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精选word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957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精选word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精选word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精选word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精选word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精选word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精选word文.docx

《最新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精选word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精选word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精选word文.docx

最新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精选word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方便编辑修改,也可以直接使用==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

  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统筹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协调指导经济社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整理了范文《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仅供参考,非正式公文。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20xx年,我县工业经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要求,全面实施“双突破双驱动”战略,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统筹做好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强创新等各项工作,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效双升”的较好态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20xx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全年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84.6亿元,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115.6亿元,同比增长5.7%。

完成工业投资60.1亿元,同比增长6.1%。

单位GDP能耗为0.522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2.5%。

新增规模企业77家、亿元企业8家,总量分别为493家、91家。

  二、具体工作举措

  

(一)加强统筹协调,补齐顶层设计短板

  1、完善政策制定。

加快梳理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布局谋划,完成《XX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论证。

开展新一轮工业政策的走访调研,制定并由两办出台《XX县工业强县建设实施方案(20xx年—2020年)》,明确5年发展目标、重点扶持产业、主要发展任务。

构建深化工业强县建设“1+9”政策体系,在工业“17条”扶持政策基础上,起草并由两办出台产业基金、招商引资、上市重组、优化营商环境等子政策。

加强政策评估和宣传落地,完成对上年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兑现财政奖励。

利用XX报、企服中心等平台开展“政策短信进千企”、“政策解读进基层”系列活动,发放政策资料5000余份。

  2、强化目标考核。

结合两区整合契机,科学制定并下达20xx年考核指标,修订完善工业经济在工业投资、绩效评价、附加工作、企业隶属、奖惩标准等方面的评价办法。

按照“双底线”管理要求,对各被考核单位开展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和工业投资方面月度“红绿灯”制度考核。

强化工业强县建设工作考核创新,对39个成员单位设立8分的考核分,开展共性和个性工作量化考核。

  3、深化精准服务。

调整和优化20xx年企服责任人“一对一”名单,目前共有企服领导473人、企服责任人439人、联系企业796家。

深化三级联动服务全覆盖、企业服务责任人、企业困难(需求)处理流转、督查考核和评价奖励等工作机制,建立并形成企业难题金字塔式分层次解决模式,全年通过企服办收集整理难题237个,流转142个,通过部门协调、召开现场协调会等方式解决68个。

落实工业强县例会制度,推进年度重点工作、落实重大举措、讨论重大决策,加快项目推进,协调解决工业强县推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全年共召开例会6次,协调解决难题44个。

  

(二)坚持培育孵化,补齐集群发展短板

  1、完善产业平台。

推动传统产业提升,完善船舶设计研究、模具热处理、海洋生物研究等公共服务平台,深化针织创意设计、面料研发供应和电子商务“三大中心”建设,成立中国服装设计师原创基地·XX时尚基地,加快打造针织服装及时尚休闲产业集群步伐。

发展新装备、新材料、海洋生物等三大新兴产业,金汇精密制造、普思拓金属科技等项目相继动工建设,工业重型化特征日趋明显。

  2、加快工业投资。

根据全年60亿元的工业投资目标,上报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87个,落实专人统计分析。

加快项目跟踪推进,按月编制统计表、按季编制汇总表,随时跟进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0.1亿元,同比增长6.1%,累计新落户项目37个,新开工项目25个,投产项目10个。

加快旧厂区改造,与“退城进园”和“腾笼换鸟”相结合,分类建立项目储备库,全年完成昌宏机电等55个项目,总计改造面积69.2万平方米,完成市年度目标任务的153.8%。

  3、深化梯队培育。

坚定实施强企工程,深入开展抓大壮小扶微计划。

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组织戴维医疗、申菱电梯、乐惠装备和合力模具等4家企业申报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筛选日星铸业和锦浪新能源等2家企业申报单项冠军培育企业。

