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经营与管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3132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外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外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外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外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贸经营与管理.docx

《外贸经营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贸经营与管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贸经营与管理.docx

外贸经营与管理

1.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额+出口额)/国民生产总值]×100%(P5)

2.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P8){贸易顺差:

指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

(1)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

地区、美国、欧洲联盟等贸易伙伴。

(2)我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

地区、国、日本、东南亚联盟等贸易伙伴。

3.进、出口商品结构(P8、10)

(1)出口商品结构:

在出口贸易中,制成品的比例不断升高,初级产品的比例不断下降。

①1986年,纺织服装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出口产品,标志着中国摆脱了以资源为主的出口结构,进入了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导的时代。

②1995年,中国机电产品超过了纺织服装产品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机电产品总体上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较高,机电类产品成为出口产品结构中一个新的支柱,标志着出口商品构成的升级。

③第三次跨越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为标志。

(2)进口商品结构:

①进口贸易中,初级产品进口的比例逐步上升,制成品的进口比重逐步下降。

②大量进口了短缺的资源型商品,如石油、小麦、大豆、橡胶等。

③以信息通讯类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呈现高增长。

④国技术和生产能力逐步完善的进口商品大幅度减少。

4.中国货物进出口排名前5位的国家(P10)

(1)货物出口排前五名的国家和地区:

美国、欧盟、地区、日本、东盟。

(2)货物进口排前五名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欧盟、地区、东盟、国。

5.“以质取胜”战略的涵及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P17)

(1)“以质取胜”战略的涵:

①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

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③创名牌出口商品。

(2)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

①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

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③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④实施名牌战略。

6.《ISO9000系列标准》与《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系列》(P19)

(1)《ISO9000系列标准》:

主要规定了生产企业要依靠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来保证产品质量。

(2)《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统一的国际性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机身和认证标准。

企业要使其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还要去的这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

7.科技兴贸战略的涵及其主要容(P23)

(1)科技兴贸战略的涵:

是以提高我国出口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加强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技术产业国际化水品为基本指导思想,以“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面向市场、发挥优势”为发展思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通过面向国际市场的科研开发、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社会化服务等部署,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跨越。

(2)科技兴贸战略的主要容:

①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附加值高、出口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和企业。

②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8.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原则、措施(P30)

(1)原则:

①把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结合起来,优先复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全面提高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改造传统出口产业。

②把保持加工贸易政策连续性和加强对加工贸易的引导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加工贸易的本地配套能力。

③把整体推进与重点扶持结合起来,加大对科技兴贸重点城市、重点企业、出口基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④把全过程支持与重点环节的支持结合起来,将支持政策向源头延伸,特别要支持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进步以及建立技术标准。

(2)措施:

①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制创新。

②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的出口。

③加强对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支持。

④构筑科技兴贸服务体系。

⑤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9.“十五”计划进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容(P41)

(1)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

(2)确保重要资源的进口。

(3)重视加工贸易物资的进口。

(4)扩大生活必需品与一般消费品的进口。

10.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的特征(P48)

(1)单一的公有制:

由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国营外贸公司集中经营的对外贸易经济体制,对外贸易领域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完全的公有制。

(2)实行对外贸易统治:

对外贸易国家垄断经营、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3)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

(4)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11.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关系(P53)

(1)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改革”与“开放”的交汇点。

(2)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基础与先驱。

①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利用外资的影响:

无论是借用国外贷款,还是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对有赖于改革传统的高保护、歧视出口的外贸体制。

②外贸体制改革对引进技术的影响

③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对外经济合作的影响

12.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次序(两步走)及其展开的四个方面(P56)

(1)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次序:

第一步,应将配额、外汇控制等非关税手段关税化;第二步再将关税水品降低,进而实现贸易自由化。

(2)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四个方面:

①下方对外贸易经营权,扩方政府对外贸易自主权

②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打破垄断经营

③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

④逐步缩小外贸计划控制围,启用关税与非关税手段

⑤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⑥实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

⑦改革统包盈亏的对外贸易财务体制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关税贸易措施经历的过程(P65)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关税贸易措施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这正是中国贸易体制经历双重转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和由高保护体制向中性贸易体制转轨)所必需的,贸易体制的中性化必须伴随着贸易调节手段由计划控制向市场化调节机制的逐步转换,商业政策手段正是向市场化体制过渡的一种形式。

在完成计划控制向商业政策手段控制后,在按照国际多边贸易体制规,消减贸易壁垒,相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国际贸易规的贸易体制过渡。

