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护理教育导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077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护理教育导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考护理教育导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考护理教育导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考护理教育导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考护理教育导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护理教育导论复习资料.docx

《自考护理教育导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护理教育导论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护理教育导论复习资料.docx

自考护理教育导论复习资料

2011年自考护理教育导论复习资料

第1章绪论

护理教育学:

是护理学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将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技术应用于护理教育领域,以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规律的学科。

1、教育的产生: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它起源于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2、教育的发展:

将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3古代教育不同时期教育特点:

(1)原始状态教育的特征:

A.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B.没有阶级性;C.形式简单。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A.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B.远离生产实践,与生产劳动分离;C.有专职教师、固定学员和专门教材。

(3)现代教育的特征: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的普及性;C.教育形式多样化D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实用性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E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4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品德)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

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5教育的本质:

A.教育者角度:

培养、造就、训练人的过程。

B.受教育者角度:

个体发展,适应生活,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6、教育学的3个发展阶段:

A教育学萌芽阶段B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C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7教育学的发展A、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萌芽在古希腊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B、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论》教育学初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19世纪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使教育学从其他学科分化出来,自成体系;D、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A.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B.人的活动能力和潜能的充分发挥;C.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

9教育的基本要素A、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主导地位)B、受教育者:

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C、教育内容:

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D、教育手段:

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10教学:

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11教学的本质包含3方面:

A教学是一种教育活动B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C教学是一种交往活动。

12当代教育学的新观念A教师--学生B知识传授--能力培养C教法--学法D认知--发展E结果--过程F继承--创新

13护理教育:

是指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的活动。

14护理教育学的研究范畴:

A护理教育的概念B护理教育的科学规律C护理教育的逻辑体系

15护理教育的基本特点:

A护理教育是以培养各层次护理专门人才为目标的B护理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复杂C护理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整体性D护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复杂性E教学管理的双向性

16护理教育的层次:

A中等护理教育B高等护理专科教育C高等护理本科教育D研究生教育

17高等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18护理教学过程:

是护理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运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护士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过程。

19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A.学生与所学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最基本);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C.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20、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按照护士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组织教学;

(2)护理教学与发展的统一;(3)护理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21、护理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护理教师决定着教学的方向。

B、护理教师在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发展情况等方面起主导作用。

C、护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主导作用。

D、护理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22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或基本环节:

A、感知阶段:

是指学生感知新教材,形成表现、观念阶段。

B、理解阶段:

是指学生理解新教材,形成科学概念和理论阶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C、巩固阶段:

是指学生巩固知识阶段。

D、运用阶段:

是指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阶段。

23、护理教学的原则: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C、直观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E、巩固性原则:

比喻“熟能生巧”或“温故而知新”反映的就是巩固性的原则。

F、量力性原则

24、我国护理教育层次

(1)中专护理教育

(2)高等职业护理教育(3)大专护理教育(4)学士学位护理教育(5)硕士学位护理教育(6)博士学位护理教育(7)继续护理教育(8)成人护理教育

25、中外护理教育的发展史:

(1)1860年南丁格尔在圣托马斯医院建立了护士学校,开创了近代护理专业。

(2)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在福州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

3)1921年美国人在北京开办协和医学院,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开端。

(4)1983年天津医学院护理系开始恢复本科护理教育,授予学士学位。

(5)1990年北京医科大学开设硕士学位教育,于1992年开始招收护理硕士。

(6)2003年协和护理学院开设博士学位教育,2004年招收护理博士。

我国可以授予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国外硕士以上学位的护士可以开业(相当于医生),主要为:

A、社区提供医疗信息,协助其作出重要的有关健康的决定,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B、独立诊断和治疗常见病。

C、有处方权。

26、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现代医学模式转变A.教育层次:

发展高等护理教育,提高护理队伍学历层次。

B.课程设置:

注重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知识。

C.加强社区护理教育:

