取向。

《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蕴含着周代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女性的命运就是社会制度的反映。

研究《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仅仅从诗歌中的只言片语去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这些诗歌片断中的女性形象要放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从思想观念和社会的审美价值来分析、探讨周代社会的爱情观与婚姻观价值观,可以进一步发现这些女性形象的社会内涵。

周代社会,男性主宰,女性地位低下,她们无力争取自己的幸福。

倘若幸运的话遇到一个不错的对象在一起便可以幸福生活,如果不幸的话,婚后丈夫嫌弃自己或者另有新欢抛弃自己,那么她们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造成悲剧人生。

加之,周代礼教根深蒂固,自由恋爱往往得不到认可,柔弱的女性无力反抗也就只得遵从父母的教诲。

《桃夭》一诗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