14.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的时间:

2001年11月(P73)

1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承诺(P74)

(1)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提供非歧视待遇;

(2)实施统一的贸易政策(3)保持贸易政策透明度;(4)外贸经营权改革;(5)降低关税壁垒;(6)消减非关税措施;(7)关于出口补贴;(8)实施《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9)接受过渡性审议机制;(10)接受特殊保障条款;(11)反侵销反补贴条款;(12)关于服务领域的开放

16.外贸立法管理手段概念:

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借助法律规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实施影响的一种手段。

(P86)

17.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P86)

(1)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要求

(2)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3)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在激烈的国际环境竞争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18.中国对外贸易立法的专门性外贸法律:

《对外贸易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P95)

19.国际法渊源:

对外贸易的国际法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P95)

20.国际上通行的主要国际贸易惯例:

主要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华沙—牛津规则》、《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联合运输单证统一规则》、《约克—安特卫普共同海损理算规则》、《托收统一规则》、《国际商事仲裁示法》、《仲裁规则》、《调解规则》等。

(P97)

21.《外贸法》的颁布与实施的重要意义(P97)

(1)《外贸法》的颁布:

于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4年7月1日正式实施。

(2)颁布与实施的重要意义:

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用法律手段对外贸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以及维护良好的对外贸易秩序提供了法律保障;为对外贸易经营管理向国际通行规则靠拢、与国际贸易法律制度接轨,特别是同世界组织法律体系相接轨创造了条件。

《外贸法》是中国外贸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石。

22.《外贸法》的立法宗旨、适用围、基本原则(P98、100、101)

(1)立法宗旨: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保证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适用围:

①地域适用围:

是指法律在哪些地域围发生效力

②人的使用围:

是指法律对哪些人发生效力

③时间适用围:

是指法律生效和失效的时间,及法律对其颁布实施以前的时间和行为有无溯及力的问题

(3)基本原则:

①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②鼓励发展对外贸易;③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④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⑤发展国际服务贸易;⑥在多边、双边贸易关系中坚持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原则

23.新修订的《外贸法》将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围扩大到依法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个人(P107)

24.《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与《外贸法》的关系:

《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是《外贸法》关于货物进出口规定的实施细则,是《外贸法》的重要配套法规之一,其整体构架和容基本符合《外贸法》的总体框架及相关规定。

(P109)

25.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的职责对货物进出口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国家为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国特定产业,在采取现有措施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限制或者禁止进出口的临时措施。

(P109)

26.货物进出口主要环节的管理立法:

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立法、海关管理立法、外汇管理立法。

(P111)

27.维护贸易秩序的三个法规:

《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P116)

28.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法律:

《商标法》(1983)、《专利法》(1984)、《著作权法》(1991)(P122)

29.参加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条约(公约):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0)、《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985)、《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1987)、《关于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1989)、《保护文学作品伯尔尼公约》(1992)、《世界公约》(1992)、《专利合作条约》(1994)等。

(P123)

30.主要经济调控手段(P131)

(1)经济调控是指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施加影响,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间接调控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是市场机制,因此,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因采用以经济调节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模式。

(2)采用经济调控手段调控对外贸易是指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汇率调节、税收调节、信贷调节、价格调节等经济杠杆,间接影响和约束企业对外经济贸易行为。

31.经济调控手段的特点及实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的必要性(P131、132)

(1)特点:

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间接性、非歧视性、非强制性

(2)必要性:

①经济调控手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管理的主要手段②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是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要求

32.对外贸易税收的作用、分类(P133、134)

(1)作用:

①对外贸易税收可以保护一国在对外贸易交往中的利益②国家运用对外贸易税收可有效控制经济运行③对外贸易税收可以增加一国财政收入

(2)分类:

对外贸易税收按流向可分为进口税和出口税,包括进口关税、进口商品税、出口关税、出口商品税

33.进出口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P134、135)

(1)进口:

①消费效应:

是指因征收关税使进口品价格上涨,从而使消费者减少购买、降低消费满足度。

②保护效应:

也称生产效应,是指由于征收关税而导致国产量的增加。

③贸易效应:

是指由征收关税而导致进口的减少。

④收入效应:

即财政效应,是指政府征收关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2)出口:

①增加财政收入②限制资源性产品的过度出口③限制短缺产品的过度出口④保护国产业

34.中国关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P138)