服务对象包括患病的人、有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人、健康人。

D.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发展

27今后护理教育的发展A完善护理教育体制B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C护理教学方法的改革

28护理教育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和非实验方法。

29非实验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C.文献法D.比较法E.统计法F.个案研究法:

是指针对护理教育中某一具体问题或单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仔细研究的一种方法。

30护理教育的内容A护理教育理论的发展B护理教育的基本原理C护理教学理论D护理教育资源配置理论

31护理教育的任务A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B开展护理学专业科学研究和教育研究C发展社会服务项目

第二章教育基本原理与护理教育

1、教学中常用的教育理论和代表人物:

1)行为主义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观念)、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联结主义)、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等。

(2)认知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托尔曼(认知目的说)、奥苏泊尔(学习的同化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和加涅(指导学习理论)。

A、托尔曼--认知目的说。

B、奥苏泊尔--学习的同化理论。

C、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D、加涅--指导学习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又叫观察学习,它出现在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时(通过榜样进行学习)(4)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考姆斯。

(5)成人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诺斯。

(6)合作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默顿和布莱克。

(7)操作技能的教学原理。

.

2、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观念A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该摒弃内省的方法,即放弃对学习内在认知过程的研究B观察和研究学习过程应只限于动物或人的学习行为,而且重点是客观实践,而不是主观推测C动物的大多数学习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接学会的D人类的学习是为了形成适应社会生活的行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产物E人的各种复杂情绪也都是通过条件反应而逐渐形成的。

3、桑代克(猫的“尝试与错误”)主要观点:

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反复尝试的过程。

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强,终于形成了固定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3、桑代克的3条基本学习规律:

A.准备律:

当准备对某个刺激做出反应时,任其产生反应就会使之感到满足;当不准备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时,强迫其做出反应则会产生苦恼;若正准备对项刺激做出反应时,由于外界因素阻扰而不能反应时,也会感到苦恼。

B.练习律:

应用律:

任何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应用或练习可使之加强,练习越多,联结力越强。

和失用律:

如果某一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在若干时间内不加以练习的话,联结的力度就会减弱;C.效果律:

刺激与反应之间所建立的联结受反应效果的影响。

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迷箱)学习行为包括:

A、应答性行为:

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有机体对环境的被动适应,具有不随意性;B、操作性行为:

没有已知的刺激,而是由机体自身发出的行为,机体主动作用于环境习得的。

因此,操作性行为较应答性行为对生物体生存和发展更为重要。

5.强化原则:

①正性强化:

某种具体行为的后果或效果是积极的,就能增进该行为重现的概率,因此教育中要多用正性强化。

②负性强化:

某种具体行为可以避开某种不愉快的后果,就会增加该行为重现的概率。

③惩罚:

某种行为可以导致某种不愉快的后果,个体为了避免这种后果会减少做出这种行为的概率。

④强化消退:

在反应之后,如果不继续给以强化,反应行为就会逐渐消失。

如学生上课讲小话等,教师不予理睬或忽略,这种行为则会消失。

6.强化程序包括:

持续性强化和间断性强化。

间断性强化又分为:

A.固定间隔强化:

反应在固定的时间间隔里被强化。

间隔越短,反应越快。

B.变化间隔强化:

强化发生在变化的时间间隔里,有时长,有时短。

C.固定比率强化:

强化发生在预定的若干次反应之后。

D.变化比率强化:

强化不是按预定的反应次数进行,而是发生在变化的反应次数之后。

7社会学习理论:

又称观察学习,即通过榜样进行学习,它出现在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时。

8班杜拉提出的强化可以包括一下3种形式:

A外部强化:

如奖金、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B自我强化:

强化可以时内在的自我调节性强化C替代性强化:

又称为代受的强化:

当观察者看到榜样通过进行某种行为而获得正性强化时,学习榜样行为的可能性就增高。

10行为主义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a应用强化原则b应用强化程序c应用行为塑造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a学习护士的专业角色b护理教师的角色榜样作用c学生间相互学习。

