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17食品污染与中毒事件集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917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材料17食品污染与中毒事件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阅读材料17食品污染与中毒事件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阅读材料17食品污染与中毒事件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阅读材料17食品污染与中毒事件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阅读材料17食品污染与中毒事件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材料17食品污染与中毒事件集锦.docx

《阅读材料17食品污染与中毒事件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材料17食品污染与中毒事件集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材料17食品污染与中毒事件集锦.docx

阅读材料17食品污染与中毒事件集锦

阅读材料1-7:

食品污染与中毒事件集锦

环境中的自由基与人体健康

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医学科学家就发现了影响人体健康、使人衰老、致人疾病和癌变的主要原因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物理化学等原因,体内的超氧阴离子等氧自由基的含量超过正常水平。

它们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威胁,科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含氧自由基和60多种疾病有关,其中包括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癌症。

在人体和环境中持续形成的自由基来自:

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过程,大量体育运动,吸烟,饮食脂肪和腌熏烤肉,炎症,某些抗癌药物,安眠药,射线,农药,有机物腐烂,塑料用品制造过程,油漆干燥,石棉等空气污染,化学致癌物,大气中的臭氧等。

自由基损伤蛋白质可使蛋白质的转换增加;损害DNA可导致细胞突变;损伤核苷辅酶可扰乱某些生化代谢;损伤—SH基可使某些酶的活性降低或者丧失;攻击未饱和脂肪酸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其氧化产物可引起—SH氧化、酶失活、膜功能受损、干扰膜的运转功能等。

一.环境中的自由基

1.香烟烟雾和烟焦油中的自由基

香烟烟雾中含有自由基,一类存在于烟焦油中,一种在气相中。

烟焦油包含上千种化合物。

烟雾中还有不稳定的自由基,曾用电子自旋捕获剂得到氮氧化物自由基。

从烟雾中还可检出NO及NO2。

NO和NO2.本身就可视为自由基。

NO与O2反应可生成NO2,NO2可以攻击C=C的化合物,产生R。

,以C为中心的自由基很快被O2作用,生成ROO。

,ROO。

又可被脱氧成烷氧基自由基。

通过氢抽提可产生HONO致癌物。

NO2及NO可蓄积于肺泡、肺门淋巴结支气管周围组织中。

刺激肺泡巨噬细胞产生H2O2,然后再反应生成•OH自由基.而且已经证明了烟焦油在体外与DNA作用时有自由基可与DNA产生共价键。

2.工业废气和废水中的自由基

环境中煤和石油燃烧废气以及炼油厂、煤焦油加工厂等废水中,含有多环芳烃,香烟中也含有多种多环芳烃,现在已公认它们中有些是致癌物质,如苯并(a)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等,可引起皮肤癌、肺癌和胃癌等。

苯并(a)芘(BaP)本身并无致癌作用,但进入人体与细胞温育时,可测得强烈的自由基信号,与DNA可共价结合,导致DNA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即构成细胞癌变的基础。

3.其他类自由基

饮用水常用氯气消毒,氯是一种强氧化剂,有能力与多种有机物结合,当水中存在某些污染物质时,氯可以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一些新的、稳定的有机氯化合物,造成二次污染。

次氯酸(HOCI)是一种强氧化剂,经血红素酶、髓过氧化酶的催化,在吞噬细胞的细胞质中,过氧化氢和氯离子反应可形成HOCI,而HOCI可提高有关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

生物体系中,羟基自由基是很强的氧化剂,可以与不饱和脂肪酸反应而引起脂质过氧化。

臭氧是一种毒性很大、氧化性高的污染物。

城市上空臭氧的含量一般比较高。

这种气体可对肺、蛋白质、DNA和脂肪有严重的损伤。

二.自由基与几种疾病的关系

正常健康肌体内自由基的形成和消除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一旦自由基在体内积累过多或过少,就会使肌体患病或衰老。

细胞内氧易被还原成活性氧自由基而产生毒性,使细胞反复受到损害而导致衰老、突变和致癌。

1.衰老

1954年D.Harman首先提出衰老过程的本质是“自由基反应造成的损害”的理论。

他指出衰老的基本原因是自由基反应,自由基反应产生于电离辐射、非酶促反应及酶促反应,反应的中间产物——自由基具有高度的化学活性,使体内的所有组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化学反应。