(1)进一步降低关税税率

(2)全面实施世界贸易组织的海关估价制度

(3)按照非歧视原则在全关境实行公平统一的关税制度

(4)缩小关税税率的落差

35.进口商品税征税的税目和税率(P140)

一般来说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进口产品使用的税目税率,都按照对国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执行。

36.出口商品税的退税制度、出口退税的意义与作用(P142)

(1)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缴纳的国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2)意义与作用:

①出口退税是依据出口商品零税率原则所采取的一项鼓励出口贸易的措施②出口退税是对出口货物的一种非歧视性赋税政策,是保证出口货物公平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基本要求③就我国外贸实践看,自1985年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政策效果非常明显,对保证出口快速增长,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保证人民币币值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7.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增值税和消费税(P145)

38.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P148)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

本币汇率上升,有利于扩大进口,不利于出口;本币汇率下降,利于扩大出口,不利于进口贸易。

39.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P156)

40.进出口信贷机构:

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P160)

41.中国银行对出口成套设备、船舶等其他机电产品的规定(P164)

中国银行规定,凡出口成套设备、船舶等及其他机电产品合同经额在100万美元以上,并采用一年以上延期付款方式的资金需求,均可申请使用出口卖方信贷贷款。

42.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出口买方信贷贷款期限的规定(P166)

(1)贷款货币与金额:

贷款货币为美元或进出口认可的其他货币。

对出口船舶提供的贷款,贷款额一般不超过合同金额的80%;对出口其他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贷款,贷款额一般不超过合同金额的85%

(2)贷款期限:

从首次提款之日起至贷款协议规定的最后还款日止,贷款期最长不超过15年(3)贷款利率:

参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商业参考利率执行,特殊情况可由信贷双方协商确定

43.出口信用保险的种类(P169)

(1)短期出口信用保险:

综合保险、统保保险、信用证保险、特定买方保险、卖方违约保险、特定合同保险

(2)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买方信贷保险、出口卖方信贷保险、(3)保险投资(4)担保业务:

非融资担保业务、融资担保(5)商债追收(6)资信评估(7)保单融资

44.我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

对外贸易经营管理、货物进出口管理、货物进出口配套环节管理等(P174)

45.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必要性(P174、176)

(1)特点:

统一性、速效性、强制性、纵向性、规性

(2)必要性:

①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必要手段之一②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实施经济手段的保障③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④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在要求。

46.国家对实行国营贸易的货物及经营企业均采取目录管理(P179)

47.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主要手段:

我国通过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配额等手段对货物进出口实施管理(P181)

48.商务部是全国进出口许可证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监督、检查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处罚违规行为。

(P183)

49.进口许可证的签发原则及有效期(P183)

(1)原则:

①进口许可证签发实行分级管理原则②进口许可证管理实行“一关一证”、“一批一证”制③进口许可证发放必须讲求时效性

(2)进口许可证的有效期为1年

50.出口许可证的有效期不得超过6个月(P187)

51.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分为法定检验和抽查检验(P199)

(1)对进出口商品划定一个必须检验的围,对属于这个围的商品所实施的检验称为法定检验。

(2)抽样检验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对法定检验的商品以外的进出口商品由商检机构实施抽查检验。

52.中国海关的监管对象、关税的纳税义务人、纳税期限(P206、207、208)

(1)中国海关监管对象为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

(2)《海关法》规定,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是关税的纳税义务人

(3)纳税期限是对纳税义务人缴纳税款的时间限制。

《海关法》规定,纳税义务人应当从海关填发税款缴纳证之日起15天,向指定银行缴纳税款。

53.原产地及原产地规则的含义(P212)

(1)原产地是指货物的生产地,在国际贸易中原产地的概念是与原产国通用的,也就是国际贸易易货物的生产地。

(2)按照世贸组织《原产地规则协议》的规定,原产地规则是指:

各国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施的普遍使用的法律、法法规和行政裁定。

54.原产地规则的分类、确定标准(P213)

(1)分类:

由国家或单独关税区政府制定,按照适用围不同,分为非优惠原产地规则和优惠原产地规则。

(2)标准:

原产地规则的核心容是确定货物原产地的判断标准。

判断进出口货物原产地,以货物是否含有非本国原产的原材料、半成品和零部件为标准分为两种情形:

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为原产地;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参与生产的货物,以最后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地区)为原产地。

55.实施外汇管理的目的:

一国实施外汇管理主要是为了平衡国际收支,保持汇率稳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P217)

