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隧道进洞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8284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林隧道进洞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杨林隧道进洞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杨林隧道进洞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杨林隧道进洞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杨林隧道进洞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林隧道进洞方案.docx

《杨林隧道进洞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林隧道进洞方案.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林隧道进洞方案.docx

杨林隧道进洞方案

 

杨林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1.1.工程概况

⑴本合同段起点杨林镇老余屯村以东山梁上K19+740,接2合同止点,之后路线由西北向东南设特长隧道穿过尖山至北羊街镇大村,止于北羊街大村以东山梁上K24+750,接4合同起点。

本合同路线全长5.01Km,路线总体走向由北向南。

主要控制点为起点杨林镇老余屯村以东山梁、小尖山、大村、北羊街镇大村以东山梁。

⑵杨林隧道出口位于宜良县北古城镇海发村,隧道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单洞平均开挖断面约150m3,左线里程为:

ZK19+740~ZK22+715,长度为2975m;右线里程为:

K19+740~K22+680,长度为2940m。

其中,III级围岩1460m,IV级围岩3200m,V级围岩1255m。

除出口段右幅1333.349m位于半径1752.213m、左幅1370.665m位于半径1714.2468m的曲线外,其余均位于直线上。

右幅纵坡为-1.980%,起点K19+740设计高程为1833.35,终点K22+680设计高程为1774.50。

左幅纵坡为-1.980%,起点ZK19+740设计高程为1834.31,终点ZK22+715设计高程为1774.48m。

本合同段内右幅隧道最大埋深约为290m,左幅隧道最大埋深约为299m。

1.2.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水文情况

⑴地形地貌

本合同段路线位于北羊街西北部小尖山,区段内的地形地貌根据构造形迹及地层成因主要为构造溶蚀中山地貌。

在线路区主要分布于老余屯、飞来寺、上清沟地带,高程为1840~2400,相对高差560m,受构造控制,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泥盆系碳酸盐,基岩裸露,产状一般较平缓,单层厚度较大,节理裂隙发育,构成了岩溶发育的有利条件。

岩溶以垂直形态为主,溶沟、溶槽、溶蚀洼地及漏斗分布较多。

本合同段K19+200~K24+750段属此类地貌。

(2)工程地质条件

本合同段内地质构造较为发育,地垫起伏较大,从地貌上主要属构造侵蚀中山地貌(岩溶发育),出露地层主要为澄江组(Zac)砂岩、泥岩;灯影组(Zbdn)白云岩、灰岩;沧浪铺组(∈1C)石英砂岩、泥质页岩、云母质石英砂岩;汤池组(01t)泥岩、砂岩;泥盆系(D2-3)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二迭系倒石头组(P1d)主要岩性为浅灰、灰黄、紫红色细粒石英砂岩、铝土岩、黏土质页岩,部分地段夹炭质泥岩、煤层(2—4m)或煤线和泥晶灰岩;栖霞茅口组(P1q+m)灰岩;峨眉山组(P2β)玄武岩;总体地层结构较为复杂。

出露地层较多。

该线路区冲沟发育,坡体上植被发育,人类活动主要为耕种。

该线路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隧道开挖时断裂造成的破碎垮塌和碳酸岩区的溶洞、涌水、瓦斯等问题,另外,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该线路在K19~K21段经过草海子煤矿矿区,采煤形成了采空区及塌陷区,对隧道的修建有较大影响,应进一步查明该区段的工程地质情况;同时开挖路基形成的高陟边坡比较多,边坡防护应加强。

洞口段围岩主要为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少量页岩,风化强烈,岩石破碎,呈角(砾)碎(石)状散体结构.出口段地形横坡较陡,稳定性较差,出口左侧山坡曾因地震导致滑坡,围岩易坍塌,该段易冒顶或引起工程滑坡。

⑶地震

本合同路线所经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构造活动期次数较多,地震活动频繁。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云南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云南省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本合同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0.40g,地震基本烈度值大于9度,沿线构造物必须按相应参数设防。

⑷水文地质条件

线路区水系发育,水资料较丰富,线路区河流分布较多,河流主要沿线路区山涧沟谷分布,河水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整个线路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各种含水层均有分布,地下水类型齐全。

赋存裂隙水,局部地段也埋藏有层间水,碳酸岩分布亦较广,富含岩溶水。

洞口段根据实地地质调绘发现杨林隧道出口K22+150~K22+450段路线左侧存在一大型崩塌堆积体(该滑坡据前人资料在1833年9月嵩明发生8级地震造成的滑坡。

滑坡下来的物质堵塞了狮子河形成了近700平方米的堰塞湖,现命名为白土坡水库)。

该滑坡后缘呈陡峭的悬崖,坡度在65~70°左右产状274∠35°,形态呈"扇形"后缘的宽度约100米,高度约30米滑坡体前缘为水库的边界。

隧道顶部只剩滑动面,滑坡物质现已下滑,隧道左侧约20米处滑动面埋深10~12米左右,滑坡底部滑动面深约70米左右,滑坡前缘为堆积物,滑动面被上覆物质覆盖,总体厚度约100米左右,目前已基本稳定。

上部覆盖层为粉砂质粘土,松散,厚度约2米左右,下部为寒武系中统双龙潭组的灰色灰黄色薄~厚层交互性的泥质白云岩及白云岩夹薄层页岩,全风化呈砂粒状,风化厚度0.5-1米左右,现处在基本稳定状态,如遇暴雨与地震时,有发生再次滑坡的可能,但由于滑坡位于隧道设计线138米以上,且主滑动方向与隧道垂直,向东滑移隧道范围之外,对隧道出口影响不大。