加快名企培育,天安集团入选全省第三批“三名”培育试点企业名单。

三年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实现收官,共入选创新主体培育企业95家。

加强小微企业政策扶持、运行监测和跟踪服务,钰烯阴极被评为省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小升规”培育工作圆满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推进转型突破,补齐改革发展短板

  1、引导建设产业基金。

按照县委“17”条政策意见,推行产业基金+龙头企业+专业配套企业的发展模式,带动配套企业转型,通过前期深入开展调研,逐步完善“XX县中小企业扶助基金”方案,具体由工投集团公司操作,总规模10个亿,首期建立2个亿基金池,重点面向临港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生物,发挥扶助基金在招商引资、创业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以及成熟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和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2、开展亩均效益改革。

制定并由县政府出台《XX县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排摸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实际占用土地面积5亩(含)以上的企业,评价内容为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亩均工业增加值等6项基本指标,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类企业,实施各项资源要素的差别化配置政策,并通过对低效用企业的实质性倒逼,进一步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

目前,全县557家企业已纳入上报检测系统,下步将做好基本指标的设置、制定完善升降级细则等工作。

  3、推进降本减负增效。

贯彻落实市降本减负“35条”,研究制定并由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实体经济稳增促调的若干意见》。

开展精准服务政策诊断会,与大徐镇签订企业服务合作协议,试点外包涉企服务模式,对该镇电子、针织等七大行业分批次解读和推广市、县降本减负政策,利用企服云、微信等载体推送信息4000余条,服务企业700多家。

出台稳增促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全县符合条件的首批603家企业补助2950万元。

  (四)坚持创新驱动,补齐科技发展短板

  1、加大技改投入。

修改《XX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加大技改补助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的最高补助额度由原来的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全年完成技术改造41亿元,同比增长5.6%,下达技改项目补助资金688万元。

推进“机器换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改造,贝德尔电讯电机等7个“机器换人”项目获得补助资金260.3万元。

加快企业名品研发申报,379个新产品列入市新产品试产计划,新乐船厂等5家企业新产品通过市级新产品投产鉴定,日星、锦浪等企业的5个产品被评为“浙江制造精品”。

  2、推动“两化”融合。

修改《XX县工业企业信息化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两化”融合项目由原来的一年建设期延长为二年建设期,华翔特雷姆等13个信息化项目列入今年工业企业信息化项目计划,合力制动MES智能车间等项目加快推进。

推广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引导企业参与市经信委组织的软件推广活动,促进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和商务电子化,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广OA+企业邮箱活动,第一批免费推广20余家试点企业。

  3、发展信息经济。

加强调研谋划,编制完成大数据规划(20xx-2018年),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及信息经济的“十三五”规划。

推进光网城市建设,以共建共享为目标,强化资源整合,移动、联通和电信等三大基础运营商完成光网覆盖新增户数8.2万户、无线热点数21个、无线AP新增数83个。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发展智慧养老、智慧健康、智慧国土等项目,引进银江集团签约成立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协议,积极对接城市宝项目落户。

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全年实现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20%。

  (五)推动节能降耗,补齐绿色发展短板

  1、加快落后产能淘汰。

鼓励企业实施“腾笼换鸟”,110家企业共腾出用能空间8000吨标煤,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114.3%。

海达印染等企业完成淘汰染色机30台;启航铸造厂淘汰更新铝壳中频炉10台,华鹰塑料等20家企业实现伺服注塑机更新淘汰工作。

紧抓民生实事工程,通过分解指标、召开锅炉替代推介会、季度督查等方式,完成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锅炉58台,提前完成全年指标任务。