衰老过程是细胞和组织内不断进行的自由基反应的总和。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都可视为自由基反应的某种结果。

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可以提供维持健康、延长寿命的依据,即以不干扰细胞和组织中必要的自由基反应为前提,尽量减少有害的自由基反应。

摄入能降低自由基损伤的饮食,如含抗氧化剂的饮食,可以延长寿命。

2.癌症

在诱发和促癌过程中均有自由基反应,体内代谢是活化的一种途径,环境因素也是“活化”的重要途径。

如烟叶和煤本身不致癌,但燃烧后产生了致癌物质。

一般能与DNA反应的任何物质都有可能致癌。

将DNA置于生产O2·-的体系,产生的·OH使脱氧核糖发生降解以及明显的线形断裂。

自由基有促癌作用,如有促癌作用的O2·-、H2O2、过氧乙酸、过氧化苯甲酰等,它们都是活性物质。

已知丁基化羟基甲苯(BHT)、丁基化羟基茴香醚(BHA)、维生素C、维生素E、SOD等有抑制促癌作用。

现在美国、日本在粮食中加BHT、BHA,使胃癌发病率降低。

抗氧化剂可防止诱变、癌变,如我国应用硒预防肝癌等。

3.辐射损伤

电离辐射造成的辐射损伤是辐射与物质分子的作用,已知χ射线、γ射线使物质分子电离子或激发,使生物大分子损伤:

使核酸大分子解聚、交联、链断裂、碱基破坏、脱氧戊糖变化等。

辐射还可使蛋白质损伤,也可以引起脂类过氧化。

使肌体内抗氧化剂发生变化。

并能抑制某项免疫反应产生,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系统改变,从而影响人类的繁殖和生长发育。

4.心血管病

已有研究证明心血管系统中存在连续不断的自由基反应,如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病理发生。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饮食中硒摄入量与心血管发病率呈负相关,即食用含硒等抗氧化剂的食品,心血管病发生率就低。

总之,自由基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近年来,环境污染物由于自由基造成的细胞损伤而危及人类健康已成为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

有关抗氧化剂的研究也非常多。

如对超氧物歧化酶(SOD)的研究,在国内出现了众多的SOD产品。

胡萝卜素由于可消灭单线态氧、清除自由基、阻止脂质过氧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

其他如维生素E、C,也是重要的抗菌素氧剂。

今天人们已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着手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制定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和专项法律。

用生物方法治理环境污染。

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采取一些措施预防自由基的污染。

如环境卫生监测常把环境中苯并[a]芘的含量作为环境受致癌多环芳羟类污染的指标。

不断提高汽油质量,使其在燃烧过程中减少有害废气(如烃类、氮氧化合物等)的产生。

改良工艺操作过程,使废水和废气得以综合利用和处理。

改良食品烟熏剂,提倡间接烘烤。

重视吸烟者污染公共场所的空气,保护“被迫吸烟”者的健康。

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不吸烟或少抽烟)……同时人们还在努力寻找和开发有效的抗氧化剂,注重食品如蔬菜和水果之中的抗菌素氧化剂,以期为人类防病治病和健康长寿做贡献。

摘引自:

金晓红,原载《环境导报》(南京)2002

(2):

47-48。

《生态环境与保护》2002,(8):

p47

1991年起,食品工业禁用合成色素

长期以来,合成色素以其极强的着色力和色泽鲜艳而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

然而,合成色素实际上是一类以石油或煤焦油提炼的化工原料,用化学方法合成的食用染料,具有一定的毒性。

曾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数十种食用染料因毒副作用大或被怀疑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而先后被淘汰。

当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只有胭脂红、苋菜红、新红、赤藓红、靛蓝、亮蓝、柠檬黄和日落黄等八种。

前四种最大允许使用量仅为0.15g/kg食品,后四种为0.1g/kg食品,而且只允许上海染料化学研究所直属工厂独家生产。

最近,我国已决定,1991年起食品工业全面禁用合成色素。

在全面禁用前,必须严格控制其使用范围和用量,婴幼儿食品一定禁用。

因为其体内各组织比较脆弱,对化学物质尤为敏感,且解毒能力低。

消耗量大的汽水和主食食品不宜使用合成色素。

对添加合成色素的食品应避光储存,因为阳光中紫外线会使固有的光泽褪色或变色,合成或转化为毒性较大的化学物质。

使用天然色素取代合成色素势在必行,除原来已使用的叶绿素、姜黄、辣椒红和红曲色素等天然色素外,胡萝卜素、桔皮色素、葡萄皮色素、玉米黄、高粱红、红花黄、山栀子黄色素等均可开发研制,有的已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它们必将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摘引自:

《生活百事通》1990,(4):

p48

农药污染超标,我国肉食品出口受阻

自1985年出口西德因六六六残留超过德国限量被全部退货后,这两种商品在德国及欧共体的市场至今未能恢复。

1991年初我国出口到英国、法国的冻兔肉也因六六六超过欧共体0.01ppm限量标准,而不能进入欧共体市场。

日本是我国出口冻鸡的主要市场,每年约3.5万吨,1990年11月,由日本地方卫生检验所发现,我输日冻鸡含有合成抗菌剂兽药——二氯二甲吡啶酚超量(此药为养鸡场内防止鸡球虫病而在饲料中广泛使用),致使我国输日冻鸡一度中断。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为我国出口冻猪肉、冻牛肉的主要市场(占我国出口总量的60%)原苏联在冻肉的肉类罐头合同中明确规定了Pb、Hg、抗生素、激素限量指标,捷克在合同中也有类似规定,因此有关方面如不引起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些商品也将会退出苏联和东欧市场,其损失将不堪设想。

摘引自:

《中国食品报》1992-05-08

“调味三香”受嫌疑

桂皮、八角和花椒历来是我国广泛应用的传统天然调味品。

桂皮含有肉桂酸等物质,早在周代就是烹调的香料,它还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八角即大茴香,其茴香醚是制作啤酒、糖果和汽水的配料之一,八角用于调味,除了提香外,还可减少鱼肉中的腥膻味;花椒作为调料,能除异味,添风味,还可驱虫。

人称“调味三香”。

不久前,河北省肿瘤所有人研究提出,桂皮、八角和花椒均有一定的诱变性,这可能是桂皮、八角中含有少量的黄樟素,黄樟素可诱发动物肿瘤,花椒早在古代就认为它“有小毒”,并能杀虫。

1979年美国肯塔基大学的专家康夕认为肉桂、香草和茴香等调味品含有可能诱发肿瘤的化学成分。

也许有人认为天然添加剂无害,其实并非如此,例如用咖喱粉制成的天然姜黄素,其安全性反而比合成的姜黄素大为逊色,从橙子、柠檬提取物中的α-柠檬萜也可能是一种活性辅助制癌物。

摘引自:

《家庭医生》1988,(5):

p16

面粉中常用的增白剂的危害

面粉中常用的增白剂,化学名称叫做过氧化苯甲酰,有微毒。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禁止或限制使用。

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中规定,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3g/kg,在1996年修订后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进一步严格规定,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最大使用量为0.06g/kg。

过氧化苯甲酰实际上是一种面粉改良剂,它可抑制面粉中的一些酶的作用,破坏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色素形成而增加面粉的白度,同时也破坏了小麦粉的营养成分。

过氧化苯甲酰水解后生成苯甲酸残留在面粉中,并随制成的食品进入人体内。

苯甲酸一部分与甘氨酸化合成马尿酸从尿液中排出体外,另一部分与葡萄糖醛酸化合而解毒,以上两种化合解毒均在人体的肝脏内进行,过量的苯甲酸,超过人体的自净能力,无疑对肝脏是不利的。

国家对增白剂的使用,首先是不提倡,因为增白剂主要是改良了面粉的白度,并未提高质的要求;其次是严格限制,每公斤面粉中超过0.06克,即视为不合格面粉。

如何从感官上判断面粉和面制品中是否添加了增白剂呢?