1.3.气候描述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10′至103°40′,北纬24°23′至26°22′,东西最大横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20千米。

昆明地理位置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春季温暖,干燥少雨,风高,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降雨量主要集中夏季。

全年无霜期长达300天。

第二章编制说明

2.1.编制依据

⑴合同文件、交通部现行施工技术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则、规程。

业主交付的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其它设计文件。

⑵现场踏勘、调查的结果及合同要求的工期。

⑶结合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机械(具)设备,综合比较后选定施工方案,力求做到管理人员、劳动力及材料供应满足施工方法和进度要求,机械设备匹配合理,努力提高机械化程度,持续加快施工进度。

⑷施工总体布置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减少干扰、满足环保要求。

⑸保证安全、质量、环保、工期的措施切实可行、可靠。

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⑺《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⑻《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⑼《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86-2001);

⑽《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⑾《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

⑿《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⒀《公路瓦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011年;

2.2.技术指标

1.设计车速、隧道几何线性与净空按80km/h设计。

2.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4m,限高5米。

3.断面组成:

0.75+0.5+3.75×3+0.75+0.75=14m。

5.设计速度:

80Km/h

6.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Ⅰ级

7.设计基准期:

100年

8.设计安全等级:

二级

9.地震基本烈度:

8~9度

2.3.编制原则

⑴在施工总体安排、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选择上,紧紧围绕确保质量、工期,重视安全文明施工进行。

建立严密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体系,确保质量要求,争创一流。

⑵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确保项目施工安全为主线设置,各分项工程制订严格的施工安全制度,做到组织落实,措施到位。

⑶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按照“抓住重点盯关键,强化管理控投资,狠抓质量保安全,环保水保三同时,文明施工创国优”。

⑷围绕“科学管理,规范施工,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强化过程,逐级监控;以人为本,争创精品”的指导思想。

遵从工程施工客观要求的连续性、协调性、均衡性、安全性、经济性原则,以安全、质量、工期为主题进行编制。

⑸在制定施工方案和安排工期时,根据业主对施工单位工期要求及施工单位的实际施工能力,进行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严格管理,确保安全、高效地完成本标段全部施工任务。

⑹建立项目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保证措施,严格质量管理,执行业主、监理工程师的指令,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

⑺在施工组织方面,以专业化队伍为基本组织形式,配足上足各类专业人员,配齐配足各类机械设备,充分发挥各类专业人员和机械设备的优势,提高综合施工能力。

工程实施过程中,推行标准化作业,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强化各种管理手段,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⑻施工组织设计做到总体部署和单位工程相结合、重点工程和一般工程相结合、高新技术与既有技术相结合,使方案具有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

2.4.编制范围

杨林隧道左线ZK22+715~ZK22+585长130米,右线里程为K22+535~K22+680长145米。

第三章进洞总体施工安排

3.1洞口段施工总体规划原则

根据本工程特点,按照安全、质量、环保、文明工地的相关标准要求对工程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实施。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注意保护生态景观,努力构建和谐的施工环境,积极主动为业主分忧。

场地布置的主要原则为:

实用性原则:

现场布置规划设计靠近施工工点,实用方便,不重复建设,各项设施高效使用。

合理性原则:

便于施工管理,便于劳力、机具设备和材料等调配,有利于减少施工干扰,有利于文明工地建设。

安全性原则:

符合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防火、防洪等法律、法规和要求,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环保性原则:

根据现场施工环境,结合当地环保部门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经济性原则:

充分利用工程所在区域现有道路加以拓宽改造,以节约土地造福地方,尽量减少临时工程的投入。

3.2洞口段施工总体规划

杨林隧道出口洞口在半山腰施工场地狭窄(见图3.2-1),左线隧道线路方向左侧有一泄水渠,右线隧道线路右侧有一山体排水沟。

离隧道口58~60米有一斜交盖板涵,这些因素都制约隧道施工。

为保证隧道出口段施工合理科学,我单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就洞口段场地布置和施工步骤做出详细部署,如图3.2-2、图3.2-3。

根据地形条件,杨林隧道出口段,先整平场地及施工明洞段仰拱,以便于衬砌台车的拼装。

我工区拟定在进洞施工一个月内将12米衬砌台车运到现场拼装,约10天左右拼装调试完成,准备施做第一模二衬。

根据我工区施工组织情况安排,Ⅴ级加强围岩每月进尺40米左右。

40天约进尺54米,此时施工二村衬砌,能保证掌子面距二村距离不大于70米的要求。

计划进洞时间2014年10月1日,完工时间2014年12月30日。

洞口地形地貌图3.2-1

 

杨林隧道出口总体布置图3.2-2

 

施工总体部署3.2-3

 

3.3施工人员配备

表3.3-1施工人员配置表

序号

职务或工种

人数

备注

1

生产副经理

1

2

技术负责人

1

3

作业队长

2

4

测量员

4

5

材料员

4

6

安全员

4

7

施工员

4

8

质检员

4

9

技术人员

4

10

电工

2

11

混凝土工

24

12

架子工

20

13

喷锚工

56

14

风枪工

70

15

钢筋工

14

16

模板工

28

17

电焊工

6

18

普工

20

合计

268

3.4主要机械设备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根据施工任务量以及工期来配置,并充分考虑到工程的经济效益,在确保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和材料物资的周转率,降低工程成本。

本阶段工程主要生产用机械设备和测试仪器见表3.4-1

表3.4-1主要机具设备投入计划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