  2、开展区域低小散整治。

按照“关闭一批、改造一批、搬迁入园一批”的总体思路,开展茅洋铸造业整治,目前已关闭12家、改造提升8家,红岩坑铸造小区正在建设中。

完成贤庠镇小熔炼行业整治,关停52家小作坊,整合提升成1家规上企业,淘汰小型冲天炉71只,减少废气、废水排放85%以上。

加快爵溪小印花整治,小印花集聚区已签好意向地块,预备建设3万平方米,将46家企业整合成13家企业入园。

目前整合方案已完成,正在全力进行集聚区建设招商工作。

  3、加快节能改造管理。

全面排摸企业今年节能改造项目和研发项目50个,合计总投资2.8亿元,下达第一批通过节能验收项目22个补助资金170余万元。

天韵食品等2家企业通过省级节水型企业验收,华宇食品等2家企业通过市级验收,3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继续开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凤泰塑料电器等15个企业项目开展节能审查,总投资11.73亿元,新增综合能耗(等价值)2.7万吨标准煤,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0.3767吨标准煤/万元。

对9家企业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监察和能效对标,其中市级3家,并对其进行单耗限额对标监察。

  (六)加强要素保障,补齐服务升级短板

  1、推动管理创新。

开展“菜单式”培训,针对当前企业最为关心的经济、金融形势,开展工业企业营改增、降本减负及劳动合同法最新政策培训会及银企对接会,相继组织《企业上市与并购重组》讲座、开展全县工业线干部能力提升等培训共10余次,累计受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千余人次。

推进“内生式”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组织25家企业赴台州进行见学活动。

出台企业管理咨询资金管理办法,共有17家企业通过市县级管理咨询项目验收,下达补助资金160万元。

  2、加快市场扩张。

以产业资源合作交流为突破口,组织参加津洽会、模具展、服装节等各类展会,提高企业知名度。

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日升集团等44家工业企业产品列入20xx年度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目录。

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组织开展电子商务运营与推广培训班,近200名电商负责人受益。

加大电商扶持,沐海服饰等3家企业项目享受补助资金6万元。

  3、加强机关履职。

根据省市县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组织开展“四讲四有”专题学习,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组织党员干部找准短板,制定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保证在服务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取得实效。

积极推进“便企利企”改革创新项目落地,调整局分管领导联系镇乡(街道)、联系行业的实施方案,组织召开省市县级领导调研工业座谈会20余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船舶修造业、民爆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做好“一打三整治”、护航G20等工作。

  二、20xx年工作思路及目标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建设工业强县为目标,大力实施“四创四强”工程和“双突破双驱动”战略,积极对接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强化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工业制造基础实力,努力开创经济新常态下工业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预期目标

  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

新增500万元以上规下企业80家,规模以上企业30家,亿元企业5家,完成市定年度节能目标。

  (三)20xx年工作主要措施

  1、对接“中国制造2025”,构建全局大框架

  

(一)加快政策梳理对标。

以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在新旧工业政策梳理对标基础上,出台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操作实效,特别是加大对智能制造、工业强基、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分类推进工业强镇(乡、街道)建设,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石浦、西周、贤庠等工业重镇逐步落实“一镇一策”,强化工业发展支撑。

落实制造业增值税税负、支持小微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降本减负35条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清理和精简各项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二)构建“6+1”产业结构。

对接宁波“3511”新型产业体系,依托我县海洋资源临港岸线和现有产业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6+1”产业振兴计划,重点发展新装备、海洋生物(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配模具、时尚针织等6大产业。

通过发展大数据开发应用产业、推动平台型产业和企业发展,培育智能经济。

以智能信息经济串联6大产业,推动设计研发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形成智慧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

  (三)合理谋划工业布局。

充分利用“十三五”工业规划引导,实施“南北二片多组团产业园区精细化”的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和完善“南北两片共进发展”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划分南北两个片区,有针对性的制定发展规划。

北片以“XX经济开发区”片(省级)的一区六园为核心区,以爵溪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和西周生态循环工业园为两个辐射带动区。

南片依托石浦港,以“浙台经贸合作区”为中心,重点建设“一城双园”,“一城”为象保合作区的航天智慧科技城,“双园”为石浦科技园区和石浦水产品产品加工园区。

  2、培育谋划新增长点,厚植经济新优势

  

(一)加快集群示范发展。

发挥重点产业平台的支撑作用,推进工业企业、新建工业项目向集聚区集聚,推进产业集聚区生产、商贸、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产城融合。