其实很简单。

1、色泽:

未加增白剂的面粉和面制品色泽呈现乳白色或微黄色;加增白剂的面粉和面制品呈现雪白或惨白色。

2、气味:

未加增白剂的面粉有一种粮食固有的麦香气味,而加增白剂的面粉淡而无味或有化学药品味。

摘引自:

《郑州晚报》1999-12-23(9)《太白的面粉不要吃》

面粉越白越好吗?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一部署,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02年四季度在南京、徐州、常州、苏州、盐城、宿迁6个小麦生产和销售比较集中的市场开展了小麦粉质量监督抽查。

本次共抽查小麦粉99个批次,涉及经销企业86家,生产企业79家,经检验,其中过氧化苯甲酰不合格的30个批次。

其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生产企业大部分为小型加工企业,加工设备差,又无相应的检测手段,在加工过程中对过氧化苯甲酰添加量无法做到准确控制和严格掌握。

二是有相当多的消费者错误地认为以面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面制品越白越好,有的经销单位在购买面粉时往往以面粉白不白作为选择的首要条件。

有些面粉加工企业为了迎合市场,在加工面粉时有意超量添加过氧化苯甲酰,以达到增白和扩大销售的目的。

摘引自:

《光明日报》2003-03-24(B1)(本报记者:

刘志达)

过量添加增白剂危险!

据了解,在面粉中,一些不法商贩滥用的增白剂、漂白剂主要有四大类: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

面粉生产企业普遍用它作为面粉的增白剂和改良剂,国家规定限量为每千克小麦粉中不得超过0.06克。

——吊白块。

它是造纸、印染和纺织业常用的漂白剂,人不能食用。

——硫磺经高温熏蒸可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将馒头变白,以次充好。

——亚硫酸盐作为漂白剂仅限于加工食糖、竹笋、蘑菇,不得用于面粉。

面粉增白剂一般要经过5~10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显露出它的毒害性,医学上称之为慢性蓄积性中毒。

增白剂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一是破坏面粉中的维生素。

研究证实,不加增白剂的面粉中硫胺素、核黄素和烟酸分别为每克中含210.7、85.4和340.2微克,加入增白剂后则分别下降到172.71、71.5和258.0微克。

长期食用增白面食可引起口角炎、神经炎、角膜炎,并造成中枢神经的累积性损害。

二是损害机体重要脏器而诱发癌症。

面食中加入的吊白块在高温下可还原成剧毒甲醛(福尔马林)等致癌性物质,轻则引起头痛、乏力、嗜睡、食欲不振、视物模糊,重则可破坏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使脱氧核糖核酸(DNA)变性、断裂,易导致肝、肾、肺等器官发生癌变。

三是影响钙的吸收。

硫磺、亚硫酸盐在高温下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不仅刺激眼和呼吸道黏膜,而且影响机体对钙质的吸收,从而诱发儿童缺钙性疾病和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市民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适量使用增白剂,在面粉的加工工艺性能、出粉率等方面有作用,但应谨防一些不法企业超量使用增白剂或添加违禁物质。

摘引自:

《大河报》2005-01-29(B04)(本报记者周广现)

面粉太白吃不得,强化面粉已登场

面食离不了,担心不可靠

1月27日,记者在郑州市几大超市采访发现各种各样的面粉摆得琳琅满目,虽然从名字上都能知道每种面粉的用途,但每种面粉的营养有什么不同,不但消费者不知道,就是超市里的营业员也基本上是一问三不知。

正在经三路一家超市购物的朱先生对记者说,他平时非常爱吃面食,捞面条、汤面条、馒头是他每天离不了的主食,因害怕城里的面粉增白剂超标,再加上听说城里的面磨得细,营养成分损失得多,朱先生吃的面都是在老家自己用麦子直接磨的,他觉得这样既干净、卫生,又吃得营养,是一举两得的事。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证明,大部分人的观点都和朱先生近似,认为城里的面粉不太可靠。

粗面、细面,营养不一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学教研室的吕全军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测定,每百克全小麦平均营养成分为:

热量317千卡,硫胺素0.4毫克,钙34毫克,蛋白质11.9克,核黄素0.1毫克,镁4毫克,脂肪1.3克,烟酸4毫克,铁5.1毫克,碳水化合物64.4克,锰3.1毫克,膳食纤维10.8克,维生素E1.82毫克,锌2.33毫克,铜0.43毫克,胡萝卜素1.6微克,钾289毫克,磷325毫克,视黄醇当量10微克,钠6.8毫克,硒4.05微克。

吕全军说,事实上,由于小麦的品种不同,产地不同,其营养成分也会有所差别,但对面粉营养成分影响较大的还是加工工艺,如果磨得过细,每百斤麦子的出粉率只有60%,那么,一些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就会损失掉;不过磨得太粗,面粉中所含膳食纤维高,吃起来口感就不是太好。