56.对外贸易属于流通领域,是流通向供给生产的延伸,它既涉及到国价值,也涉及到国际价值(P222)

57.对外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直接形成于国外市场的价格差,即从出口看,是指国货源买入价与国际市场出售价之间的差价;从进口看,是指国际市场商品买入价与国市场销售出价之间的差价。

(P227)

58.影响对外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比较优势、进出口商品结构、价格机制、汇率机制政府宏观调控(P228)

59.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P236)

(1)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偿债能力的指标:

①资产负债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高低情况:

负债资产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②用于衡量企业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③用于衡量企业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④流动资产周转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周转快慢的情况:

月流动资产周转率=商品流动额÷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12月份数⑤用于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存货的周转次数,反应企业进销是否平衡的一种尺度: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平均余额按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之和除以2来确定)

(2)反应营销力能力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指标:

①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水平:

销售(营业)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净收入(营业收入)×100%②反映企业出口商品每1美元所耗费的成本:

出口美元成本=出口商品总成本÷出口额(美元数)③反映企业每进口1美元商品的获利能力:

进口每美元赔赚额=(进口商品销售收入-进口商品总成本)÷进口国外进价(美元数)④反映企业商品销售每百元所耗的费用:

费用水平=商品流通费÷商品流通额×100%⑤衡量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

资本金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⑥用于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⑦主要反映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运营效益: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国家所有权益÷期初国家所有权益×100%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于100%为国有资产保值,大于100%为国有资产增值

(3)反映企业对社会贡献的指标:

①出口收汇额,反映外贸企业实际为国家创造的外汇收入。

②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③衡量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多少用于上交国家财政:

社会积累率=上缴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

60.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途径(P243)

(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建立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协调外贸社会效益与外贸企业效益的关系

(3)加速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有效保证

61.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P245)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3)大型外贸企业应走实业化、国际化、集团化的道路,实现综合经营、规模经营(4)加速生产企业技术进步(5)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6)培养人才,提高企业素质

62.技术贸易的容包括:

工业生产权的转让或许可、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的转让、技术服务贸易(P249)

63.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合称工业产权(P250)

64.技术贸易的方式主要包括许可证贸易和直接投资两种(P251)

65.许可证贸易及不同类型许可证的使用情况(P252)

(1)许可证贸易是技术贸易中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交易方式,是技术有偿转让的有效形式。

(2)许可贸易合同可分为:

独占许可合同,是被许可方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对被许可的技术享有独占使用权,许可方不得在合同规定地域向第三人出售同样的许可证,就连许可方本人也无权在该地域使用此项技术制造和销售此项产品

排他许可合同,是指被许可方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对被许可的技术享有排他性的权利,许可方不得把相同技术在该地域向任何第三人出售许可证,但许可方自己仍有权在该地域使用此项技术

普通许可合同,是指被许可方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对被许可的技术享有使用权,许可方不仅仍可在该地域区自己使用这项技术,且可以将技术再许可给该地域的其他人

分许可合同,也称“可转让许可合同”,是指被许可方不仅享有在规定地域的技术使用权,且有权将使用权转让给第三人,使第三人在该地域也享有这项技术的使用权

交叉许可合同,是指合同双方以价值相当的技术,相互交换使用权

66.技术贸易的特点(P253)

(1)技术是没有特定形状的商品,在技术贸易行为发生之前,技术的拥有方往往不披露技术的真实容,其技术的潜在的效益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实施技术并生产出产品之后,才能最终判断技术的特殊性

(2)技术贸易通常为技术使用权以及使用该技术生产产品、销售产品权利的转移,很少发生技术所有权的转移,而商品贸易则多为所有权的转移

(3)技术贸易往往不是一次性的简单的交易行为,而是伴随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4)技术贸易的双方,往往是统一技术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潜伏着利益冲突

(5)技术贸易受诸多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技术的拥有方是否愿意提供先进技术,技术的进口方能否消化、掌握该技术,这是事实技术贸易的先决条件,而技术的拥有方又处于决定性地位,并且往往受到技术拥有方国家政策的左右,这更增加了技术贸易的难度

67.技术引进的主体及其积极作用(P257、258)

(1)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是我国技术引进的主体

(2)积极作用:

快速提高技术水平、节约技术开发经费、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出口,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加速人力资源积累

68.我国技术引进应遵循的原则(P261)

(1)扩大技术引进,充分利用技术外溢

(2)扩大引进软件技术(3)引进适用技术

(4)避免大规模重复引进(5)加速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推广和创新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