发挥特色产业平台的示范作用,围绕象保合作区(航天智慧科技)、临港装备园(临港装备制造)、西周镇(汽配)、爵溪街道(针织时尚休闲)等地区特定产业,聚焦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命健康、时尚休闲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省、市、县三级特色小镇建设。

  

(二)加快工业项目推进。

主动服务项目,制定《XX县工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实施负面清单之外工业项目承诺审批制,实行专人代办、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加快工业项目审批速度。

跟踪监测项目,发挥工业强县工作例会作用,实现“工业强县建设指挥部”常态化运作,形成“定人联企联项目”精准服务机制,跟踪监测3000万元以上项目落地、推进建设和投产达产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未建项目早开工,已开工项目早竣工、早出效益。

  (三)加快企业梯队培育。

大力实施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选择2-3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由县政府与其开展战略合作,推行产业基金+龙头企业+专业配套企业的发展模式,促进强企强链。

围绕对接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战略目标,打造形成一批高成长企业和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

加快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加强政策扶持,实现精准培育,力争全年单项冠军培育实现突破,新增规模企业30家以上,总量达到530家左右,亿元企业达到100家左右。

  3、发展信息智能经济,催生转换新动能

  

(一)加快发展智能制造。

升级“机器换人”计划,突出针织服装、汽车零部件、输变电、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专项引导,力争20xx年实现“机器换人”项目30个。

鼓励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重点加强对企业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车间、个性化定制等试点示范项目的支持和推广力度,通过政策导向和向上计划申报等途径,加快推进日星海装铸件智能制造、乐惠过程装备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实施智能制造项目3-5个。

  

(二)强化创新载体建设。

围绕重点产业优势领域启动建设一批工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建设内部“创客工厂”,引导骨干企业形成“终端+数据+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促进互联网+产业的应用推广,推进智能装备在机械、模具等行业的示范应用。

依托宁波市纺织服装行业公共平台、宁波汽配直供平台、8718企业云平台等,利用宁波中科大数据智慧应用研究院、云朵网络等谋划建设我县各类工业服务云平台,重点发展我县针织行业三大中心、模具热处理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平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设计、定制化生产、精准化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

  (三)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推进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做好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电子政务项目评审、验收,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推进城区公共区域无线免费WIFI网络项目建设,强化信息安全工作,加强大数据项目衔接。

稳步推进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在智慧旅游、智慧水务以及智慧小镇三个方面力争获得突破,加快城市宝项目落地,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做好信息经济相关企业引进培育工作,加大软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引进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企业发展,力争20xx年软件产值增长20%。

  4、推进生产制造创新,实现发展高效率

  

(一)强化管理创新。

深入开展管理咨询推广行动,引导企业广泛应用ERP、PLM、CRM等现代管理系统,推进精细化管理、5S管理在企业和行业内的推广应用,着力培养一批管理标杆企业。

继续组织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办好、办精企业家管理培训、见学活动,积极营造关心尊重企业家的氛围。

健全人才成长激励机制,造就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人才。

计划全年实施管理创新项目企业不少于10家,开展培训12场次,受益人数201X人。

  

(二)深化“两化”融合。

鼓励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水平,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与服务业等信息经济核心产业。

加大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补助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提高项目最高补助额度。

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和普及培训,力争全年引导5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建设,争取1-2家企业通过市级“两化”融合贯标评定,实现培训受益人数200人次以上。

  (三)加强科技应用。

发挥宁波工程学院XX研究院的作用,完善产学研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以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技术创新,全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力争在智能装备、新材料和生产健康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加大技术改造补助力度,修改完善《技术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在现有补助基础上再增加2个百分点,力争20xx年技术改造同比增长10%。

  5、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整合资源优配置

  

(一)强化资源集约利用。

落实能源“双控”目标责任制,提高利用效率。

加快铝壳中频炉淘汰更新、注塑机电机改造工作,以铸造行业差别电价为惩罚手段,倒逼行业转型升级。

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加强部门协作,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淘汰改造任务。