吕全军说,如果长期食用过细的面粉,除了会造成营养不良外,重的还会患脚气病。

至于说市场上卖的特一粉、高筋粉、全麦营养粉、饺子粉等面粉,它们的营养成分差别不是太大,特一粉由于磨的较细,小麦的外皮和糊粉层保留得不多,只留下了内胚乳,所以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一定损失,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作为全麦营养粉,由于小麦外皮和糊粉层都保留了下来,所以营养素损失较少;高筋粉和饺子粉里所含的谷朊蛋白要高一些,但由于谷物里的蛋白质不是优质蛋白质,所以对人体意义不大。

同时由于高筋粉与饺子粉都磨得较细,维生素与矿物质损失得也不少。

此外,如果面粉在加工中,增白剂含量超标,增白剂中的过氧化苯甲酰就会使面粉中的维生素A、E、B1等营养成分遭到破坏,使面粉在剧烈的氧化作用后失去面粉固有的色、香、味,降低面粉的质量,除此之外,苯甲酸进入人体后,大部分可从尿液中排出体外,剩余部分与葡萄糖辛酸化合,能消耗体内的氨基酸,甚至造成慢性苯中毒。

一般来说,面粉中过量添加增白剂后,面粉色泽会呈灰白色或瓷白色,消费者购买时,要仔细鉴别。

强化面粉,添加营养

中国营养学会调查显示:

我国城乡居民缺乏维生素A、B1、B2和微量元素钙、铁、锌等。

由于面粉在日常生活中食用量较大,且每天都得食用,食用量由于很均匀,因此把面粉当作添加营养素的载体成了营养学家们的一种选择,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面粉——强化面粉。

吕全军说,强化面粉就是将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在面粉加工过程中直接添加进去形成的面粉。

目前,面粉中添加的营养素共有7种,即锌、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尼克酸等,这些营养素都是人体必需的,也是从天然食品中不易摄取的。

吕全军说,食物中的维生素非常不稳定,它对较高的温度、氧化剂及还原剂、光以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都很敏感,尽管高的湿度和温度都会对维生素产生不利影响,但采用预混料添加的方法,加入面粉中的维生素是稳定的。

实践证明,除了在面粉中添加铁不是太好吸收(补铁现在都用酱油做载体,这样好吸收)外,其他营养素添加到面粉里后都比较容易吸收。

摘引自:

《大河报》2005-01-29(B04)(本报记者周广现)

卫生部通报近期重大食物中毒情况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卫生部近日通报了近期重大食物中毒的有关情况。

截至6月20日,2003年以来卫生部收到重大食物中毒报告116起,中毒人数3643人,死亡89人。

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29起,中毒1213人,死亡9人;化学性食物中毒42起,中毒977人,死亡52人;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24起,855人中毒,死亡21人;原因不明或尚未查明原因的食物中毒21起,中毒598人,死亡7人。

近期发生的食物中毒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食品加工处理不当。

食品加热温度不够,未能有效杀灭或破坏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或有害酶类。

5月31日,青海省西宁市中天集团建筑工地124人晚餐进食豆角,1小时后先后有122人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

经调查,工地食堂未将豆角煮熟煮透,造成豆角中皂甙等毒素未被破坏而引起食物中毒。

——食品交叉污染或不正确冷藏。

某些致病微生物污染食品并大量繁殖,以致食品中存有大量致病菌或产生大量毒素。

5月16日,海南省海口市双岛学院55名师生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经调查,系由于食堂食品制作过程不符合规定,致使受到污染的食品容器污染食品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5月28日,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锦绣小学因食用大连明洋营养配餐中心供应的午餐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发热等症状,中毒学生59人。

经调查,中毒原因为配送的食品受到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O128:

K67污染。

——食品原料遭受污染。

食品原料或食品容器被鼠药、农药等污染,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中滥用剧毒农药、瘦肉精等。

5月11日,内蒙古巴盟杭锦后旗黄河镇果树厂一家3口人突然死亡。

现场检查发现,死者家中使用的一袋白面粉中一块油性渗入物痕迹,并闻到有机磷农药味。

经调查和检验证实,这是一起白面受到有机磷农药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5月30日,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三清半导体厂、欣华电子厂、玄凌五金厂和嘉新五金厂的102名员工在工厂食堂就餐后相继出现呕吐、头晕、胸闷、瞳孔缩小等症状。