11认知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全过程。

12认知心理学:

主要研究的是思维的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和应用。

13记忆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4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5人类的记忆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记录信息的时间储存能力方式

(1)感觉记忆很短(视1声4s原始形态

(2)短期记忆有限(3)长期记忆无限

16艾宾浩斯的遗忘的规律:

(1)遗忘规律:

先快后慢。

(2)学习结束后:

A、20分钟,遗忘41.8%;B、1天1夜,遗忘41.8%;C、6天,遗忘74.6%D、1个月,遗忘约74.6%。

所以,学习必须及时复习,减少遗忘。

17遗忘的规律:

A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B识记材料的特点对遗忘有显著的影响C学习程度对遗忘的影响

18保持记忆、减少遗忘的方法:

A学习材料适量B有意义、有组织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更易记住并保持长久C学习材料的熟记程度和有效方式有助于减少遗忘a轨迹法b转变语言的方法c记住关键词的方法d首字母缩略词法D要合理组织复习,以使记忆痕迹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

19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起源于完形心理学理论。

20布鲁纳认为学生在学习一个内容时包括3个过程:

A、新信息的获得;B、信息的转化C、评价。

2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A、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B、学习具有3个过程a新信息的获得b信息的转化c评价C、应当重视学科的基本结构,即编码规律。

22、布鲁纳认为学习的转化主要通过:

特定技能的转化和一般原理的转化。

15、发现的学习的概念:

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通过积极参与过程发现内容的结构、掌握知识原理。

16、认知发现的学习作用:

A、提高智慧的潜力;B、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移;C、学会发现试探法;D、有助于知识的记忆。

18、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人和环境都是学习的决定性因素,强调学习是学习者把榜样作为一种行为的象征形象,通过对榜样的观察指导自己学会某种行为。

19、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

A、注意期:

学习者开始集中注意榜样,观察榜样的行为模式。

B、保持期:

学习者记住了榜样的行为并在大脑中回忆行为的执行过程。

C、动作形成期:

学习者真正能够执行所观察到的行为,并且能够通过自我观察,评价自行为的精确度,并进行矫正和反馈。

D、动力期:

学习者通过强化的作用来增强学习效果。

20、人本文主义理论/罗杰斯的主要观点:

A、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B、重视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发展;C、强调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所以护理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并且在教育上强调重视师生关系。

21人本主义理论中关于学习的原则A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潜力B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学习会变得更有意义C当学习的内容涉及到改变自我是,会使学生体验到威胁感,因而容易受到抵制D当外在的威胁最小时,学习中那些对自我有威胁的部分容易被理解和吸收E通过实践可以获得更显著的学习效果F当学习有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可以促进其学习G自发的学习可以涉及到学习者整体的人H当把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作为基础,而把他人评价放在第二位时,可以促进独立创造和自信的发展I当今世界,社会上最有有用的学习是掌握学习的过程,持续开放自我并把自我融于变化的过程中去。

21、人本文主义理论/罗杰斯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是可以与学生分享感觉和知识的人。

22、学习资源的促进者的特征:

A、真诚;B、接受和信任;C、共情理解。

23、人本/文主义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A、重视师生关系;B、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C、接受学生具有个体差异;D、教师是帮助者和促进者;E、重视课堂气氛;F、使用学习合同。

24、成人教育模式与儿童教育模式的主要不同点:

儿童教育模式成人教育模式A、学习者的概念依赖型自我定向性B、学习者的经历没有有C、学习的意愿与年龄相关与需要相关C、学习的倾向性以内容为中心以任务/问题为中心D、学习的动机外在的:

如压力内在的:

如自尊和自信需要24、成人教育模式的过程设计A、创建学习气氛;B、由学习者参与共同计划;C、由学习者参加确定学习的需要;D、由学习者参与形成学习目标;E、由学习者参与设计学习计划;F、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习计划;G、由学习者参与对其学习进行评价。