大力推进工业节水行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开展能源监察和审计,加大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力争全年组织实施节水改造项目10个,节能改造项目50个以上,节省标煤2万吨以上。

  

(二)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

在石浦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完善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建设,通过分行业亩均产值、税收、用能等权重分析,在用电、用水、用地等环境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措施。

加快产能过剩行业布局调整,对石浦港带船舶、水产品加工,爵溪的针织,贤庠的模具等传统行业企业利用杠杆效应合理进行兼并重组,通过科学高效的资源整合,大幅提高传统工业的集中度和利用率,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三)加快推进“去产能”工作。

分类处置特困企业,通过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政策和各类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强制性标准,利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等处置方式,实现特困企业市场出清。

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化解“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修复经济发展动力。

推进“低小散”行业专项整治,加快爵溪小印花、大徐小熔炼兼并重组,去产能促集聚。

  6、强化企业需求导向,坚持服务更精准

  

(一)加强市场交流合作。

深入实施工业企业“电商换市”专项行动,加快电子商务应用普及,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实体虚拟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

以政府性活动为契机,继续组织企业参加服博会、模具展等各种展会,以及省市各类合作交流活动,助力企业“走出去”。

做好《20xx年宁波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目录》的申报协调,提升产品知名度。

  

(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关注龙头骨干企业、创新型企业和困难企业,及时预测、预警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加快企业“降成本”行动,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企业减负政策和减免收费项目的宣传,取消、免(停)征、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水电价气价调整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各类要素成本。

加快产业基金筹建步伐,成立“XX县中小企业扶助基金”,尽快发挥基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三)加强企业精准帮扶。

创新精准服务体制,发挥企服科作用,深化县级领导、涉企部门和镇乡(街道)三级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全县工业企业困难帮扶等精准服务全覆盖。

健全企业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8718市级服务平台为枢纽、县综合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的企业公共服务网络,进一步开发建设“企服云”载体功能,谋划搭建行业云公共服务平台,探索运用大数据梳理分析企业需求。

  县经信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

  20xx年,县经信局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县“1234”战略体系,坚持“新型工业强县”核心战略,积极适应引领新常态,抓好工业和商务经济发展,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2亿元,同比增长12.7%。

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12.7%。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总数达到108家。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9亿元,同比14%。

全年实现外贸出口12258.1万美元。

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家,总数达到135家。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平稳抓好工业经济运行。

一是督促运行进度。

紧紧围绕打造500亿级磷化工和百亿级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机械制造、轻工、新能源产业的总目标,按季、按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组建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专班,深入企业调研,重点对规上企业进行了检查指导,跟踪督办,确保进度。

二是确保要素保障。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企业运行正常。

做好磷、电、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的调配供应管理和协调服务,保障重点项目、重要产业的需求。

积极帮助吉星化工协调原料粉磨站电力架设事项,并帮助解决原料供应问题,为陶星陶瓷做好原材料供应协调服务工作,确保企业正常生产。

三是抓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对达到“进规”标准的企业及时申报纳入,通过政策扶持和大力培育,全年进规企业达18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108家。

  

(二)着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牵头组织全县27个部门进行涉企收费自查自纠,明确涉企收费正面清单。

落实国家惠企减负措施,惠及市场主体超过6000家,减负2335万元。

协调县属规上加工型工业企业原材料运进和产成品运出免交花林寺收费站过路费,今年为48家企业办理过路费减免手续,涉及货物148万吨,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达302万元。

积极帮助东圣化工申报取得大用户直供电资格,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支出300万元以上。

经向市相关单位积极争取,自20xx年1月起,东圣化工、花林建材、西部化工等余热发电企业按0.019元∕千瓦时(原标准是0.0538元∕千瓦时)缴纳可再生能源附加费,降低了收费标准,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对广宜服饰等24家用电价格偏高的企业进行一对一分析诊断,并给出具体建议措施,预计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