经调查和检验,中毒原因为食用了被有机磷农药甲胺磷污染的食品。

——误用误食有毒化学物质。

家庭或餐饮加工单位误将加工场所存放的农药、鼠药、亚硝酸盐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当作食品使用。

5月25日中午,重庆市南川市民主乡民主村一户村民在午餐后,7人相继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1人死亡。

经调查和检验,该户村民误将亚硝酸盐当成食盐使用引起食物中毒。

——误食某些含有有毒成分的动植物。

6月10日,云南省临沧地区师范学校151名师生出现腹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经调查,中毒原因为师生食用野生玉麦青。

5月16日下午,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琉璃乡江家堰小学19名学生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轻微腹痛、个别出现腹泻等中毒症状,经调查,中毒原因为学生在路边拣食了蓖麻籽。

——投毒。

近年来因犯罪分子投毒造成的中毒事故屡有发生。

6月1日,天津市塘沽区某建筑工地民工午餐后,14名民工陆续出现头痛、头晕、恶心、抽搐等症状,其中1人死亡。

据公安机关调查,系投毒者将“毒鼠强”投入午饭中引起的中毒。

——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

5月30日,重庆市綦江县打通镇大罗中心小学学生食用了学校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发放的糖果,陆续有94名学生出现头痛、恶心、腹痛和发烧等症状。

经调查,中毒原因为学生食用过期变质、油脂酸败的糖果。

摘引自:

《郑州日报》2003-07-04(4)

我国近年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上海甲肝爆发:

自1988年1月19日起,上海市民中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发热、呕吐、厌食、乏力和黄疸等症状的病例,数日内成倍增长,截止到当年的3月18日,共发生29230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专家们明确了本次甲型病毒性肝炎爆发是因毛蚶产地的毛蚶受到甲肝病毒严重污染,上海市民缺乏甲肝的免疫屏障,又有生食毛蚶的习惯,最终酿成爆发。

在确定了病因后,政府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禁捕、购、销毛蚶;进一步教育市民不生食毛蚶,防止污染水源和食品等,使疫情在3个月内得到控制。

山西朔州毒酒事件:

1998年春节前,山西文水县一不法分子用甲醇勾兑散装白酒,批发给外地个体户。

这些散装白酒流向社会后,被山西省朔州市、大同市部分群众饮用,从1月26日开始有人中毒。

经省技术监督局事发后测定,这些勾兑的散装白酒每升含甲醇361克,超过国家标准902倍。

患者呕吐、头痛、呼吸困难,没等救治便相继死亡。

短短几天时间,朔州、大同等地先后发现数百名群众饮假酒中毒住院,其中近30人死亡。

“朔州”毒酒案后来演绎成“山西毒酒案”。

事件发生后,使得朔州白酒企业几乎全部陷于停顿,甚至山西的名酒“汾酒”、“杏花村”等,也销量大跌。

南京汤山中毒事件:

2002年9月14日,南京汤山发生一起特大投毒案。

犯罪分子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营“菊红”面食店期间,见“正武”面食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武”面食店,将所携带的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95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死亡42人。

这起食物中毒造成的危害巨大,后果特别严重,陈正平已经于当年10月被执行死刑。

河北白沟苯中毒事件:

2002年初,在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沟镇箱包生产加工企业打工的几名外地务工者,陆续出现了中毒症状,并有6人相继死亡,后经卫生部门调查确定为苯中毒事件。

白沟事件发生时,在河北省高碑店市及周遍邻县形成了一个以白沟为中心的箱包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这个庞大的生产加工基地涉及到高碑店、雄县、容城、定兴等地的几十个乡镇,从业人员30多万人,除了一些较大规模企业外,绝大多数属于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

有些家庭式作坊户,因生产用料不合标准、工作环境差而引起打工者中毒甚至致死事件。

苯是一种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是从煤焦油、石油等物质中提炼出来的,容易挥发,燃点很低,可做燃料、溶剂和香料。

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如保护不当,易对人体造成慢性损害。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摘引自:

《郑州日报》2003-05-13(4)

炸薯条致癌——西方人只能喝粥?

今年4月份瑞典科学家一篇题为《丙烯酰胺:

食品中的致癌物》的论文惊动了全世界。

瑞典科学家在文章中指出,淀粉类食品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