25、成人教育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A、促进自我定向;B、应用经验C、满足学习的意愿;C、关注学习的倾向性;D、激发内在动机。

26内容设计:

即将知识的传播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完成依赖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

27过程设计:

即注重教育过程的设计,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8过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

A创建学习气氛B由学习者参与共同计划C由学习者参与共同计划D由学习者参与确定学习的需要E有学习者参与形成学习目标F由学习者参与设计学习计划G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习计划H有学习者参与对其学习进行评价

29合作学习:

是一种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互相学习的系统学习方法。

30合作学习4个基本特点/主要观点:

A、合作学习是由一名学习管理者而不是一个象征权力的教师来安排学习材料。

B、学生通过与其他学员一起主动地参与学习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C、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坚信小组工作比个体单独学习效果好D、学习的动力来源于有计划的与同伴的相互作用。

31合作学习的原则可以促进教育的成功:

A所应用的学习材料是在不抑制学生自我发展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指导方向B小组工作极为中亚。

学习小组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学习任务、结果、以便进一步增加小组工作的效果C协同作用原则

32合作学习理论中4中学习设置类型在护理中的应用范围A小组效率模式:

适用于知识范畴学习,尤其是低年级或刚入学的护理学生,她们进入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常常不能适应护理教学的节奏和方法,而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促进小组学生的相互学习B小组教学模式:

关心的是知识的获得,要求每个小组成员自学某一学习材料的一部分内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讲解。

小组教学模式分成学生个人准备、小组成员讲授、评价讲授和评议小组工作C表现判断模式:

特别强调操作技能(精神运动技能)的获得,因此在护理教育中尤其适用。

表现判断模式要求每个小组成员负责其他成员的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并且设计操作技能的评价标准D明确态度模式:

强调的是态度范畴学习。

通过这种设置模式可以帮助个体认清自己对某种一问题所持的态度,同时也可以了解对这个问题存在的其他态度。

31操作技能:

又称动作技能,是指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借助于骨骼肌运动,经过学习和训练,实现将一系列外部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进行组合,并趋于高度自动化时形成的一种技能,用于解决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32、人类动作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成熟依赖性技能、教育相关性技能、固有价值技能。

33操作技能的特征:

精确性、速度、效率、时间性、一致性、预感性、适应性、洞察力

3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包括:

认知阶段、强化阶段、自如阶段。

32操作技能的评价标准A、感知能力B、准备状况C、模仿D、自然化E、演示F、适应性J、创造性

32、技能操作练习的条件:

A、学习者有准备学习该技能的意愿;B、必须获得有关本人操作的反馈。

33操作技能的练习有身体练习和思维练习。

34反馈可分为内反馈:

指来自于操作者本身的反馈)和外反馈:

可有教师、同学或其他临床教师等作出的反馈。

35操作技能的迁移:

(1)是指一项技能对另一项技能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称正迁移,产生消极、抑制的作用称负迁移。

(2)已有的技能对新学习技能的影响叫前摄迁移,而新学习的技能对已有技能的影响叫倒摄迁移。

因此,进行操作技能训练时应促进正迁移、前摄迁移和倒摄迁移预防负迁移。

33、护理教育中应用操作技能的教学原理A、提供一个有助于学习的环境;B、进行技能分析;C、明确操作程序;D、评估学生的起点行为;E、示教正确,速度适当;G、安排足够的练习时间;H、为学生的操作提供增强性反馈;I、促进技能的正性迁移(正迁移、前摄迁移、倒摄迁移)。

第三章课程与护理教育课程设置

1、课程的概念广义:

是指为了实现各级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狭义:

是指根据教学目的而划分的教育内容的各门科目。

2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

(1)课程作为学校育人的规划,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2)课程是受教育者认识世界的“桥梁”或“中介”。

(3)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3、课程类型

(1)侧重点在认识的主体或客体分为:

学科课程,经验课程。

(2)分科型或综合型分为:

学科并列课程,核心课程。

(3)层次结构上分为:

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

(4)对课程的相关性和适应性:

必修课程,限选,选修课程。

(5)课程是否有明确的目的计划:

显露课程,隐蔽课程。

隐蔽课程-利用有关学校组织。

校园文化、社会过程和师生相互作用给学生价值上,规格上的陶冶和潜移默化

4、学科:

依据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知识的完整体系,称为学科。

5、常见的四种类型课程及特点

(1)学科课程(分科课程):

可预先编制,必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规律性,教育是未来实践的准备,缺点:

分科过细,容易忽视学科间的联系;强调知识体系,忽略学习者因素。

(2)活动课程:

以学习者为中心;缺点:

在于不能为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并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3)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

减少分科,比较容易结合实践生活,但是教课书的编写和师资问题却是此课程的困难。

(4)核心课程:

以社会的需要为中心,预先规定的教材作为基本的教学资料,随着教学工作的进展,可以随时补充教学材料,使用各种教具。

6、课程类型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1)以学科为基础的护理课程:

普通教育、基础医学、护理学。

(2)综合性护理课程:

课程结构是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来决定,重点放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

包括:

论证法,操作法和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课程。

(3)以能力为基础的护理课程:

强调教育和课程内容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作用,社会需要胜过人的需要。

7、四种常见的课程模式:

A、系统模式B、行为目标模式C、过程模式D、文化分析模式

8、系统模式:

是将课程设置过程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1)输入部分是学校及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思想、观念、理论等。

(2)过程部分指就是“课程设置”过程。

(3)输出部分则是预期课程,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同时,输出部分还将对输入部分进行反馈,但不包括教师的教案。

9系统分为闭合系统(指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和开放性系统(指通过与环境的持续相互作用,以及和次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改变自己以达到其目标。

9、Tyler(泰勒)行为目标模式(输出模式)四个主要方面:

目标(最核心的部分)内容、方法和评价。

10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考虑的4个基本问题:

A学校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是什么B学校应该提供哪些课程方能达到这些目标C学校应该如何对这些课程进行有效地组织及安排D我们如何对这些课程进行评价

10、教育目标:

教师所预期的学生变化。

11、教育目标的意义A、保证教学活动始终按计划向预期目的进行;B、是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的前提和依据;C、是评价教育结果的标准。

12、按照目标的大小和层次,教育目标可分为:

A、教育的总体目标B、第二层次的目标C、特定的行为目标

13、确定学校目标的来源:

A、学习者本身B、社会的需求C学校哲学

14、教育目标的特点:

A、相关性B、明确性C、可测量性D、可行性

15、教育目标的构成:

A、表示学习者行为的动词B、实现目标所需具备的条件C、评价行为的标准

16、教育目标领域所包括的不同水平层次: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精神运动领域。

17、认知领域包括A、“知识”水平常用的动词有:

定义、描述等。

B、“理解”水平常用的动词有:

解释、区分等。

C、“应用”水平常用的动词有:

计算、操作等。

D、“分析”水平常用的动词有:

区别、识别等。

E、“综合”水平常用的动词有:

综合、设计等。

F、“评价”水平常用的动词有:

评价、断定等。

18、情感领域:

A、接受B、反应C、赋予价值D、价值观念组织化E、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19、精神运动领域:

A、模仿B、操作C、精确D、连接E、自然化。

20、组织有效课程的三个标准:

A、连续性:

重复练习与发展B、程序性:

深化与广泛C、综合性(统和性):

横向联系

21、行为目标模式的实施过程:

A、确定目标B、选择课程C、课程指导D、评价课程。

22行为目标模式的优点A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B促使教师更加详细地检查目标C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较容易达到目的D目标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自我指导性学习E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系统F学生更喜欢有明确的目标来指导其学习生活G可以为不同机构相似课程的比较提供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